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施瓦布

简介: 美国男子名,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20世纪初和卡内基和J·P·摩根齐名的钢铁大王,他创立了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另一个20世纪末被《福布斯》杂志称他是“在线经纪之王”的嘉信理财创建人。
[展开]

查尔斯·施瓦布的个人经历

美国钢铁大王

简介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M.Schwab)(1862-1939),也翻译成齐瓦勃,美国早期工业企业家,曾任卡内基公司与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后来又创办伯利恒钢铁公司。成为美国庞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

  在宾夕法尼亚州布拉多克由安德鲁·卡内基经营的埃德加·汤姆森钢铁厂当工人时,善于与人相处,工作关系融洽,这种特殊才能使他迅速跃居卡内基企业王国的最高领导地位,19岁是该厂助理,1887年负责管理该厂。1892年霍姆斯特德工厂发生流血罢工,卡内基委派他前去平息劳工纠纷,恢复正常生产,在他的努力下,劳资关系大为改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1887年施瓦布年仅35岁时,就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总经理,1990年12月施瓦布响应金融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建议,将几家相互竞争的公司组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并未次积极奔忙,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成立时,他出任第一任总经理。1903年因与J·P·摩根不和辞去该职。1904年他合并两个企业组成伯利恒钢铁公司,最终该公司发展成为当年自己于摩根联合创立的钢铁巨人---美国钢铁公司的劲敌。伯利恒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供应协约国战略物资而迅速发展,因其在战时获得暴利,他和伯利恒公司都被成为“死亡交易商”,1927-1929年成为美国钢铁联合会主席,他无疑是美国钢铁工业的主要发言人,晚年享有巨大的财富(2亿美元)和威望,30年代的大萧条,生活上的挥霍浪费,加上一些轻率的投资,使他遭受损失,1939年去世是以濒于破产 。

轶闻

  施瓦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施瓦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施瓦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样的事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的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施瓦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施瓦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 施瓦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施瓦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施瓦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施瓦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天才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建筑公司最大的布拉得钢铁厂时,他发现了施瓦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施瓦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琼斯问施瓦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施瓦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施瓦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施瓦布的天才管理艺术及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施瓦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查尔斯·施瓦布

  施瓦布担任总经理的第七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地大财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提出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开始时,卡内基没理会。于是摩根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他就找当时居美国钢铁业第二位的贝斯列赫母钢铁公司联合。这下卡内基慌了,他知道贝斯列赫母与摩根联合,就会对自己的发展构成威胁。一天,卡内基递给施瓦布一份清单说:"按上面的条件,你去与摩根谈联合的事宜。"施瓦布接过来看了看,对摩根和贝列赫母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他微笑着对卡内基说:"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我想告诉你,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但你将损失一大笔钱。看来你对这件事没有我调查得详细。"经过分析,卡内基承认自己过高的估计了摩根。卡内基全权委托施瓦布与摩根谈判,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施瓦布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签字吧。"施瓦布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说:"那我过去好了!"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施瓦布,所以只好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后来,施瓦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真正完成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美国交易商人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 嘉信理财创建人、 董事长、CEO; 互联网 证券经纪业务创新者和巨头;指数投资创始人,《福布斯》杂志称他是“在线经纪之王”。

生平简介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于1971年34岁时,创办了他的证券经纪公司。当施瓦布开始以折扣定价方式向那些精明的、已厌倦了高价佣金服务方式的投资者提供证券经纪服务时,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定位。于是,那些不需要人来帮助他们进行投资研究和决策的投资者纷纷转向Charles Schwab公司。到1981年时,公司的赢利已达500万美元。1982年,美州银行集团以5 300万美元买下了该公司,但继续让施瓦布担任CEO。今天,施瓦布在美国有许多办公室,并正在向海外扩展。

  施瓦布同时还是指数投资创始人,《福布斯》杂志称他是“在线经纪之王”他有这样一句格言:“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像我一样的顾客,会要求我们做什么?”正是这一理念的推动,嘉信理财在发展中通过它的重要子公司嘉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290多个分支机构,使用互联网和语音识别电话,为私人投资者、独立投资经理、退休计划和机构提供了多种电子网络金融服务,使嘉信理财快速走上了成功之路查尔斯的公司的投资额已超过7250亿美元,1999年,公司盈利达58、9亿美元现在施瓦布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理财经纪事务所,它一直在与那些建立在施瓦布的低费用模式理念上的其他事务所竞争。

