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独撰、主编、合著、参编著作20余本,用中、英、日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主持翻译“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经典译丛”和“国际高等教育译丛”两套丛书。
曾受邀为50多所高校和部分省教育行政部门作专题学术报告。
教育经历
湖北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攻读文学学士学位(1982—1986);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专业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1986—198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加高等教育管理讲习班(1990);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1994—1997)
国外境外经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法国巴黎)访问学者(1991—199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挪威教育考察团成员(1992);
美国波士顿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
日本数学教育学会2003年年会特邀代表、专题报告人(2003);
台湾国际暨南大学“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受邀学者(2003);
中日高等教育论坛特邀代表(日本广岛大学)(2005)
工作经历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研室主任,讲师(1989—1994);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1997—1998);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1998—201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1——)[1]
编辑本段任教课程
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课程:高等教育评估学,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课程: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课程:教育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
学术报告活动
近年来受邀为一些高校和省教育行政部门作专题学术报告,包括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复旦大学(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管理改革高级研讨班(2001年)、陕西省高校教务处长工作年会(2002年,安康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大学(2002年)、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2006年)、青岛大学(2002年、2005年、2006年)、武汉理工大学(2003)、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3年、2005年)、湖北省考试院(2003年)、长江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3年、2004年)、湖北理工学院(2004)、黄淮学院(2004年)、厦门大学(2004年)、中南民族大学(2004年、2006年)、武汉科技学院(2004年)、云南大学(2004年、2005年)、广东教育学院(2004年)、鞍山科技大学(2004年)、广西财经学院(2004年)、宁波大学(2004年)、沈阳师范大学(2004年)、湖北警官学院(2004年)、江汉大学(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2005年、2006年)、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防灾高等专科学校(2005)、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05年)、山东建工学院(2005年)、湖北大学(2005年)、玉溪师范学院(2005年)、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湛江师范学院(2005年)、宝鸡文理学院(2005年)、长江大学(2005年、2006年)、湖北师范学院(2005年)、莱阳农学院(2005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华东交通大学(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2006)、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高教学会(2006年)、中国民航大学(2006年)、陕西安康学院(2006年)、北方民族大学(2006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阜阳师范学院(2006年)等。
主要在研课题
⒈大学品位研究
⒉成人高等教育评估标准研究
⒊高等学校教学制度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项目,1万)
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新研究(教育部教改课题)
⒌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⒍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教学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⒎大学通识教育与核心课程理念与实践
⒏学分制条件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与指导研究
⒐大学理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研究
⒑高等学校教学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⒒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教育部教改课题)
规划与顾问工作
⒈曾任云南省计委十五高等教育重点专项规划专家
⒉曾任湖北省计委十五高等教育重点规划专家
⒊曾任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独立学院)规划论证专家
⒋曾任云南大理学院规划论证专家
⒌曾任山东青岛大学十五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⒍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十五文科发展规划专家
⒎曾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独立学院规划专家组组长
⒏曾任山东建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⒐曾任辽宁鞍山科技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⒑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
⒒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
⒓山东莱阳农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⒔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⒕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⒖广东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
⒗中国民航大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规划专家组组长
⒘陕西安康学院发展战略规划专家组组长
主要科研成果
已出版独著、参编、主编、主译著作21部,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50余篇。
著作类:
主编《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卷上下册》(与刘志鹏、张笛梅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编《失落的精神家园》,施晓光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编《亚洲的大学》,邓红风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编《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美国大学校长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译《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译《大学战略与规划》,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编(编委)《教育管理辞典》(第三版),海南出版社,2005年
参编《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主译《大学运行模式》,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编《90年代教育改革大潮——高等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编《国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借鉴》,华龄出版社,2001年;
参编《学校管理学新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编《教育行政学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2001年;
参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独著《中美大学学术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编《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
参编《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参编《大学管理案例评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参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参编《教育管理辞典》(第一版),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已发表论文:
[1]N·加雅拉姆 菲利普·G·阿特巴赫 别敦荣(译) 陈艺波(译).孔子与古鲁:中国与印度学术职业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7,28⑵:24~
[2]顾远飞 别敦荣.中国公立大学内部资源的配置机制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⑴:82~
[3]别敦荣 吴国娟.论大学制度的公正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⑴:48~
