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曹于亚,又名曹瑜。女,20岁,共青团员,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全国孝老爱亲模范。1994年9月在邻水县古路乡何丰村小学上小学,2000年9月在荆坪乡读初中,2003年9月到2007年7月在石永中学读高中,2007年9月考上成都纺织专科学校。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基本资料
8月28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委宣传部、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100多名中小学生和县领导围坐在一起,畅谈石永中学19岁女学生曹瑜毅然割肾救父的事迹,同时欢送她被破格录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曹于亚,汉族,大专在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工艺071班学生。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在没有跨入社会前就已经承受了不该她承受的一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从小便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照顾弟妹,面对突发肾衰竭的父亲,她毅然作出了捐肾救父的决定,面对捐肾可能面临的手术危险她毫不退缩,面对因父亲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她毫不畏惧,在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面前她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用她的话说:“也许在他人的眼里我为父亲捐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在我看来却是那么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天经地义。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救父亲,我的回答是:“他是我父亲,别人五六十岁都还有父亲,而我才20岁就没了父亲,那以后我上哪儿去喊u2018父亲u2019。”生与死的轮回中她让我们看见了什么事亲情和意志的考验,什么是对生命的追求,她的事迹让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传统美德在新世纪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主要事迹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瑜突然接到父亲因身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的电话。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瑜便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看着被病痛折磨得已经不成人样的父亲,曹瑜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她不敢想像没有父亲的生活。
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瑜毅然作出了大胆的决定:她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曹瑜找到父亲的主治医生,表示要把自己的肾换给父亲。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十八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曹瑜急了,“咚”的一声,跪在了医生面前:“求求你救救我爸爸!我不能没有爸爸!我真的十九岁了!我可以回家把户口簿拿来给你看。”医生被曹瑜救父的急切心情感动了。
手术前,医生告诉曹瑜:手术有风险,一刀就可以致命,一刀就可以致残,考虑清楚了吗?曹瑜一点犹豫都没有,她只有一个愿望——感恩父亲、救回父亲。在这个生与死的轮回中,曹瑜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持续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为了给父亲治病,家中变卖了新修不久的房子,整个春节,一家人只好分别寄宿在亲戚家。
曹瑜割肾救父的故事,就像三月的阳光温暖在人们的心头。邻水石永中学减免了曹瑜的所有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学们也纷纷给她捐款。美术指导老师还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让他父亲住进去。曹瑜“带父上学”终于回到了校园,专心备战迎接高考。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有点好吃的父女俩相互推辞,一个说是你养病,一个说是你要长身体,那温馨的场景经常令住在隔壁的老师羡慕不己。曹瑜的至孝真情感动着每所校园,她对父母感恩图报、对困难勇于挑战、对理想执着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可贵精神及品质深深地感动着全社会。
坚强做人
感恩
捐肾延续父亲生命曹于亚家住四川省邻水县荆坪乡二村五组,排行老大,家中还有16岁的妹妹和12岁的弟弟。 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弟弟妹妹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父母一年或好几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会给他们买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东西。父母与她们在一起的时间极少,和父母团聚的日子是她和弟妹们最快乐的时光。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父亲曹洲德患上尿毒症的消息,急忙赶往重庆西南医院看望父亲。医院确诊,曹洲德已经到了尿毒症晚期,双肾坏死,如不及时换肾,生命只能以天来计算。然而巨额的医疗费用和肾源就像是“两座大山”横在他们面前。病榻前,父女俩抱头痛哭。