第一份工作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第一份工作:卖核桃在家乡时,施瓦布卖过核桃和鸡蛋。在 斯坦福大学获得MBA之后,1971年,施瓦布创立了嘉信理财。施瓦布现在身家达到47亿美元。

全美最大的折扣交易商

  嘉信理财为施瓦布一手创立。1971年,靠从叔叔那里借来的10万美元,施瓦布与几个合伙人一起草创了一间小型证券交易公司——第一司令公司 (First Commander Corp)。这已不是施瓦布的第一次创业,童年时,小施就试着靠卖小鸡和鸡蛋从伙伴那里赚些零花钱,完成了他早期的创业训练。1963年,刚刚毕业两年的施瓦布和两个同事一起搞了一个小的资讯服务公司,通过定期向订户寄送投资资讯,每年收取84美元的信息费。施瓦布的那次创业尝试也小获成功,订户最多时曾达到过3 000户。第一司令公司成立两年后,施瓦布收购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而公司的名字也干脆改为查尔斯u2019施瓦布有限公司,国人则一般翻译成嘉信理财。

  20世纪70年代的佣金制度改革为嘉信理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当政府取消证券交易公司的佣金限制时,多数大交易商不识时务,出于贪婪,反而趁势提高了收费;施瓦布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交易佣金大大地降低,投资者每次交易只需花费50美元。这一举措狠狠地冲击了当时的证券经纪市场,嘉信理财得以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美最大的折扣交易商。到了 1980年,它已拥有23个分支机构,客户则逾期5万。此后,施瓦布不断施展财技,将嘉信理财打造成一家巨型的经纪公司。证券交易佣金制度改革后,美国曾涌现出大量折扣经纪公司,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很多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嘉信理财顺势收购了好几家这样的公司,实力得到迅速壮大。1983年嘉信的客户已达到50万户,美洲银行以5 700万美元的代价全资将其收购。但在4年之后,施瓦布又斥资2.8亿美元从美洲银行购回嘉信理财的全部股权。粗看之下,施瓦布在这次交易中亏了2亿多美元,但嘉信则借助美洲银行的良好客户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一年后,嘉信理财八百多万股股票上市,公司的市值窜升至4亿美元。

  施瓦布这次挑战华尔街的创举能否成功至少,他把握的时机应该说是恰到好处。作为一个交易商,要想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所作为还需要经过以下三道关口:一是产品关。嘉信理财推出的股票评价系统利用24个指标对股票进行评级,所评级的3 000种股票包罗广泛,从A级到F级都有,它们能否跑赢大盘,需要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二是客户关。嘉信理财的目标客户群是投资额在50万到500万之间的富人,这一类客户正是美林、所罗门美邦、大摩等的争夺的重点,嘉信要想从中抢得客户恐怕有相当的难度。三是人才关。作为交易商,嘉信素来缺乏精通投资理财的专业人才。且按照业内的说法,“嘉信不但收取折扣的佣金,而且支付折扣的工资”,对外部的专才的吸引力也不大,也就是说,人才问题会成为制约嘉信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瓶颈。

战胜阅读障碍症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位在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却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上小学时,施瓦布为完成语文课阅读小说《双城计》的家庭作业,不得不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漫画书来看。而一本《幕府将军》的小说,他反复读了六、七次都未能读完。写作对于施瓦布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他常常感到话就在嘴边,可就是写不出来。施瓦布的小学教师后来回忆说,虽然施瓦布语文成绩不好,但表达能力却是扼要明快,能切中要旨。而且施瓦布理科成绩十分出色,也秉持在这方面的特长,高中毕业后施瓦布顺利考取斯坦福大学。不过在大学一年级,施瓦布因英语和法语两门考试双双未能过关,险些被学校勒令退学。不过先天的不足反而施瓦布加倍努力。室友同窗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记录课堂笔记。很快地,施瓦布发现自己对经济学兴趣更大些。本科毕业后,施瓦布继续在斯坦福商学院深造。

