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蓝达居,男,1966年12月20日出生 ,汉族,广西桂林市人。
1984/9---1988/7就读于厦门大学 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本科班,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8/9---1991/6就读于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文化人类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4/9---1998/11在职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专攻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1/7起开始任教于厦门大学 人类学系,任助教; 1993/12/2晋升为厦门大学人类系讲师;
2000/12 任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任中共南平市委办科技副主任
2004年9月担任中共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支部书记
2005年5月任厦门大学民族学与 人类学系副主任。
1988年加入中国人类学学会,为该会会员;
1990年加入福建省民俗学会,为该会会员;
1996年加入 中国民俗学会,为该会会员;
1996年被选为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1997年加入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为该会会员;
1999年,担任中国人类学会理事和秘书处秘书。
2000年12月担任福建省民俗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2004年11月担任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和东南民族学研究以及东南社会民俗研究,兼及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相关研究。在福建畲族、回族、闽南“惠安女”族群的历史文化研究、闽南社会民俗研究以及福建沿海港口城市的研究方面、厦门外来流动人口的研究方面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
主要研究课题
1、1988-1991年参加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闽台民俗研究”(主持人陈国强教授)。
2、1991-1993年参加“华南都市化比较”课题研究(主持人顾定国教授)。
3、1993-1995年参加“当代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现状与发展”(国家社科基金,石奕龙教授主持)
4、1993-1995年参加“应用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国家教委社科基金,石奕龙教授主持)
5、1996-1998年主持“福建畲族经济人类学研究”(省社科九五规划基金青年课题)
6、1999-2000年主持“福建海洋人文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校级课题)
7、2001-2002年主持“福建区域海洋人文的人类学研究”(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主要学术成果
· 著作
A.专著 《喧闹的海市》,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12月
本书在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背景中对明清闽东南港市进行历史人类学的探究,并结合人类学视野提出相关分析。作者从海陆人文互动及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考察诸历史因素对闽东南港市的影响,提出并论证了明清闽东南港市既是海陆人文互动的产物,也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明清闽东南海洋生计模式的发展与海洋人文的生成转换,构成了闽东南港市演化的内在依据;而国家与社会以及它们与世界体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闽东南港市的时枯时荣。明清时期闽东南与其他地区的海洋人文互动是以港市为基地展开的双向海洋贸易与交流,港市海洋贸易与港市航运 造船业构成了港市海洋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参与港市海洋经济活动的海商、渔民、舟市等构成具有组织特性的海洋社会。在海陆人文互动整合过程中,闽东南港市社会形成了既崇商尚贾又怀恋乡土、陆海兼具的双重人文性格。
B.合著
1、《崇武大乍村调查》,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二章。
该书是“闽台民俗研究”课题成果。内容是对闽南一个渔村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本人参与本书第二章的写作。
2、《崇儒乡畲族》,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四、九章。
此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一个畲族聚居群、从一个乡的范围考察畲族的历史和现状、政治和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情况。本人所写的两章分别是关于畲族的家庭组织和 宗教信仰情况的。
3、《中国乡村都市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九章,“村落都市化与外来人口”
本书是“华南都市化比较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本人所写的是一篇关于厦门湖里工业区蔡塘村外来人口的调查报告。
4、《FAREWELL TO PEASANT CHINA: Rural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M.E. Sharpe.1997. Chapter 9 .
此在海外出版的英文著作,其内容与《中国乡村都市化》大同小异。本人所写的第九章实际上是该中文著作第九章的英文版。
C. 译著
1、《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与王铭铭合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
2、《 历史之岛》(与黄向春、张宏明合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与文化从书”之一,2003年)。
· 论文
A.畲族文化研究
1、《崇儒畲族传统社会结构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研究生专号。
2、《霞浦县畲汉婚俗调查与比较研究》,福建省民俗学会编《闽台婚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
3、《论漳州地区畲汉文化调整》,《陈元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
4、《霞浦崇儒雷姓王师与法术》,《台湾源流》1996年夏季刊。
5、《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与兰冰合作),《畲族民俗风情》,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
6、《闽东蓝雷钟姓族群的宗教信仰》,《台湾源流》1997年夏季刊。
7、《畲族族群认同的历史考察》,《人类学论丛》第三辑,2004年2月
B. 回族文化研究
1、《浅议晋江陈埭回汉的文化融合》,《陈埭回族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百崎回族社区文化的特殊性》,《百崎回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
3、《晋江陈埭回族文化风俗的基本特征》,《福建侨乡民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C.汉族文化研究
1、《浅议汉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建设中国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2、《石狮商工文化与人文心态》(与徐诗仁合作),《石狮商工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年
3、《厦门市北郊前埔村民间习俗与信仰》,《台湾源流》1996年冬季刊。
4、《历史传承与族群互动——福建惠东女现象浅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5、《惠东长住娘家婚俗再考察》,《惠安民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
6、《闽南民间天公崇拜述议》,《闽台玉皇文化研究》1997年。
7、《论惠东人文的源流与转换生成》,《台湾源流》1998年春季刊。
8、《闽东南区域文化传统的生成与转换》,《闽文化源流与近代福建文化变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
9、《祥云托步:走近神仙文化》,《闽台文化》第4期。
10、《文化理解之路:惠东人文研究》,《纪念林惠祥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台湾“根在大陆”的民间意识》,《谱牒研究与闽台源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12月。
D.海洋人文研究
1、《〈社会、贸易与网络:公元三至十三世纪的闽南〉评述》,《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
2、《中国海洋人文的发现与研究评介》(与吕淑梅合作),《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论闽东南与东南亚的海洋人文互动》,《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1期。
4、《论海洋人文的发展与妈祖信仰的传播》,《两岸学人论妈祖》1998年。
5、《论闽东南港市的人文心态》,《宁德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6、《人类学家对厦门社会文化的研究》,《厦门日报》2000年8月12日。
7、《论闽东南港市海洋人文的研究》,〈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
8、《论闽东南中心港市的发展》,《华侨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9、《厦门海洋人文模式初论》,《纪念林惠祥诞辰一百年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闽东南的海洋人文传统》,《台湾源流》2001年春季刊。
11、《论闽越海洋人文的传承变异》,《龙虎上崖葬与百越民族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2、《闽南港市海洋人文发展的历史人类学思考》,《闽南文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9月。
E.理论探讨
1、《文化人类学研究三题》,《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2、《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对话:惠东人文研究》,《厦门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3、《历史人类学简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闽南文化的人类学研究》,《闽南文化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11月。
F.其他研究
1、An 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migrant population of Caitang village, Xiam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1996.Vol.28,No.4.
2、《美国的美洲土著》,《世界民族》1996年第1期。
3 、《重视乡土教育的人类学家》,《纪念林惠祥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