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姓名:林闽钢 学位:社会学博士; 职称:教授;博导。学科专长及研究
社会政策研究(social policy) 林教授在社会政策领域颇有造诣。他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管理学的视角,从社会政策学科大类出发,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林教授长期关注基层医疗、贫困问题以及社会保险。他善于进行横向切剖,中外比较,对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代表成果
个人著作(含教材和个人主编著作) 01.《社会政策:全球本地化视角的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0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03.《转变中的经济秩序:社会学视野下的企业与市场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04.《走向全球化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林闽钢等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 05.《农村社会学》(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6.《跨世纪的环境发展》(第二作者为常佳伟),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07.《现代社会保障》,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01.《社会资本视野下的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02.《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模式探讨》,《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年第4辑。 03.《高科技园区的社会建构: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2期。 0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何去何从》,《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第7期。 05.《慈善组织社会问责探讨》,《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论点摘编; 06.《欧盟反社会排斥政策探讨》(第二作者为董琳),《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第3辑。 07.《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转载; 08.《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第二作者为吴娆),《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09.《移民社会学和亚裔研究学》,《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 10.《我国行业性中介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3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商贸经济》2005年第10期; 11. Min Zhou and Mingang Lin. 2005.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Ethnic Capital: The Case of Immigrant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12.《危机事件与集体行动逻辑》,《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13.《族裔资本与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与周敏合作),《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14.《我国农村养老实现方式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3期; 15.《社区福利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第9期; 16.《福利多元主义的兴起及其政策实践》,《社会》,2002年第7期; 17.《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8.《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9期; 19.《建构责任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的福利病治理及其借鉴》(第二作者为刘立强),《学海》,2002年第2期; 20.《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第二作者为王章佩),《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 21.《苏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1期; 22.《迈向网络时代的新社会学》,《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00年第4期; 23.《社会学危机的内涵:社会学中库恩主义思潮评述》,《学海》,2000年第2期; 24.《章太炎与中国社会学》(第二作者为李保军),《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5.《德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和改革》,《当代社会保障》,1998年第3期; 26.《吴地文化模式初探》,《江南论坛》,1997年第7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1997 年第10期; 27.《苏南可持续发展中环境支持观念的导入研究》(第二作者为陈进华,《江海学刊》,1996年(中国现代化研究专集); 28.《苏南城市化发展研究》,《江海学刊》,1996年第5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6 年第6期; 29.《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评价》(第二作者为李建秋),《当代社会保障》,1995年第3期; 30.《中国农村社会机制及运行模式的转换》,《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5 年第5期; 31.《建立我国农村贫困监测体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10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5 年第12期; 32.《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调适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2期; 33.《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管理现代化》,1994年第2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4 年第3期; 34.《国外关于贫困程度测量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7期; 35.《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与童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4 年第6期; 36、Tong Xing and Lin Mingang. 1993. A Study on Poverty Line in Rural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No.3. 37.《吸毒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3年第3期;被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3 年第4期; 38.《面对8500万贫困人口》,《社会保险导刊》,1993年第3期; 其它作品 01.《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四大梗阻》,《中国社会报》,2006年8月23日第3版。 02.《美国华人社区的蜕变:从唐人街到蒙特利公园市》,《社会学家茶座》,2005年第2期。 03. 经济社会学的新探索:评汪和建的〈现代经济社会学〉》,《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6期。 科研项目 01. 2007-2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主持人。 02. 2006-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缺失及其对策研究,主持人 。 03. 2007-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子项目:体制政策风险研究,子项目主持人。 04. 2004-200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主持人。 05. 2003-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主持人 。 06. 2001-2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科层制与市场网络的关系,主持人。 07. 1999-2000,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项目:苏南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主持人。 08. 1997-19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南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主持人。 09. 1997-199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苏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主持人。 10. 1996-1998,UNESCO项目:Seven Farmers in Asia: A Comparative Rural Sociology ,(第二主持人,第一主持人为朱永新) 11. 1995-1996,江苏省教育厅项目:苏南开发区建设与沪宁城市带模型关系研究,主持人。 学术交流 01. 2006,Labor Migration,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The 16th Japan-korea-China Joint Symposium,Saga University, Japan. 02. 2006,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 Science Innovative N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03. 2006,第二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北京师范大学; 04. 2005,首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南开大学。 05. 2002, The Human Face of Global Mobility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Skilled and Professional Mig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Asia-Pacif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06. 1955, 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Global Awareness Society Internation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学术获奖 01. 2004年,被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02. 200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03. 2002年,被选为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三层; 04. 1999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05. 1997年,被授予“江苏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06. 1997年,获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最后编辑:2022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