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历
1951年,北京房屋修缮工程公司木工班班长;
1971年,北京房屋修缮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第二施工队队长;
1973年,北京房屋修缮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第二施工队党支部书记;
1980年,北京房屋修缮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生产副主任;
1982年,北京房屋修缮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党总支书记;
1988年,北京市第一房屋修建工程公司经理助理;
1992年9月1日,退休;
1979年、1982年、1984年、1989年,分别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1977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事迹
“共产党人就该是干将”,这是万其祥的座右铭。在他工作的年代,土建修缮几乎都是用两只手来完成,无论参加何种劳动,重活、脏活他都抢着干。饿了,啃口凉馒头;困了,找个房角歪着休息一会儿。冬天,他穿件衬衣钻屋顶、爬烟囱;夏天,他穿件背心抡斧子、拉锯。有一次,某外宾招待所化粪池出水口堵塞,卫生间下水上溢,污水横流,恶气扑鼻,万其祥得知后,带着几名工人来到现场,他二话没说,打开化粪池井盖,纵身下去,污水溅得他满身满脸,他全然不顾,及时掏出杂物,排除了故障。
在场的全体人员无不被万其祥的精神所感动,可他却谦虚的说:“当祖国的客人有了困难,当祖国的荣誉受到影响时,谁都会这么做。” 1955年,万其祥在旧货摊上看到巴掌大的马蹄形磁铁,他想工地上有不少丢掉的钉子、螺丝,要是用磁铁吸起来多好,他当即买下了这块磁铁。据统计,他共吸起钉子369公斤。而成为修建一公司企业精神的“马蹄铁精神”。“共产党和老百姓亲如鱼水,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咱要做这样的人。现在咱是个干部,是个党员,应该先让群众体会到党的关怀。”这是万其祥在分房时对老伴说的话。万其祥一家八口人,挤在一间23平米的老房子里,这间房子打了两道隔断墙,进了门,就象进了火车的卧铺车厢。1977年的秋天,经过群众评议,分房小组分给万其祥一套三居室,家里人听到消息兴奋得睡不着觉,可万其祥怎么也睡不着,他心里想的是更加困难的群众和婚后无房依然还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年轻人。经过与家人商量,他最后决定:让房,把房子让给了两对婚后无房的年轻人。万其祥获得了很多荣誉,据“新华网”资料,其中4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1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每次出席表彰会议,单位派的车他不坐,总是自己骑自行车去,有一次警卫还误把他当作是来天安门广场遛弯的过路人。
晚年生活
曾就职于北京市房管局房修一公司,专门负责中南海、万寿路等中直机关房屋的维护修缮,曾给毛主席修过房。1977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号称“中南海活地图”的老劳模万其祥这几天终于在家里歇了歇脚。要不是风疹害得眼疼,老爷子还是不闲着。
1977年的全国劳模万其祥,有着以俭立名的“马蹄铁精神”。从解放后就到中南海修缮房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亭一台、一楼一阁都融进了他的劳动和汗水。
1993年退休后,他又带着一群退休老工人成立一支“综艺工程队”,接手各种房屋维修工程。说是接活儿,其实是在尽义务。
“有一年,人民大会堂东门要换国徽,找了很多机械公司,都因为没有适合的吊车做不了,只好找到我。”万其祥说,他想了个好办法,最后帮着对方省了一半的钱。
“咳,我怎么好意思赚钱呢,只要本钱就行,不要利钱。”今年78岁的万其祥老人认真地说。
老劳模的房屋装修和其他人还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不能用有污染的东西。”一说起房屋装修的故事,万其祥就来了精神。他的观点是买材料“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老人说,到板材城,“有没有污染,用鼻子一闻就知道了。”说到买防水材料,老人坚持的标准是“15年不能漏”。家用瓷砖,老人推荐全瓷的通体砖,“敲起来u2018当当u2019的金属声才行”……
每一个故事,都是保证“质量”,这就是老劳模万其祥的幸福生活。
时代先锋
万其祥 男 1930年出生 中共党员 初中文化程度 曾经于1979、1982、1984、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1977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1993年退休,退休时任北京房修一公司经理助理。
在当今现代化的社会里,追随时尚的年轻人,也许不再爱听一辈人的故事,认为他们“老古董”、不和潮流,但在北京房修一公司,却仍在传诵着一个人的故事。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为党奉献”的精神;一身“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正气。他就是被党和政府赋予一个劳动者最光荣的万其祥。
共产党人就应该是干将他不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某外宾招待所化粪池被堵,卫生间下水上溢,污水横流,恶气扑鼻。为了尽快排除故障,在带领几名职工来到现场,在没有任何防护用品的条件下,他打开污水井盖,毅然下去用手排除,污水溅到全身他全然不顾,最终排除了故障。在场全体人员无不被万其祥的精神所感动,可他谦逊的说:“”当祖国的客人有了困难时,当祖国的荣誉受到影响时,谁都会这样做,像这样类似的事情还很多。
以俭立名的“马蹄铁精神”万其祥有个绰号“老钱包”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特别“抠”每个工程他都千方百计为国家节约原材料。几年来他起直钉738斤;他用两台旧锅炉重新拆装,拼成一台锅炉,节约资金六万元;人民大会堂挑台工程,万其祥提出一个点子,并被采纳仅一项就为国家和企业节约资金一万元;又如他为某单位装修开关柜,采用旧柜新装,节约资金十二万元;各项工程中严格审查图纸,实地丈量,节约木材100立米。
1955-1990年期间他在旧货摊上购买了一块马蹄铁,他想把工地上有不少丢掉的铁钉,螺丝钉等物品用磁铁拣起来,班组每人一块马蹄铁,走到哪就吸到哪,全年共吸钉子37公斤,因此,成为房修一公司企业精神的“马蹄铁精神”
万其祥一家八口人,挤在一间23平米的老房子里,1977年分房,经群众评议分给他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家人听到此消息非常高兴,在一次家访中他得知有的职工比自己还困难,更需要房子,他将要到手的房子,为老职工和青年婚后无房的同志,最后决定让房。
万其祥同志在担任队长、书记等领导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劳动164天之多,晚上还要安排家访、谈心,单位的伙食不好,为了同志们吃好,生活好,他每天查铺,有时间蹬着三轮车到5.6里地买菜,他关心职工胜过关心自己。80年——86年在他交纳的党费中有2896元是恢复奖金以来的全部奖金,从82年起他每年认购500元的国库卷,88年云南发生地震捐款300元,他到南京参加产品鉴定会,大会给与会者50元他当场退掉。
总之,万其祥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其中4次荣当北京市劳动模范,一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同时还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每次出席各种表彰会议,单位派车它不做,总是把停车证装在兜里,自己骑自行车去,难怪有一次警卫把他当作来天安门遛弯的过路人。
万其祥虽然退休了,但他为人民服务,为党奉献的公仆精神正在新一代职工身上延续。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