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军

简介:       王侠军(1953年5月5日-) 出生于印尼侨居地,是著名的台湾艺术家。毕业於世新大学电影科系,在34岁以前从事房地产广告企划,曾担任玉卿嫂等多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并担任演员及导演,1994年三月成立「琉园」,将台湾玻璃艺术从创意技术突破、量产,带领至成为象徵国家荣耀的国际级精品品牌。其从电影、家具设计、玻璃艺术到瓷器等丰沛的创作能量为之惊艳。
[展开]

王侠军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王侠军(1953年5月5日-) 出生于印尼侨居地,是著名的台湾艺术家。毕业於世新大学电影科系,在34岁以前从事房地产广告企划,曾担任玉卿嫂等多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并担任演员及导演等,在台湾演艺圈颇有名气。而後凭著一股对美的执著与理想毅然放下电影圈的工作,赴美国底特律创意设计学院研习玻璃创作。回台前用卡纸制作成套瓷器杯盘组,回台湾至莺歌、苗栗等地寻找工厂制作,因难度高而未获成果。之後与张毅、杨惠姗共同创立台湾第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陶瓷发展于是暂缓。1994年离开「琉璃工房」,在北投成立「福羊设计公司」,从事陶瓷、金属(铁)及家具设计。1994年三月成立「琉园」,将台湾玻璃艺术从创意技术突破、量产,带领至成为象徵国家荣耀的国际级精品品牌。琉园经过多年努力,成为台湾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上柜公司。完成阶段性任务,同年九月再次燃起进行陶瓷创作的热情,将以前陶瓷设计图稿作整理,研究陶瓷生产的可能性。2005年11月第一次正式展出王侠军的瓷器创作,使人对於王侠军的从电影、家具设计、玻璃艺术到瓷器等丰沛的创作能量为之惊艳。

经历

  1953年 出生1975年 毕业于世新大学电影科系。

       1986年 从事摄影、设计、广告、电影演员、导演等。

       1987年 赴美国底特律创意设计学院研习,开始创作玻璃与瓷器设计。

       1988年 回国引进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成立第一家玻璃工作室,开始创作并传授技艺。

王侠军

       1988年 自美返台与张毅、杨惠姗共同创立第一个玻璃工作室“琉璃工房”,负责设计与监制。1992年 玻璃艺术于日本东京、大阪、横滨、神户、福冈、高松与新潟等地展览。

       1993年 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三个月,七件作品获永久收藏,为该院收藏第一人。

       1994年 成立福羊设计公司,开始从事餐瓷、金工及家具设计。“琉园”成立。

       1995年“竹篱笆的回忆——王侠军家具展”展出令人惊艳的餐具、花器与家具。

       1996年 应日本政府之邀为阪神大地震设计精神象征物“浴火凤凰”,并永久陈列于震中地淡路岛洲本市Museum Park Alfabia。

       1996年 玻璃作品“四季”获英国维多利亚亚伯特工艺博物馆典藏。

       1997年 荣获第五届“文化艺术薪传奖”民俗工艺奖。

       1997年 日本高山美术馆典藏作品“安宁的间隔”,并将王侠军与日本文化勋章得主藤田乔平、美国屈胡利Dale Chihuly并列为世界三大玻璃名家。

       1999年 应邀至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京华风采-天圆地方”个展,其中十六件作品荣获典藏。并应邀创作20世纪华人精神跨世纪之作——“千禧龙”。

       1999年 应邀赴纽约、巴黎等国举办“欢喜自在”海外巡回展。

       1999年 于关渡成立“琉园水晶玻璃博物馆”。

       2000年 玻璃艺术作品“千禧龙-圆融”先后为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台北历史博物馆典藏。“无边”获墨西哥Museo del Vidrio博物馆收藏。

       2002年 “琉园”以tittot品牌之名,受专业肯定入选于德国法兰克福展永久馆,是两岸三地第一个列世界知名水晶品牌之林。       2003年 “琉园”正式挂牌上柜,成为台湾第一家上柜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八方新气”诞生,开始接续瓷器创作的热情与愿望。

