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 个人档案
年号:顺治
姓名:爱新觉罗·福临
出生: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
出生地:沈阳皇宫永福宫
属相:虎
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即清太宗)
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排行:清太宗第九子
初婚:14岁
原配:博尔济吉特氏
配偶:皇后3人,废后1人、妃7人、庶妃8人等等
子女:8子,6女
即位时间: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
即位年龄:6岁
在位年数:18年
卒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
享年:24岁
死亡地:紫禁城养心殿
庙号:世祖
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陵寝:孝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最得意:惩治死后的睿亲王多尔衮
最失意:想出家未成
最不幸:父亲早亡
最痛心:爱妃董鄂氏早死
最擅长:佛学
顺治 - 个人简介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清太宗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祯十七年正月,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世祖始得亲政。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励精图治,宵旰靡倦。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后因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内。顺治有8子、6女。
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 与顺治皇帝合葬的还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和孝献端静皇后董鄂氏 。 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资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和艺术感受。由于该陵的营建准备不足,加之顺治皇帝停灵待葬,工程急迫,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在内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顺治六岁登位,由叔父多尔衮和堂叔济尔哈朗摄政,是清王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1644年多尔衮再明将吴三桂的邀迎下,乘明亡之乱率清兵入关,消灭李自成的顺王朝,定都北京。建立一个占据全国的王朝,1650年多尔衮病死,十四岁的福临亲政,在位十八年。他注重整肃明王朝遗留下的腐败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为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清王朝统治政权作出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创下基础。
顺治 - 同洋人的关系
顺治在明清两代28位皇帝中,是一位尊崇耶稣会士、笃信佛教的皇帝。大体说来,顺治亲政后,前7年间汤若望耶 稣会士势力影响较大些,后4年间佛教和尚势力影响较大些。顺治帝尊崇耶稣会士,是受汤若望的影响。汤若望(Joannes Adam Schall vonBell),耶稣会士,德国人,明崇祯年间被征参与天文推算,设馆于现在的北京宣武门内南堂。明亡清兴,北京内城原居住民要迁往外城。汤若望以馆内藏经、像为由,上书请求缓迁。他意外地得到谕准的满文谕告,贴在堂门,得以免迁。顺治元年(1644年),受命修正历法。新历法称《时宪历》,修成颁行。他因此得了太常寺少卿衔,成了清朝的命官,开创了西洋传教士掌管钦天监的先例。
同僧人的关系顺治成为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有他生活环境的影响。早在他的祖父努尔哈赤时,藏传佛教已传到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常手持念珠,并在赫图阿拉建立佛寺。到皇太极时,盛京(沈阳)兴建实胜寺,藏传佛教在后金已产生很大影响。顺治的生母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熏陶,又年轻寡居,以信佛解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再加上太监们的怂恿,顺治帝稍长便信奉起佛教来。
顺治 - 同爱妃的关系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有几件事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一是晋升之速和典礼之隆。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即九月二十八日再晋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二是尽改恶习、专宠一人。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福临“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大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过失”。可见,福临确实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之习。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贵妃后,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
顺治 - 同皇叔的关系
福临的登极,既是有幸的,又是不幸的。说他有幸,是因为他小小年纪,大福降临,成了皇上;说他不幸,是因为他做个儿童皇帝,无权无势,形同傀儡。他与叔父多尔衮的关系也是双重的:没有多尔衮的支持,他无法登上皇帝宝座;但是只要有多尔衮在,他就要生活在皇叔摄政睿亲王的阴影里,有名而无实。未成年的小皇帝,起初还有两把保护伞:一是两黄旗大臣的效忠,二是有皇兄豪格作为坚强后盾。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经过几年谋划,运用各种手段对这些小皇帝的保障,同时也是自己的阻碍的政治势力,逐个加以翦除。经过一番经营,多尔衮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小皇帝也真正成了孤立无援。多尔衮的尊号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再尊为“皇父摄政王”,成了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的皇帝。而小皇帝的处境则危如累卵,只有仰人鼻息,任人摆布了。
多尔衮摄政王做了七年,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死于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顺治亲政。二月就宣布多尔衮十大罪状。籍其家产,罢其封爵,撤其庙享,诛其党羽。不仅如此,传教士卫匡国《鞑(dá)靼(dá)战记》一书记载说:据传多尔衮的坟被挖了,多尔衮的尸体被抛弃荒野,还用棍子打多尔衮的尸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的头割下来,令他身首异地。我们不评论这件事情是不是过分,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顺治对多尔衮之恨可谓咬牙切齿。
顺治 - 同母后的关系
