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笔名林川,男,1964年11月生于浙江临海。1984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90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浙江省鲁迅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作品
1.《人之子——鲁迅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26万字,2004年12月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优秀奖。
2.鲁迅与现代中国的道德革命,2万字,《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01年1月获浙江省社联第二届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3.读书与“立人”——鲁迅“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考辨,1万2千字,《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期。
4. 鲁迅与中外文化比较,13000字,《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1期(第二篇),人大复印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1998年第3期全文转载。
5.再论“读书”与“立人”,7000字,《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7期。
6.鲁迅精神:死去的与活着的,《都市快报》2001年9月22日,“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专版”,5000字,新华网转载。
7.在文学与革命之间——鲁迅与郭沫若的文字纠葛,1万8千字,《江汉论坛》2003年第4期。
8.鲁迅与光复会关系考辨,2万字,《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9期。
9.作为“人之子”的鲁迅,6千字,《文澜听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浙江在线网站转载。
10.制度的道德与个人的道德——从两个层面看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6500字,《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B8《伦理学》专题1997年第3期全文转载,该文名列CSSCI1998年全国哲学论文引用指数前十位。
11.语文教学:本体与方法,(合作)10000字,《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写法漫议,2万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B5《中国哲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2003年12月获浙江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优秀奖。
13.文化经济:新观念、新思路、新发展,(多人合作,本人执笔,排名第四)《浙江蓝皮书——2003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出版社,2002年12月版,2万5千字。2003年获浙江省委宣传部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14.蔡元培与中国传统的包容之道,2万字,《浙江历史文化研究》(第一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15.“兼容并包”:在理念与现实之间——以蔡元培为中心的考察,1万7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转载,题为:“兼容并包”理念与现实——以蔡元培为中心的北大改革。
社会反响
余凤高:堪称“信史”的鲁迅传
粗粗计算,《鲁迅传》已经出版了差不多30部,特别是上世纪末,出过几部相当有影响的鲁迅传。由此,《鲁迅传》如今已经成为非常难写的一个题目了。但项义华的《人之子——鲁迅传》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真实史料的创新之作,丝毫未落老套。
多年来,包括鲁迅传在内的传记写作,不少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有的把传主孤立起来,与大时代相割裂,好像传主不是作为特定社会的存在,而只是生活在他的小圈子内,甚至为迎合某些读者的趣味,多有一些庸俗的描述,有时甚至到了“戏说”的程度。近年更流行一股风气:将传记的重点集中在渲染传主与多少女性的风流韵事上面。另一个缺陷是很多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并不基于深入的研究,而是先有一个基点,然后选用材料来凑合自己想象中的传主。于是,对传主,有的是无限地拔高,加以偶像化和神化,有的是矮化、丑化、魔化。作者越是凭自己的想象来发挥,他笔下的传主就离真实越远。
而《人之子》作者对鲁迅的定位是准确的。“人之子”的提法本身就表明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并不是超人。他的着眼点是围绕鲁迅从传统士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主线,着力展示鲁迅曲折的生命历程,揭示他的心灵世界,在描述的时候,既不拔高和神化,为贤者讳,也不把他庸俗化。
作者不仅写了传主这个人,同时还让读者从人看到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他周围的环境,因而认识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在这一部分,尤显作者考证的翔实和严谨。只要与同类著作比较,就不难看出,在《人之子》中,大至传主毕生中的大事,小的对许多事情的背景,以及与传主有关的某些并不怎么著名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鲁迅著作中提到的某些人与事,大多都根据相关的书刊。像鲁迅从南京水师学堂的退学,他在留学日本期间的政治表现,在教育部得不到重视,与光复会的关系等等,大部分都根据第一手的材料,少数的也是权威性的著作,一一进行查证、核实,同时结合传主当时的思想实际进行考量、辨析,做得十分仔细,仅注释估计就多达五六万字,看得出作者花了很多功夫,纠正了已往从未引起怀疑的一些事的真实性。可作代表的如周作人在《鲁迅回忆录》中的说的“鲁迅对于文学革命即是改写白话文的问题当时无甚兴趣,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这一看法在学术界流行甚广,几乎所有著作,都采用或引用他的这一看法。但作者通过与原始材料的比较,不但指出周作人在得出这个结论上,既有时间上的错位,也不符合鲁迅自己的说法,考订出他在鲁迅和许寿裳这两位当事人都已不在世的情况下写出的这段话“并不合乎情理”。这是对鲁迅研究的一个贡献。全书可以说是无一处无来历,无一处没根据,又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光明日报》2004年1月25日书评周刊)
项义华《人之子——鲁迅传》
内容提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刊资料,其中一部分体现在注释的引证书目中,更多的则作为知识背景在写作中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中,鲁迅大概是传记最多的一个。到上个世纪末,关于鲁迅的传记就有27种,其中大部分是大陆解放后出版的。这些传记虽然各有特色,也大多涉及到了鲁迅一生行事的各个方面,但是,除了一些以考订史实为主的传记以外,大多数鲁迅传都带有比较浓厚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对鲁迅形象的刻画往往带有人为的“塑造”成分,甚至偶像化、神化的色彩。
编辑推荐: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 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目录:
第一章 新台门
第二章 旧书塾
第三章 失乐园
第四章 洋学堂
第五章 负笈东瀛
第六章 仙台习医
第七章 《新生》之梦
第八章 撄人之声
第九章 一觏于杭
第十章 再厄于越
第十一章 冠盖京华
第十二章 新潮激荡
第十三章 歧路彷徨
第十四章 风波迭起
第十五章 在转向的途中
第十六章 “这样的战士”
鲁迅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