       2004年 以脱蜡铸造技法,表现大湖石与盆栽透漏,而挑战完成二十余件的“风光”系列玻璃作品,应邀于日本上野森美术馆The Ueno Royal Museum与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地巡回展出。

       2005年 王侠军获颁马爹利MARTELLE非凡人物艺术奖。九月以“王侠军的新大陆——瓷航”为题于台北福华饭店正式展出。

       2006年 7月于八方新气第一家仁爱旗舰店中呈现作品。

       2007年 12月 发表“站相”系列作品,开展中国瓷器21世纪新风貌。

       2008年 1月“站相”系列作品于各艺廊展出。

       2011年 受台中市政府邀请,设计该市第一枚“市钥”,送给首度来台湾宣传新专辑的国际流行音乐天后Lady Gaga。

电影作品

       1985年 我这样过了一生

       1986年 玉卿嫂

       1986年 我儿汉生导演

       1987年 大海计划男演员

       1982年 一九〇五的冬天

       1983年 野雀高飞

       1984年 雾里的笛声

       1986年 我的爱

  

走进人物

  王侠军是谁?

  公众视角:还记得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时赠送的那些精美的玻璃艺术品吗?它们都是王侠军的作品。当时连战带了18件,宋楚瑜带了42件。

  时尚视角:一个梳着马尾的儒雅男人,很少让人看到他咧嘴大笑,从不酒后失态,总是一副绅士派头。得过最时尚穿衣人士大奖,和他一起得奖的还有梁朝伟和张曼玉等人。

  娱乐视角:三十多年前曾经是电影的男主角,还做过摄影师、导演及广告人,获过金马奖的最佳摄影提名。34岁那年,因为一块文镇,他突然决定抛开一切,去美国学做玻璃。

  新闻视角:台湾玻璃艺术大师。先后成立琉璃工房与琉园两个工作室。其7件作品获故宫永久典藏。今年6月,获颁“马爹利2005非凡人物艺术奖”。

  1 一块LALIQUE玻璃文镇改变了他的一生。34岁那年,他吻别刚一个月的儿子只身来到底特律学玻璃制作。上课的第一天,他宛若跌入地狱。

  那块LALIQUE玻璃文镇其实已经陪伴了王侠军将近20年,磨砂玻璃的质地,放在家里的某张桌子上,仿佛永远不会去多看它一眼的样子。可是30岁的时候,有一天,王侠军突然把它翻过来看了一下,底部居然是透明的,看得到印度神牛的图案。他突然觉得这个材料真有意思,自己可不可以把这个图案改成中国庄严庙堂里的吉羊呢?

  偏巧那个时候台湾的电影业非常不景气,僧多粥少,对于一个喜欢创作的人来讲,空间太小。王侠军开始考虑去学做玻璃,因为他觉得自己会非常喜欢这种用手把创意制作出来的过程。

  时台湾的玻璃教学不成气候,只有一些小作坊,他查了资料,决定去美国留学。顺理成章地去考托福。第一年,分数过了,工作忙,没时间申请学校;第二年,还是忙,又错过了申请学校的时间,分数过期了;第三年,他又去考了一次托福,分数又过了,可还是忙;这样一直拖到第四年,他想再不做出实际行动,大概这一生都不可能去做玻璃了。他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有遗憾,他去申请学校,去准备行囊,出发的时候,儿子出生才一个月。

  哪料到上课第一天,就把他打入了人生的谷底。

  教室就是工作坊。起先是老师示范,一下在炉子里面挑原料,一下回到椅子上面去塑形,王侠军看得热血沸腾,太美了,那么轻松自在,像在舞蹈!