顺治的生母,就是有名的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她13岁嫁给皇太极,后来住在永福宫,被封为庄妃,所以称她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登极为天聪汗时,她才14岁。夫君死得太早,刚满30周岁就守寡,是她的不幸;但她的大幸却是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则做了皇太后。庄妃本身不是皇后,儿子也不是皇长子,却一口吞下两枚幸福之果——儿子做皇帝和自己当太后。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母慈子孝、关系融洽。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关于顺治皇帝和母后的关系,《清史稿·后妃传》仅有四句话的记载:第一句是“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是“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这也是例行公事;第三句记载:“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这仍是例行公事;第四句记载:“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仅仅以上四句话、60个字而已。而同一篇传记,记载康熙同他祖母关系的则有715个字。从中透露出顺治同母后的关系并不太协调。可能有的冲突是:
第一,顺治小时候贪玩,母后管教过严,这是家庭中的常理。
第二,顺治的皇后是母后和叔父多尔衮给指定的。小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贵族,从小娇生惯养,顺治不喜欢。虽然勉强成了亲,但婚后经常发生口角。顺治不顾母后和大臣的反对,强行废掉了皇后。直到顺治病危的时候,被废的小皇后想要见他一面都不行。后来再立一个皇后,顺治还是不喜欢。在皇后问题上母子有矛盾。
第三,顺治喜欢董鄂妃,爱得死去活来。太后干涉,母子又发生矛盾。
矛盾最激烈的就是第四个,顺治放着皇帝不做,要出宫做和尚,母后当然坚决反对。
第五,母后同多尔衮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让小皇帝心里不愉快。总之,母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顺治 - 顺治年表大事记
崇德八年(1643年癸未明崇祯十六年)
正月太宗有病,命和硕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诣堂子行礼。八月太宗坐逝于寝宫清宁宫,无疾而终。礼亲王代善及诸王文武群臣定议,拥立太宗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明年改元顺治。福临于大政殿举行即位大典。九月葬太宗于盛京昭陵。十月上太宗尊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
正月顺治帝御大政殿(笃恭殿)受贺,命礼亲王代善勿拜。郑亲王济尔哈朗谕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启睿亲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祔葬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于福陵。改葬以罪赐死之妃富察氏于陵外。
三月大学士希福等进删译《辽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缢。
四月固山额真何洛会告肃亲王豪格悖妄罪,废为庶人。晋封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郡王。大学士范文程启睿亲王多尔衮往定中原。以大军南伐祭告太祖、太宗。顺治帝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赐敕印便宜行事。李自成称帝,大顺军撤离北京,焚毁前明宫殿。一片石之战,清军击败李自成派出的唐通,扫清了入关障碍,明吴三桂降清,封为平西王。
五月多尔衮率大军抵达燕京,明文武诸臣士庶郊迎清军入城。多尔衮进入皇城,居火后余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军民以帝礼为明帝发丧。令故明内阁、部院诸臣以原官同满洲官一体办事。按制葬明庄烈帝皇后周氏、妃袁氏,熹宗皇后张氏、神宗妃刘氏。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为大学士,驻守扬州督师。
六月多尔衮及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定议迁都燕京,遣辅国公屯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洛会前往盛京迎驾。迁明太祖神主于历代帝王庙。铸各官印兼用国书。
七月考定历法,为时宪历。以迁都祭告上帝、陵庙。多尔衮谕令,因军事方殷,新补各官可暂服用明式衣冠。设故明长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尔衮致书史可法,劝其主削号归藩,史可法严词拒绝。始修乾清宫。
八月顺治帝车驾到达广宁,给明十三陵陵户祭田,禁止樵牧。
九月于紫禁城东南建堂子。顺治帝车驾到达通州,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于行宫朝见顺治帝。顺治帝自正阳门入宫。初定郊庙乐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于太庙。
十月顺治帝亲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庙、社稷。以睿亲王多尔衮功最高,命礼部建碑纪绩。上太宗尊谥,告祭郊庙、社稷。顺治帝御皇极门(后改称太和门),举行入关后的登极典礼,颁诏天下,大赦。加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王,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多罗豫郡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复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定诸王、贝勒、贝子岁俸。定摄政王及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冠服宫室之制。定皇帝卤簿仪仗。仿照盛京清宁宫之制,定坤宁宫祭萨满礼。定朝会乐章。定赐宴群臣朝贺大典,内监不得列席。
十一月设满洲司业、助教,官员子孙有欲习国书、汉书者,并入国子监就读。罢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设太监二人,量给岁时祭品。入关内首次祀天于圜丘。
十二月出明府库财物,赏八旗将士及蒙古官员。以太宗第六女固伦公主下嫁固山额真阿山子夸扎。以何洛会、巩阿岱分别祭祀福陵、昭陵,告慰进军关内功成。假冒故明太子案发,诛杀相关人员15人。入关后第一次大规模圈地。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
正月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都统,代豪格征山东。以太宗第七女固伦公主下嫁内大臣鄂齐尔桑子喇玛思。命房山县岁以太牢祭金太祖、世宗陵。
二月始修《律例》。谕豫亲王多铎移师定江南,英亲王阿济格征讨李自成。
三月始祀辽太祖、金太祖、世宗、明太祖于历代帝王庙,并定从祀大臣。
四月葬故明殉难太监王承恩于明帝陵侧,给祭田、建碑。豫亲王多铎师至扬州,谕南明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降被杀,清兵对城内人民持续进行了十天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以太宗第八女固伦公主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子巴雅斯护朗。初行武乡试。
五月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赐诸王以下百官冰,著为令。多铎师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学士逃遁太平,忻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以城投降。命满洲子弟就学,十月一日赴监考课,春秋五日一演射。定叔父摄政王仪注,凡文移皆曰皇叔父摄政王。免皇后租,并崇文门米麦院。宣诏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宫修缮竣工,开始修缮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宫(即保和殿)。