  多年来,施瓦布并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直到他发现自己读3年级的儿子也存在同样的困难时才了解到这是一种阅读障碍症。患有这种障碍的人不在少数,在美国,有轻重程度不同的阅读障碍的青少年超出5%。为了帮助这些青少年,施瓦布投资成立了一个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非盈利性基金。基金每年的运作费用大约是300万美元,人们只需交纳15美元年费就可以成为基金的会员,目前该基金每月帮助的家庭已超过1000户。

  事实上,阅读障碍与一个人的智商并无关联;相反,阅读障碍常常能激发他们更加勤奋地工作,并培养正视风险、解决问题、坚持不懈的能力。与大多数人相比,阅读障碍者更加谦虚谨慎,也更懂得如何与人交往,而这些正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阅读障碍者的另一个优势是他们常常能以与众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因而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施瓦布常常谈及他的想像力要强于普通人,他可以很轻易地把事物形象化,并且一眼看到根本,这对于他解决复杂的商务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在于客户的认可

  施瓦布的几乎每一次创新,都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或是没有必要的,但结果总是证明施瓦布的选择是正确的,有些甚至改变了整个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佣金折扣,到80年代中期致力于在线交易产品的推出,再到90年代末成为网上交易的翘楚,施瓦布几乎每一次都能引领证券交易创新的潮流。嘉信理财的CRM技术也多受同行的称道:只要客户给客户服务中心打电话,CRM技术就会自动识别客户的级别,然后将该电话转接给相应的部门接听,高价值的客户则被直接转至经纪人或金融顾问那里得到服务。

  施瓦布更认为创新在于恰如其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谈到创新的秘诀时,施瓦布认为,为了能坚持在市场的前沿,应该不停地进行新的实验,向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对于那些明显不成功的举措,必须马上停止。成功的创新是最终能够得到客户认可的创新。为取得客户信息反馈,要时常与客户保持联系。直至今天施瓦布依然定期与客户交谈。

投资需要睿智

  施瓦布对投资的看法也颇值得玩味。他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是一个自立的、聪明的、睿智的投资者。施瓦布著有两本投资理财方面的专著,《施瓦布谈财务独立》(charles Schwab’s Guide to FinancialIndependence)和《现在你50岁,该怎么办》(You are Fifty-Now What),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

  施氏认为,自立是成为成功投资者的基本条件。自立的投资者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财务的独立,即投资者投资所用资金最好是可以自行支配的长期资金,这样的投资者才能放手实施长线投资计划;另一方面是指投资者要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主见、随意轻信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的。成功的投资者还必须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在施瓦布看来,每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需要建立一个占投资额的60%80%的核心投资组合,这个组合应该是一个高度分散的组合,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买入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或嘉信1 000种股票指数。建立了核心投资组合后,投资者可以大胆一点,将剩余资金投资到风险大一些的领域,比如可以把5%的资金投资到网络股公司。

  睿智则是投资者的较高境界。睿智的投资者能够发现并买入伟大的公司,长线持有,而不去理睬股市的起起伏伏。睿智的投资者在投资中不掺杂任何感情颜色,因此他不必每天收看财经新闻,也不需每天查看自己的账户中的资金额。投资者一般至少要经历一到两个股市周期后才能变得睿智。施瓦布曾谦虚地表示,他本人只能算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离睿智的境界还有一段差距。在施瓦布的投资组合中,3/4的资金买人他自己设计的嘉信1 000种股票指数,作为长线投资。但为保持对市场的感觉以及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施瓦布将剩余资金用来打短线,因此情绪难免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因为工作的需要,施瓦布自己不得不每天坚持收看财经新闻。在施瓦布的心目中,他父亲才够得上一个真正睿智的投资者,因为他从来不看财经新闻。

挑战华尔街

  美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可谓领先群伦,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却也是时有闪失,经常受到人们的质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在股市的利益争逐中,尤其动人心目。以对券商的规管为例,为防止投资公司内不同部门之间串通一气坑害股民,80年代中期起,美国的证交会就明令券商的投行和研究部门必须实行严格的信息隔离,即业界所谓的"中国墙"。不过在实践中,"中国墙"对信息的隔离很难密不透风,证券分析师和投资银行之间私下交换信息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使这个秘密昭告于天下的是纽约州的检查长艾略特·斯皮策先生(Eliot Spitzer)。他先是揭露美林公司发表误导性研究报告为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打托儿,迫使美林不得不自请缴纳1亿美元的罚金以求平息此案。现在他又把矛头直指所罗门美邦、大摩等大牌券商。人们对华尔街证券分析的信任度可算是降低到了冰点。

