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子久幸

简介:尼子久幸又名孙四郎义胜,通称下野守,是尼子清贞次子,经久的长弟,其母真木上野介之女。经久生于长禄二年(1458),二十一岁(1478)时接任出云守护代一职,由此来判断,久幸的生年应是1458年-1478年之间。经久继任后致力于将出云国从主家京极氏手中独立出来,文明十六年(1484),幕府发布对经久的讨伐令,出云中西部的几国遂即对尼子家发难,经久与久幸逃往母家真木朝亲的马木城,经久将久幸寄养于安艺守护武田元繁处,在元繁的居城银山城元服并娶其女为妻,文明十八年(1486)久幸回到出云。
[展开]

尼子久幸的个人经历

尼子大柱

久幸的命运与经久紧密相连。经久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压服 出云国内的三泽、三刀屋、赤穴等豪族,开始向邻近诸国扩张。在此过程中,久幸表现出冷静沉着、思虑周全的一面,成为兄长称霸军事政治的重要助手,并在关键时刻协助经久渡过难关。永正十五年夏,伯耆尾高城主行松与羽衣石城主南条丰后守宗胜向尼子家举起叛旗,久幸率五千大军攻入伯耆。在尼子军围困羽衣石城期间, 出云国内的磨石城主樱井宗的发动叛乱,经久嫡子政久在平乱时中流矢而死,久幸随即率军由伯耆驰还。受丧子事件打击的经久一度消沉,甚至决定要把 家督之位让与久幸,然而久幸拒绝了经久的好意并力主以政久之子诠久为继,同时还谏言经久振作起来,最终是久幸的力撑使得经久再次发奋,于大永元年(1521)制压阴阳十一国,迎来了尼子家的极盛期。大永四年五月,久幸随经久再度率万人大军攻入伯耆,行松入道之尾高城、小鸭扫部助之岩仓城、山田重直之北条堤城、山名久氏之泊河口城、山名澄之之仓吉打吹城、南条宗胜之羽衣石城皆在一月之内落入尼子之手,史称“大永五月之崩”。

天文元年(1532),经久四男盐治兴久因领地问题不满,进而起兵作乱,历时三年,最终以兴久切腹告终。此时让 尼子经久再次受到打击,心灰意冷之下经久遂将尼子此后的军事行动交由 嫡孙诠久负责。天文六年,经久八十岁,诠久二十三岁,不久前诠久在备中、美作取得不错的战绩,使得经久渐感安心,终于决定将 家督之位让 于诠久。此时久幸却谏言道:“诠久还有待成长,传位之事不妨再待一时”。然而老病交加的经久此时已不堪其重,诠久遂成为尼子家督,并拜受将军 足利义晴一直,改称 尼子晴久。血气正盛的晴久,在受任当年便进军石见,夺得大内方的 石见银山,随后进入 播磨,击破播磨守护赤松政村,次年再度攻入播磨,放逐赤松政村,攻落别所就治的三木城,可唯称雄一时。此期间 毛利元就倒向大内,尼子军在安艺、备后方向陷入苦战。

尽心尽力

天文八年,晴久由 播磨返回 出云,十一月一日,招开决定来年计划的“备定谈合”,在评定上晴久提出讨伐 毛利元就,迫于其压力,诸将皆不敢反对,大势上倾向于出征安艺,这时只有久幸一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元就所为固然令人生怒,但仓促之下能成何事?若此时出手过急以致有失,将使我们威名受损;反之,现在不攻安艺,而进占石见诸城,然后东西夹击,元就就在我们掌中了---”。此时病入膏肓的 尼子经久也在病床上说道:“我归去之日已近,下野守思虑周全,其所言之事应纳之。”然而晴久此时执意于一蹴而就的完成扩张,当场喝道:“臆病野洲”(神经兵野洲),斥退了尼子久幸。久幸此时将近七十岁,作为尼子家的元老,辈份是晴久的叔祖,其地位仅次于经久、晴久、与国久一支。