在医院的那几天,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曹于亚睁眼闭眼都是和父亲在一起时温馨的场景:慈爱的父亲背着她跨过涨水的小溪去上小学;细心的父亲在夜里为她盖被搭衣;12岁时,父亲还为她洗脸梳头……她不敢想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什么样子。这时,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曹于亚的心中油然而生: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曹于亚当即找到主治医生。长着张娃娃脸的曹于亚,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
听到女儿曹于亚要把肾捐给自己,曹洲德马上拒绝了,他含着眼泪对曹于亚说:“孩子,父亲已经活了40多年,可你只有19岁,未来的路很长,我不能毁了你啊!”以后十几天,家里的亲友和医院的领导都给曹父做思想工作,父亲最终同意了曹于亚捐肾的要求。术前,医生告诉曹于亚:手术有风险,考虑清楚了吗?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当即就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目送父亲被推进手术室,曹于亚深深吸了一口气,踏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手术室。
坚强
携父上学放飞梦想父亲的命算是挽救回来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持续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家中变卖了新修不久的房子,整个春节,一家人只好分别寄宿在亲戚家。
为了给父亲筹集医疗费和支持曹于亚上学,母亲不得不撇下她和父亲,带着弟妹南下福建打工了,16岁的妹妹进了鞋厂,12岁的弟弟在外面捡垃圾挣钱。曹于亚也想辍学外出打工挣钱,帮助家里渡过难关,可父母知道考上大学是曹于亚从小的梦想,马上就要高考了,丢了太可惜,坚决反对。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除了一张床和一些厨房用品之外,什么都没有,就连他们吃的菜也是一些好心人送的。曹于亚住在学校女生宿舍,父亲的吃、住都在这里。简易的桌子上,那两个没有吃完的素菜碗,向人们诉说着这对父女生活的艰辛。只要有点好吃的,父女俩总是相互推让,一个说是你要养病,一个说是你要长身体。
曹于亚一边服侍正在康复的父亲,买菜、煮饭、洗衣,一边完成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学习。高考刚刚结束,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曹于亚安排好父亲的生活后,到南充市打工去了。
感动中国
2007年4月1日,邻水县委书记曾长东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宣传学习和支持帮助曹于亚的工作。随后,县宣传、教育、卫生、财政、民政、妇联、团县委等相关部门纷纷捐款,市县民政部门按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解决父女俩8000元经费,曹于亚父女纳入今年新型合作医疗范畴,每人解决2万元的医疗费用。曹于亚一家也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列入无房户解决6000元建房款,并由荆坪乡政府负责落实建房土地,动员干群投工投劳援建。
次日,县委、县政府向曹于亚一家赠送了31000元慰问金和棉被、大米、食用油等。2007年7月21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带着招录工作人员的13500元爱心款和省教育厅厅长的亲笔信,与成都纺职高等专科学校负责人一道专程赶赴石永中学,送给曹于亚录取通知书。“思想品德突出加20分”,让孝心女曹于亚喜圆大学梦。
曹于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注。一对不愿留下姓名的年轻夫妇在曹于亚捐肾后的第三天,来到病房探望并捐赠了1000元。在渝打工、工作的邻水老乡也纷纷打电话或到医院慰问父女俩。
石永镇居民彭素兰听说曹于亚的事后经常到校看望曹于亚,去时总要捎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或大米。一位名叫祝平的打工仔邮来200元钱,信中鼓励曹于亚保重身体、好好学习。一位军人千方百计打听到曹于亚父亲的电话,想尽微薄之力帮帮他们。
还有好心人知道曹于亚有个想考上大学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梦想,帮助曹于亚联系大学读书。一双双关注的目光,一声声温情的问候,一元元饱含爱心的捐款……像缕缕春风抚慰着曹于亚父女的心。
邻水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知荣明耻感恩做人”系列教育活动,举办“知荣明耻树新风”演讲比赛,开展“知荣明耻”征文竞赛,让曹于亚的品质走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全县上下掀起了学习曹于亚同学优秀品质的热潮。
模范感言
父母为子女,天经地义;子女为父母,也是天经地义。我只是尽了一个女儿应尽的本分。
所获荣誉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年年被所在学校评为“优秀学生”。2007年7月,被广安团市委评为“优秀团员”。2007年她先后被评为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十佳留守儿童之星,四川省十大“感动校园”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对曹瑜的至爱大孝美德进行了宣传报道。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