基本资料
姓名:吴荫培
性别:男
字号:字树白,号颖芝
生卒年:1851~1931
时代:清末民初
籍贯:江苏
身份:官员
简介
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京兆试、礼部试、福建乡试考官,翰林院撰文。期间,就沪宁铁路借款、建设国内大学堂截留出洋初级学生等项上疏,力陈其弊,提出改进意见。光绪二十九年简放广东潮州府。以广东沿海对外交涉繁剧,自己不了解国外形势,难于治理为由而不受,呈请赴日本自费考察。3个月后回国,就女子师范、幼稚园、水产农林讲习所和试验场、银行储蓄、戏剧改良等五事上疏,由两江总督端方转奏清廷采纳,次第实行。后历任廉州府、潮州府、镇远府知府。辛亥革命后,吴荫培回苏州,服务桑梓,热心公益,先后募集款项,设男女两厂安置贫民;捐资创立吴中保墓会,使众多文物古迹赖以保护。民国5年(1916年)成立吴县修志局,被推为《吴县志》总纂。民国20年2月16日,于苏州病逝。葬于枫桥白马涧。
吴姓起源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着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生平
吴荫培天禀敏慧,读书过目成诵。18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中举于乡试,声名远扬。与乡里名士砥砺学问,弟子受业者其众。
吴荫培考中探花后,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光绪十九年,再次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一年,吴荫培任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八年,吴荫培以编修出任福建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九年,就沪宁铁路借款,建国内大学堂,截留出洋初级生。他尽力上疏陈其弊病。光绪三十年,出任会试同考官。光绪三十一年,自费赴日考察。回国后,创办女子师范幼稚园、水利农林讲习所。由两江总督端方转奏,清廷采纳,次第施行。而后,曾经外任贵州,作镇远府知府官。后历任廉州府、潮洲府等。 辛亥革命后,吴荫培回乡,看到大量流亡者,他募集款项,设织布厂安置。他任男普济堂董事十年。民国初年,吴地盗墓成风。他捐资创办“吴中保墓会”,保护了众多名人古墓。民国五年,设修志局于沧浪亭,他与曹允源、蒋炳章一道出任《吴县志》总纂。他为人做事,邑人称道。民国十九年(1930)腊月十九日卒。葬于枫桥白马涧祖茔。
相关事件
据传一次,有人赠送吴荫培两大瓮“惠泉酒”,闻此消息,亲朋好友自带酒具聚到吴荫培家饮酒。家人端出三壶,一会儿就喝光了,吴荫培急匆匆进里面去取,过了一会儿捧出一壶,一脸沮丧的面色。大伙知道他怕老婆,故意戏弄他,痛饮而光,让他再添点儿。吴荫培踌躇半天,不说话。这时,就听到从屏风后面传来厉声大气地说:“哪儿来的这般讨人厌的歹客?难道不知老娘从来就小气的吗?”大伙赶紧四散而去。第二天,想起到吴荫培家来取杯盘酒具,他老婆说:“把这些留下当酒钱行啦。”据说吴荫培对人总是扬头看天,大有富贵而且自傲的神色。独独一遇到他老婆,就诚惶诚恐,怕得要命。偏偏他老婆性子急,一有不称心的事,要不就打嘴巴打他脸,要不就揪着头发揍他。吴荫培一声不吭,任凭他老婆摆布;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等着,好像木偶一般。当时吴荫培算出了名,城里人都能说他怕老婆的故事,这些成了人们取笑吴荫培的话柄。[1]
作品一览
著有《岳云庵诗文稿》。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