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志耕,男,1959年生于河北任丘。文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3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师从王智量教授,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1996年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1993年分别以国家教委公派访问学者和校际交流访问学者身份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师范学院和伏尔加格勒师范大学进行访学。1997-200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师从程正民教授,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受聘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主要讲授课程有西方文论、西方文学、比较文学、俄苏文学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个人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与俄罗斯文学,出版了《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合著)等专著,以及《普希金诗先》、托尔斯泰《生活之路》等译著,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一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俄罗斯宗教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及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远东地区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科基地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 文学评论 1998年第4期
狂欢化:从文化到文学 文学评论 1999年青年学者专号
世俗生活哲学的宗教阐释 外国文学评论 1998年第1期
神正论与现实视野的开拓--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综论 外国文学评论 2000年第2期
基督教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历时性"诗学 外国文学评论 2001年第3期
“聚合性”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 外国文学评论 2003年第1期
日瓦戈与圣愚 外国文学评论 2006年第2期
契合与误读:面向中国的托尔斯泰 中国比较文学 2001年第3期
比较文学:在退守中求得生机 中国比较文学 2006年第1期
评《艾特玛托夫在中国》——兼谈比较文学的任务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第1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教诗学中的人 国外文学 2002年第3期
转喻的辩证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修辞 国外文学 2004年第2期
宗教之维:国内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化诗学研究概述 国外文学 2006年第1期
造神运动:从显性上帝向隐性上帝的转换 外国文学 2004年第6期
想像的普京 读书 2003年第5期
“红色经典”在俄国的命运 读书 2006年第9期
文学理论:走在路上 文艺争鸣 2002年第4期
文学研究的价值边界(2) 文艺争鸣 2004年第2期
由托尔斯泰的道德批评所想到的 文艺报 1999,2,4
聪明女子与古怪老头――对理性与信仰的思考 文艺报 2000,3,14
外国文学研究的主体意识 外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1期
果戈理在中国的八十年历程 外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2期
文化寻访: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度审视 俄罗斯文艺 1998年第1期
视界·渊源·文学的史 俄罗斯文艺 1999年第1期
走入宗教文化语境--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模式构想 俄罗斯文艺 2000年第3期
质询与皈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约伯 俄罗斯文艺 2002年第3期
人与历史的对话:肖洛霍夫解读 俄罗斯文艺 2003年第4期
圣愚文化与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文艺 2006年第4期
史诗传统在苏联文学中的变异(1) 俄罗斯文艺 2007年第4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怀疑”上帝存在?(1) 俄罗斯文艺 2008年第3期
全球化中的“共同精神”维度与文学的使命 中州学刊 2003年第6期
韵味的悬搁:从崇拜走向展示 河北学刊 1999年第3期
堕落与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介新娘 河北学刊 2002年第4期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比较文学 求是学刊 2004年第6期
“丽词雅义”论 东方丛刊 1999年第4期
布尔加科夫及其《亘古不灭之光》 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辑 2000.12
神性的人与自由选择的困境――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综论之二 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 2002.5
卢那察尔斯基批评中隐含的道德立场 文学理论学刊第3辑 2003.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文学卷)第1辑 2002.11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宗教人类学 文学与文化 第5辑 2004.1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批评的复调 文学与文化 第6辑 2005.12
俄罗斯民族性的“复义性”与圣愚 文学与文化 第7辑 2007.2
宗教象征主义与苏联早期革命文学中的基督教意象 文化与诗学 第5辑 2005.12
文学社会学批评理论的演进 学术前沿 第10辑,2005.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人与人神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2辑,2009.1
直面“亚文学”(1) 粤海风 2005年第5期
社会话语的辩证解析--卢那察尔斯基批评观反思 南开学报 2003年第6期
不同结构的“为人生”——两篇《狂人日记》的文化解读(1) 南京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
比较文学:走向现代文论与文化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
《钦差大臣》的结构模式在中国 华东师大学报 1990年第3期
果戈理的审美原则与中国新文学 上海大学学报 1990年第6期
约翰·克里斯朵夫性格的异质与俄国文学(2) 河北师大学报 2000年第2期
社会之维:审美本质“社会派”评述(2) 河北师大学报 2006年第2期
宗教人本主义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吉林师大学报 2005年第6期
人的自我发现之路——欧洲文学启示录之一 吉林师大学报 2009年第5期
文艺本质与意识形态――波斯彼洛夫的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论述要(2)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俄罗斯文化制约下的卢那察尔斯基文学观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圣经:作为艺术文本进场的意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托尔斯泰历史小说的意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
专著
《俄国文学与中国》(2),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6月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参撰著作
《苏联文学反思》(参撰四万字),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年9月
《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参撰三万字), 重庆出版社,2007年4月
译著
弗兰克《塞万提斯传》(合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年9月
《普希金诗选》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5年5月
《世界名著中篇小说精品集》(合译)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5年10月
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漓江出版社 1998年9月
谢·布尔加科夫《亘古不灭之光》(合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3月
《普希金全集·书信》(合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合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12月
《20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俄苏卷》(合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茨维塔耶娃文集·小说戏剧》(合译) 东方出版社 2003年1月
《小说山庄·外国最新短篇小说选·2003》(合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俄罗斯当代小说集》(合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小说山庄·外国最新短篇小说选·2005》(合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教材
《欧美文学——人的主题史》(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比较文学概论》(参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科研项目
南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俄苏文学与宗教
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国别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集体项目,本人承担“苏联社会学批评”部分)
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项目: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独立承担)
最后编辑:2022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