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马勒

简介: 玛格丽·马勒(Margaret S. Mahler,1897—1985)匈牙利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是动力心理学学派中著名的客体关系理论的主要奠基人。马勒自1930年开始在维也纳以一位孩童分析师的身份开始她的事业生涯。1938年,她离开维也纳,搬到纽约,成为纽约州立精神医疗机构儿童服务部的一位照会精神专科医师。在1950年代,玛勒在纽约市的马斯特儿童中心建立起她的观察方面的研究。
[展开]

玛格丽·马勒的个人经历

简介

自此,她开创性的把有关孩童期精神病用精神分析观点加以概念化的工作。之后她扩展了范围,把对正常婴儿以及他(她)们的母亲的观察也包括进来(Mahler & Furer,1968,p.13)。她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针对母亲与其婴儿间互动的观察。从这些母子或母女间互动的重复、外显行为的观察,玛勒推断有所谓“前语言期的心理过程”(preverbal psychological processes)正在孩童身上发生。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头三年所发生内在心理事件(intrapsychic events)的描述和整合陈述给予有关发展和客体关系的研究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

就概念上来讲,玛勒很小心仔细地把她的工作和传统的本能模式以及梅兰尼·克莱茵、D.W.温尼可、雷诺·史必兹(Rene Spitz)及其它人的工作连结在一起。虽然她和其它精神分析作者们的连结,范围从传统的本能理论家到自我心理学家,玛勒本人并不列入某一合宜的类别中。或许她最适合被描述为一发展心理学家,因为她和她的同侪研究者们(Mahler、Pine & Bergman,1975,pp.5,6)运用了客体关系概念并把焦点放在人的心理诞生上面。

心理诞生不同于生物诞生。生物诞生是看得到且富戏剧性的,而心理诞生则是逐步性地揭开,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只有部分是在可看见的行为中显露出来(Maler et al.,1975,p.3)。心理诞生是婴儿藉由和母亲的分离而个体化而成为一个个体的过程。这个分离和个体化过程大约是从4到5个月大一直进行到30或36个月大。

虽然她受正统的精神医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的滋养,玛勒的发展模式并不同于传统弗洛依德有关发展的本能模式。她视自体的整个进展性机体为经由共生、分离和分化(symbiosis,sepa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的种种过程。玛勒相信人类的人格发展开始于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心理融合状态中,然后慢慢进展到分离的心理过程中。玛勒的模式所诉诸的是暗示最早的人类存在状态是一种连结、一种依附、一种结盟关系(connectedness,attachment and affiliation)。然而,在此意义下,她的模式又不同于丹尼尔·史登(Daniel Stern)(1985)及其它依附理论家(Ainsworth & Bowlby,1991;Ainsworth et al.,1978;Bowlby,1980),他们视人类对有关连结性的意识之达成是婴儿发展过程的终点,而不是玛勒所认为的起点。

评价

玛勒认为早期共生状态的未完成危机及残留物和分离过程及成为个体化一样都会终生地影响着关系。然而,玛勒集中重点在这些临床议题上作为之后成年期的精神病理的预测,有时候会遮蔽了纯粹的发展议题。

玛勒的观念对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玛格丽·马勒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