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黄昌勇,男,汉族,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文学博士,教授。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经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39、40次常委会议通过,黄昌勇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人物履历
1987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此后就读于杭州大学、复旦大学。
1995年7月,同济大学任教;
2001年10月任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2003年05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任,中国文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4牛08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2010年01月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
主要从事中国新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文化理论与文化产业研究。
承担课题:上海文艺创作资源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研究;2009: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构建杨浦文化发展大格局;嘉定新一轮文化发展研究等。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上海文艺创作资源研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07/9-2009/12,课题负责人。
主要著作及论文
已出版学术著作有:《左联五烈士评传》(重庆出版社,1995年11月,合著)、《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砖瓦的碎影—中国现代文学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多部。
主编或编著:《老交大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王实味:野百合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陈从周散文》(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等。《大学语文》(副主编,上海市教委组编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论文:《野百合花的前前后后》,载《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3期
《新月派:诗艺探索与文化诉求》,载《浙江学刊》,2003年第2期。
《“鲁迅道路”问题的理论反思》,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王实味事件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命运》,中华书局,2007年7月。
参与《20世纪中国文学大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的部分撰稿。
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其它文章百余篇。
获得奖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论文《文化素质与课程设置管见》2002年获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首届优秀教研成果奖三等奖。《新月诗派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6—1997)奖,学术论文和作品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以及《新华文摘》、 《读者》、《作家文摘》等多次转载。
最后编辑:2022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