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叶青(1947年11月01日-),台湾苗栗人,歌仔戏名伶,出身戏班家庭,父亲清骏为高雄冈山地区戏班胡琴弦手,母亲叶月英则为小旦。
叶青自幼即随家族戏班四处奔走,登台跑龙套,串场童生。入小学后,脱离戏班,由外婆接回苗栗。小学毕业后,又返岗山,前往台南工作,曾於台中大明补校受两年教育,诵读《三字经》等汉文童蒙书籍,矫正闽南语发音。曾相继从事百货行、杂货店、米店店员。当时台语电影风行,叶青18岁时投入拍片,拍摄了五、六十部的电影,拜廖五常为师,练习拳脚武打身段。
1969年,经柳青推荐,加入中国电视公司歌仔戏团,首演「花田错」,正式走入电视歌仔戏演艺生涯。受石文户、刘钟元、陈聪明等人调教。1972年,叶青加入台湾电视公司联合歌仔戏团,相继演出「七侠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戏码。在「三国演义」戏中以坤生扮演关公,实为特例。
1982年,叶青加入中华电视公司,与狄珊等人组「神仙歌仔戏团」,结合郭美珠、林美照、许俪龄、陈升琳、石惠君、狄莺、林梦梅、连明月等人,狄珊编剧,首演「潇湘夜雨」。1984年挖掘杨怀民参与「孟丽君」演出,担纲皇甫少华一角。此一起用,造就杨怀民为电视歌仔戏至今唯一乾生。华视叶青歌仔戏自此多走「双生、双旦」的剧情轴线。而杨怀民原习京剧,使歌仔戏演出於身段、搬演更具戏味。
狄珊编剧初期偏於武侠风格,而后藉由声光特效,逐步走向神话奇情类型,形成电视歌仔戏中「叶派」风格。1985年后也从传统历史演义、古典小说汲取,编成剧目。
叶青歌仔戏演出,一向深具文学风格,在歌仔戏原有庶民趣味中,独具特色,颇受台大中文系教授曾永义好评。於1988年、1990年、1991年获得金钟奖歌仔戏奖项。
1993年,以「冉冉红尘」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为叶青少数舞台歌仔戏作品。2001年,改编《桃花扇》,於公共电视台演出「秦淮烟雨」,受到瞩目。
缘起
歌仔戏,是结合了闽南乡土歌谣“锦歌”与“车鼓戏”而逐渐形成的地方剧种,直到现在歌仔戏(歌子戏)仍然是福建闽南地方观众最喜爱的戏曲?歌仔戏被先民从闽南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茁壮,发展出有别于一般地方舞台演出形式的“电视歌仔戏”?台湾“电视歌仔戏”成了传承闽南一带歌谣?戏曲的奇葩?自1962年在电视上首播以来,其间曾引发“儿童逃学,农人废耕”的盛况,影响了在台湾生长的一代人?时至今日,年长者还能耳熟能详地吟哦出几句《都马调》,年轻一辈的也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电视歌仔戏的情景?
在2003年的初冬,在台湾电视歌仔戏已经度过40载春秋的今日,我们在北京迎来了台湾歌仔戏圈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家――叶青女士,一起来聊聊台湾电视歌仔戏的流金岁月,以及她从事表演与创作歌仔戏的甘苦谈?
半生戏缘:璀璨之后的快意人生
长达30多年,叶青这个名字一直是台湾歌仔戏的一个代表?但是出生于歌仔戏世家,自幼就接受歌仔戏熏陶的叶青,刚开始演戏时却是根本和歌仔戏毫无关系——她是拍电影出身的?在闽南语电影盛行的末期,叶青进入电影圈,没几年,闽南语电影就开始没落,叶青反而因为一次机缘,以“花田错”一剧反串小生一炮而红,这一次的亮相,注定了她长长的歌仔戏之路?
