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伽莫夫 - 简介
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出生名Георгий Антонович Гамов,1904年3月4日-1968年8月20日),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
2010年新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G.Gamov),他早年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其后又在天体物理学上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论。在生物学方面,提出遗传密码的概念,对此后遗传理论的迅速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许多科普作品风靡全球。
乔治·伽莫夫 - 生平
1904年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父亲是教师。伽莫夫少年时期经历了战争和革命的动乱。
1922年进入新俄罗斯大学就读,不久转到列宁格勒大学攻读光学,曾师从著名宇宙学家亚力山大·弗里德曼学习弗里德曼宇宙模型。
192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28年到1932年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和卢瑟福从事研究工作。在哥廷根大学期间,伽莫夫成功地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核的研究,解释了α衰变。
1931年,伽莫夫被召回苏联,任命为列宁格勒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并在列宁格勒大学担任物理教授。当时斯大林制度下,伽莫夫感到自己富于想象力的天性受到压制,很不开心。
1933年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一次会议时,伽莫夫抓住机会离开了苏联。离开苏联后,伽莫夫在法国巴黎的居里研究所从事研究。
1934年移居美国,在密执安大学担任讲师,同年秋天被聘为哥伦比亚特区的华盛顿大学教授。在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伽莫夫主要从事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展了大爆炸宇宙模型,并且研究了宇宙初始阶段化学元素起源的问题,这个时期是他学术生涯的顶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1954年起,伽莫夫担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
1956年起任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并将研究中心转向分子生物学。这期间,伽莫夫提出了DNA分子的“遗传密码”。
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1932年由比利时牧师勒梅特首次提出的。1940年代,伽莫夫与他的两个学生——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一道,将相对论引入宇宙学,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形成了现在的星系等天体。他们还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
1964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他们的预言。
1940年代,伽莫夫指派阿尔菲研究了大爆炸中元素合成的理论。在阿尔菲1948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中,伽莫夫说服了汉斯·贝特把他的名字署在了论文上,又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后,这样,三个人名字的谐音恰好组成前三个希腊字母α、β、γ。于是这份标志宇宙大爆炸模型的论文以阿尔弗、贝特、伽莫夫三人的名义,在1948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发表,称为αβγ理论。
1956年,伽莫夫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
乔治·伽莫夫 - 成就
伽莫夫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被科普界奉为一代宗师。在他一生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有18部是科普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物理世界奇遇记》。在这部作品中,伽莫夫成功地塑造了只懂数字不懂科学的银行职员汤普金斯先生这个人物形象,通过他梦游物理幻境的奇妙经历,以诙谐、幽默、生动的语言将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介绍给读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乔治·伽莫夫 - 主要著作
《物理世界奇遇记》,1965年
《从一到无穷大》,1947年
《震惊物理学的三十年:量子理论的故事》,1966年
乔治·伽莫夫 - 评述
伽莫夫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天才。他早年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其后又在天体物理学上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论。在生物学上首先得出“遗传密码”理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在他一生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就有18部是科普作品。他的许多科普作品风靡全球,《物理世界奇遇记》更是他的代表作。由于他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56年,他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被科普界奉为一代宗师。
伽莫夫非常重视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他移居美国以后,发现美国虽然经济发达,但许多人对20世纪初的科学成就、特别是当时刚出现不久的相对论、量子论和原子结构理论都一无所知。因此,他决定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余,动笔向普通读者介绍这些新生事物。从1938年起,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发表了一系列有点离奇的科学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汤普金斯先生——一个只知数字而不懂科学的银行职员——通过聆听科学讲座和梦游物理奇境,初步了解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内容。1940年,他把第一批故事汇集成他的第一部科普著作《汤普金斯先生身历奇境》出版;1944年又把其后的故事汇集成《汤普金斯先生探索原子世界》一书。这两本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后来,为了补充介绍新的物理学进展,也为了使作品的内容更紧凑,他便把上述两本书合并、补充、改写重新出版。
近70年来,对于真正关心过科学的西方人来说,从来没有读过汤普金斯先生历险故事的人大概为数不多。而对于那些对科学倾注过同样热爱的中国人来说,对伽莫夫这个名字也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不仅是因为伽莫夫在科学领域的一系列杰出贡献,而且因为他成功塑造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漫游科学世界的汤普金斯先生。
伽莫夫从1938年开始塑造汤普金斯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此后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得这个形象越来越丰满。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967年),也仍然没有忘记对这本书进行最后一次修订。可以说,这项工作倾注了伽莫夫对科普工作的全部热情和大半辈子心血。尽管这些故事本来是为物理学的门外汉撰写的,但作者对现代物理学的精辟介绍却具有持久不衰的魅力。正因如此,在他去世后的30年中,该书依然畅销不衰。至1995年,该书共累计重印了22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有许多科学家承认,由于青年时代读了这本书,才使他们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及科学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物理学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本书的部分内容和某些表现形式显得有些陈旧和过时。1999年,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斯坦纳德受剑桥大学出版社之约,在忠实于原著风格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写了4章,并更新了全部插图。可以说,这个最新版本包含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全部重要研究成果。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世界奇遇记(最新版)》就是根据这个最新版本译出。
《物理世界奇遇记》一书中文版于1978年第一次出版,当时的译本印刷了两次,总发行量达60万册,其受读者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20世纪后,这本书几乎每年再版一次。同时,这本书还于1999-2000年度获"牛顿杯"十大科普好书,并获2001年中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物理世界奇遇记》的成功,首先在于作者深厚的科学功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伽莫夫绕过理论的定量描述,避开令中学生读者望而生畏的数学困难,采用了类似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中重概念诠释和图像描绘的讲授方法来介绍物理的艰深内容。再加上在风格上风趣、诙谐、幽默而不失典雅,行文流水,使人读而不倦。本书的翻译也可以说与这部名著珠联壁合,从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译者吴伯泽先生对现代物理的深刻理解,领会到他对人类科学探索活动的睿智感悟。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用纸、印刷、装帧都非常精良,使其更兼具了一种收藏价值。70年代末,《物理世界奇遇记》一书的中译本几乎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就中译本的翻译和出版质量而言 ,这本最新版完全可以说是“名作名译”的典型代表。
最后编辑:2022年0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