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istaw·Wislocki

简介: Stanistaw·Wislocki(斯坦尼斯塔夫·维斯罗基,1921年7月7日—1998年5月31日),波兰指挥家,参与组建室内管弦乐团,后长期担任波兰华沙国家爱乐乐团指挥,他是一位擅长诠释贝多芬、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等音乐家的古典音乐指挥,其中他与钢琴大师里赫特合作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为经典。
[展开]

Stanistaw·Wislocki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Stanistaw·Wislocki(斯坦尼斯塔夫·维斯罗基,1921—1998),波兰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

1921年7月7日出生,在利沃夫随巴尔巴格(S.Barbag)学习,后赴罗马尼亚的蒂米什瓦拉随米海尔(F.Mihail)学钢琴、随西莫尼斯(G.Simonis)学作曲和指挥。

1940年在罗马尼亚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首次登台演出,1945年在华沙组成室内管弦乐团,并指挥该团达11年,后任华沙音乐学院讲师(1958年)和华沙国家爱乐乐团指挥(1961年);也曾作为客席指挥到欧美各地演出。

其音乐创作吸取波兰民歌素材,旋律丰富、自然;全部作品写于1942—1952年之间,有管弦乐、室内乐及其他器乐曲等。

乐团简介

华沙国家爱乐乐团,1901年由一群波兰贵族、金融家和音乐家创建于华沙,建筑师科兹沃夫斯基(Karol Koz?owski)为之设计了音乐厅;同年11月5日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创始者姆维纳尔斯基(Emil M?ynarski)担任了第一任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Stanistaw·Wislocki

1901-1939年间,它成为波兰重要的文化中心,很快也成为欧洲重要的乐团;其间担任指挥的有诺斯科夫斯基(Zygmunt Noskowski, 1906-1908)、梅尔采尔(Henryk Melcer, 1908-1909)、菲特尔贝格(Grzegorz Fitelberg, 1909-1911)、比恩鲍姆(Zdzis?aw Birnbaum, 1911-1914; 1916-1918)、霍伊纳茨基(Roman Chojnacki, 1918-1938)和奥兹敏斯基(Józef Ozimiński, 1938-1939)。

他们曾与当时许多知名的艺术家合作,包括格里格、霍内格(Honegger)、莱翁卡瓦洛(Leoncavallo)、普罗科菲耶夫、拉赫马尼诺夫、拉威尔、圣桑、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以及帕代雷夫斯基(Paderewski)、鲁宾斯坦、阿劳、霍洛维兹、肯普夫、奥尔(Auer)、海菲兹、萨拉萨蒂、卡萨尔斯(Casals)、皮亚蒂戈尔斯基等等。乐团的音乐厅举办了前三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1927, 1932, 1937)、第一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1935)和第一届波兰国际音乐节(193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乐团的活动,半数音乐家死于战争,音乐厅也被焚毁。

1947-1948乐季重新组建并恢复活动,音乐厅的重建则于1955完工,2月21日举行了庆典,并接受了“波兰国家乐团”的称号。此后乐团规模不断扩大,并建立了专业的合唱团。

战后担任总监和指挥的有斯特拉斯齐恩斯基(Olgierd Straszyński, 1945-1946)、帕努弗尼克(Andrzej Panufnik, 1946-1947)、马克拉凯维奇(Jan Maklakiewicz, 1947-1948)、鲁津斯基(Witold Rudziński, 1948-1949)、龙奇科夫斯基(W?adys?aw Raczkowski, 1949-1950)、罗维茨基(Witold Rowicki, 1950-1955; 1958-1977)、沃迪奇科(Bohdan Wodiczko, 1955-1958)、科尔德(1977-2001),现任指挥是威特(Antoni Wit)。

乐团拥有110位演奏家和100位合唱演员。广泛与当代知名的指挥家、艺术家合作,定期在世界各地的知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巡回演出。

2000年6月还曾在北京和南京举办音乐会。他们曾在 Polskie Nagrania、Pol-Music、CD Accord、DG、Philips 等唱片公司录制过大量唱片。

最后编辑:2022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