由于家庭的歌仔戏背景,使叶青由电影转入电视歌仔戏一点也不困难?1米66的修长身材,便让制作群认定是小生的绝佳人才?再加上她的扮相冷峻飘逸,出尘俊秀?魅力独具,无论扮演公侯
歌仔戏的曲调自由,没有固定格律,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同样的曲调,可用不同的感情?节奏去唱,也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所以同一出戏,由不同的人表演,就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叶青每次在接到剧本之后,就会先分析角色的个性,在不同环境产生的不同反应,以求在演出时能塑造人物的全新形象?这样的一份用心,让叶青在艺术的追求上精益求精,也奠定了她在歌仔戏圈里不可动摇的地位?
尽管享有盛名,私底下的叶青却是内敛谦和的,她的巨星风范,并非是遥不可及?吃饭的时候她会笑笑地告诉你:我每餐一定要吃米饭,不然我就感觉吃不饱?据说她还有一个“白开水哲学”,就是每一顿饭吃毕,必须用原先吃饭的碗装满白开水,喝了这白开水之后,方能“水足饭饱”?她从来不讳言自己的贫困出身,所以她说: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最能珍惜一点一滴,这也就是圣经上说的:“你当有衣食,即可满足”?
《都马调》唱四海:台湾歌仔戏的流金岁月
说起台湾歌仔戏,就不能不提到歌仔戏圈的三大小生?话说当年,台湾只有三个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这三台在名角兼制作人与主演的领衔下,分别由叶青?杨丽花?黄香莲鼎足而立,这“三大小生”各自组织班底制作“电视化”的歌仔戏,也就是我们说的“戏曲电视剧”?在电视媒体与名角制作的合作之下,歌仔戏在台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三家专属电视剧团的成立,也意味着电视台将歌仔戏纳为“商标资产”,足见得其招牌形象与广告收益是有利可图的,这对一向不入主流市场的戏曲来说,不啻是一次艺术和商业成功的结合?
在这三强鼎立的洪流里,叶青不改稳健严谨的态度,维持着每年一档精致传统大戏的制作,以三波改良艺术剧作风格交替呈现在观众面前?叶青以其雍容大度?冷峻深情的风格神韵,自上世纪80年代便有“影友联谊会”的组成;而为了让观众享有新鲜感,在90年代中期变动了一次幕后制作群与演出团队的班底,如与编剧陈永明合作《陈三五娘》,以传统“四句念”的说唱道念,取代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抒情造境式”的文本,散发出纯朴地道的乡土歌仔味?传承与创新,是叶青对歌仔戏的责任也是反馈?用叶青自己的话说:“歌仔戏给我一个成名的机会,是一个“恩”,所以我对歌仔戏有一份使命感,我想让歌仔戏传承下去?”
蓦然回首,歌仔戏与电视已经携手合作了40年的岁月?远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文化工业刚起步的时候,歌仔戏就挟着丰沛的民间资源,在有限的电视节目时段中攻城略地?扩张版图;70年代以势如破竹的声势,掌握了三家电视台的市场命脉;80年代在明星演员领衔主演兼制作人的模式下,确立了各自固定的合作班底;一直到90年代三台名角组团号召鼎足而立……这一路行来,电视歌仔戏走过的确实是睥睨一时?风光至极的黄金岁月?虽然歌仔戏在台湾已经逐渐淡出荧幕,但是可喜的是在闽南一带,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还有台湾电视歌仔戏的广大戏迷,这也就是叶青说的:潮流是免不了的,但是剧种是不会被消灭掉的?不管什么剧种都有它的观众,有观众就是它的价值存在?