六月再次强制推行剃发令,皇太妃逝。发布诏告:清廷兴兵,本无意兼并,只为明清和好;但因李自成兴兵导致了明国祚灭亡;清军自关外整旅入关,乃是代明雪恨……以此来消弭汉族的反满情绪。并命于十月在江南举行乡试,以笼络汉族士人。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多尔衮亲自谒拜孔子庙。闰六月李自成逃亡湖北九宫山,自缢而死。定群臣公以下及生员耆老顶戴品级。诏谕严禁谏官朋党相争。定满洲文武官品级。定诸王、贝勒、贝子、宗室公顶戴式。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建鲁王监国政权。
七月享太庙。上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玉册玉宝于太庙。设明太祖守陵太监四人,给祀田二千顷。禁中外军民衣冠不遵国制。清兵进至嘉定,进行三次大屠杀,史称“嘉定三屠”。
八月以英亲王阿济格出师有罪,降郡王,鳌拜等议罚有差。
十月豫亲王多铎师还,顺治帝幸南苑迎劳之。以太宗次女固伦公主下嫁察哈尔汗子阿布鼐。加封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
十二月更定朝仪,开始罢内监朝参。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
正月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西征四川。增定俸给之制:最高摄政王年俸银2000两,最低骁骑校30两。郑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带抗清。
二月罢江南旧设部院,差在京户、兵、工三部满汉侍郎各一人驻江宁,分理部务。
三月翻译完成《洪武宝训》。赐傅以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逝。
四月摄政王多尔衮谕停诸王大臣启本。修盛京孔子庙。
五月多尔衮贮信符于睿王府。重申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
十月和硕德豫亲王多铎还师,上郊劳之。太和殿、中和殿修缮完成。定皇帝行幸迎送礼。
十一月明唐王朱聿在广州建立绍兴政权。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永历政权
十二月位育宫修缮完成。定诸王入朝降舆及列朝坐次仪注。郑成功在海上起兵抗清。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
正月因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府邸殿堂台基逾制及擅用铜狮铜鹤,罚银2000两。定亲王世子例,其爵秩视郡王,仪仗照亲王例。
三月赐吕宫等进士及第有差。谕京官三品以上及督、抚、提、镇各送一子入朝侍卫,察才人使,无子者以弟及从子代之。命郊社太牢仍用腥。《大清律》成。停止圈地。
七月加封和硕德豫亲王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建射殿(即箭亭)于左翼门外。多尔衮罢郑亲王听政,只令豫亲王参与。顺治帝幸边外阅武。
十月更定銮仪卫品级,每级官员各降一级。
十二月礼部尊谕新定服制。定摄政王对皇帝停止行跪拜礼。是年,在京畿大规模圈地。
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
正月和硕肃亲王豪格师还,衍禧郡王罗洛宏卒于军,至是丧归,辍朝三日。
三月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因罪降为多罗郡王。和硕肃亲王豪格有罪论死,顺治帝以不忍置之于法,幽禁之。寻因激愤死于禁所。
闰四月复济尔哈朗爵为和硕亲王。
六月太庙成。
七月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定诸王、贝勒、贝子、公、公主、和硕格格等应用金器数目。
八月允许满汉官民互相嫁娶。
十一月祀天于圜丘,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追尊太祖以上四世为皇帝,并奉册宝于太庙。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
正月定内三院官制。
三月辅政和硕德豫亲王多铎薨,摄政王多尔衮师次居庸,还京临丧。
四月皇太后(即太宗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逝。
六月英亲王阿济格向摄政王多尔衮争叔王衔,论其为骄妄罪并禁议部事。
十二月多尔衮妻元妃死,令两旗牛录章京以上官员及妻皆衣缟素,六旗牛录章京官员以上皆去缨。
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
正月多尔衮纳肃亲王豪格妻。
二月上太后谥为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盛文皇后,合葬昭陵。
五月多尔衮至连山亲迎朝鲜国之女,是日成婚。
七月顺治帝幸摄政王多尔衮府邸。
十一月摄政王多尔衮有疾,猎于边外。
十二月初九日,摄政王多尔衮逝于喀喇城。顺治帝亲自祭奠于郊外,臣民为其服制。收摄政王信符,贮藏内库。尊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议英王阿济格罪。顺治帝亲政。
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
正月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幽禁之。十日,礼部上顺治帝亲政仪注,十二日,顺治帝亲政,御太和殿。十七日,聘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二月将行大婚典礼,吴克善拟送女进京,顺治帝不允。停山东临清烧制宫殿用砖。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祔于太庙。移内三院于紫禁城。二十三日,定皇太后、皇后及诸妃衣冠制度。
二月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苏克萨哈、詹岱、穆齐伦首告摄政王多尔衮逆节皆实,籍其家,诛杀其党羽;追罪多尔衮,削其尊号及其母妻追封,撤庙享。闰二月幽禁阿济格于别室,籍其家。定阿附多尔衮诸臣罪,刚林、祁充格俱获罪。
三月命诸王、贝勒、贝子分管六部、理藩院、都察院事。定王公朝集例。定斋戒例。许满洲、蒙古、汉军子弟科举,以甲第除授。
四月遣官祭祀岳镇海渎、帝王陵寝、先师孔子阙里。定元旦、冬至、皇帝万寿为三大节及其仪注。定诸王大臣陪祭、扈从、接驾、送驾仪注及驾出巡幸,别造香宝随行,并铸扈从各印,加“行在”二字。
六月定诸陵坛庙祀典。诏明神宗陵如其他十二陵,以时致祭,设守陵户。命修缮祖陵,设守陵户,定祭礼。复朝日、夕月礼。定皇后大婚仪及皇后仪仗制。
八月定顺天府乡试满洲、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会试、殿试如之。戊午,册立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亲王吴克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九月定朝仪。改承天门为天安门。建朝日坛于朝阳门外,夕月坛于阜成门外。
十月赐阿济格死。封肇祖、兴祖陵山曰启运山,景祖、显祖陵山曰积庆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业山。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
二月颁布六谕碑文于天下。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
三月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赐满洲、蒙古贡士麻勒吉,汉军及汉贡士邹忠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定诸王以下官员舆服制。允礼部议,一月三朝,春秋一举经筵。定常朝仪注。设宗人府官。
五月更定詹事府官品级。定皇后、皇妃纳采礼制。
七月定名皇城北门为地安门。
八月更定王公以下婚娶礼。
九月更定王以下祭葬礼。幸太学释奠。拟定亲往外边迎达赖喇嘛。
十月尊太宗大贵妃为懿靖大贵妃,淑妃为康惠淑妃。
十二月顺治帝于南苑召见五世达赖喇嘛。每旗设宗学,凡未受封宗室之子十岁以上均可入学。
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
正月谕令改变仅有满臣奏事的局面,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更定多罗贝勒以下岁俸。顺治帝阅读《通鉴》,问大臣历史上的各个圣明之君谁最优,陈名夏以唐太宗对,而顺治帝以为明太祖的各种立法可垂永久。
