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斐宗运

简介: 甲斐宗运(1515-1584)甲斐宗运,本名亲直,法号宗运,肥后阿苏氏重臣甲斐亲宣之子。
[展开]

甲斐宗运的个人经历

家族背景

  甲斐一族本来是日向鞍冈一带的土豪势力,为 九州菊池家的庶流,但因为家中内哄生变,先祖菊池武本远往甲斐避祸,之后在南北朝时其子孙菊池重村投靠 足利尊氏与本家敌对,为了与敌人相区别,遂改姓甲斐。战败之后,甲斐重村逃入日向鞍冈。后来甲斐一族臣属于阿苏神社的大宫司家,直到亲宣的时代,甲斐氏已然成为阿苏家的谱代重臣。永正十年,当初过继给菊池家,已改名为菊池武经的阿苏惟长与其子惟前,为了争夺阿苏神社大宫司的地位,兴兵挑战家主阿苏惟丰,一战破之,将惟丰驱出居城矢部滨之馆,仓皇的惟丰只好逃往日向投奔家臣甲斐亲宣。经历四年 秣马厉兵之后,阿苏惟丰在甲斐亲宣的协助下重新夺回滨之馆,并且将惟长、惟前父子放逐至萨摩。此战之中亲宣 功不可没,因而惟丰亲授予他家臣之长的地位,晋升为阿苏家的笔头家老。

成长经历

少年

  亲宣死后,身为亲宣 嫡长子的甲斐宗运世袭父辈官职担任起阿苏家笔头家老的职务,阿苏家的军、政两面上发挥出色的手腕,辅弼当主惟丰经营领国。天文十年,意图向北推进的萨摩 岛津家运用计谋策反了阿苏家的重臣御 船城主御船 房行,为了避免岛津家依赖御船城作为进攻阿苏家领地的桥头堡,家主阿苏惟丰火速派遣他年仅十三岁的儿子千寿丸担任御船城讨伐军总大将,由甲斐宗运随军辅佐。在军见坂一役中,实际上指挥着阿苏家军队的甲斐宗运巧运计谋,成功讨伐了御船房行,战后叙功宗运得到了御船城作为居城,在名实方面都足堪称是阿苏家家臣团的 魁首。

青年

  天正二年,阿苏惟丰逝世后,甲斐宗运继续仕奉继为当主的惟丰长子 阿苏惟将,也就是当年的千寿丸,协理国事,并以卓越的 外交手段,作为阿苏家的代表结合称霸 北九州的强国大友氏及近在咫尺的邻国 相良氏,尤其宗运与相良家当主义阳有极深厚之交情,双方联手成呼应之势和南方的的萨摩岛津家相抗争。但拥有称霸九州之雄心的岛津家又怎会甘心受挫于宗运, 家督 岛津义久再出良策,寝返了宗运的女婿隈 庄城 主甲斐守昌,女婿的背叛让宗运怒不可遏,在得到当主阿苏惟将首肯后宗运亲自率兵讨伐,在舞原一带的激战中击退甲斐守昌,将守昌逼入隈庄城,宗运率兵笼城。围城三年后守昌方开城投降,不过甲斐宗运并未杀他,只是判予追放,而隈庄城也在此后归为宗运控有。当初宗运与丰后大友家的结盟是两利的,在地理位置上 大友宗麟若要加强对肥后的 支配权就务必保留名望源远流长的阿苏家,以此为招牌吸引那些游离不定的小豪族,同时借阿苏家的 势力圈来做为与岛津家间的防线。

壮年

  对宗运本身而言,和大友家同盟,除了替阿苏家增添一个强而有力的外援外,也是对功高震主的自己提供保障,所以在之前女婿甲斐守昌倒戈,亲自率军围城三年时,宗运还能维持自身在阿苏家家中的显赫,这不仅得力于平日的忠诚勤勉,利用大友家的影响力确保在阿苏家内部的地位也是一大因素。但是这个在往昔扮演着阿苏家后盾、甲斐宗运后盾的大友家却突然垮台了。 耳川之战中,大友宗麟惨败于 岛津氏之手,此后势力开始衰退,面对岛津军的逼进也只剩下采取守势一途,在大友家的势力撤出肥后后,进而演变成的是萨摩岛津家和掌握了肥前、筑后的龙造寺家在肥后展开角力。由于长年敌对,所以甲斐宗运建议阿苏惟将从属于龙造寺氏的意见获得许可,甲斐宗运再次担任阿苏家的代表与龙造寺家交换人质,正式缔盟。同一时间,岛津义久再度侵攻肥后,自苇北、宇土方面出兵攻入相良领,破坏相良、阿苏犄角相守的泰势,以隈本城的城亲贤为中心发动一向与大友家不和的肥后豪族,组成联军意图讨灭阿苏家。探知此讯的甲斐宗运迅速出兵结合来援的御船、甲佐、矢部、砥用、南乡谷、菅尾、小国等豪族的军队先发制人于北上至竹宫原布阵,总兵力 达兵八千之数。而岛津联合军则是选择在白川的渡河口旦过之濑的北岸布阵,时值前夜大雨,白川河水暴涨,联合军的将领在认定阿苏军无法渡河的情况下放松了警惕,透过忍者得之此一情报的宗运,大喜过望连忙下令麾下兵士趁夜渡河出击。阿苏军倚仗熟悉地形之利由水浅处潜入合志、隈部军的阵地,连天杀声立时响起,酒酣入梦的联合军根本反应不及,在阿苏军一阵冲杀后马上呈现狼狈之象,军心动摇溃散,阿苏军大获全胜,斩首四百零八,得知战况后的岛津义久对甲斐宗运的智勇双全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句"宗运限制住了岛津家的发展"。

