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珍(播音员)

简介:(1969~) 播音主持名尼珍,女,藏族,西藏拉萨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中心一级播音员,担任新闻、文学、法制、音乐等节目的主持及制作工作。
[展开]

尼珍(播音员)的个人经历

主持人尼珍

姓名:尼珍

性别:女

生日:1969-06-16

民族:藏族

籍贯:西藏拉萨(先迁至北京市)

尼珍

身高:170CM

体重:66KG

血型:O

星座:双子座

职业:主持人、播音员、教师

播音主持名尼珍,女,藏族,西藏拉萨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中心一级播音员,担任新闻、文学、法制、音乐等节目的主持及制作工作。现在工作与西南民族大学。

199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中心藏语部从事藏旅游历程语播音工作,同时在民族中心的汉语节目《民族大家庭》中做客串主持。1996年至1998年元月兼职在中央电视台,与人合作主持《中华民族》。1996年8月在第十四次全国藏语文艺广播会议获播音三等奖。1998年10月的第十六次全国藏语文艺广播会议中获播音二等奖。1999年3月21日在中央电视台与海外中心的主持人李咏合作主持庆祝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文艺晚会特别节目《雪域欢歌》。她同样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喜欢美的事物,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人物生平

199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中心藏语部从事藏语播音工作。

1993年在民族中心的汉语节目《民族大家庭》中做客串主持。

1996年在第十四次全国藏语文艺广播会议获播音三等奖。

1996-1998年兼职在中央电视台,与人合作主持《中华民族》。

1998年第十六次全国藏语文艺广播会议中获播音二等奖。

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与海外中心的主持人李咏合作主持庆祝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文艺晚会特别节目《雪域欢歌》。

2004年西藏新闻做报道名为《用声音演绎多彩人生》。

2011年参加西南民族大学60年校庆。

教学历程

也许不少人知道近期在康巴电视台上映的故事片电影《故乡德格》,是由我校三位学生主演拍摄的,却很少人知道,这三位主演都是尼珍直接向影片导演推荐的。尼珍在做好授课、行政工作的同时,依靠自己在传媒行业、演艺圈丰富的人脉资源,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专业实践“牵线搭桥”。作为表演系150余名学生的“大家长”,忙碌的本职工作和尼珍自己为自己“额外”添置的工作,挤占了她大量的私人时间、娱乐时间,尼珍的女儿曾为此撒娇得抱怨道:“您去当他们的妈妈好啦!”

尼珍说:“失去与获得之间,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选择了,就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

1.从面对调音台到面对孩子们,尼珍说:“我很满足。”

尼珍,1988年由西藏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前身),1992年毕业直接到中国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这一干就是13年。13年中,尼珍老师从事藏语与普通话双语播音的工作,偶尔客串中央电视台主持。2005年任职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表演系专业。

“当时我就想,这么多年的播音主持生涯,我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和孩子们分享,这比对着冰冷的机器,更有意义。”

艺术学院表演系共150多名学生。尼珍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近期状况和每天的考勤状况都了如指掌。通过手机、QQ,她时刻保持跟学生的联系,而学生也愿意和老师分享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有时候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尼珍也会感到心力交瘁。她曾对同事这样描述工作,“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工作像是拨乌云。拨开一层又一层,却总见不着太阳。”在这种情况下,尼珍常常自我开导,说“做这些工作,有人逼你吗?没有。你要求什么回报没?没有。那你还计较什么?还抱怨什么?工作吧”。

很真实,真实得让人心疼。疼尼珍的,还有她最爱的学生。

有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找到自己第一份工作,领到自己第一份工资时,给尼珍寄来了一份礼物:一双鞋和一封信。信上说:“尼老师,我总是看到您的小腿肿肿的,或许是因为走路,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站立。我送给您送一双鞋, 希望您穿得舒服些。身体就不会那么痛了。”