三月幸南台较射。赐太常卿汤若望号通玄教师。命各部院奏事停用绿头牌。
四月亲试翰林官成克巩等。陈名夏事件发生,28名汉官遭到训斥。五月追封舒尔哈齐为和硕亲王,额尔衮、界堪、雅尔哈齐、祜塞为多罗郡王。六月追封塔察篇古、穆尔哈齐为多罗贝勒。慈宁宫成。增置内三院汉大学士,院各二人。设立十三衙门,谕戒宦官干政,所设太监级不过四品。
七月以皇太后谕,发内廷节省银八万两赈济遇水灾民。八月以太宗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子吴应熊。二十四日谕内院,查历代废后事例具闻。二十六日,谕礼部,以皇后为睿王所定,未经选择为由,废除皇后为静妃。二十七日,诸臣上疏,废皇后之事要慎重详审。
十月命大学士、学士于太和门内更番入值。初六日,诸王大臣会议,应于满洲官民、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选立皇后。是年,定诸王授爵以素行为封号,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辅国公一子授辅国公;奉恩将军子孙世袭罔替。
顺治十一年
正月罢织造官。
二月朝日于东郊。始行耕藉礼。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藉礼。
三月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以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配享太庙。
四月以皇太后命,停命妇更番入侍后妃旧例。
五月定皇后、嫔妃、亲王福金、固伦公主以下,辅国公夫人以上之顶珠服饰例。幸西苑,赐大臣宴。
六月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停宗室子弟习汉字诸书。定銮仪卫制度。
十二月和硕承泽亲王硕塞薨。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正月修《顺治大训》。纂《资政要览》,顺治帝亲写序文。以修建乾清宫、景仁宫、承乾宫、永寿宫,遣官告祭天地、太庙。
三月颁布重视文教上谕。设日讲官。
四月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
五月郑亲王济尔哈朗逝。
六月封博果铎为和硕庄亲王。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九月定武会试中式者殿试如文进士。
十月定纂修《玉牒》之制。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丙申)
正月修《通鉴全书》、《孝经演义》。
三月初幸瀛台。闰五月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及景仁宫、永寿宫、承乾宫、钟粹宫、储秀宫、翊坤宫修缮完成。
六月谕善待满洲包衣家人。
七月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逝。顺治帝开始移居乾清宫。
八月承皇太后训示,编《内则衍义》书成,顺治帝亲写序言。
九月追封和硕肃亲王豪格为和硕武肃亲王。谕礼部,晋内大臣鄂硕之女贤妃董鄂妃为皇贵妃。
十一月兴京陵成。
十二月册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为皇贵妃,颁恩赦。加上皇太后尊号为昭圣慈康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命礼部筹建奉先殿。准开玉牒馆纂修《玉牒》,每十年一开馆。定三年举行一次大阅礼。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正月祈谷于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谕令停止八旗举行乡会两试。
二月祭社稷。
三月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坛。以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泽。以配享礼成,大赦天下。顺天、江南等地发生科场舞弊案。
四月设置盛京奉天府。
九月初御经筵。
十月以开日讲祭告先师孔子于弘德殿。幸南苑。始行阅武。修孔子庙。昭事殿、奉先殿成。召见海会寺僧憨璞聪。
十一月奉先殿修成,奉列朝帝后神位,定元旦、冬至、万寿、册封、月朔望,奉帝位于前殿,帝亲行礼。十二月以皇太后疾愈,赉旗兵,赈贫民。是年编制《赋役全书》。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
正月因皇后于皇太后病中有失定省之仪,命停其笺奏,只存皇后之号,册宝照旧。顺治帝亲试丁酉科顺天举人,考场设在太和门,以满兵监视。因皇太后病愈,下诏大赦。停祭祀堂子。因皇太后病愈,祀圜丘,祀方泽,祀太庙社稷。
二月因内监交接外廷,命内大臣严讯。
三月提审内监吴良辅交结外官,受贿钻营,拟斩。追封科尔沁巴图鲁王女为悼妃。追封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建坟园如制。
五月裁撤詹事府。
六月停诸王以下孀居福金岁给俸禄银米,照八旗孀居命妇例各半俸一年。
七月改内三院大学士为殿阁大学士。设翰林院及掌院学士官。
九月以内院大学士觉罗巴哈纳、金之俊为中和殿大学士,额色黑、成克巩为保和殿大学士,蒋赫德、刘正宗为文华殿大学士,洪承畴、傅以渐、胡世安为武英殿大学士,卫周祚为文渊阁大学士,李霨为东阁大学士。
十一月定宫中女官员额品级。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二月以云贵荡平,命今秋举行会试。五月发内帑银三十万,以其半赈济云贵贫民,一半当作兵饷。九月尊兴京祖陵为永陵。十一月顺治帝猎于近郊,先后次汤泉、三营屯。遣官祭祀明帝诸陵,并增陵户,加以修葺,禁止樵采。
十二月定世职承袭例。加公主封号。
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
正月京师文庙成。以御极十七年以来,天下未治,下诏,本年正月祭告天地、太庙、社稷,抒忱引责,自今而后,元旦、冬至、寿令节庆停止所上表章,并颁恩赦。
二月定每年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谕礼部:“向来孟春祈谷礼于大享殿举行,今既行合祭天地日月于大享殿,以后祈谷于圜丘举行”。
三月谕礼部:“朕载稽旧制,岁终祫祭之外,有奉先殿合祭之礼。自后元旦、皇太后万寿及朕寿节,合祭于奉先殿。其详议礼仪以闻”。定王、贝勒、贝子、公妻女封号。更定王公、侯、伯以下,章京以上盔缨制。
六月始命翰林官于景运门入值。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于历代帝王庙。罢辽太祖庙祀及宋臣潘美、张浚从祀。以祈雨步至南郊斋宿。祀天于圜丘。命修举天下名山大川、帝王圣贤祀典。以顺治帝之兄承泽亲王硕塞之女抚养宫中,封为和硕顺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妃薨,辍朝五日,以宫女多人殉葬,丧礼逾制。二十一日,追封董鄂妃氏为皇后。
九月十日,火化董鄂妃。幸昌平,观故明诸陵。
十月大觉禅师玉林琇劝阻顺治帝削发为僧。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初七日,逝于养心殿。遗诏中对十八年的朝政进行检讨,共有十四项罪责。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
二月移顺治帝梓宫于景山寿皇殿。裁撤十三衙门。诛杀内监吴良辅。设立武备院,专门制作收藏宫中所用军械及陈设器物。诏令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隶内务府。
三月为顺治帝上尊谥“章皇帝”,庙号“世祖”。
四月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葬顺治帝,予祭葬,谥忠烈。郑成功收复台湾。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发生奏销案。
六月罢内阁,复内三院。
十一月康熙帝亲祀于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庙。
十二月平西王吴三桂率大军入缅,缅甸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宗人府进《玉牒》。是年为防内地民众与郑成功抗清势力联系,实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并尽烧船只,片板不准下海,此即“迁海令”。