  老师示范完了,学生们轮流拿着吹管上阵。王侠军贸贸然地去炉子里面挑原料,突然就被震到了,宛若被电击到一般。那个热!他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热的东西。1300℃的火,在炉子里面喷,手法不对,多个十厘米手上的毛就不见了。在台湾,他为做玻璃曾准备了那么多资料,他踌躇满志,抛下一个多月大的儿子来这里,没想到连挑材料都不会!他不甘心,一次,又一次,再一次。整整一天,他的挫败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累积,到放学的时候王侠军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宿舍收拾行李买飞机票回家。

  挫败感还在累积。每天,王侠军都很难下定决心走到那个“地狱”。他不停地对自己说,今天是最后一次,再吹不出玻璃明天就回家。然后,那天他还是吹不出玻璃,却弄得遍手鳞伤。“我将来真的要从事玻璃创作吗?”那时,王侠军忍不住想。

  如此几天后,有一天他没有去上课,在图书馆看书。然后看到了一句深入他心扉的话: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玻璃。那句话像电光火石一样唤起了他的斗志,解除了对自己放下一切而选择玻璃的怀疑。

  然后像突然开窍了一般,很快,他学会了吹玻璃,在所有同学中是最快学会的。他兴奋地给太太打电话,我会吹玻璃了,可以吹一个花瓶了。6个月后,他最终的成绩是全科A。

  玻璃的做法其实有很多种,HerbertBabcock的模铸法、AlbertYoung的吹制法、DavisMaxwell的砂模铸造……王侠军在6个月里尝试了各种可能性,每天独力吹四五件作品,越吹越大、越吹越重,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那时白天在学校吹,晚上喝点小酒、听听最爱的爵士乐,便回到工作室继续吹。

  最终王侠军选择了成功率低却最能表现细腻线条的脱蜡铸造。他觉得这应该是中国人在玻璃文化上面的希望。因为脱蜡铸造更能够精准地掌握所有的造型细节,甚至有时候在蜡模上面的手指纹,它都可以整个拓下来,很适合用来表达东方人委婉、细腻的感情。另一方面,脱蜡铸造可以沉淀出一些东西。王侠军喜欢大件作品,而大件作品需要沉淀的力量,如此才能表达出五千年的历史感。王侠军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对古时优秀工匠敬礼的方式。

  2 琉璃二字是他从中国古书上翻出来的,可他不喜欢把琉璃两个字神化。艺术就是艺术。

  回台湾后不久,王侠军与杨惠珊、张毅夫妇成立了琉璃工房。他给脱蜡铸造出来的水晶玻璃起了一个名字:琉璃。琉璃二字是他从中国古书上翻出来的,他很是喜欢。事实上,琉璃并不是玻璃,而是琉璃瓦。

  刚开始,琉璃工房没名气,可是琉璃工房的作品却要比百货公司里的那些玻璃制品贵。王侠军的第一个作品定价大概在3万元左右,对很多新竹玻璃工厂的师傅来讲,简直不可思议。“我吹了一辈子玻璃瓶,最多就是50块,这个家伙怎么搞的,可以卖这么高的价格?”

  没人知道王侠军用脱蜡铸造的方式做一个作品要花多少心血:模子是用石膏做的,每次只能生产一件玻璃艺术品,从选料、做石膏模、浇玻璃到退火,一件作品往往花费数十天,却没有成功的保证。“最后开窑的那一刹那,有时看到所有的心血付之流水,真的很想哭。”王侠军说。

  1994年,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王侠军与张毅、杨惠珊分道扬镳,王侠军以“打开中国人的水晶玻璃世界”为理念成立了第二个工作室“琉园”,希望能以琉园为起点,逐步推广中国的玻璃艺术,建成中国第一座专业的玻璃博物馆,成立玻璃协会,培育创作人才。“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甚或投入,把玻璃创作推展成为全民运动。”这是王侠军对中国玻璃的企图。

