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万承风,字卜东,一字和圃,清乾隆十七年(1752)出生,宁州安乡汤桥(今修水县黄沙镇汤桥)人。 万承风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直上书房,教授绵宁(即道光帝)读书。乾隆六十年(1795年),典试云南。累迁翰林院侍读。嘉庆三年(1798年)大考,降为检讨。四年(1799年),督广东学政。累迁侍讲学士,任满还京,直上书房,提拔为詹事。督山东学政。荐举提拔为礼部侍郎,命还京。
嘉庆十二年(1807年),督学江苏,任内因清江浦、荷花塘工程取势太直,屡筑屡圮,奏请恢复原状,并得到许可。之后调兵部任职。十四年(1809年),嘉庆帝五旬万寿,万承风请求解任还京祝寿,遭降诏严斥,左迁内阁学士。调任安徽学政,期间调解定远士子与凤阳胥役争议。擢兵部侍郎,还京,仍直上书房,充经筵讲官。十七年(1812年),引病归乡,不久卒,入祀乡贤祠。道光帝即位后,怀念旧师,追赠万承风礼部尚书衔,谥文恪。道光十二年(1832年),晋赠太傅,并加恩任用其子方楙。
万承风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直上书房,教授绵宁(即道光帝)读书。乾隆六十年(1795年),典试云南。累迁翰林院侍读。嘉庆三年(1798年)大考,降为检讨。四年(1799年),督广东学政。累迁侍讲学士,任满还京,直上书房,提拔为詹事。督山东学政。荐举提拔为礼部侍郎,命还京。
嘉庆十二年(1807年),督学江苏,任内因清江浦、荷花塘工程取势太直,屡筑屡圮,奏请恢复原状,并得到许可。之后调兵部任职。十四年(1809年),嘉庆帝五旬万寿,万承风请求解任还京祝寿,遭降诏严斥,左迁内阁学士。调任安徽学政,期间调解定远士子与凤阳胥役争议。擢兵部侍郎,还京,仍直上书房,充经筵讲官。十七年(1812年),引病归乡,不久卒,入祀乡贤祠。道光帝即位后,怀念旧师,追赠万承风礼部尚书衔,谥文恪。道光十二年(1832年),晋赠太傅,并加恩任用其子方楙。
人物生平
乾隆(高宗年号)末年(1795),44岁的万承风离开皇宫,充任云南副考官;嘉庆(仁宗皇帝年号)三年(1798),他调任江南副考官,第二年督广东学政;任满后还京,他再值尚书房,擢詹事,又于嘉庆九年(1804)督山东学政,未能完成任期又被召入值尚书房,并任礼部右侍郎。嘉庆十二年(1807),他督江苏学政;嘉庆十四年(1809),仁宗帝过五十寿,万承风上奏请求解任回京为仁宗帝祝寿,仁宗帝对此不满,加以严斥,万承风改迁内阁学士,调安徽学政,后再返京任兵部侍郎,入充经筵讲官,后又为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嘉庆十七年(1812)秋,刚届花甲的万承风因患风痹引疾还乡,不久逝世,享年六十一岁。万承风逝世后安葬于家乡长茅芦花埚,后其名入祀乡贤祠。
万承风处事慎重,正气凛然,节操高尚。乾隆晚年,大权在握的和珅想把他拉入旗下,但万承风决不为之动心。督学广东时,他极力除奸弊、正士习,仁宗帝密谕他查访大臣居官行事,凡有所察都据实上奏。任安徽学政时,因为定远的学子与凤阳官吏有旧嫌,每临考试都要发生矛盾,而凤阳官吏多偏袒小吏,考生气愤不平,万承风明察实报,使县吏受到惩处。
万承风身在京城和外省为官,却关注家乡,热衷公益事业。当时,宁州在京城没有建会馆,这给千里迢迢赴京城参加考试的学子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万承风当年赴京城考试时就体会到了这种身在异地无栖息之地的艰辛,因此,他在京城创建了宁州会馆。嘉庆九年,他督山东学政期间,家乡有人致信提重修文峰塔事,万承风积极响应,除作为主要倡导人外,还予以资助。