顺治 - 顺治帝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宗室诸王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孙,为国籓翰,理宜优遇,以示展亲。朕于诸王贝勒,晋接既疏,恩惠复鲜,情谊暌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
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讬,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于用人之际,务求其德与己侔,未能随才器使,致每叹乏人。若舍短录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岂遂至于举世无才,是朕之罪一也。
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朕于廷臣,明知其不肖,不即罢斥,仍复优容姑息。如刘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于心,乃容其久任政地。可谓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
国用浩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及度支告匮,每令诸王大臣会议,未能别有奇策,止议裁减俸禄,以赡军饷。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经营殿宇,造作器具,务极精工。无益之地,糜费甚多。乃不自省察,罔体民艰,是朕之罪一也。
端敬皇后于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诸事太过,逾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耽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致与廷臣接见稀疏,上下情谊否塞,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行事,孰能无过?在朕日理万几,岂能一无违错?惟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纳。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工缄默,不肯进言,是朕之罪一也。
朕既知有过,每自刻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鰲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讬。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顺治 - 文字狱
朝人“言论自由之人权”的第一次恶化,起于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 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从此诞生了中国言论检查官,开始了中国的言论出版审查专制,中国人的“言论自由之人权”由此大倒退。
清人“言论自由之人权”的第二次恶化,是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龙明史案。浙江湖州富户庄 廷龙双目皆盲,受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励,出钱购买明末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然后延揽名 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窃改为己作,定名《明史辑略》。因所续诸传多有冒犯清朝开国事,被落职知县吴知荣在敲诈未遂后举报京城,从顺治十八年查至康熙二年,历时二年,重辟70余人,凌迟18人,已故庄廷龙, 也被“戳其尸”。这一次恶化的重要标志在于,“文字狱”可以“株连极广”,不仅九族须灭,所有撰稿者、作序者、校对者、抄写刻字 者以及购书者,“一个也不能少”,“皆不免于难”。中国“文化恐怖主义”的言论钳制至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顺治 - 后妃与子女
后妃
废皇后,博尔济锦氏,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太宗孝庄文皇后亲侄女也。初,摄政王多尔衮为帝纳聘。顺治八年正月,吴克善送女京师。八月,立为皇后。此时顺治帝刚十四岁。十年八月,诏以册立三载,志意不协,废为静妃,改居侧宫。卒年不详。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锦氏,科尔沁镇国公后封贝勒绰尔济之女,为世祖废皇后的侄女。崇德六年辛巳十月初三日生。顺治十年八月,前皇后废。十一年五月,行纳聘礼。六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四,小于世祖三岁。十五年正月,以奉侍皇太后疾不勤,诏停其中宫签奏。三月,复初。十八年,圣祖嗣位,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康熙元年十月,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四年九月,圣祖大婚礼成,加上恪顺二字。六年十一月,圣祖亲政,加上诚惠二字。十五年正月,因册立皇太子,加上纯淑二字。二十年十二月,因滇、黔荡平,加上端禧二字,至是为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二十八年十二月,移居宁寿宫。三十八年二月,圣祖奉之南巡。五十六年丁酉十二月初六日崩,寿七十有七。明年三月,上尊谥曰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四月,葬孝陵之东。十二月,升祔太庙。明年二月,尊其陵曰孝东陵。雍正元年八月,加上尊谥慈淑二字。乾隆元年三月,加上恭安二字,即今谥: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氏后称为佟佳氏,赠少保、都统、一等承恩公佟图赖之女。崇德五年庚辰生。初,入宫册为妃。顺治十一年三月,生皇三子,即圣祖康熙帝,时年十五。及圣祖嗣位,康熙元年十月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二年癸卯二月十一日崩,寿二十有四。五月,上尊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六月,合葬孝陵。九年五月,升祔太庙,于尊谥上加称章皇后。雍正元年八月,加上温穆二字。乾隆元年三月,加上端靖二字,即今谥: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赠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一等子、内大臣、后晋三等伯鄂硕之女。崇德四年生,初嫁不详,十三年七月,年十八入宫,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册为贤妃。九月,进皇贵妃。十二月,行册封礼。十四年十月初七日,生皇四子赠荣亲王。十七年庚子八月十九日卒,年二十有二,追赠今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六月,合葬孝陵。
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多罗鄂尔特尼郡王博罗特之女。为世祖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圣祖尊封为皇考恭靖妃。二十八年己巳四月初二日卒。金棺暂安东陵的暂安奉殿,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奉安孝东陵。
淑惠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之妹。顺治十一年五月,册为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圣祖尊封为皇考淑惠妃。五十二年癸巳十一月一日卒,年七十余。金棺暂安东陵的暂安奉殿,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奉安孝东陵。
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锦氏,一等台吉布达之女。为世祖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圣祖尊封为皇考端顺妃。四十八年己丑六月二十六日卒。金棺暂安京师北曹八里屯,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奉安孝东陵。
