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书

简介: 陈钟书于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早年入滇军,参加了辛亥起义及护国、护法等战争。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八师第三旅第六团少将团长、第六十军第一八三师第五四二旅旅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八三师第五四二旅旅长。1937年9月初,率部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守卫邢家楼、五圣堂,数次打退日军进攻。24日,在战斗中与日军敌兵相接,连刺十几名日军,不幸中弹牺牲。
[展开]

陈钟书的个人经历

陈钟书 - 简介

陈钟书(1891~1938年)字树藩,生于云南安宁县八街月照屯村,后为生活所迫,举家迁至八街何家营。陈钟书有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寒,读了两年私塾后,11岁时即辍学帮人放牛。为替父母分担家庭重担,16岁就独自到大石洞开荒,栽种荞麦。1908年,为帮家中还债,陈钟书愤然以十二吊铜钱的代价将自身抵大里屯的户籍兵,编人十九镇(师)七十四标(团)。1911年随军参加“重九”起义,后参加北伐。在护国、靖国、护法、反对张勋复辟等历次战争中,钟书作战勇敢,屡建奇功,由士兵升至排长、连长。后又被保送到云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分到龙云部队近卫团任营副。1927年,在“六·一四”政变中,忠诚于龙云,并立战功,遂晋升为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九十八师三旅五团少将团长。

1931年4月调任麻栗坡特别区少将衔边防督办,署行政,监司法、军事和外事,并兼麻栗坡学校督监。在任上他经常微服私访或派人到民间与边防了解民情。他治军严明,并积极兴办团练,巩固边防。经他一年多的经营,边防一带滇军军威大振,边境安宁,盗匪匿迹。连远在越南的法国人都对他敬畏三分。严惩当地危害民族利益、欺诈百姓的地方恶势力,如查抄土豪劣绅宋某的家、枪毙宋母吴氏,制服马关地霸李某等。为使边地儿童有读书的机会,陈钟书动员当地士绅集资兴办学校,聘请有志青年到校任职。1932年10月17日卸任时,当地群众在街上摆香案送别,地方父老送陈钟书一枚金质纪念章,为他立了一块德政纪念碑,勒文歌颂了陈钟书的德泽和功绩。

陈钟书 - 为国捐躯

陈钟书每次回乡都身穿便服,毫无将军的作派,时常和穷人蹲狗肉摊共饮攀谈,每到一处人们也喜欢和他接近,老人当众直唤他的小名。陈钟书亦常借此时机给乡亲们讲目睹的一些爱国故事。当他知道家乡受灾时,便拿出准备建房的积蓄,三次在街子天施米。不顾门当户对之传统和贫穷的杨老五拜亲家。对自己的亲人要求非常严格。其族中有一兄长是安宁、易门、罗次、昆阳、禄丰5县联防剿匪大队长,借“接风”之名,宴请钟书为陈办私事。陈钟书诚恳劝告:“大哥,我们是为百姓办事的官,应该处处为百姓着想,多为百姓办些好事”。陈钟书之弟叫帮工到风水林里砍柴,钟书知道后,把他叫来,沉痛地说:“如果大家都跟随你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大龙潭水必将枯竭,我们陈家就成了罪人,受到后辈的咒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钟书对家人说:“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9月,陈钟书调任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旅长,10月5日从昆明誓师出发,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22日至5月14日,六十军投入了极其惨烈的第二次台儿庄血战。在这次会战中一八三师作为主攻部队走在最前,也打得最为惨烈。陈部奉命守卫邢家楼、五圣堂。

22日战斗打响,陈钟书镇静指挥。在武器装备悬殊很大的情况下,云南健儿凭着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打退了日寇多次进攻。日寇惊奇遇到了一支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遂派出飞机在阵地上低空扫射,密集炮火狂轰滥炸。友军汤恩伯所属部队抵挡不住退出第一线后,滇军将士们仍在那一望无垠、无险可据的平原上,粉碎了日寇40余次的疯狂进攻。日寇纠集步兵、骑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陈钟书传令隐蔽,当日寇进入有效射程内时,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人,日军丢下无数尸体,狼狈退去。

23日下午,日寇又发动更大规模冲锋,但我方弹药已供运不上。陈钟书端起枪,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率领将士冲向日寇,与敌展开肉搏战,再次击溃超过我方数倍兵力的日军。但在肉搏战中,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被运过运河后壮烈牺牲,时年47岁。遗体由火车运至徐州,埋葬在东关外乱葬岗中。

抗战胜利后,被追赠中将衔。

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钟书为革命烈士。

陈钟书

最后编辑:2022年0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