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成

简介:  林乐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纤维艺术委员会会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得主。获过多项奖项,拥有众多著述及科研成果,承担多项课程。2008年林乐成教授被授予素有“设计奥斯卡”之誉的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面对荣誉,他只是豁然一笑,“纤维艺术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道课题,我只有不断地去尝试,才能认识我自己。”林乐成教授如是说。
[展开]

林乐成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林乐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得主。获过多项奖项,拥有众多著述及科研成果,承担多项课程。

学历简历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

  1993年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1996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学习

林乐成

  

工作经历

  1972-1978年沈阳市地毯厂图案员

  1982-198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助教

  1987-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

  1999-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

  

承担课程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史》

  《壁毯创作》

  《软雕创作》

  《综合材料》

  《创意与表现》

  《课题创作》

  《毕业创作与论文》

  《黑白画》

  

主要著述

  

专著

  《中国高校通用设计教材--纤维艺术》(林乐成王凯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

  《艺术设计教材--纤维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林乐成黑白画艺术》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

  

主编

  《国际现代纤维艺术》(林乐成张怡庄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选》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

  《当代国际纤维艺术》(林乐成尼跃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世界装饰图典》(林乐成主编王凯任光辉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国际纤维艺术》(林乐成尼跃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获奖作品

  《春、夏、秋、冬》获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昼与夜》、《山高水长》获“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优秀奖

  《高山流水》获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玄》获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

  《生命系列》获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奖

  

科研成果

  厦门 陈嘉庚纪念馆《 海之韵》大型 纤维艺术( 常大伟、林乐成主创)2008年

  北京远洋国际中心《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型纤维艺术(谷云瑞、林乐成、赵少若2008年

  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大型绒绣壁画纵向科研课题

  (主创:袁运甫、课题组长:王进展、纳米专家:江雷、项目主持:林乐成)2007年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永恒的丰碑》大型浮雕式壁毯项目主创2007年

  北京凯晨世贸中心《生命系列》大型纤维艺术(林乐成、谷云瑞主创)2007年

  Microsoft亚洲研究院《天籁之声》纤维艺术主创2006年

  IBM中国创新研究院《彩云追月》纤维艺术主创2006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楼《山高水长》大型浮雕式壁毯主创2005年

  山东省栖霞市政府《栖霞胜境》大型浮雕式壁毯主创2004年

  北京温特莱中心《高山流水》大型浮雕式壁毯(尼跃红、林乐成主创)2003年

  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金秋十月》浮雕式壁毯主创2002年

  香港行政公署签证处《玄》、《行云流水》、《子夜》等纤维艺术主创2001年

  中国驻纽约、休斯敦总领事馆《东方文明》、《文明曙光》浮雕式壁毯主创2000年

人物访谈

     

简介

      林乐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纤维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林乐成教授曾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大型壁画制作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公署《玄》、《子夜》系列纤维艺术,外交部驻纽约总领事馆《东方文明》纤维艺术,微软亚洲研究院《天籁之声》纤维艺术,IBM中国创新研究院《彩云追月》纤维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楼《山高水长》大型纤维艺术等应用课题的研究。

乐经纬之道 成天地之象

        当我们走进林乐成教授纤维艺术研究所,愉悦悠然悄至心头。通向屋顶的高大竖式高经织机与低横的卧式织机中,常有排排平整的经纬和堆堆大团彩线走进走出,一个个织女般的研究生和林老师并肩工作于满目吊挂的纤维中,好像他们沐浴在九天细微的彩色雨丝中,给人无上清凉。林老师轻柔的抚摸着那千丝万缕,兴奋地说:“这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源于不同生命,有着不同性情,好像他们都有灵魂。望着他爽朗而激动地样子,能深感林老师沉迷在纤维艺术的快乐中。