宁悫妃,董鄂氏,长史喀济海之女。为世祖庶妃,顺治十年,生皇二子裕宪亲王福全。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圣祖尊封为皇考宁悫妃。三十三年甲戌六月二十一日卒。金棺暂安京师北曹八里屯,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奉安孝东陵。
赠贞妃,董鄂氏,轻车都尉巴度之女,孝献皇后族妹。顺治时,入侍宫中。十八年辛丑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二月,圣祖追封为皇考贞妃。原葬蓟县黄花山下妃园寝,康熙五十七年移葬孝东陵。
赠恪妃,石氏,吏部左侍郎石申之女。初,世祖稽古制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赐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康熙六年丁未十一月三十日卒,圣祖追封为皇考恪妃。原葬蓟县黄花山下妃园寝,康熙五十七年移葬孝东陵。
赠悼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之女,孝惠章皇后之姑姑,即顺治帝的表妹。因其年纪幼小,待年宫中,未行册封,顺治十五年戊戌三月十五日卒,追封为悼妃。十五年九月初八日,葬蓟县黄花山下妃园寝,康熙五十七年移葬孝东陵。
庶妃,穆克图氏,云骑尉伍喀女。顺治十七年生皇八子永干。生卒年不详。
庶妃,巴氏,顺治八年,生皇长子钮钮。十年,生皇三女。十一年,生皇五女。生卒年不详。
庶妃,陈氏,顺治九年,生皇长女。十四年,生皇五子恭亲王常宁。生卒年不详。
庶妃,唐氏,顺治十六年,生皇六子奇授。生卒年不详。
庶妃,钮氏,顺治十七年,生皇七子纯靖亲王隆禧。生卒年不详。
庶妃,杨氏,顺治十年,生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生卒年不详。
庶妃,乌苏氏,顺治十一年,生皇四女。生卒年不详。
庶妃,纳喇氏,顺治十四年,生皇六女。生卒年不详。
笔什赫额捏福晋,笔什赫额捏氏,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唐福晋,唐氏,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牛福晋,牛氏,,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塞母肯额捏福晋,塞母肯额捏氏,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京及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捏及呢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赛宝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迈及呢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厄音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额伦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梅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兰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明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芦耶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布三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阿母巴偏五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阿几偏五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丹姐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秋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瑞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朱乃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皇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母为庶妃巴氏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裕宪亲王,母为宁悫妃董鄂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母为孝献端静皇后董鄂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母为庶妃陈氏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母为庶妃唐氏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纯靖亲王,母为庶妃钮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母为庶妃穆克图氏
皇女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
和硕和顺公主,13岁时下嫁尚之隆,承泽亲王硕塞之二女,其母为纳喇氏
和硕柔嘉公主,12岁时下嫁耿聚忠,安郡王岳乐之第二女
固伦端敏公主,18岁时下嫁博尔济吉持氏班第,简亲王济度之第二女
顺治 -
死亡之谜
顺治在十八年正月初三(1661年)被天花病毒(也称痘症)感染,因生天花病倒在床。
从关外来到中原的满族,对中原地区流行的死亡率相当高的天花非常缺乏免疫力,豫亲王多铎就是因为出花在顺治六年去世,享年36岁。
因对成年人出花的恐惧,每年的冬春之交顺治都要去南苑行宫“避痘”,但顺治十七年的冬季却是个例外,顺治不仅未去避痘,反而被董鄂妃的葬礼弄得疲惫不堪。于是,天花病毒乘虚而入。
顺治体质本来就不是很好,亲政后的刻苦攻读竟累得吐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了肺结核,而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得了“痨病”,在抗生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痨病不可能痊愈,得了痨病的人也不可能长寿。
在痨病的阴影下,孝庄皇太后实在不敢奢望顺治能活到他父亲的年纪,说句心里话能有他叔叔多尔衮的阳寿她就很知足了。
其实就连顺治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曾对木陈和尚说道:“老和尚许朕30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报恩和尚来祝40,朕绝候他不得矣,”并指着面颊说“老和尚相朕面孔略好看…此骨已瘦如柴”,当木陈劝顺治当“早睡安神”“拨置诸缘”时,顺治则说道:“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楼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耳。”20多岁的人,已经虚弱到宛若一盏将尽的残灯。
如果没有经受董鄂妃去世的打击,顺治或许还可以活过30岁,但他的红颜知己董鄂氏在顺治十七年八月仙逝(1660年),孝庄已经意识到顺治的阳寿也快到头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年皇太极就是因为无法摆脱宸妃去世的巨大悲痛而撒手人寰的,但令孝庄始料不及的是,儿子走得比父亲还快……
为了能追封董鄂氏为皇后,顺治竟至闹到寻死觅活的地步,皇太后虽然让了步,但皇帝仍意犹未尽。
为了弥补心灵上的缺憾,顺治以最高的级别主持董鄂妃葬礼,他以蓝墨批本(只有皇帝或太后去世才用蓝墨批本),又亲自主持49天的景山大道场,从建水陆道场到“起棺”、“举火”、“收灵骨”、“迎神主”……一直到“断七”,顺治事必躬亲。
按说到十月初八过了“断七”丧事也就结束了,但余哀未尽的皇帝在十月十六日及二十七日又在景山两次建“陟天道场”,十一月初八还在西苑及广济寺同时举办“仙驭道场”。
过度的悲伤、主持葬礼的疲惫都伤害了顺治帝本来就多病的身体。那极为虚弱的命门火随时都可能熄灭。
顺治十七年九月初十,在火化董鄂妃遗体时,隆安和尚曾低声问主持火化仪式的行森:“上来,也请师接?”了解内情的人都很清楚:下一个隆重的火化仪式就该轮到顺治了。