[4]米俊魁 别敦荣.大学章程价值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⑽:88~
[5]别敦荣 吴国娟.论大学制度的公正性[J].教育研究,2006,27⑺:17~
[6]田恩舜 别敦荣(导师).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⑺:102~
[7]菲利普·G·阿特巴赫 简·莱特 别敦荣(译) 杨华伟(译) 陈艺波(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⑴:12~
[8]别敦荣.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组织变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⑴:26~
[9]别敦荣.学科规训与大学教育功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⑸:108~
[10]陈继红 别敦荣.从中西教育比较论中国高等服装教育创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⑸:46~
[11]别敦荣 陈艺波.中国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B09):55~
[12]别敦荣 陈艺波.中国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⑷:9~
[13]别敦荣.用生命承载学术之重——萧宗六教授学术思想概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⑺:8~
[14]别敦荣 陈艺波.论学术职业阶梯与大学教师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⑹:17~
[15]别敦荣 陈亚玲.论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J].教育研究,2005,26⑾:49~
[16]陈何芳 别敦荣.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5,26⑼:6~
[17]康全礼 别敦荣.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5,26⑼:31~
[18]秦小云 别敦荣.论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5,26⑼:84~
[19]别敦荣.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 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青岛大学案例研究——发展规划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航标[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5,26⑷:55~
[20]刘旭 文辅相 别敦荣.论意义课程观及其对大学传统课程的改造[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5,26⑷:66~
[21]别敦荣 康宏.合作教育:中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05,26⑵:26~
[22]王向红 别敦荣.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人口转移[J].现代大学教育,2005,⑷:31~
[23]别敦荣.美国大学本科教学的经验和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⑷:126~
[24]郭冬生 文辅相 别敦荣.论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4,25⑹:30~
[25]别敦荣 黄爱华.中国大学教学之弹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⑶:58~
[26]姜芳 别敦荣.学分制改革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新要求[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⑵:82~
[27]别敦荣.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朝阳事业[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⑵:4~
[28]别敦荣 田恩舜.WTO语境下提升中国大学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⑴:12~
[29]别敦荣 田恩舜.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2⑴:5~
[30]别敦荣.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特征[J].辽宁教育研究,2004,⑷:14~
[31]别敦荣.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⑶:1~
[32]别敦荣 田恩舜.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04,⑴:55~
[33]别敦荣 田恩舜.探求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4,⑴:7~
[34]达姆图·塔费拉 别敦荣 等.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3,24⑵:20~
[35]别敦荣.论中国高等学校领导权力分治与统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⑵:45~
[36]别敦荣.美国大学定位与个性化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3,24⑴:40~
[37]别敦荣.中国发展私人办学从政策到实践的文化障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⑴:3~
[38]别敦荣 朱晓刚.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⑶:54~
[39]罗伯特·伯恩鲍姆 别敦荣.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意义——《大学运行模式》中译版序[J].现代大学教育,2003,⑸:3~
[40]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续)[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⑴:39~
[41]别敦荣.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J].高等教育,2003,⑴:23~
[42]别敦荣.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2,23⑹:34~
[43]别敦荣 黄爱华 等.大学推行学研产“一体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2,23⑴:53~
[44]别敦荣.重点大学必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⑴:21~
[45]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⑿:41~
[46]朱晓刚 别敦荣.毛入学率20%将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J].辽宁教育研究,2002,⑹:14~
[47]别敦荣 黄爱华.从边缘走向中心: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煤炭高等教育,2002,⑸:5~
[48]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⑷:39~
[49]别敦荣.用新的理念指导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⑵:12~
[50]别敦荣.论高等教育管理权力[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1,22⑵:36~
[51]别敦荣 黄爱华.重建大学本科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1,⑸:54~
[52]别敦荣 郭冬生.“象牙之塔”与“无形之手”:大学市场化矛盾解析[J].江苏高教,2001,⑸:21~
[53]黄爱华 别敦荣.论学习自由与弹性教学管理[J].高教探索,2001,⑷:54~
[54]别敦荣.论大学本科弹性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1,⑶:70~
[55]别敦荣.论高等学校管理的三原则[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⑴:69~
[56]陈廷柱 别敦荣.关于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兼评韩延明教授新著《大学教育现代化》[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⑴:12~
[57]别敦荣.论发展大众高等教育及其质量保证[J].辽宁教育研究,2001,⑴:12~
[58]别敦荣 徐警武.我们为什么要办综合性大学——兼论重点理工大学文科发展战略[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0,21⑹:92~
[59]别敦荣.西方国家职工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0,21⑵:71~
[60]别敦荣 郭冬生.中国民办高等学校产权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0,21⑴:84~
[61]别敦荣 陈廷柱 等.“十五”规划应当重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0,⑻:26~
[62]徐警武 别敦荣.大学素质教育新视角:促进大学生和可持续发展[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⑷:12~
[63]别敦荣 徐景武.未雨绸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再论大学科学教育改革[J].教育与现代化,2000,⑵:45~
[64]别敦荣.学者的真精神——读萧宗六先生学术论集《教育管理研究》有感[J].中小学管理,2000,⑵:36~
[65]别敦荣.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⑵:44~
[66]别敦荣.中国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与西方的大学自治[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1999,20⑸:33~
[67]别敦荣.中国大学学术管理改革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0⑶:74~
[68]别敦荣.高等教育大国的忧虑:——兼论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1⑶:18~
[69]别敦荣 徐景武.论大学科学教育改革[J].科技导报(北京),1999,⑿:21~
[70]别敦荣 徐景武.论大学科学教育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⑹:57~
[71]别敦荣.中国大学学术管理改革背景透视[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⑶:39~
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原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最后编辑:2022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