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平

简介: 崔永平是中国著名的北京皮影西派艺人,他历任北京皮影剧团演员、演出队长、艺术主任等职,又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皮影木偶学会理事。1961年师承皮影艺人路景达、路景安等,曾编、导、演皮影戏《小英雄雨来》、《孟姜女》、《小熊请客》、《山羊与狼》 、 《哪吒闹海》等。崔永平成就了皮影艺术,皮影艺术也成就了崔永平,从艺45年的历程使他把自己的挚爱投入到这座博物馆:6年多小贩生涯的积蓄,11年中风病患的意志与毅力连同那一万多件珍贵馆藏展品都带有一种苍凉的意味。“皮影艺术家”这个称号,崔永平当之无愧。
[展开]

崔永平的个人经历

崔永平是中国著名的北京皮影西派艺人,他历任北京皮影剧团演员、演出队长、艺术主任等职,又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皮影木偶学会理事。1961年师承皮影艺人路景达、路景安等,曾编、导、演皮影戏《小英雄雨来》、《孟姜女》、《小熊请客》、《山羊与狼》 、 《哪吒闹海》等。崔永平成就了皮影艺术,皮影艺术也成就了崔永平,从艺45年的历程使他把自己的挚爱投入到这座博物馆:6年多小贩生涯的积蓄,11年中风病患的意志与毅力连同那一万多件珍贵馆藏展品都带有一种苍凉的意味。“皮影艺术家”这个称号,崔永平当之无愧。

崔永平 - 简介

崔永平,1945年生于北京,14岁开始学习皮影艺术。他的爱人,一级皮影演员王淑琴。1993年中风后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并与夫人王淑琴集毕生积蓄建立中国第一个皮影艺术博物馆,单手演绎皮影人生。他的右手完全不能动,说话都很吃力,几乎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多年的中风没有摧垮他,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一定要让皮影这一国粹流传后代。

崔永平挚爱的皮影艺术,崔永平曾说:“说京剧是国粹,它才有300多年的历史;皮影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故事情节的皮影戏也超过1400年了,皮影更是国粹,国粹不能丢,丢了可惜。”崔永平原来是北京皮影剧团的一级演员。“文革”时期因为“破四旧”,很多皮影被烧了,崔永平仅留下一件师傅做的皮影。后来的都是他自己做的或者购买收藏的。他还记得师傅问他“皮影有史吗?”,“没有”他回答,师傅接下来说“你来写啊”,他永远记在了心里。为了收藏皮影,崔永平走遍了大江南北。

崔永平 - 成就

博物馆的建立也是源于保护皮影的意念。1983年崔永平出国演出,他发现收藏中国皮影的德国博物馆就有100多家,“外国人给我们讲中国皮影”,这对崔永平是个巨大的,他萌生了办中国自己的皮影博物馆的念头。省吃俭用结余了十多万元,不幸却在1993年向他袭来,这个40多岁的汉子一夜之间中风,生死就在一线间。在妻子王淑琴倾尽全力的救护下,崔永平醒过来了,但多年积蓄也花光了。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于2004年4月22日正式开馆,为我国古老的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创建了一个生存与传承的空间。人们从这里看到两千多年前皮影戏的发明创造过程和500多个盔发别致的皮影头像。无论是善美的还是恶丑的,都有一种熟悉亲切之感。熟稔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向人们展示着皮影戏曾有的辉煌。《山羊与狼》、《哪吒闹海》、《宝莲灯》、《水漫金山》、《小英雄雨来》等诸多剧目都曾获艺术奖励。这一切,都与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息息相关。

崔永平

博物馆成立后,曾经有个中国香港老板打算出300万美元买下皮影博物馆,崔永平拒绝了。他说。“人的目光不能总盯着钱,”

崔永平 - 情感

崔永平夫妇二人,在更早的时候就与皮影结缘了———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考入北京皮影剧团,少年的他们在皮影的幕前幕后成长起来,成为皮影戏的新一代接班人。那时的皮影剧团有句口头语,叫作“七紧八忙九消停”,意思就是演一台皮影戏时,七个人紧张、八个人忙活,要是九个人就消停了。可见,能够练得用一只手舞动人物的头、身子、手和脚,绝对是非常不简单的功夫呢!当时深受观众们喜爱的《三打白骨精》、《野猪林》以及让孩子们着迷的《鹤与龟》、《小猫钓鱼》 、《金色海螺》等,都是他们曾经久演不衰的剧目。