从正月初三一显示出痘症,孝庄就意识到顺治应该确立继承人了。
从顺治亲政后,这是惟一一次母子能想到一起的一件大事。
尽管都想到立继承人,但究竟立谁,母子之间还是存在尖锐的分歧。
在顺治看来,只有立一位年长的继承人才可能避免幼主临朝所产生的种种危机;而当时他的儿子最大的也只有八九岁,所以他排除了传子而决定传贤;但他的兄弟中也没有一个可以委之重任的人,因此便考虑到一个能干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
顺治的安排,遭到孝庄皇太后的断然否决,在孝庄看来,帝系的转移所引发的问题比幼主临朝还要错综复杂。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母子之间依旧不能沟通。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争论了,孝庄皇太后立即派人把传教士汤若望请进紫禁城进行磋商。
汤若望虽然来自德国,但自1619年到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传教,就对汉族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的了解,比相当多的满洲权贵还要深,这也是他能成为顺治忘年之交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而当“皇帝使人问汤若望的意见”时,汤若望建议:册立已经生过天花的皇三子为继承人;而为了避免亲王辅政所造成的大权旁落,孝庄皇太后也打算建议顺治撇开宗室亲王、起用异姓臣子辅政……
在有生之年顺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违心的,他的传贤不传子的主张不仅遭到皇太后的反对,也遭到两黄旗大臣以及汉族官员的反对,就连他一向尊重、信赖的“玛法”(满语老爷爷)汤若望也站在太后一边。
已经没有体力争辩的顺治,颁布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册立八岁的皇三子为皇太子,赐名玄烨,同时挑选最为忠诚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作为辅政四大臣,以明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
正月初六,孝庄已经 “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然而上述一切禁忌的公布,不过反映出只要有一线希望母亲都不会放弃的愿望。
初七子时,顺治在养心殿去世,这一年孝庄皇太后47岁。
据一位参加过顺治丧礼的外国传教士记载,那是个寒冷的日子,太后一身黑色,手扶着栏杆,悲痛万分地望着宫里的人把顺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抛入燃烧的火堆中,白发人反送黑发人……
突突蹿动的火苗,考干了她脸上的泪水……
任性的儿子走了,把苦涩留给了母亲,她的心血全都付之东流,为了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她得义不容辞地再承担起教化幼主、辅佐幼主的重任。
正月初九皇太子玄烨即皇帝位,辅政四大臣在顺治的灵位前向皇天上帝宣誓:要“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赠;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母为庶妃巴氏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裕宪亲王,母为宁悫妃董鄂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母为孝献端静皇后董鄂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母为庶妃陈氏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母为庶妃唐氏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纯靖亲王,母为庶妃钮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母为庶妃穆克图氏
皇女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
和硕和顺公主,13岁时下嫁尚之隆,承泽亲王硕塞之二女,其母为纳喇氏
和硕柔嘉公主,12岁时下嫁耿聚忠,安郡王岳乐之第二女
固伦端敏公主,18岁时下嫁博尔济吉持氏班第,简亲王济度之第二女
顺治 -
死亡之谜
顺治在十八年正月初三(1661年)被天花病毒(也称痘症)感染,因生天花病倒在床。
从关外来到中原的满族,对中原地区流行的死亡率相当高的天花非常缺乏免疫力,豫亲王多铎就是因为出花在顺治六年去世,享年36岁。
因对成年人出花的恐惧,每年的冬春之交顺治都要去南苑行宫“避痘”,但顺治十七年的冬季却是个例外,顺治不仅未去避痘,反而被董鄂妃的葬礼弄得疲惫不堪。于是,天花病毒乘虚而入。
顺治体质本来就不是很好,亲政后的刻苦攻读竟累得吐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了肺结核,而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得了“痨病”,在抗生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痨病不可能痊愈,得了痨病的人也不可能长寿。
在痨病的阴影下,孝庄皇太后实在不敢奢望顺治能活到他父亲的年纪,说句心里话能有他叔叔多尔衮的阳寿她就很知足了。
其实就连顺治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曾对木陈和尚说道:“老和尚许朕30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报恩和尚来祝40,朕绝候他不得矣,”并指着面颊说“老和尚相朕面孔略好看…此骨已瘦如柴”,当木陈劝顺治当“早睡安神”“拨置诸缘”时,顺治则说道:“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楼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耳。”20多岁的人,已经虚弱到宛若一盏将尽的残灯。
如果没有经受董鄂妃去世的打击,顺治或许还可以活过30岁,但他的红颜知己董鄂氏在顺治十七年八月仙逝(1660年),孝庄已经意识到顺治的阳寿也快到头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年皇太极就是因为无法摆脱宸妃去世的巨大悲痛而撒手人寰的,但令孝庄始料不及的是,儿子走得比父亲还快……
为了能追封董鄂氏为皇后,顺治竟至闹到寻死觅活的地步,皇太后虽然让了步,但皇帝仍意犹未尽。
为了弥补心灵上的缺憾,顺治以最高的级别主持董鄂妃葬礼,他以蓝墨批本(只有皇帝或太后去世才用蓝墨批本),又亲自主持49天的景山大道场,从建水陆道场到“起棺”、“举火”、“收灵骨”、“迎神主”……一直到“断七”,顺治事必躬亲。
按说到十月初八过了“断七”丧事也就结束了,但余哀未尽的皇帝在十月十六日及二十七日又在景山两次建“陟天道场”,十一月初八还在西苑及广济寺同时举办“仙驭道场”。
过度的悲伤、主持葬礼的疲惫都伤害了顺治帝本来就多病的身体。那极为虚弱的命门火随时都可能熄灭。
顺治十七年九月初十,在火化董鄂妃遗体时,隆安和尚曾低声问主持火化仪式的行森:“上来,也请师接?”了解内情的人都很清楚:下一个隆重的火化仪式就该轮到顺治了。
从正月初三一显示出痘症,孝庄就意识到顺治应该确立继承人了。
从顺治亲政后,这是惟一一次母子能想到一起的一件大事。
尽管都想到立继承人,但究竟立谁,母子之间还是存在尖锐的分歧。
在顺治看来,只有立一位年长的继承人才可能避免幼主临朝所产生的种种危机;而当时他的儿子最大的也只有八九岁,所以他排除了传子而决定传贤;但他的兄弟中也没有一个可以委之重任的人,因此便考虑到一个能干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
顺治的安排,遭到孝庄皇太后的断然否决,在孝庄看来,帝系的转移所引发的问题比幼主临朝还要错综复杂。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母子之间依旧不能沟通。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争论了,孝庄皇太后立即派人把传教士汤若望请进紫禁城进行磋商。
汤若望虽然来自德国,但自1619年到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传教,就对汉族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的了解,比相当多的满洲权贵还要深,这也是他能成为顺治忘年之交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而当“皇帝使人问汤若望的意见”时,汤若望建议:册立已经生过天花的皇三子为继承人;而为了避免亲王辅政所造成的大权旁落,孝庄皇太后也打算建议顺治撇开宗室亲王、起用异姓臣子辅政……
