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Erich von Manstein—— 埃利希.冯.曼施坦因,1942年7月1日晋升为元帅。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个可能是二战中德军将领里最负盛名的,在东线,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曾多达60个师,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对统辖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曼施坦因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想对德军影响极大。进攻法国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曼施坦因计划,如果实施原定的施利芬计划,西线战事的结果难以预料。入侵俄国后,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等,曼施坦因打得有声有色,在我看来,曼施坦因的天才在于他总能在不利之时为自己的部队找到某个平衡点,绝不致使部队溃散,并恰当地寻找到敌人的弱点与空隙,一刀下去,往往会转败为胜。这一点也导致了他与希特勒的严重冲突,他始终强调弹性防御,主张大踏步后退,让苏军进攻,等苏军的前进过于前伸失去平衡之时,就是德军反击之时。希特勒反对退却,这使得曼施坦因被解职。战后,曼施坦因被判处18年徒刑,后被减刑至12年,1953年获释后担任西德国防部顾问。PS一下,战后德军许多将领都著有回忆录,众口一词对希特勒的指挥提出严重批评,并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可能会更好,曼施坦因也是一样,《失去的胜利》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我要指出,曼施坦因在战时并不像他回忆录所描写的那样刚直不阿,和其他许多将领一样,曼施坦因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虽然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上,他与古德里安似乎差别极大。
1887年11月24日,炮兵军官爱德华·莱温斯基家添了第十个孩子,取名埃里希·莱温斯基。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少将而改姓曼施坦因。这个小莱温斯基就是以后成长为德国陆军元帅的埃里希·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900年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他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第3步兵警卫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升为少尉。1913年被选送军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第2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希特勒开始掌权时,曼施坦因任步兵第4团营长。当时,国家社会主义大行其道,曼施坦因对此十分不满。他极力反对纳粹党干预军队事务,并因此经常同纳粹党徒发生冲突。
1936年,曼施坦因在晋升少将后曾担任第1军军需部长和陆军参谋长贝克将军的副手。由于他对希特勒大肆扩军多次提出警告,因而在1938年初被调离陆军参谋本部,改任第18师师长。
1939年夏,希特勒准备进攻波兰,成立了由第14、第10和第8集团军所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上将担任总司令,已晋升中将的曼施坦因任参谋长。南方集团军的使命是从西里西亚出发,歼灭魏克塞尔河的波兰军队。虽然攻击计划已定,但曼施坦因在最后一分钟时仍希望战争不要爆发。他支持总司令关于不对华沙实行轰炸的决定,尽力避免对波兰居民的伤害。
波兰战役之后,曼施坦因最初仍任龙德施泰特上将的参谋长,后者当时是位于西线中部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草拟的西线战役作战计划受到各方面的称赞,他本人则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施利芬”。
他提出了一个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为要点的现代作战方案,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用集中的装甲部队通过绵长的马奇诺防线所在的阿登山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沿岸,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作战的敌军主力,同增援部队B集团军一起歼灭敌人。这一计划虽获得龙德施泰特上将和坦克专家古德里安的支持,陆军总部却拒绝采纳,说该计划太冒险。
1940年2月,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调往波美拉尼亚任新组建的第38军军长。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曼施坦因提出的那个计划正合他意。他一方面把这一计划说成是自己提出的,另一方面调开计划的真正制定者,以免他分享计划成功后的荣誉。当曼施坦因看到1940年5月10日的攻击行动完全是按照他的基本构想在实施时,他自己已是局外之人了。
曼施坦因的第38军配属于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他不断请求出击,以阻止敌军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由于克卢格的犹豫不决,宝贵的时间都丧失了。
6月5日,曼施坦因转移进攻方向。4天之后到达塞纳河,6月19日到达卢瓦尔河,22日渡过该河。在前进中,曼施坦因经常位于各先遣支队,使部队受到他无畏精神的感召而奋勇前进。此前,曼施坦因于6月5日晋升为步兵将军。7月25日获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底,曼施坦因调任正在组建中的第56装甲军军长,实现了他指挥一支快速部队的愿望。