  王侠军不喜欢把琉璃两个字神化。艺术就是艺术。

  对人态度委婉的王侠军,对艺术的追求却是固执而坚持的,每次在玻璃制作技巧上他总是刻意向高难

  度挑战。生产部门根据他的设计一试再试,老是做不出他要的东西,难免会有挫折感,有人不免发出疑问,难道总监不能设计得简单一点

  吗?有时总监也实在“过分要求完美”,只要是他认为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的阶段,总会要求做了一遍又一遍,简直在烧钱,大家都急死了,他还是坚持再来。

  他总是说:“坚持是一辈子的事,就像拍电影,如果你不坚持那十秒钟,将来一定会后悔。”

  3 “奇怪,这个人怎么永远都是四平八稳的,即使喝多了也不动如山,从来没看过他激动的一面。”

  相对于玻璃世界的丰富和多变,王侠军的感情生活却很单一,这辈子交的第一个女朋友就是后来的太太。

  说到王侠军和太太的婚事,有一个故事。当时两人交往到第四年,王侠军还是没有任何结婚的表示,女朋友实在忍不住了,就单刀直入地问:“喂,你到底要不要结婚?不然,我忙得很。”

  王侠军的回答像是电影的对白:“你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想想看。”

  一个月以后,女朋友又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好,我们结婚吧。”28岁的王侠军这次倒是回答得很干脆。

  王侠军每天的生活也是极有规律的。

  如果是在台湾,不论晴雨,他每天清晨固定6时出门,到家附近的阳明山去爬半个小时的山,6时半回家冲澡、吃早餐、上班,精确得像个时钟一样。他笑说这样跑步是在为他的创作积累能源。最近这5年,他虽然不必像从前那样吹玻璃,但脱蜡铸造的体力活总还是要的,这完全出于个人爱好。每天这样满头大汗地跑上30分钟,不只有了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还常常能给一天的创作和生活带来新的灵感。

  如今他需要经常奔波在台湾上海两地。“在上海就不跑了。每天要忙着应酬,也很累。”他承认自己更喜欢台湾的日子,生活虽然很单调,可他就是喜欢。

  金牛座的王侠军,注定是理性大于感性的。

  台湾有个记者叫王梅,曾经为王侠军写过一本书,为此采访过王侠军在台湾的几个老友。

  朋友在一起喝酒聚会,难免有人会喝过了头,不管是抒解压力也罢,克制不住也好,常常有人借着几分醉意发发酒疯。可那群老友和王侠军交往这么久,喝酒的次数也不少,却从未看到过王侠军酒后失态。

  “奇怪,这个人怎么永远都是四平八稳的,即使喝多了也不动如山,从来没看过他激动的一面。”一个朋友对王梅说。

  还有一个朋友对王梅说,其实他一直很好奇,王侠军在工作上每天接触这么多的美女,难道外在的勾引,他都不会心动吗?

  后来王梅去问王侠军。王侠军说,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很有自制力,才能免于沦陷。只要自己没有回应,对方也不会那么直截了当地表白。“我不相信男女之间的友谊。”王侠军很诚实地说。

  为此,也有朋友调侃王侠军:身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你这个人喔,光有浪漫,缺乏激情。

  也许,王侠军内在潜藏的浪漫和激情,全都宣泄在创作里了。

  4 王侠军的家很大,院子就将近有500平方米。王侠军让整个大屋保留着一种空空荡荡的“意境”,半件他的玻璃作品也找不到。

  事实上,王侠军刚开始摆弄玻璃的时候,失败率高,做出的东西自己总不满意,所以不敢带回家。后来做得稍微好了些,又情愿把作品放在外面和更多的人分享,如果带回家,自己甚至会有负罪的感觉。况且,他觉得像现在这样空荡荡的留白并不意味着冷清,反而可以让人感到空间和人的对比,他喜欢那种空间感。

  可是有一次,王侠军无意中发现家里的一个柜子里居然藏着他的好多件作品,竟是太太看着喜欢或觉得有意义而偷偷买回来的。王侠军一件一件地看那些玻璃,心里洋溢着对太太的感动和怜惜。