在有生之年顺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违心的,他的传贤不传子的主张不仅遭到皇太后的反对,也遭到两黄旗大臣以及汉族官员的反对,就连他一向尊重、信赖的“玛法”(满语老爷爷)汤若望也站在太后一边。
已经没有体力争辩的顺治,颁布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册立八岁的皇三子为皇太子,赐名玄烨,同时挑选最为忠诚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作为辅政四大臣,以明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
正月初六,孝庄已经 “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然而上述一切禁忌的公布,不过反映出只要有一线希望母亲都不会放弃的愿望。
初七子时,顺治在养心殿去世,这一年孝庄皇太后47岁。
据一位参加过顺治丧礼的外国传教士记载,那是个寒冷的日子,太后一身黑色,手扶着栏杆,悲痛万分地望着宫里的人把顺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抛入燃烧的火堆中,白发人反送黑发人……
突突蹿动的火苗,考干了她脸上的泪水……
任性的儿子走了,把苦涩留给了母亲,她的心血全都付之东流,为了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她得义不容辞地再承担起教化幼主、辅佐幼主的重任。
正月初九皇太子玄烨即皇帝位,辅政四大臣在顺治的灵位前向皇天上帝宣誓:要“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赠;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和硕和顺公主,13岁时下嫁尚之隆,承泽亲王硕塞之二女,其母为纳喇氏
和硕柔嘉公主,12岁时下嫁耿聚忠,安郡王岳乐之第二女
固伦端敏公主,18岁时下嫁博尔济吉持氏班第,简亲王济度之第二女
顺治 - 死亡之谜
顺治在十八年正月初三(1661年)被天花病毒(也称痘症)感染,因生天花病倒在床。
从关外来到中原的满族,对中原地区流行的死亡率相当高的天花非常缺乏免疫力,豫亲王多铎就是因为出花在顺治六年去世,享年36岁。
因对成年人出花的恐惧,每年的冬春之交顺治都要去南苑行宫“避痘”,但顺治十七年的冬季却是个例外,顺治不仅未去避痘,反而被董鄂妃的葬礼弄得疲惫不堪。于是,天花病毒乘虚而入。
顺治体质本来就不是很好,亲政后的刻苦攻读竟累得吐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了肺结核,而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得了“痨病”,在抗生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痨病不可能痊愈,得了痨病的人也不可能长寿。
在痨病的阴影下,孝庄皇太后实在不敢奢望顺治能活到他父亲的年纪,说句心里话能有他叔叔多尔衮的阳寿她就很知足了。
其实就连顺治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曾对木陈和尚说道:“老和尚许朕30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报恩和尚来祝40,朕绝候他不得矣,”并指着面颊说“老和尚相朕面孔略好看…此骨已瘦如柴”,当木陈劝顺治当“早睡安神”“拨置诸缘”时,顺治则说道:“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楼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耳。”20多岁的人,已经虚弱到宛若一盏将尽的残灯。
如果没有经受董鄂妃去世的打击,顺治或许还可以活过30岁,但他的红颜知己董鄂氏在顺治十七年八月仙逝(1660年),孝庄已经意识到顺治的阳寿也快到头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年皇太极就是因为无法摆脱宸妃去世的巨大悲痛而撒手人寰的,但令孝庄始料不及的是,儿子走得比父亲还快……
为了能追封董鄂氏为皇后,顺治竟至闹到寻死觅活的地步,皇太后虽然让了步,但皇帝仍意犹未尽。
为了弥补心灵上的缺憾,顺治以最高的级别主持董鄂妃葬礼,他以蓝墨批本(只有皇帝或太后去世才用蓝墨批本),又亲自主持49天的景山大道场,从建水陆道场到“起棺”、“举火”、“收灵骨”、“迎神主”……一直到“断七”,顺治事必躬亲。
按说到十月初八过了“断七”丧事也就结束了,但余哀未尽的皇帝在十月十六日及二十七日又在景山两次建“陟天道场”,十一月初八还在西苑及广济寺同时举办“仙驭道场”。
过度的悲伤、主持葬礼的疲惫都伤害了顺治帝本来就多病的身体。那极为虚弱的命门火随时都可能熄灭。
顺治十七年九月初十,在火化董鄂妃遗体时,隆安和尚曾低声问主持火化仪式的行森:“上来,也请师接?”了解内情的人都很清楚:下一个隆重的火化仪式就该轮到顺治了。
从正月初三一显示出痘症,孝庄就意识到顺治应该确立继承人了。
从顺治亲政后,这是惟一一次母子能想到一起的一件大事。
尽管都想到立继承人,但究竟立谁,母子之间还是存在尖锐的分歧。
在顺治看来,只有立一位年长的继承人才可能避免幼主临朝所产生的种种危机;而当时他的儿子最大的也只有八九岁,所以他排除了传子而决定传贤;但他的兄弟中也没有一个可以委之重任的人,因此便考虑到一个能干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
顺治的安排,遭到孝庄皇太后的断然否决,在孝庄看来,帝系的转移所引发的问题比幼主临朝还要错综复杂。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母子之间依旧不能沟通。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争论了,孝庄皇太后立即派人把传教士汤若望请进紫禁城进行磋商。
汤若望虽然来自德国,但自1619年到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传教,就对汉族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的了解,比相当多的满洲权贵还要深,这也是他能成为顺治忘年之交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而当“皇帝使人问汤若望的意见”时,汤若望建议:册立已经生过天花的皇三子为继承人;而为了避免亲王辅政所造成的大权旁落,孝庄皇太后也打算建议顺治撇开宗室亲王、起用异姓臣子辅政……
在有生之年顺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违心的,他的传贤不传子的主张不仅遭到皇太后的反对,也遭到两黄旗大臣以及汉族官员的反对,就连他一向尊重、信赖的“玛法”(满语老爷爷)汤若望也站在太后一边。
已经没有体力争辩的顺治,颁布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册立八岁的皇三子为皇太子,赐名玄烨,同时挑选最为忠诚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作为辅政四大臣,以明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
正月初六,孝庄已经 “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然而上述一切禁忌的公布,不过反映出只要有一线希望母亲都不会放弃的愿望。
初七子时,顺治在养心殿去世,这一年孝庄皇太后47岁。
据一位参加过顺治丧礼的外国传教士记载,那是个寒冷的日子,太后一身黑色,手扶着栏杆,悲痛万分地望着宫里的人把顺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抛入燃烧的火堆中,白发人反送黑发人……
突突蹿动的火苗,考干了她脸上的泪水……
任性的儿子走了,把苦涩留给了母亲,她的心血全都付之东流,为了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她得义不容辞地再承担起教化幼主、辅佐幼主的重任。
正月初九皇太子玄烨即皇帝位,辅政四大臣在顺治的灵位前向皇天上帝宣誓:要“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赠;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