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赵宾福,男,汉族,1963年2月生,黑龙江省 宾县人。历史学博士, 吉林大学教授。自1981年起在吉林大学历史系 考古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 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任教,1990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历任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副主任、考古学系副主任、 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 吉林大学文学院党委委员、 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史前研究室主任、吉林大学史学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考古学会会员、 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史前考古、先秦考古、 田野考古、考古学 方法论、东北考古、西南考古、 中国古代玉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讲授 考古学导论、 新石器时代考古、先秦考古、田野考古、考古学方法论、 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 论文设计与写作等本科生和 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 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 长江三峡 建设委员会研究项目、吉林大学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吉林省教学改革项目、吉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5项。出版中文学术著作2部,外文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4篇,学术研究报告26篇, 教学研究论文10篇;1998年应邀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东亚 古玉研究——第三届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国际学术会议,1999年应邀赴 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并开展合作研究,2003年应邀赴台湾参加“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多元互动”国际学术会议;获得的奖励主要有全国青年优秀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7)、“94全国十大考古 新发现”(1994)、 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1996)、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1997、2005)、吉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2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业技术人才(2006)、“ 长春市十佳青年”(1998),吉林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优秀新人(1999)、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2006)、首届“吉林大学 十大杰出青年”(2005)。 【教学情况】一、主讲课程(11门):
1、本科生课程:考古学导论、新石器时代考古、田野考古、先秦考古等。
2、研究生课程: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中国新石器时代 专题研究、 苏秉琦与区系类型理论、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方法论、东北先秦考古文献导读、考古论文设计与写作等。
二、教学项目(4项):
1、吉林大学“百门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首批建设项目——“《 田野考古学》课程建设”(2002年)。
2、吉林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田野考古学》课程建设”(2005年)。
3、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考古学科加强 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3年)。
4、吉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考古学科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3年)。
三、教学论文(10篇):
1.《田野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高教研究与实践》,1997年第3期。
2.《加强高校考古学科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改革与实践》第1辑,吉林大学教务处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环境考古 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创新改革与实践》第1辑(合作),吉林大学教务处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4.《中国高校田野考古 教学模式的形成——以吉林大学《田野考古学》国家级精品课建设为例》,《创新改革与实践》第2辑,吉林大学教务处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5.《高等学校考古学科素质教育探析》(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待刊)。
6.《大学田野考古 教学设计与实践》( 历史教学问题,待刊)
7.《三峡·考古·学生和我》,《虁州日报》2002年12月9日,第2版。
8.《锤炼精品 凝练特色——创建<田野考古学>国家精品课》,《 吉林大学报》2005年3月25日第2版。
9.《成功偏爱于强者,道路延伸于脚下——为吉林大学<青果集·第2集>撰写的前言》,《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纪念文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
10.《力争把考古学科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考古方面的国际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考古学科简介》, 《吉林大学报》2002年1月10日<学术副刊>版。
【科研情况】
一、承担科研项目(11项):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 项目负责人,时间1998~2000年,项目编号:98EKG001)。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1998~2000年,项目变化:98JD780002)。
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嫩江流域新石器至 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5年,项目编号:02JAZD780003)。
4.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朝历史、考古、边界与政治”(参加者,时间2001~2004年,项目编号:01JBZ810001)。
5.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工程专项研究基金项目——“中国与 朝鲜半岛考古学文化 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5年)。
6.吉林大学世川良 一基金项目——“ 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项目负责人,时间1995~1998年)。
7.吉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东北 石器时代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2001~2003年,项目编号:2001XX009)
8.重庆 奉节县 白帝城博物馆横向委托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整理”(项目负责人,时间1997~2000年)。
9.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年)。
10.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头堂包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年)。
11.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和尚坪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
二、学术研究著作(4部):
1.《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中国东北旧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2006年2月。
3.《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1996年4月。
4.《中国东北夏至 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7年。
三、学术研究论文(34篇):
1.《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 《考古》1990年3期(合作)。
2.《1988—1989年辽宁阜新、彰武青铜时代考古的主要收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6期(合作)。
3.《 半坡文化研究》,《 华夏考古》,1992年2期。
4.《老官台文化再研究》,《 江汉考古》,1992年2期。
5.《关于高台山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青果集·第1辑》,知识出版社,1993年。
6.《论半坡文化的村落布局及社会制度》,《韩中 考古学研究》(韩国),1995年第2辑。
7.《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1996年。
8.《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获成果》,《 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24日。
9.《老关庙下层文化初论》,《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10.《泛论考古学分期及相关问题》,《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青年论文专辑》,1996年3期。
11.《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 《东亚玉器》第1册, 香港中文大学,邓聪编,1998年。
12.《奉节县原始文化初探》,《青果集·第2辑》,知识出版社,1999年。
13.《吉林省新石器时代玉器初探》,《 博物馆研究》2001年1期。
14.《史前经济形态的转化与突变——来自 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个例证》, 《博物馆研究》2002年4期(合作)。
15.《中国东北地区の新石器文化构造及びその周边文化との关系》,《东北ァジァにおける先史文化の比较考古学的研究》, 九州大学大学院 人文科学研究院考古学研究室编著,2002年2月,日本。
16.《 松嫩平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认识》,《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17.《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 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12月。
18.《重庆 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新认识》, 《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19.《嫩江流域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 《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3年。
20.《重庆奉节先秦时期考古的主要收获——来自长江三峡库区的两个考古学 个案研究》, 《史学集刊》2004年3期。
21.《重庆 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 《文物》2004年8期。
22.《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4期。
23.《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特点》,《 求是学刊》2004年4期。
2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与“易名”——以“老关庙下层文化”和“哨棚嘴文化”概念为例》, 《东南文化》2004年4期。
25.《考古发掘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容怀疑——与北京大学孙华先生商榷》,《 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
26.《 宝墩文化的发现及其来源考察》,《 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2期(合作,第2作者)。
27.《白金宝遗址四期说与白金宝文化遗存 三段论》, 《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8.《 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4期。
29.《关于 小河沿文化的几点认识》,《文物》2005年7期。
30.《 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 聚落结构研究》, 《考古与文物》2006年1期。
31.《东北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 学习与探索》2006年2期。
32.《从中坝和大溪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考古》2006年6期。
33.《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2期。
34.《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 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三、学术研究报告(26篇):
1.《 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 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2.《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学报》,1989年2期。
3.《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发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
4.《 彰武县平安堡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10月。
5.《阜新县平顶山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
6.《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 《考古学报》,1992年4期。
7.《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考古》,1992年5期。
8.《 肇源县拉哈新石器时代至 铁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文物出版社,1995年6月。
9.《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简报》,《 北方文物》,1997年1期。
10.《奉节县老关庙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
11.《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12.《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1期。
13.《四川省奉节县营盘包东汉土坑墓清理简报》, 《江汉考古》,1999年1期。
14.《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江汉考古》1999年3期。
15.《四川奉节老油坊遗址试掘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
16.《四川奉节三峡工程库区砖室墓清理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
17.《奉节县新铺商周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
18.《奉节新铺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19.《奉节县头堂包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0.《奉节县刘家院坝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1.《奉节县和尚坪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2.《重庆奉节县三峡工程库区 崖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1期(合作)
23.《重庆奉节老关庙遗址土坑墓的清理》,《考古》2006年8期。
24.《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25.《奉节县和尚坪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26《奉节县头堂包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最后编辑:2022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