冉冉红尘众知音:我演你看,都是爱戏的人
歌仔戏毕竟还是属于戏曲,电视歌仔戏加入的是电视台商业制作的元素,失去的却是和观众直接面对面所能感受的舞台效应?但是对于一个戏曲表演者来说,不管电视制作再怎么精美,还是很难放弃对舞台的怀念和兴趣?所以在1992年,叶青为第一届台北国际艺术节策划了一出舞台歌仔戏,这是艺术节中唯一的台湾本土戏剧节目?为了加强长期演出电视歌仔戏的演员的肢体语言,叶青特地请了三位不同剧种的老师担任顾问,希望能强化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和传统戏剧特有的舞蹈美感?后来这出戏演出时,运用许多传统身段,像是甩发?踱步?短打?跪步?起霸,都是根据剧情发展所加强的舞台做工身段?
叶青回忆说:当最终幕的最后一首七字调乐声奏起,我唱出“……替天行道斩罪囚”,一剑刺向铁木花,霎时间剧场掌声爆出,幕落下来,我自剧中人李志坚回神过来,跟着呼出一口气,望着台下观众,一种任重道远的心情油然而生?在这个冉冉红尘芸芸众生,透过歌仔戏能和这么多素昧平生的朋友,做一场有声的交流,若说人间有情,歌仔戏就是我万般心情维系之所在?
或许有很多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在歌仔戏没落了之后,叶青还能继续拥有广大的戏迷?而这些戏迷之中,不乏两鬓苍苍的老太太?根本没赶上歌仔戏辉煌时代的年轻一辈,甚至还有远在台湾千里之外,根本听不懂闽南方言的湖北人?北京人?天津人…?这就是戏曲的穿透力,只要有人演,有人看,歌仔戏就能一直传承下去,套用一句叶青的话,“自歌仔戏而生的叶青,要一直扮好戏给爱歌仔戏的朋友看;我扮(演)你看,都是
后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歌仔戏已经失去当年的辉煌,面临这个无法抗拒的现实,叶青选择的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个“现实”,叶青在十几年前就早有预备,她曾在当红的时候就毅然从商,并且认为利用经商的钱来支援戏曲的制作,才不会出现勒紧肚皮谈艺术的窘况?经商的观念一直伴随着叶青,从旅行社到房地产,再到女娲石艺公司,她在歌仔戏之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另一片天空?
除了固定工作,闲暇时,她也是个快乐的“玩石族”,和石头接触十几年,叶青的定力像石头一样越来越深,修养也越来越好?笃信佛教的她说:人生不必太计较,该来的福份,就接受珍惜,该走的就让它去?像她还是一个明星,走在路上很多人会注目,头上好像顶着光圈,但是她提醒自己不要在意,总有一天她会退下来,走在街上无人相识?也许是虔诚礼佛的功力,使得叶青行止之间显得云淡风清,比许多艺人潇洒自在了许多?对于她全心热爱的歌仔戏,在大环境的种种限制下,她并不强求演出机会,这几年反而一直默默地从事歌仔戏源头的研究及资料整理,截至目前还算小有成就?
