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洪忠

简介:  保洪忠, 佤族。云南沧源人。原为班老部落首领。1961年后,历任沧源县班洪、班老新区行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沧源佤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云南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展开]

保洪忠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保洪忠, 佤族。云南沧源人。原为班老部落首领。1961年后,历任沧源县班洪、班老新区行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沧源佤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云南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简要介绍

  1934年,英国侵略军占领班老地区后,达监配合其他头人,组织、指挥本部落的佤族人民坚决抗英,直到村寨被烧,庐舍为墟仍然坚持斗争;1936年中英会勘滇缅边界,达监及达阶囊、达金三位头人被叫到南大会议说明情况,达监等人痛斥了英帝国主义侵略暴行,陈述班洪、班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并拿出他家世代珍藏的朝廷命服,敕封的“班老王印”及始祖蜂筑与吴尚贤开办茂隆银厂时的木刻等物作证,中方会勘委员嘉其义根据达监在抗英保土斗争中的表现,为其取名保卫国;1958年8月,缅政府请他和胡玉堂到腊戌,并准备为其封官割地,但他俩愤然拒绝;1955年,保卫国到昆明开会,将祖传木刻等历史文物上交政府。保卫国临终前一再叮嘱儿子保洪忠: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中国人,只有靠中国才有出路。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深深地刻在保洪忠的脑海里,为他后来牢固树立爱国意识至关重要。加之他10岁至16岁到班老缅寺当过和尚,接受了佛教的先进思想,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等。五十年代末,他还和父亲保卫国两次到缅甸腊戌参加谈判,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亲切接见。父辈的言传身教,使他耳濡目染,不仅在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强烈的爱国热忱,而且坚定了他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自1952年后,他先后参加了沧源县在岩帅、勐董举办的基干民兵训练班学习,配合他父亲开展好勘界谈判活动,协助做好准备外迁群众的说服、挽留工作。

参加工作

  八十年代中期,境外部分佤族组织了“佤联军”,还制定了建立“佤族联合共和国”的纲领,许多头人、包括其在境外的堂弟多次到班老请他参加佤族国,保洪忠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当有人问他是否同意成立“佤族国”时,他说:“阿祖、阿爹、阿妈教我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佤族国。现在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你们外面要搞佤族国我不参加,更不支持。”当有人对他说:“我们和班老班洪要建立佤族联盟,同意了你可以继续在这边当大官,我们都是佤族,要统一,心要连在一起,不能分开”时,他说:“我们虽然都是佤族,但是我们中间有国界,现在不是用的一个三脚,不是吃的一锅饭,我们这边的佤族不搞佤族国,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你们来串可以,因为我们是邻居,是朋友,但不是一家人,在中国的56种民族才是一家人。”当有人问他多次拒绝“佤族国”的邀约,怕不怕“佤联军”时,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有共产党,有人民政府,有军队,有群众,英国、美国、日本都能打败,还怕什么u2018佤联军u2019!”朴实的话语,却是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闪耀着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保洪忠也像许多民族上层人士一样,被当作牛鬼蛇神进行批斗、迫害。1967年5至7月,受到班老群众的批判;6至7月被接到县政协接受批判和改造,并停发了生活补助;8月回到班老继续接受群众批判,并由当地群众“监督改造”。政治上的迫害、生活上的拮据,又给保洪忠带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许多被批斗的头人纷纷外逃,不明真相的群众也举家外迁;许多境外小头人也纷纷来劝说他离开班老:“文化大革命那样整您,您受不了就出来,我们首先给您地种,给您官做。”眼前的逆境,虽然给他带来痛苦和压力,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爱国爱党的信念,反而认为过去自己是头人,没有能带领大家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接受批判、认真改造思想是应该的,因此主动接受批判,认真改造思想,从没有外逃避难的思想,从县上回来后,他主动叫儿子组织群众批判他,还说:“批判我是应该的,因为我带头搞宗教迷信。”保洪忠在“文化大革命”中端正态度、接受批判、主动承认错误、自觉改造、安心班老的情况,出乎当地干部、群众的预料。本队群众说:自“文化大革命”以来,他劳动改造就是好,我们队里的脏活就是叫他做,如打扫牛厩、拿牛粪出来晒等,他二话不说;批判他时叫他站他就站,叫他坐他就坐,叫他跪他就跪,就是爱国,不跑。永贺村的群众说:我们斗他、批判他,他都认错了,跟我们作伴了,生产也好了,没有听他乱说什么。面对眼前的困难和境外的引诱,保洪忠还是说:“我听毛主席的话,拥护社会主义,死活都要在中国,坚决不跑外国。”“如果把我划为地富成份,我就老老实实地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如果划为劳动人民出身,就和群众一起学好大寨,把自己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你们说我困难,老百姓也困难啊!大家都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乱想乱说,这样不好。我就是困难,也在我们中国困难,决不离开这里。”

人物评价

  保洪忠是个亦官亦民的特殊人物。除了班老回归初期兼任班老行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外,他没有在地方上担任过任何主要行政长官。但他始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地方各项建设事业,在竭力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同时,努力促进边疆的繁荣和进步。

保洪忠

  班老划回祖国之前,其主要经济支柱是种罂粟和卖烟土,农村经济百废待兴。划归之后,社会主义经济绝不允许种罂粟,怎么办?必须尽快改变!可是当地政府担心政策过急,又出现边民外迁的现象。这时,保洪忠出来说话了:“我们不种大烟,政府也不会让我们饿死。”听到头人的话,百姓们马上改变了种大烟和做大烟生意的习惯,在当地政府和民族工作队的指导下,班老的经济很快复兴,并逐步向多种经营发展。