不仅如此,每到节假日或者天气变换时节,尼珍总是能收到几百条学生的问候短信,把她的心塞得满满的。

苦中作乐也好,甘之如饴也罢,这一路,有学生相陪,尼珍说:“我很满足。”

2.花钱出力为学生铺路搭桥,尼珍说:“我愿意。”

十余年媒体工作,让尼珍累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结识了不少媒体从业人员和演艺圈工作者。一旦有机会,尼珍就会为学生“牵线搭桥”,为学生创造相“伯乐”的机会。

影视表演系专业的“毕业大戏”就是尼珍为在校学生“牵线”的重头戏。通过毕业大戏,一方免让学生熟悉我国经典名著,切身领悟它的深厚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请来相关企业单位或知名导演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向用人单位展现自我实力的平台。

除此之外,一旦相识的导演要拍摄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都会联系尼珍,让她提供演员,这样不少学生都获得了令自己受益匪浅的实践经验。

除了近期播出的《故乡德格》,尼珍还给学生介绍过拍摄解放题材的电视剧。在接触这些民族、解放题材的影视作品时,不但增加学生的表演经验,提高演技;而且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一名2002级毕业生,尼珍虽然几乎没有给他上过几节课,但是因为觉得这孩子有潜力,便把他介绍给北京的导演,现在这名学生在北京发展不错。2003年,尼珍还推荐了一位河南籍学生到西藏电视台工作,现在已成为电视台当红主播,年薪30万。除此之外,尼珍多年向西藏电视台、西昌电视台、西藏话剧团推荐我校学生,积极给学生寻找就业机会。不仅给本学院学生联络工作,尼珍还给自己接触到的藏学学院学生推荐合适的实践岗位。

曾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尼珍,把自己认识的北京导演,介绍给北漂的学生;她还自己花钱买礼物,让学生借着送礼物的机会,认识导演,推荐自己;她每次一回北京,总是把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各届学生集中起来,请大家吃顿饭,谈谈心,聊聊天,给那些北漂的孩子“家”的温暖。

3.资助贫寒学子,持之以恒,尼珍说:“我觉得值。”

作为一名老师,尼珍认为,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得是教学生做人。而她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告诉学生,爱是什么。

自从尼珍老师来我校工作后,每年坚持资助6个我校贫寒学子,虽然一个月的资助额也不多,但连续5年的积攒,也是笔不小的数目。尼珍的女儿就曾经对她说:“妈妈,你认识他们吗?为什么帮他们呀?”尼珍说:“你整天看着妈妈念经,现在妈妈眼看着有人要倒下,而不去扶,自己念经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少买一套衣服,就可以多帮助一个学生,妈妈觉得值。”

尼珍的资助不是溺爱,她要求每一个自己资助的学生,每学期末都要交给她这一学期的成绩单。成绩出现下滑的学生,她就会考虑暂停对他的资助,以保证自己的钱确实资助到了应该得到帮助的学生。

有一个尼珍老师资助的女学生,从来没有跟尼老师讲过一句话。每次见到尼珍,总是远远的点点头,就跑走了。女孩最后考取了昌都地区的公务员。一个月后,尼珍收到了这个孩子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感谢老师,我会永远记得老师曾经对我的信任和帮助。今天我拿到了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但是我现在必须用它来帮助家庭。但是我以后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老师。”

尼珍看到后,很感动,并不是惦记学生今后的回报,而是感动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如何做人。一次,尼珍在食堂吃饭,不经意看见一个学生,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打饭的窗口,最后只买了一份最便宜的素炒白菜和白面馒头,尼珍的心里酸酸的。后来,打听到这个学生家庭十分困难,尼珍出钱资助他度过困难。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尼珍的“天下”是她的学生们,一点一滴,用爱浇灌;一言一行,倾尽心力。尼珍说:“如此作为,只望我的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行善事,做真人,收获成绩,并活得快乐。”

最后编辑:202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