这个叱咤台湾歌仔戏圈的叶小生,在脱去当红明星的光环后,在不远离歌仔戏的氛围中,甘于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歌仔戏作品
电影版
1965年
《船过水无痕》
《鬼见愁决斗独臂双刀》
《南刀北剑》
歌唱剧
台视
1980年
《丹桂飘香》饰 杜明飞
《嘉庆君游台湾》
电视版
台视
1969年
《花田错》饰 卞畿
《双燕归巢》饰 李世生
1970年
《郑元和与李亚仙》饰 郑元和
《望子成龙》饰 俊卿
《痴情债》饰 盲剑客
1972年
《七侠五义》饰 白玉堂
《薛仁贵征东》饰 薛仁贵
1973年
《西汉演义》饰 楚霸王、刘如意(演两个角色)
《大江英豪》饰 桂兰
1974年
《三国演义》饰 关公、孔明(演两个角色)
1975年
《忠孝节义图之陆文龙》饰 陆文龙
《忠孝节义图之鸳鸯灯》饰 白玉飞
1976年
《绵山恨》饰 介之推
《大江风云录》饰 东方杰
1977年
《赵匡胤》饰 赵匡胤
《豪杰传》饰 罗成、罗通(演两个角色)
中视
1970年
《雨过天晴》饰 江志文
《柳燕娘》饰 薛强
《明宫秘辛》饰 太子
《董小宛》饰 顺治皇帝
1971年
《孙膑下山》饰 孙膑
《王家老店》饰 韩铁芳
《杨家将》饰 杨延昭
《吴三桂与陈圆圆》饰 吴三桂
《狸猫换太子》饰 陈琳
《侠义双雄》饰 展昭、颜春敏(演两个角色)
《胭鲁泪》饰 文燕山
《渔娘》饰 逢良、逢春(演两个角色)
《孤离泪痕》饰 张显阳
《郭子仪》饰 郭子仪
《桃园三结义》饰 关云长、赵子龙(演两个角色)
《孝子雪冤记》饰 韩少山、
《悲欢情天》饰 张志坚
《朱洪武与刘伯温》饰 刘伯温
1972年
《樊梨花》饰 薛刚
华视
1982年
《潇湘夜雨》饰 冷秋湖
《灞桥烟柳》饰 燕飞卿
1983年
《玉莲花》饰 赵匡胤
《岳飞》饰 岳飞、秦桧(演两个角色)
《人面桃花》饰 李玉麒
《红鬃烈马》饰 薛平贵
《相思曲》饰 白玉飞
《长青柳》饰 介之推
1984年
《蛇郎君》饰 罗浮
《孟丽君》饰 孟丽君
《秋霜燕子飞》饰 秋玉郎
《断肠红》饰 柳俊卿
1985年
《周公与桃花女》饰 周乾
《描金扇》饰 江远峰
《杨家将》饰 杨延昭
《巫山一段云》 饰 五儿(白雪生)
《玉堂春》饰 王金龙
《蔡松坡与小凤仙》 饰 蔡松坡
《彩云天涯》 饰 敖子都
1986年
《薛丁山救五美》饰 薛丁山
《赵匡胤》 饰 赵匡胤
《新七侠五义》 饰 白玉堂
1987年
《红尘客》 饰 张七
《金缕歌》 饰 甄宓
1988年
《春江花月夜》饰 玉磐
《陆文龙》 饰 陆文龙
《金雕玉芙蓉》 饰 余凤麟
1990年
《孔明三气周瑜》 饰 孔明
1991年
《秋江烟云》 饰 陆天俊(克威)
1992年
《玉楼春》 饰 李后主(李煜)
1994年
《伍子胥过昭关》 饰 伍子胥
1995年
《皇甫少华与孟丽君》 饰 皇甫少华
1996年
《陈三五娘》 饰 陈三
1997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 祝英台
1998年
《薛平贵与王宝钊》 饰 薛平贵
1999年
《白蛇传》 饰 许仙
2001年
《秦淮烟雨》 饰 候朝宗
舞台剧
1993年
《冉冉红尘》 饰李志坚
叶青荣耀
1983年 华视奖
1984年 台湾省地方戏曲[特殊贡献奖]
1985年 华视奖
1987年 华视奖
1988年 当选全省模范劳工 中华民国第一届[杰出地方戏曲演员]金龙奖 华视奖
1989年 国际狮子会[金狮奖] 华视奖 第二十四届金钟奖(春江花月夜)
1991年 华视奖 第二十六届金钟奖(孔明三气周瑜)
1992年 台北市政府第五届劳工楷模(金工奖) 华视奖 第二十七届金钟奖(秋江烟云)
1993年 美国纽约文化局颁发[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华视奖
1994年 华视奖
1995年 美国全美台联会第一届[乡土艺术成就奖] 第三届杰出[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 华视奖
1996年 华视奖
1997年 中华民国第四届[十大杰出工人奖] 华视奖
最后编辑:2022年0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