  这么多年来,王侠军深感自己的幸运,太太是一个相当独立的女性,给了他相当大的空间。这一路走过来,太太始终站在支持他的一方。

  婚后,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几年后又添了个儿子。儿女双全的时候,王侠军迈出了他人生转折的关键一步。在那以后,王侠军工作繁忙,却总是尽可能地抽一点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

  他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全家一起去看电影。可孩子们却不喜欢,原因是拍过电影的爸爸总会告诉他们,电影里那些英雄的本领是假的,那些煽情的镜头不是真的,搞得他们看得热泪盈眶之后又将信将疑,“恨”死了爸爸。

  两个孩子,先后都被王侠军送到了国外读书,但和玻璃无关。“他们小时候看爸爸那么辛苦,像个工人一样,还参观过工作室,那么高的温度,所以长大了都不肯学。”王侠军笑着对我说。

  “你看,家里又不摆你的作品,他们耳濡目染得少嘛。”我也笑。

  “其实我会拿玻璃来教育小朋友要懂得珍惜事物。我告诉他们,玻璃会碎,而且它碎得真的是惨不忍睹,碎片掉了一地,爸爸妈妈除了要用扫把扫、吸尘器吸,还要用抹布擦,就怕留下那么一两片玻璃会扎到他们的手。所以我常常用玻璃提醒他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珍惜环境,珍惜朋友,珍惜生活。”

  5 他自称为工艺家。在他的概念里,工艺家应该要像劳斯莱斯一样让人觉得奢华而实在,这就是所谓既搞艺术,又不放弃实业。

  在公开场合,王侠军绝少跟人谈笑风生,也很少让人看到他咧嘴大笑的样子,总是嘴角微抿,几乎不露齿,是那种老式港台片中男主角最具魅力的笑法,一副标准的绅士派头。

  谁能猜得出,30多年前,他是一个绝对前卫的时尚青年,尖领衬衫,紧身喇叭裤,最突出的就是他的一头长发,而且是爆炸头。这长发在服兵役的时候都不曾剪去。

  后来当摄影师,当导演,对穿着更是讲究。当年去底特律做学生,皮箱里装的都是“三宅一生”,外套、毛衣、裤子,光一件毛衣就值台币几万元。

  上课的时候,别人身上穿的都是牛仔裤什么的,根本不在乎穿着。惟有他,如假包换的“高级学生”。可偏偏人家还不识货,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穿的是“三宅一生”。

  多少还是有点自恋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有才气,虽然外表包装得不露痕迹,但私底下自己常忍不住暗爽。”

  他曾大方地承认,年轻的时候,他每天运动、举重、做俯卧撑,多少是有点希望自己能练出六块腹肌。但在后来的过程中,他已经没有了类似的宏伟壮志,现在锻炼更多的是为了保持体力。

  他的时尚观正随着光阴流逝一点一点地改变。十多年前,他曾获过最时尚穿衣人士大奖。那个时候他喜欢阿玛尼,喜欢买设计独特的衣服,虽然买来后又穿不了几回。他和太太有个约定,互相不给对方买衣服,因为“只有自己挑的衣服才最衬气质”。

  而现在,这个约定还生效,独爱名牌的脾气却改了不少。“瞧,我现在穿什么,卡其裤!”王侠军拍拍自己的裤子对我说。

  可还是喜欢物质的。他自称为工艺家,而不是艺术家。他说他不想当艺术家,那样也许意味着潦倒。现在他开一辆富豪VOLVO,既不是太像设计师的宝马,又不是被当作企业家象征的奔驰。在他的概念里,工艺家应该要像劳斯莱斯一样让人觉得奢华而实在,这就是所谓既搞艺术,又不放弃实业。很顺利的,琉园前年在台北证交所上了市,也算实现了他的一个心愿。

  采访到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问他,你介意被人称为商人吗?他沉吟了一会儿,朝我展露他标准的笑容。他说,我总觉得,在现代这个社会环境中,每个成功的工艺家,都应该是个成功的商人。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