早在九十年代初,林乐成教授为探经纬之道,溯纤维艺术之源流,曾走出国门,去俄罗斯、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格鲁吉亚、瑞士等二十几个国家学习和取经。其中欧洲国际艺坛上的“高比林之王”基维·堪达雷里教授纤维工作室是林老师的最好课堂。在此他研究了欧洲最古老的高比林艺术语言和学习了最新的软雕塑艺术。当时,他深有感慨地说:“对欧洲高比林艺术语言的探索,使我重新认识到织物与绘画的真正价值。”从此,林乐成教授用毛线去“画”,用色光去“编”,并突破了原有技术的陈规和习惯。他深信纤维的光泽、色彩、肌理、弹性、力度、性能等充满着无限未被认知的艺术语境,每一种纤维都有各自的生命和气象,需要我们不断去深层地认识和把握。经历十余载的孜孜追求和不辍努力,林乐成已经在国际纤维艺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

       纤维艺术长期以来在中国的主流艺术教育中没有课堂,这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于1985年首先在学校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在此期间,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硕果累累:先后为中华全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布大厅、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昆仑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制作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具有代表性的纤维艺术装饰品。

       至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林乐成教授担任主持人,与张怡庄、蓝素明、洪兴宇3位教师共同承担纤维艺术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工作。纤维艺术工作室实行的艺术与工艺技能合一的教学方针,是纯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的实践,在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教学、科研、创作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仅仅9年,纤维艺术工作室师生创作实践作品便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现代工艺美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釜山国际纤维艺术展、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外大型展览,分别获得国际金奖2项、国家级金奖、大奖6项、银奖5项、铜奖18项、优秀奖89项,国际优秀奖、特选奖、提名奖等21项,获奖达百余项。在林乐成教授的纤维艺术工作室中,教师和学生们都有着与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创作者一起工作的愉快经历,林教授说这对激发创作灵感、拓展创作思路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纤维艺术家是可以使用任何一种软媒材、任何一种创作手段来呈现自己的视觉意图的。纤维艺术本身的这种开放性的特质,恐怕正是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永恒的美感和文化的原因所在。

国际纤维艺术展的传承者和策划人

       1996年,经过四十个春秋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的”洛桑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宣布停办,这在某种程度上令国际纤维艺术失去了活动的中心和展示的舞台。全世界的纤维艺术家为之忧心积虑,唯恐双年展也随之故去。在这一生死存亡的时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毅然决然捧起薪火,举回北京。这是夸父逐日般的接力,充满了人类对艺术的信仰和追求。

2000年,第一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在北京开幕,世界15个国家怀念洛桑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艺术家们纷至沓来,他们为国际纤维艺术展“从洛桑到北京”这一薪火相传的盛事,自费相聚北京而欢庆,“构筑明天,构筑美好,相互理解,相互砥砺。” 在郑重签下《北京宣言》的那一刻起,北京延续着洛桑,成为了世界当代纤维艺术中心。前苏联功勋艺术家格鲁吉亚教授在开幕式上激动地说:“林乐成教授做了一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伟大事业,他的行为使全世界纤维艺术家有了新的精神家园。”林乐成在国际纤维艺术家心目中,无疑已是世界上第二位国际纤维艺术展的传承者和策划人。

        如今,在清华大学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努力进取的背景之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和学术交流活动的规模不断拓展,参展人数逐届增多,展品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从第一届到第五届,共展出作品980件,参展艺术家600余人,参展国家30多个,无论是老艺术家还是艺术新秀,他们都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当作诗意的空间、精神的家园。“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文化艺术交流品牌,一个获得中外艺术家广泛共识的标志,一个中外艺术家在一起相识、相聚、交流探讨的家园。成为了孕育当代纤维艺术佳作的摇篮。

      鉴于林乐成教授对国际设计界的交流和发展作出的贡献,2008年林乐成教授被授予素有“设计奥斯卡”之誉的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面对荣誉,他只是豁然一笑,“纤维艺术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道课题,我只有不断地去尝试,才能认识我自己。”林乐成教授如是说。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