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主要著作 《宋史·陈抟传》称陈抟“能逆知人意”,“好读《易》”。隐居武当山时作诗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又撰有《入室还丹诗》五十首、《易龙图》《赤松子诫》(或作《赤松子八诫录》)《人伦风鉴》(或作《龟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相传他传有《无极图》《先天图》等。《全宋文》收入其数篇文章。《正统道藏》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收入其《龙图序》;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并收《易龙图》之序及数图式,可考见其易学象数思想。曾慥《道枢·观空》录其论说,又可见其观“五空”思想。
仙家传说
“扶摇子”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后唐明宗李嗣源听说陈抟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歇见天子。见了天子,
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后唐明宗李嗣源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平常俗礼来对待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以及后唐文武百官均见过。)
后周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柴荣召陈抟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后周世宗柴荣欲任命陈抟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陈抟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引用出处: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后周世宗柴荣见过放归山。后周世宗柴荣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后周版图内的华州刺史也见过。)
入宋后,宋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宋太宗赵光义见过。)
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这个人也有见过陈抟的可能。)以上论述民间传说居多,仅供参考。不涉及封建迷信!
对于陈传老祖还有一些传说。据说陈传小的时候,有一天在水池边玩耍嬉戏,遇到了一个老妇人,她把陈传抱起来并且喂奶给他吃,然后笑着对小陈传说:你长大后清心寡欲淡薄名利,不要陷入是非之地,你是一个聪明人,你比别人都要强。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后来人们就说,这个老妇人是一位神仙点化并传授了陈传仙法,使陈传脱离了凡胎俗体,成为了具有仙风道骨的能人。说也奇怪陈传经过这个经历后,更加聪明了,说话处处玄言妙语,而且特别的有见识,和以前判若两人,器宇不凡,神采飘逸犹如仙人。
对于陈传的精彩传说很多,但是对于陈传之死的传说更加富有传奇色彩。据说陈传临死的时候,自己就已经知道死期已到,就命徒弟在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凿一个石室,并且还写了一封遗书:我的寿数已尽,我这辈子对世间没有什么留恋的,唯有圣明的赵宋朝廷有恩与我,值得我怀念,我将于7月29 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后来他死后弟子和他的遗书对比,死期竟然完全的吻合。更加让人惊奇的是,陈传死后七天,身体还有余温,皮肤红润还有弹性,就向陈传在熟睡。陈传活了118岁,可以说是一个长寿之人,但在宋朝那个时期,人们认为只有神仙才能达到。陈传的长寿完全归功于,他那精深玄妙的道家内功。
陈传是隐士,他不仅博学多才还具有政治头脑。在宋太宗赵匡义当政时,他深受宋太宗的赏识,两人还成为朋友,宋太宗多次想委以重任他都回绝了。宋太宗为此赐陈传为 希夷先生 称号,此号是宋太宗取之老子的两句话:听之不闻为希,视之不见为夷 以此来赞赏陈传高深的道行。
陈传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概括了陈传的为政之道 为人之道:优好之处勿久恋,得志之处勿再往。
仙风道骨
年少时
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入武当
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但日饮酒数杯。据北宋人文同称,他于后晋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魏泰谓其“或一睡三年”。
陈抟本有大志,然“数举不第”,且厌五代之乱,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天福二年(937年)在蜀时,有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居华山
大约在后周或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据宋朝《国史》称,大约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再传弟子陈景元又称其与谭峭为师友。自此,其名大振。
辞不受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命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此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一说学者又称白云先生),放归山;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
显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独善身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
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陈抟答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数月后放还山。
卒谷中
端拱二年(989年)卒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载宋史
《宋史·陈抟传》称陈抟“能逆知人意”,“好读《易》”。
留诗书
隐居武当山时作诗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又撰有《入室还丹诗》五十首、《易龙图》《赤松子诫》(或作《赤松子八诫录》)《人伦风鉴》(或作《龟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相传他传有《无极图》《先天图》等。《全宋文》收入其数篇文章。《正统道藏》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收入其《龙图序》;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并收《易龙图》之序及数图式,可考见其易学象数思想。曾慥《道枢·观空》录其论说,又可见其观“五空”思想。
仙踪遗址
山东青州
云门山有陈抟洞,传言,摸摸陈抟的头,吃穿都不愁。
安徽涡阳
县城东北30公里石弓集西北隅,S202省道南侧,有一小山,在山石西侧一方石面上,有似人卧痕迹,长有数尺。传说,陈抟在此鼾睡,一觉八百载,把青石压成人形痕迹,故称为陈抟卧迹。现在人形卧迹依然可见。
湖北武当
山凌虚崖有陈抟隐居处。
道家遗谱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最后编辑:202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