德苏战争开始时,曼施坦因配属于勒布元帅指挥下的北方集团军群,预定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方向发起攻击。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曼施坦因的装甲军一直打到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尔齐,并突破了苏军的包围圈,救出被围的第16集团军。
9月16日,曼施坦因奉命接任因车祸丧命的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司令朔贝特的职务。该集团军的任务是,一方面把亚速海以北的苏军击退至罗斯托夫,另一方面同时攻占克里米亚。为了遂行任务,为第11集团军配属了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由于罗马尼亚部队缺乏战斗力,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极其困难,曼施坦因决定首先攻占克里米亚。
尽管克里米亚设有坚固的攻势和地形复杂,曼施坦因仍然在9月26日突破了苏军几处前哨阵地。10月28日,经过激战,苏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被突破。11月16日,除塞瓦斯托波尔外,克里米亚其它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1942年2月1日,希特勒晋升曼施坦因为上将。此时,苏军在刻赤和费奥多西亚强行登陆成功,严重威胁着德军后方。激战之后,苏军终被击退。第11集团军总共使用了1个装甲师、5个德国步兵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就歼灭了共有26个师的两个集团军,俘敌17万,缴获敌炮约1200门、坦克250辆。曼施坦因在里希特霍芬空军上将的第8航空军的协同下,赢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胜利。
6月7日,德军集中火力炮击塞瓦斯托波尔。在不停的炮击和第8航空军的轰炸之下,这个位置异常险要、阵地构筑堪称固若金汤的要塞所有工事都被炸毁,守军的抵抗也先后崩溃。7月1日,曼施坦因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元帅。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被攻克后,曼施坦因趁部队短期休整之际应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尼斯库的邀请前往罗马尼亚访问,并在普雷迪亚尔接受了罗马尼亚的最高荣誉勋章-“米哈伊尔勇士勋章”。当他于8月12日回到驻克里米亚的司令部时,他接到希特勒要他率部北上攻打列宁格勒的命令。
希特勒攻击和围困列宁格勒的愿望最后化为泡影后。11月20日,曼施坦因被调任位于斯大林格勒两翼的顿河集团军总司令,解救被围的第6集团军。当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尤其不幸的是,希特勒因同李斯特元帅意见分歧而把这个指挥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总司令免了职,由他自己来兼任总司令。在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之间出现了一个宽约300公里的缺口。当优势的苏军部队突破B集团军,并将掩护第6集团军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各军团击溃后,第6集团军即陷入重围。该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将军曾一再请求突围,被希特勒置之不理,致使鲍卢斯及其所部一起被苏军俘虏。
解救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后,强大的苏军部队已把B集团军群所属防守顿河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部队击溃,企图切断位于哈尔科夫以南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所属各师的退路。情况十分危急,希特勒被迫命令撤退。于是,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又担负起一项双重任务:既要掩护撤退,警戒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各个渡口,又要解除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地区对于B集团军群的威胁。
1943年2月,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各一部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归曼施坦因指挥。该集团军群要在由亚速海到哈尔科夫的700公里长的正面上实施攻势防御,任务相当艰巨。3月14日,经过艰苦奋战,德军战线恢复到9个月以前的位置。曼施坦因因此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在这以后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战役中,由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德军被迫停止攻击而后撤。战役的主动权已操在苏军部队手中,德军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尽管如此,曼施坦因在极力排除希特勒对集团军指挥的干扰的同时,曾成功地击退过苏军在米乌斯河战线的攻势,并守住了顿涅茨河谷,并成功地建立了一条从基辅到查波罗什的新战线,从那里向南又同位于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群取得了联系。
1943年10月,苏军在基辅和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突入了德军战线的纵深地带。新编第6集团军被迫北撤;第4装甲集团军的残部也撤至波兰边境。
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被召到上萨尔茨堡。希特勒在给他们佩上双剑栎树叶勋章的同时免去了他们的职务。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国人俘虏,四年后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1953年获赦释放。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