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茨普龙 - 人物介绍
赫茨普龙,1873年10月8日生于腓特烈斯贝,1967年10月21日卒于罗斯基勒。他是化学工程师出身,爱好天文学,曾任职于德国的格廷根大学和波茨坦天体物理台。1919年任荷兰莱顿大学天文台副台长,1935年任台长,1945年回丹麦。他最先建立绝对星等(见星等)概念,并在1905年的论文中提出恒星有巨星和矮星之分。在该文和1907年的论文中,他注意到恒星的颜色和光度(绝对星等)之间的统计关系,两文均发表在照相术杂志上。后来,H.N.罗素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关系,赫茨普龙的论述才受到广泛的注意。为此,恒星的颜色-星等(光谱-光度)图被称为赫茨普龙-罗素图,简称赫罗图。
1911年,赫茨普龙注意到北极星亮度的微小变化,并证认为造父变星。1913年,他根据勒维特于1912年发现的造父变星光变周期和亮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几颗银河造父变星的绝对星等,定出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他根据小麦哲伦云中的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和视星等之间的周光关系求得这个星云的距离。由此,人们得到一个有力的手段来推求任何含有造父变星的天体系统的距离。
最后编辑:2022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