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广斌 - 展出记录
2006年“表象”当代架上绘画邀请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6年“状态与回归”06现代绘画作品邀请展,明园艺术中心。上海
2006年“新锐上海2006”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6年“水墨-性情”2006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06年“当代-笔墨”2006上海水墨艺术邀请展,明园艺术中心。上海
2006年“今日-本土”绘画展,雅巢画廊。上海
2006年“名家会春”上海徐汇艺术馆。上海
2005年“林凤眠艺术研究会邀请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5年“草草社二十五周年纪念展”海上山艺术中心。上海
2005年“幻象与现实”上海东大名仓库艺术馆。上海
2005年“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郑州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北京、郑州
2005年“探索与个性—2005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作品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5年“上海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获沈柔坚艺术基金奖。上海
2005年“60视线文献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5年《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珍藏精品展》香港大会堂。香港
2005年《画刊》“2005年度艺术家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沈学仁美术馆。南京
2005年“非常笔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北京当代美术馆。北京
2005年“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中国画联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5年“不能忘却的纪念”上海中国画院年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5年“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上海崇明岛。上海
2005年“城市农民”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4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4年“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17人巡回展”。河北美术馆。石家庄
2004年“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当代美术馆。都柏林
2004年“上海中青年国画家提名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4年“王劲松、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展”北京紫禁轩画廊。北京
2004年“渴望与焦虑”——当代新现实中的水墨人物,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4年“中国——日本当代水墨名家作品收藏展”日本国立博物馆。日本
2004年“上海春季沙龙,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提名展”上海新博览中心。上海
2004年“江苏画刊30周年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江苏美术馆。南京
2004年“04上海第二届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东岸美术馆。上海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获上海选区优秀作品奖。上海
2004年《中国新水墨艺术家6人展》上海空与间艺术中心。上海
2004年“点.辐射与深入——来自纸墨的视觉表达”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提名展,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马来西亚
2004年“上海中国画院精品藏画展”上海中国画院陈列馆。上海
2003年“多元视点”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莫干山艺术景画廊。上海
2003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获年度艺术奖。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3年“广州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广州美术馆。广州
2003年柏林亚太艺术节,“水墨E计划国际艺术邀请展”柏林国家新闻局。柏林
2003年“折中主义的选择”艺术作品联展,上海泰康艺术馆。上海
2003年“悦”,上海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上海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2年上海“海平线”艺术作品提名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2年林凤眠艺术研究会“探索与个性”艺术展。上海中国画院展馆。上海
2002年“上海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1年“上海建党八十周年美术大展”获金奖。上海美术馆。“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上海、北京
