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让-贝纳尔·梅泰于1954年出生于法国勒芒市,被誉为世纪之交法国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擅长创作矗立在自然环境或者是城市风景中的大尺寸装置作品。“地域性”是他的雕塑和装置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我的雕塑作品是和我在当地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解释什么道理,只希望它和周围的人和环境形成强烈共鸣。”
作品介绍
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新馆,一个椭圆形的、如闪烁星空般的装置艺术作品为这里增添了艺术氛围。这件主题为“在世界里诞生,又孕育出世界”的装置作品,是法国艺术家让-贝纳尔·梅泰首次来中国创作的作品。 这个作品是一个椭圆形的蛋壳装置,光二极管从内部透射出不同的法文字母组合,闪烁出红、白、蓝三色光,如同散落的星辰,反复形成“在世界里诞生,又孕育出世界”的字样。 这件看上去充满现代感的艺术作品,却蕴含着创作者别样的心思。让-贝纳尔·梅泰介绍,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古老的典籍《易经》。他对《易经》研究已有30多年,在他看来,古老的《易经》完美表达了世界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和世界的关系,人们按照规律创造了一个和谐的世界,《易经》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每天都会重新开始。 基于这样的理念,让-贝纳尔·梅泰通过64张占卜牌随机抽取法文字母,不规则地布置电子元件的位置,以闪烁的字母重现“在世界里诞生,又孕育出世界”的字样。即便是完全用现代材料制成的白色外壳,其实也立意于中国古老的龟甲。这让这件作品既像闪烁的星空,又像刻满文字的龟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老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
人物访谈
法国雕塑家让·贝纳尔·梅泰,并不为广大中国人所熟悉。最近,他的作品《leYi-King》被法国驻华大使馆永久收藏。12月1日,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材魁梧、留着浪漫的大胡子、眼睛里闪烁着睿智光芒的雕塑家。 因为下雪,北京交通不畅,翻译被堵在了路上。于是,在法国使馆里,记者只好先用英语与让·贝纳尔·梅泰及其同行3人打招呼。此时,贝纳尔正仔细端详着自己那件被镶嵌在使馆墙壁上的装置艺术作品。 突然,在同伴的惊叫声中,记者发现,贝纳尔钻到了作品旁边的巨大圣诞树的底部,试图把整棵树向外拽动——它的部分枝叶遮挡了观众的视线。但是,圣诞树被固定得很牢靠,贝纳尔只好作罢。率性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翻译赶到后,记者对贝纳尔有了更多了解。他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一直专注于广场雕塑的设计,在世界多地均可见到他的作品。他对中国文化尤其感兴趣,希望以后能长期在中国发展。这第一步自然就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leYi-King》是受中国《易经》的启发创作出来的。该作品呈椭圆形,外表镶嵌法文字母,内部则不规则地分布着光二极管,通电后,字母闪烁时呈红、白、蓝3种颜色。这颜色取自法国国旗,还可象征土地、天空、智慧等。更奇妙的是,看似无规律的闪烁,其实是按《易经》占卜的方法来排列的——64张占卜牌确定了192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据贝纳尔所说,他是从《易经》中获得了“每天都是新生的”这一理念,这些字母连起来的大概意思就是:被世界创造,再创造世界。这是该作品最想表达的思想。乍看上去,这个作品既像布满星座的天空,又像刻满文字的龟甲,巧妙地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贝纳尔告诉记者,他研究《易经》已有30多年了。回想在法国第一次偶然读到《易经》,他就被书中诗一般的语言吸引,后来发现,其中还蕴含着许多经世致用之理,有些甚至在现代社会也很适用,于是更加痴迷地研究这本古书。他说,现在,很多欧洲人对《易经》着迷,认为“看《易经》就像照镜子”。 贝纳尔的解释让记者对他的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又着实担心普通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含义。贝纳尔说,艺术家不能总发表大家都能明白的作品,还应承担着传达新知的责任。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亦有胆量和智慧去感受崭新的艺术体验、探寻真理。 采访的最后,贝纳尔告诉记者,他认为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希望有机会走遍中国。可能是因为有着一张典型的异国面孔,贝纳尔在北京游览期间,经常碰到中国老太太要求合影。他说,这让他很开心。最后编辑: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