崔永平 - 个人影响

崔永平夫妇对博物馆未来的担忧:“博物馆每年只有2000多人参观,70%是外宾。”10元的门票(学生票5元)与维护博物馆的支出相比是杯水车薪。“我们老两口的工资、儿子女儿给的钱基本上全用来维持博物馆。政府如果每个月有些补助哪怕100元也好啊,”博物馆位置偏僻有些外国朋友上午10点出发,往往到下午3点才能找到这儿。”

崔永平夫妇把住的临街的房子墙推倒,安了一部公用电话。半夜有人来打电话他们也给开门。样10年的积累,在2004年崔永平的皮影艺术博物馆成立了,震惊了好多人,觉得他一个病人竟然把博物馆办成了。

面积只有250平方米。博物馆藏有皮影作品3万余件,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历史演义、民间传说,又有童话和寓言故事。其中包括明、清、民国以及抗战时期的皮影作品,来自河北省、山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不同的地区,大部分皮影是崔永平自己设计制作的。馆内的一面墙壁上,还展出了崔永平在非典时期创作的500个皮影头像。博物馆中还有皮影制作工序的介绍、皮影艺术展示、皮影的历史资料、演出道具、剧本以及皮影戏现场表演等。由于他的右手不能写字了,他就练习用左手,整个博物馆里所有的藏品说明都是他自己用左手一笔一划写下来的。他的皮影博物馆面积有250平方米,经费都是他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他也没想过要靠博物馆赚钱,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皮影,他要给喜欢皮影的人一个交代。

崔永平 - 主要著作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以平面造型为手段来直接进行演出的戏剧艺术品种,被誉为电影艺术的鼻祖。

皮影戏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驴皮,或用牛皮、羊皮经过硝制刮平,根据剧中的角色和衬景的设计,进行雕簇、敷色、熨平、装订,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的透射,将影人映现到屏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活动艺术形象。

中国皮影艺术起源距今已2000多年,始于汉、兴于唐朝、盛于宋而遍及全国。

崔永平 - 信念

20世纪80年代,皮影艺术在浩劫之后,开始复苏。各种皮影表演不仅回到了中国观众当中,而且被中国的表演艺术家们传播到了国外。崔永平夫妇决心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皮影博物馆,正是在国外演出交流的时候,得到的启发。1983年夫妻俩随剧团去法国演出,看到人家有一个展览中国皮影作品的博物馆,但是当时中国却没有。从那时起,他们就计划要在国内开一家皮影博物馆。后来他们去的国家多了,才发现很多国家都有皮影博物馆,更重要的,是九成左右的展品,都来自中国。这就更坚定了他们要在中国建博物馆的决心。这个坚定的决心一抱定,就是二十多年。他立志要办一个自己国家的皮影博物馆。他想,皮影的历史一定要留在后代,要让全世界都承认皮影是电影的鼻祖。

1992年的12月底,年关的演出比较忙,他累得晕倒了,不吃不喝整整昏迷了13天,当时医生已经判了他的死刑,说即使醒过来也是一个植物人。后来他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5个月后靠轮椅能够活动,那时他完全不能说话,手不能动,他想,我不能倒下,一定要把他所学的皮影,他的经验,他的知识保留下来。

为了练习说话他就在家门口摆了个公用电话摊,希望与人交流。他依然坚持工作,一只手也要耍皮影,后来就不吃药了,要把吃药的钱省下来,多做个皮影。真是要非常感谢香港的钟老板,这位老板听到他的事迹非常感动,多年来一直免费供应他吃药,可以说博物馆能有今天,钟老板也是功不可没的。

崔永平 -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 http://paper.people.com.cn/dd/html/2007-10/01/content_23718423.htm

[2] 北京商报网 http://www.bbtnews.com.cn/whcy/channel/political19311.shtml

[3]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百科 http://bwg.hudong.com/view/%E5%8C%97%E4%BA%AC%E5%B4%94%E6%B0%B8%E5%B9%B3%E7%9A%AE%E5%BD%B1%E8%89%BA%E6%9C%AF%E5%8D%9A%E7%89%A9%E9%A6%86.html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