1998年“世纪反思,中国视角”艺术展。芝加哥大学艺术馆。芝加哥
蔡广斌 - 个人展览
蔡广斌的水墨绘画实验一直在视觉上与传统中国画语言保持着适当距离,他的《窗》系列以一个个隔离开的方块
单元展开阵列式的组合,每个单元里都有一张张含混不清却又极其类似的面孔,整个系列都弥漫着个性缺失的危机感,也充斥着当代都市人机械、刻板、压抑和疏离的典型心理特征。以《窗》系列为开端,蔡广斌着手于黑白色调“手工影像”的专题实验,开始了从实验水墨到观念绘画的探索,尽管他并没有把影像作为客观上的主题来源,但都市人每天耳濡目染的影像经验无疑对他的潜意识发生了显著作用。当今都市人的视觉经验已经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依赖媒体了,我们几乎每天看到的都是二手影像——那显然是通过镜头和屏幕所看到的世界,蔡广斌抓住了这个要点,以水墨的手法呈现出这个异样的现实。蔡广斌的观念性水墨把传统水墨中的笔墨因素降至最低极限,用类似黑白摄影的色调铺陈渲染着虚幻迷离的叙事空间,传统的绘画材料宣纸被裱贴在画布之上,纸与布、虚与实、手工与技术相映成趣。相纸般的黑白效果在强化观看者对技术因素联想的同时,绘画性极强的笔触却又漂浮于影调之上,在绘画观念方面营造出令人困惑的心理张力。蔡广斌运用东方式的智慧化解了古典与现代的学理对峙,拆除了水墨媒材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藩篱。
苏河艺术以“推动当代艺术发展、扶持年轻艺术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宗旨,通过举办展览及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和经营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
蔡广斌 - 作品评价
上海已经成为海内外艺术家的向往之地。近年来,不少知名艺术家落户上海,为上海的艺术创作队伍增添了新的生力军。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蔡广斌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蔡广斌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原在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十多年。蔡广斌笔下的人物总是处于一种幻灭恍惚的状态之中。迷离的眼神似是而非,直抵观者的心灵深处。一个人,又一个人,悬浮在城市濛濛的夜色里。纵横交错的窗棂间闪隐着无数魂灵,反反复复、层层叠叠。蔡广斌对于揭示都市人群惊悸及迷惑的状态显得乐此不疲。他时常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窗》,更加重了作品所表现的此类精神倾向。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种角度到另一种角度,蔡广斌的思索随身体的飘移而飘移,他试图把关于对城市文化的反思作为创作背景来打造他的“人物画”作品。这种打造从一开始就背离了传统人物画所固有的创作模式,当代图式经验与当代心理经验使得他的作品具备“国际化”的精神特质,但其所表现的对象依然是中国式的都市人群。
中国人物画传统兴盛于唐宋两代的院体画派。宋元明清,山水画成为主宰画坛的重要画种,其间,优秀的人物画家如陈老莲、丁云鹏的出现并未使山水画主流局面实质性得以改变。清八怪,任伯年等时有人物画佳作呈现,于他们个人来说,也只是一种“市场需要”或兴趣所至而已。解放后,人物画好手层出不穷,关良、叶浅予、黄胄、方增先、程十发、周思聪等等逐步形成了以黄胄为代表的京派人物画系统,以程十发为代表的海派人物画系统,以方增先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系统。
蔡广斌受业于浙派人物画系统,从他早期作品看得出这种影响的痕迹。然而,随着九十年强化绘画精神主体的艺术现象愈发明显,这种技术性影响开始变得微乎其微。蔡广斌是一位强调观念对绘画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他在不
同场合反复提及“思考应多于实践”,思索对于蔡广斌来说已是一种常态。博克在《论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中认为:人类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崇高感的根源。人的崇高感一般是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活跃起来,因此,崇高感在情绪上是由恐怖和惊惧引起的。
蔡广斌选择恐惧与惊悸作为人物画创作的主题,与博克的这种近乎匪夷所思的阐述竟然不谋而合。蔡广斌的作品带有一种简朴的清教主义。一个头像、一片墨色、一笔色彩,简朴但不简单。他的成功在于整个画面,所有的元素都在相互挤压中充满了和谐。在广斌的作品里确实有民族性的成分,但是判定在他的艺术风格中到底有多少“民族性”与“国际化”的成分却很难,或许这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所特有的现象,所有这些都帮助他在远离传统绘画主流的独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进一步确立了他在海上画坛的地位。新潮与观念,晦涩与顺畅,在不断的具体化的调整中,蔡广斌的艺术作品必将走向更为清晰而深刻的意象。
蔡广斌 - 相关词条
毕建勋 | 蔡天雄 | 费以复 | 何绍基 | 丁立人 | 崔素荣 | 陈世宁 | 贺娟 |
白云浩 | 蔡广斌 | 董希源 | 黄山寿 | 车鹏飞 | 陈钧德 | 陈显栋 | 洪凌 |
白羽平 | 蔡大雄 | 何汶玦 | 戴增钧 | 陈石漱 | 陈文波 | 董克俊 | 古干 |
陈界仁 | 谌北新 | 顾公度 | 段正渠 | 陈世中 | 陈树中 | 陈启基 | 高瑀 |
蔡广斌 - 参考资料
(1)http://www.trueart.com/channel/artist/detail/index.asp?id=71(2)http://www.ce.cn/kjwh/zhanyan/ztgd/200709/17/t20070917_12932151.shtml
(3)http://arts.tom.com/2007-09-13/001L/08217457.html
(4)http://www.jingp.com/com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8280
最后编辑:2021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