万承风为官历经高宗、仁宗两朝,均得两朝皇帝信任。他自乾隆四十六年(1081)中进士,到高宗帝即将卸位,一直担任高宗帝孙子的老师,这不能不说高宗帝对他的器重。他充江南副考官时,即将登上皇位的禺页琰在自己的寝宫为他赐诗送行。禺页琰成为仁宗皇帝后,在看了他的奏折,了解到他当年不攀附和珅之事,对他大加赞叹,“实心勉力,报多年知遇之恩;益励廉隅,为一代群臣之首,可见风骨峥峻,不附权贵者,权贵亦莫可如何也。”就是在他因病回乡期间,仁宗帝还派官员登门询问。宣宗帝即位后,更是对万承风追恩莫及。他追念往日万承风的教诲,赠给万承风礼部尚书衔,谥文恪,敕赐祭文、碑文,并派瑞州府知府韩桐协同义宁州(宁州于嘉庆三年改为义宁州)知府曾晖春到墓前致祭。道光(宣宗年号)十二年(1832),宣宗帝再晋赠万承风太傅。以前,在离万承风一百来米的地方立有如官员装扮的石像,文官经此下轿,武官过此下马,可见万承风所受皇恩之隆。万承风所受皇恩并延及子孙。
著作
作为一代帝师,万承风学识渊博,而这些学识主要来源于不断地读书,因此,他平生藏书丰富,收藏有近六千册书籍,其书斋名为“古瓦山房”。万承风著有《赓飏集》、《思不辱斋文集》等。万承风推崇黄庭坚,曾经为《山谷刀笔》作后序,又于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主持刻成了《黄律卮言》,并为《黄律卮言》作后序,称赞“文节公以诗鸣,北宋为江西诗派之祖”、“双井贤嗣”,此外,他还作有《次韵山谷清水岩》诗等。
万承风研究会在修水成立
万承风研究会在修水县成立。“研究会将着重对万承风的文献资料、民间传说进行整理,倡导对对其遗物、遗址进行保护,对其治学、为官、育人的思想进行研究。”万承风研究会倡导者之一、修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万华林介绍。
万承风(1752-1812),江西修水人,乾隆四十六年(1081)中进士,曾任宣宗道光皇帝的旻宁的老师二十余年。
作为一代帝师,万承风治学严谨,讲席从容,学识渊博,其书斋名为“古瓦山房”,著有《赓飏集》、《思不辱斋文集》等。万承风推崇黄庭坚,曾经为《山谷刀笔》作后序,又于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主持刻成了《黄律卮言》,并为《黄律卮言》作后序,称赞“文节公以诗鸣,北宋为江西诗派之祖”、“双井贤嗣”,此外,他还作有《次韵山谷清水岩》诗等。
道光皇帝之师万承风 书法卷轴修水露真迹
市民余先生一层层剥去卷轴外围的包装,逐渐露出长2米、宽1米左右泛黄的卷轴。展开后,记者看到的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字迹,令人称赞。因卷轴破损,有4个字迹难以辨识:X涯潇洒似吾庐,XX青山远近居。泉响X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左侧落款为:“慕老叔祖正”、“和轩万承风”,红印为“万承风印”。
文史爱好者陈芦根、周湖岭看到这一藏品后认为:“这应是道光皇帝之师万承风的真迹!”据他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万承风书写的这幅卷轴的四句诗,实为黄庭坚《观化》十五首中的第二首,即是“生涯潇洒似吾庐,人在青山远近居。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因此四个损坏字迹应是“生”、“人在”、“风”。
令人惋惜的是,此卷轴因破损没有发现书写时间,据记者推测,字卷应是万承风在修水故里居住,或是丁忧之时书写,距今200年以上,确证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