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钧

简介: 王卫均,字和村,又名王安祥,清朝宣宗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老师,生于1771年,清泗州挂剑台乡(即今泗洪县孙园镇梁圩村小梁庄)。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王卫钧参与了《乾隆泗州志》的编修。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中顺天府乡试第61名举人。据《泗虹合志》记载,王卫钧,字和村,以乡贡中嘉庆顺天府举人,博极群书,工帖括,游京师,肄 业成均,尚书汪瑟庵见其文奇,赏之,选入成均课士录。旋 里,授徒河滨,造就甚重。
[展开]

王卫钧的个人经历

人物履历

王卫均自幼苦读诗文,聪慧过人,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以乡贡中顺天举人,又学习于成均(即清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深受尚书汪瑟庵赏识,被选入国子监任教,祖籍江苏泗洪县孙园乡小梁庄。

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仁宗命王卫均为钦差,往山东征粮。当时的山东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饥饿病死者不计其数。此情此景,引起了征粮钦差王卫钧的极度同情。人命攸关,事关紧急,心情十分沉重的王卫钧甘冒风险,决定将已征得的3000石粮食,全部分给灾民,而后回京面奏。当他看到-位衣不遮体的老人时,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这位饥寒交迫的百姓。

回到京城后,王卫均准备好两份奏折,-份是山东灾情实况和用公粮赈济灾民的情况和清单;一份是未经奏请、擅自动用公粮赈济灾民、请求皇帝降罪的奏折。当时,他的手下人都为他捏着-把汗,害怕这样的好人受到处罚。而王卫钧却神情自若,情真意切地向皇帝汇报了山东的灾情,并拿出山东灾民吃的草根、树皮给皇上看。在朝的官员们都惊叹不已,皇帝也很受感动,仁宗不仅没有降罪王卫钧,反而大发怜悯之心,降旨免去山东征粮,同时加封王卫钧为都察院副都御史。时隔不久,又提任王卫钧为礼部左侍郎、文渊阁直阁事。几次科考,都任命王卫钧为主考官。

人物故事

相传有-日皇帝宴请大臣,在宴席上,王卫钧从饭中吃到一颗稻粒,便若无其事地从嘴里吐出来,放在桌上。不料这个细小的动作被仁宗皇帝发现,只见他眉头一皱向座旁的内侍看了-看。-会,就见一名侍卫用托盘捧上-颗血淋淋的人头,众臣惊恐不已,王卫钧也难解其中之谜。

席散后,王卫钧心中不安,迫不及待地问参加宴会的太子旻宁:"席上的人头是什么人?他身犯何罪?为什么要把人头捧到宴席上来?"此时太子平静地回答说:"这是御厨的头。因为他玩忽职守,米中的稻粒没有捡净,让您吃到了稻粒,故将他杀了,将头捧到席间,特向您致歉。"王卫钧听罢,只觉得天旋地转,那颗血淋淋的人头,睁着冤屈的眼睛,时时闪现在他面前。这件事使王卫钧真正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含义。由于极深,王卫钧整日魂不守舍,觉得往日的待遇荣耀分文不值了。不久,他惊悸郁闷成疾,无法继续任教,就告病还乡了。

王卫钧

回到家乡后,王卫钧虽然不再"伴君",但御厨之事久久不能忘怀。久而久之,神经失常。一天他到村头土地庙敬香、祈祷,向御厨忏悔,突然-只恶狗,口叼兔子跑了过来,王卫钧-见,大叫-声"我命休矣!"因为他是属兔的,在他心中,狗叼兔子预示着他向御厨偿命的时候到了,三天后王卫钧就因惊悸病逝了。

人物评价

清嘉庆二十五年,仁宗病故,太子爱新觉罗旻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即清宣宗皇帝。旻宁即位后,仍念念不忘教育自己成长的御师王卫钧,尽管恩师已逝,仍命钦差至王家慰问致意,并命有司修筑官道直通小梁庄,同时在庄头设上马台、下马台,规定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以示对恩师的尊敬。

时间已过去190多年了,王御师不畏皇权、严谨治学、体恤人民的历史佳话仍在民间流传。

王卫钧由于文才超群,生前被几位主考官誉为"文元"。至今在泗洪县孙园乡小梁庄的王氏家族中,还保存着一块清代三位主考官立的匾额,该匾为枣木刻制,匾的中央刻着"文元"二字。

在2004年夏收时节一夜晚,王卫钧墓被邻村人盗掘,第二天早上第八代孙发现有遗骸露于墓外,后整理遗骸埋入墓中,重新添土。

荣誉成就

仁宗为了巩固大清的统治,精心培训皇太子爱新觉罗旻宁,特聘王卫钧为御师。专职教授皇太子。

王卫钧奉命任教后,精心辅教,严格要求,将太子当学生对待,严以师道。-次旻宁违反学规,被罚跪在孔子像前。恰巧此时仁宗从御花园途经学馆,看见太子直挺挺地跪在孔圣人像前,一时心疼,冲进学馆内,拉起太子,并责问王卫钧说:"太子读书是皇帝,不读书也是皇帝,你怎敢罚他跪在地上?"王卫钧神情严肃,不仅不起立迎驾,甚至连眼皮也没有抬-下,他坐着回答说:"服圣规者尧舜之君。不服圣规者桀纣之君也!"说罢仍然纹丝不动。仁宗听后,猛吃-惊,意识到自己的鲁莽,急忙又将太子按跪在孔子像前,急匆匆离馆而去。从此王卫钧倍受尊重。

由于王卫钧的严格要求,原来十分骄横、放肆的太子-改过去的样子,整日手不释卷,同时对老师也愈加敬重了。

随着太子的思想改变和长进,仁宗十分高兴,对御师王卫钧也更加器重,经常与他谈天、论事、同膳。

最后编辑:2021年10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