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武伟慰,一九五四年生于北京一个军旅之家,家中没有人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但他却偏偏走上了绘画这条艰辛的道路。
1976年,他有幸师从我国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开始学习山水和花鸟绘画,在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了最初的艺术实践。艺术大门一旦打开,便一发不可收。他坚持每月到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潜心临摹宋元书画,从而奠定了扎实的中国画笔墨基础。正因为对创作的态度严肃认真,对艺术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所创作的15米的《卧游图》、《江山无尽图》和《雪景寒林图》等一批山水长卷,得到董寿平先生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并亲笔题词道:“武伟慰习作山水长卷深得宋元名家笔法,布局丘壑殊为深远,大有江山无尽之概。实为当代青年中不可多的者也。”
董寿平先生认为他在此阶段的学习创作,刻苦、扎实、用功,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和功力,今后绘画创作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他先后于1986年两度出游赴湖北、三峡入川写生,饱览四川、陕西的名山大川。后又由北京南下经过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遍游名胜古迹,积累大量写生素材,打下中国画师法自然的内功。
1989年,他参加国家文物局古书画鉴定高级培训班深造学习。在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的指导下,参观了上海、南京、苏州、扬州和镇江等博物馆的馆藏古书画。通过实地授课,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古代书画艺术内涵的认识和鉴赏内力。
1990年,当日渐发展功能完善的都市,成为现代人们的主要生存空间时,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和手段在它面前感到空前的束手无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对色彩及物体造型长时间的学习创作,转为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以前的水墨画在色彩上更为丰富、明快、鲜亮。?“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创作了大量的彩墨作品。
1994年出版了集当时绘画风格的《武伟慰画集》。
1997年,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他意识到,对于中国传统绘画那种形式美感,在相当程度上是依赖着笔墨的程式。毋庸置疑,中国笔墨是长期以来绘画实践形成的语言,是中国文化中智慧的一支结晶,是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外在形态之一。书法用笔入画,是中国文人因其特质而形成的—种式样,而古往今来形成的一套构图法则、操作法则都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独特的外在面貌。水墨画在吴昌硕、齐白石、任伯年等人手里,已经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要超越古人,就要另辟蹊径。真正的艺术家是会创造的,他们在继承和发展这个原则下行进创作。不了解前人,便无从知道前人的思想轨迹和实践经验,每一个艺术家的独创形式都不会是凭空杜撰,那是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艺术观及生活阅历、思想阅历的总和。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个性化和独创性,人云亦云是模仿,相似和雷同是大忌。所以在打好了国画基础后,他重新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于是1997年以后便开始创作工笔写意花鸟作品,先后以深厚的传统笔墨为基础,创作出个性极为鲜明的工笔花鸟画,代表作品有《松鹰图》、《喜鹊登梅图》、《金刚鹦鹉图》和《花鸟四条屏》,成为他的转型之作。
?直至2006年,他历尽千辛所做的百余幅花鸟画被杨柳青画社集成并出版了大开本画册《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武伟慰工笔花鸟作品精选》,在中国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发行。画集4开30页,收集了画家32幅近年来新创作的花鸟画,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艳丽鹦鹉婀娜多姿的形态,表现了矫健雄鹰展翅翱翔的雄姿,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他融贯中西,自成一家,具备了中国画大家优秀的个人品质、扎实的绘画功底、准确的造型能力、别有的鲜明个性和典雅的艺术特点,为中国花鸟绘画开辟了一条新路。
?2017年1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最新画集《武伟慰画集》。全新画集12开共81页,此书收录画家首次对外展示的水墨山水长卷《卧游图》。该画卷完成时得到了恩师董寿平的认可,并亲自在画卷上题跋(详情见图册集锦-卧游图)。同时画集中还收录了四条屏、扇面、圆形等未在其他画册中展示的新颖画作。三本代表画家不同阶段的画册均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四十多年来,他总是在不断改进、摸索和学习中。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学习前人,继承前人,也要善于否定前人不合理的东西。发展自己,正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
作品评价
恩师董寿平亲笔题写的评价:“武伟慰习作山水长卷深得宋元名家笔法,布局丘壑殊为深远,大有江山无尽之概。实为当代青年中不可多的者也。”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