  针对班老群众信教影响生产的实际,保洪忠又出面做群众工作。他积极引导大家正确处理宗教活动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他说:过去李老五叫我们信佛做赕,说猪不能养,鸡不能养,地不必多种,只要好好做赕就可以得吃了,结果害得大家日子越过越穷。上帝不会给不劳动的人粮食吃。我们既要好好信教,也要好好劳动,我们才能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此,班老群众逐步处理好宗教活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并努力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担任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后,他通过参加全会、常委会和提提案、建议案等形式,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关注地方建设,支持地方发展。

  为了解决班老的人畜饮水问题,保洪忠费尽了心血。七十年代末期,他亲自和水利部门的技术员爬山砍刺寻找水源,最后通过提案的形式逐步向各级政府要求,还亲自上北京争取资金,在国家的扶持下,自来水终于引到了寨里。但由于水源小,加上里程远,水管渗水严重,没多久就断流了,水管变成了“干管”。他又四处奔波,到处反映,既重新寻找水源,又请求上级扶持。最后,通过他的关系,终于成功地协调取用境外水源,班老的人畜饮水才得到彻底解决。

  在勘划中缅边境时,班老的水田多数被划到线外,建立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时,班老的两个寨子又被迫搬迁,因此,班老的耕地多为旱地,水田很少。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保洪忠又通过建议案的形式要求兴建班老水库。省人大常委会收到建议案后非常重视,尹俊主任立即作出指示,要求省水利厅、临沧地区水利局尽快落实。1993年10月,保洪忠亲自率县人大领导及开发办、水利局领导和技术员到省计委、省水利厅汇报勘查设计方案。省水利厅将其作为“首长家乡工程”予以特批,同意兴建小(一)型班老水库。为了解决工程款不到位的问题,保洪忠又及时向省水利厅反映情况,要求尽快落实项目资金。通过保洪忠的积极努力,加之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班老水库建设顺利,很快竣工。

干部培养

  保洪忠还特别关心民族教育和民族干部的培养问题。1961年,班老新区没有一所学校,没有当地民族干部,开展工作主要依靠保洪忠等进步、开明头人。为了加快班老的发展,保洪忠主动地向民族工作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尽快创办学校,让班老的新一代尽快识字;二是要求组织、带领进步头人到内地参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他说:“班老没有当地的佤族干部,大家对共产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懂,因此不会搞工作,我要求带一批人到内地学习,学习共产党的政策,多懂些道理,回来才好做工作。”为了创办班老小学,他积极发动群众建盖校舍;校舍建起来后,他又发动本村群众送子女上学。通过他的积极发动,他管辖的八门寨送子女入学最多。

  由于保洪忠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了人民的称颂和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1984年9月光荣地出席“云南各界人士为u2018四化u2019建设服务经验交流表彰大会”并受到表彰;1988年4月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受到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由于其特殊身份,身为副省级干部的保洪忠,仍然同父老乡亲住在遥远的祖国西南边陲——上班老村。后来,为便于他工作,省人大才在沧源县城为他建盖了住房。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同当地群众建立了纯朴的感情和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当头人,还是当省级领导,他都保持着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品质,并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据资料记载,解放初期,他家有水田26亩,有旱地27亩,全家的生产、劳动都由他来主持;“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白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接受群众的批判”,始终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他乐善好施,经常资助困难群众。班老的群众说:老保虽然领得生活补助,但他还是和我们一样困难,因为补助费一领来,他就上家两块、下家三块地送人家,两三天钱就没了。借出去的钱,有的人知道偿还,而多数则是有借无还,保洪忠也从不讨债。由于他平时乐意帮助群众,群众也时刻铭记在心,虽然无法还钱,却通过帮他家做事等方式来报答他。有一次班老遭火灾,保洪忠家盖房子时,班老各寨、班洪、南腊的有关村寨的佤族群众都来帮忙,拉祜族群众还送来了草片。

名人轶事

  佤族头人保洪忠彭建群头人,在我的想象中是四个字──高、大、胖、凶。然而,坐在我面前的保洪忠却是个身材适中、面容和善的老汉。他今年65岁,圆脸大眼、皮肤黝黑,穿一身深灰色西服,系一根红色领带。我半信半疑地问:“你就是佤族头人?”“是,我是头人。”保洪忠轻松地回答。“一个寨子的?”“不,我管20个村寨,两千多户。”“现在呢?”“我现在是县人大主任,省人大副主任。”

个人成就

  保洪忠显得诚挚而自豪,现在的保洪忠作为人大副主任,代表本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作为头人,则代表本民族的世俗传统,处理民族内部某些特殊问题。在不断发展的时代面前,他总是巧妙地把传统的乡规民约同当前政府的政策法令相结合,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佤族头人保洪忠。现在是“两重身份一条心”。“别看保主任头衔挂到了省府,可人一直住在老家乡下。”秘书插话道。“是故土难离?”保洪忠停了好一会儿,说:“一言难尽。”一个爱国家族保洪忠是班洪部落的头人。300多年前,保洪忠的祖先,在战斗中功勋卓著,被推举为部落头人,从此世代相传,到保洪忠已是第12代。保洪忠原本姓李,保氏家族由姓“李”改为姓“保”。

最后编辑:2022年03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