中年

  天正九年九月,岛津军攻下了相良家的重要据点水俣城,仅存 八代城的 相良义阳在同意苇北全部割让给岛津家并以二子担任人质后和议成立,当年曾在神前和甲斐宗运置换誓书,并一同抵抗岛津军许久的相良义阳在无力继续同岛津抗争后,向岛津义久称降,相良义阳与甲斐宗运的盟约就此划上终点。为了让新降服的相良氏与阿苏氏彼此消耗,岛津义久催促着极不愿与往日盟友刀戈相向的相良义阳担任岛津军的先锋,出兵攻讨阿苏家。同年十二月,相良义阳统领八百军势自八代城出发,翻越了边境姿婆 神卡,侵入 阿苏山一侧的山崎村一带。防守当地的伊津 野山城守明知寡不敌众仍坚守职责带兵布阵于绿川渡口的日和濑河岸,抱着必死的决心突击相良军,结果全军阵亡。初战告捷的相良义阳将本阵设在村内的响野原,指令士兵休息,同时检视伊津野山城守的首级并招开祝宴庆功。

晚年

  不久后,相良义阳另外派出以东 左京进为大将的 别动队亦传来攻陷阿苏氏支城甲佐城和坚志田城的捷报。山城守战死于响野原阵中的消息传入宗运耳中,甲斐宗运依循往日对相良义阳的了解猜测他会乘胜追击,所以选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饭田山加强防御以备相良军的来袭,不料却得到相良义阳并未衔尾追击扩大战果,反而是在响野原的本阵裹足不前击,宗运笑道:"在那里布阵将是他为自己选择的葬身之地。"想来,义阳出兵前"决定战死"之言应该是有为宗运得知,因此才能为阿苏军即将来到的胜利微笑。十二月二日,天未明,甲斐宗运亲率二百馀精锐骑兵悄悄向响野原进发,军中的铁炮队先主军一步由小道迂回至相良军阵的另一侧。当日小雨蒙蒙、雾气浓密,甲斐宗运兵分两路的突袭收得奇效,铁炮声的轰鸣惊醒了正在梦乡的相良军,浓雾之中相良军兵士意图对声音的来源发动攻击,没想到来去如风的骑兵部队竟然在白雾的掩护下从身后杀出,在 白刃交锋之际响野原变成血流成河的 修罗场,在宗运奇袭战法的成功下,阿苏军接近屠杀的攻击 使相良军自相 良总大将义阳以下共三百馀人阵亡,全军溃散,败回八代。当相良义阳的首级捧到甲斐宗运面前让他检视的时候,宗运已经完全明白义阳此次出征只求一死的心境,于是 双手合十,泪流满面,心中对不得不从岛津之令出兵阿苏家的义阳之立场只有同情,感慨道:"义阳公死后不过三年我家也会灭亡的吧!"随后命人将义阳的首级送回故里安葬,并在响野原战场上修筑一间相良庙。

逝去

  响野原之战的胜利只是阿苏家灭亡的第一步,昔日同盟的相良、阿苏家鹬蚌相争,获利的只有扮演渔翁角色的岛津家,响野原之战两年后,宗运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临死前,宗运谆谆告诫嫡子甲斐亲英面对岛津的攻势时御船、甲佐皆可舍,只要保有矢部,静待天下太平即可。但是亲英取代亡父成为阿苏氏的笔头家老,却罔顾父亲遗言采强势作风与岛津军对战,被岛津家一连攻下二十四座城砦,在与岛津氏和平交涉中被捕亲英,降伏岛津义久,后来又担任 佐佐成政的家臣,因为国人一撰事件被杀。

甲斐宗运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