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古斯塔夫·杜雷(Gustave Dore)。
杜雷自幼喜爱绘画,从摹仿报刊上的讽刺幽默画走上艺术之路。1847年,他不满16岁就前往巴黎谋生,为《笑》等周刊绘制滑稽可笑的插图画。他渴望接受绘画艺术的专门教育,但难以支付高昂的学费,不得已而浪迹于巴黎街头,时常出入展览厅和博物馆,在画栏和报廊面前驻足浏览。卢浮宫的美术馆是他经常光顾之地,在那里,凭着非凡的视觉感受力和心理悟性,他汲取了丰厚的艺术营养。
不久,杜雷的父亲去世。为了负担母亲和两个弟弟的生活,他不得不投入各种凡能挣到钱的工作:为当时流行的绘画期刊、旅行书刊和五花八门的故事报刊绘制命题漫画。同时他也出版一批画册,受到读书界的瞩目。
从1854年起,杜雷开始为世界文学名著绘制木刻插图,相继推出《拉伯雷作品集》、《巴尔扎克短篇诙谐小说集》、《神曲》、《大型对开本圣经》、《拉封丹寓言》、《堂吉珂德》等。他在木刻插图领域如鱼得水,悠游自在,显示出不可思议的艺术天赋。
随着他的图书市场日益扩大,杜雷雇用了越来越多的木刻工人。制做画稿时,他先用铅笔和刷子在木版上绘出草图,再让工人按其意图进行雕刻。大致说来,表现日景时,他在白底上留出黑色线条;表现夜景时,则在黑底上刻出白色线条。起初,工人们显得笨拙无能,常令杜雷气愤恼怒;合作若干年之后,不少工人技术长进,其中的出色者已能准确理解画家的意图,且用刀具娴熟老练地表达出来。杜雷通常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插图的左下角,同时把刻工的名字刻在右下角。他最得意的刻工是毕散(H.Pisan),本文附录的“要有光”和“天使向约翰指示新耶路撒冷”就是他的刀工。
杜雷为圣经绘制的系列插图1865年首版发行于巴黎,辅读文字为法文。翌年它就被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当时共收入插图229幅。随后几年,它被译成几乎所有欧洲语言和希伯来文,风靡整个基督教世界。嗣后一个多世纪,它在许多国家不断再版重印,影响力经久不衰。加拿大多佛出版公司汇入从多种渠道搜集的杜雷圣经插图共计241幅,于1974年出版《杜雷插图本圣经》,向世界展示出杜雷圣经插图的全貌。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出版的《圣经物语》全面评介了这批插图,其中《旧约物语》评介139幅,《新约物语》评介102幅。
杜雷以其天才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秉赋再现出斑斓多姿的圣经世界。透过他的画笔和刻刀,人们能走进圣经的家园,看到“肥沃新月形地带”的幕幕景观:起伏的山峦、茫茫的旷野、奔腾的河流、茂密的树林、平静的湖水和喧嚣的大海,以及牧人的帐篷、工匠的房舍、豪华的王宫、庄严的圣殿、静谧的村庄和嘈杂的街市……。也许,天真好奇的儿童还能从中发现一个动物天地,看到可爱的山羊、绵羊、牛、马、驴、骆驼、狗、狮子、熊、大象,以及大鱼和海怪。
透过杜雷的画笔和刻刀,人们还能走进圣经的历史,漫步于自上帝创世经以色列民族盛衰沉浮和耶稣传道,至末日审判和新天新地降临的历史长廊,看到一个个各显风采的圣经人物:亚当、夏娃、该隐、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约书亚、底波拉、雅亿、基甸、耶弗他、参孙、路得、扫罗、大卫、所罗门、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以赛亚、弥迦、耶利米、巴录、以西结、以斯帖、约伯、约拿、但以理、尼希米、以斯拉、多比、犹滴、马卡比兄弟,以及耶稣、马利亚、施洗者约翰、十二门徒和圣保罗。隐藏在圣经字里行间的人物和故事突然间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读者眼前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之事!
杜雷的绘画以现实主义为主导风格。他笔下的人物无不洋溢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毫无中世纪绘画中常见的呆滞目光和萎靡状态。他的角色往往筋骨强健、膂力过人,给人以积极健康的审美陶冶。即使处理某些超自然对象,比如天使和撒旦,他也把他们设计成凡人模样,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们生有翅膀,撒旦的头上还长了两个可恶的角。为了强化其作品的历史真实感,杜雷十分重视西亚北非的考古成就,常把某些文物的造型带进绘画。惟其如此,即使同为王宫,他笔下的埃及、巴比伦、波斯和以色列王宫才各不相同。
杜雷亦精通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善于表现某些超现实情节或异乎寻常的场景。前者如“雅各的天梯”、“十灾击打埃及”、“以利亚升天”,后者如“参孙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参孙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中,三根倒塌的巨柱无论直径还是高度都数倍于站立其间的参孙,二者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使读者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颤。
另外,杜雷还长于巧妙地构图,懂得疏密相间,将读者的目光吸引到画面的焦点上;擅长处理光和影,精通怎样藉明暗对比抒发情感、表现主题。他的笔法或刀工特别细腻,能使人“一见钟情”,不必耐心揣摩就认定为精雕细刻的上乘佳品。所有这些,都使杜雷的圣经插图焕发出激动人心的生命活力,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
最后编辑:2022年05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