  在整个华尔街人人自危之际,向来喜欢标新立异的嘉信理财的创始人,64岁的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又公然向华尔街发起挑战:既然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如此不可信,不如改用电脑选股。因为电脑既不会受裙带关系的影响,也不会受金钱名誉的诱惑,由它选出的股票可以作到客观公正,不搀杂任何感彩。

  老施称自已公司已经设计出了这样一套选股系统,而且使用效果极佳,用此系统选出的股票,在过去的一年中的平均收益率比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还要好出4.6个百分点。

  业界普遍认为,施瓦布此举不过是为了借华尔街各大券商整顿之机,在个人理财的市场上抢分一杯羹,以解救其经纪主业利润日益微薄之苦。老施挑战华尔街的勇气固然可嘉,真要在个人理财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恐怕就难了。不过,嘉信理财素以创新大胆而著称,曾经多次推出过出人意料的举措而有斩获,谁又能轻易赌定老施这招会以失败告终呢

  嘉信理财为施瓦布一手创立。1971年,靠从叔叔那里借来的10万美元,施瓦布与几个合伙人一起草创了一间小型证券交易公司------第一司令公司(First Commander Corp)。这已不是施瓦布的第一次创业,童年时,小施就试着靠卖小鸡和鸡蛋从伙伴那里赚些零花钱,完成了他早期的创业训练。1963年,刚刚毕业两年的施瓦布和两个同事一起搞了一个小的咨讯服务公司,通过定期向订户寄送投资咨讯,每年收取84美元的信息费。施瓦布的那次创业尝试也小获成功,订户最多时曾达到过3000户。

  第一司令公司成立两年后,大概是觉得与人合伙做生意不过瘾,施瓦布收购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而公司的名字也干脆改为查尔斯·施瓦布有限公司,国人则一般翻译成嘉信理财。

  七十年代的佣金制度改革为嘉信理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当政府取消证券交易公司的佣金限制时,多数大交易商不识时务,出于贪婪,反而趁势提高了收费;施瓦布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交易佣金大大地降低。(读者也许会记得,当时另一家提出佣金折扣的公司是本栏目曾介绍过的华尔街第一夫人------缪里尔·西伯特的公司)。

  这一举措狠狠地冲击了当时的证券经纪市场,嘉信理财得以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美最大的折扣交易商。到了1980年,它已拥有23个分支机构,客户则逾5万。

  此后,施瓦布不断施展才技,将嘉信理财打造成一家巨型的经纪公司。

  证券交易佣金制度改革后,美国曾涌现出大量折扣经纪公司,可到了80年代初,很多公司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嘉信理财顺势收购了好几家这样的公司,实力得到迅速壮大。1983年,嘉信的客户已经达到50万户。这时,美洲银行以5700万美元的代价全资将其收购。但在4年之后,施瓦布又斥资2.8亿美元从美洲银行购回了嘉信理财的全部股权。粗看之下,施瓦布在这次交易中亏了2亿多美元,但嘉信则借助美洲银行的良好客户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一年之后,嘉信理财800多万股股票上市,公司的市值窜升至4亿美元。

  施瓦布这次挑战华尔街的创举能否成功至少,他把握的时机应该说是恰到好处。作为一个交易商,要想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所作为还需要经过以下三道关口:

  一是产品关。嘉信理财推出的股票评价系统利用了24个指标对股票进行评级,所评级的3000种股票包罗广泛,从A级到F级都有,它们是否能够跑赢大盘,需要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

  二是客户关。嘉信理财的目标客户群是投资额在50万到500万之间的富人,这一类客户正好是美林、所罗门美邦、大摩等大牌券商们争夺的重点,嘉信要想从中抢得客户恐怕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是人才关。作为一家经纪公司,嘉信理财素来缺乏精通投资理财的专业人才。且按照业内的说法,"嘉信不但收取折扣的佣金,而且对员工支付折扣的工资",因此,对外部专才的吸引力不大。也就是说,人才问题会成为制约嘉信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瓶颈。

荣誉记录

2017年10月17日,福布斯公布美国400富豪榜,其中,查尔斯·施瓦布以85亿美元资产排名第52。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