天文九年名僧自尊上人云游到出云,为重修宝严寺募捐,将尼子一族与家臣、国人的布施编成了一本《自尊上人江御奉加目录》,藏于 琵琶湖上 竹生岛的宝严寺之中,其内详记有尼子家知行分配、家臣序列、领地石高情况,具体内容列于传后。其中的御家老众位于家臣金字塔的最顶端,是 尼子氏支配体系中的核心,一般又谱代直臣担任,同时为诸奉行之役职,具有想当的重要性,所任者也是一直从属于尼子、世代有固定领地居城的豪族。久幸所在的御一门众,则相当于是分家的一门众,虽无御家老众那样的实际职权,但在地位上与之并列,而久幸的地位,又是这些分家一门众中最特殊的,因为此目录在记有尼子家知行分配外,还记有尼子家一门的顺序排列,大致是:“国久、诚久、久幸、久丰、清久、诠幸、久尊。”其中国久诚久分别是经久的亲子亲孙,除此外便是久幸,而久幸之子诠幸还排在第六,这是一个按亲疏贵重的排序,由此也能见到久幸的地位之尊,同时久幸又是独立分得知行的分家之首,以这样的身份,忠心耿耿,反倒遭致晴久的污辱,而此后,久幸还被周围的人嘲笑的称作“野州比丘尼”、“尼子比丘尼”,其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晴久对地位尊崇的叔祖加重臣这样污辱,此事也便昭示了尼子家将骤然转衰吧。

天文九年(1540), 尼子晴久正式发动安艺侵攻。六月下旬,尼子国久的新宫党三千骑作为先遣队,前去试探性进攻。三三千骑由备后口南下,经三吉隆亮的三次城、 志和 八幡山城企图打通 吉田郡山城之路,然却在甲立城遭到穴户一族的抵抗,最终败还。八月,盛怒之下的晴久亲自挂帅,动员新宫党一门、久幸以及 出云、石见、伯耆、美作、因幡、备中诸国,总兵力达到三万余。出征之前,久幸前往经久之处告别,其时言道:“兄长之病不见转好,而我已有战死于安艺的觉悟,今宵对面应是最后一别,我们两个老兵此生无悔于所作所为,但恐兄长所筑之功业要毁晴久公一代了!”经久此时已失去话语能力,惟颔首以应,久幸遂含泪而别。

尼子久幸

最后激战

八月十日,尼子军由富田城出发,由于先前在备后路受阻,此次便是从 饭石郡赤穴沿石见路前进,于邑智郡都贺渡过江川,经口羽进入安艺,九月四日,在 多治比的风越 山布下本阵。其间久幸又数度谏止,然而晴久始终不为所动。闻知尼子来袭,元就将民众移往城内。相对于尼子的三万大军二言,毛利方时有精兵二千四百人,加上领民合计大约为八千人。九月六日,尼子军放火烧毁町屋并将 郡山城包围。十二日,两军于大田口激战,尼子方本城信浓守、高桥元纲在鑶分遭到毛利埋伏军突袭战死。二十三日,尼子军将本阵由要害风越山移往青光山·三冢山一线,然而此事被毛利得知,随即元就便派出间谍烧掉了险要的风越山本营。此后,前来救援毛利的大内军已经集结到了 严岛,得报的尼子军加紧了 郡山城攻略。

二十六日,尼子方侍大将汤原宗纲率一千五百人进出于坂·丰岛一线,袭击作为毛利军预备队的小早川兴景,与小早川兴景及大内军先锋杉元相遭遇,其间 郡山城方粟屋元良出城挟击,尼子军败走,而宗纲本人于败走时乘马误入水田以致进退失据,最后剖腹自杀,留下了腹切岩石碑。

随着大内主力的到来,渐感急迫的晴久以尼子诚久为先锋,于十月十一日,对 郡山城发动总攻击。一直笼城的 毛利元就出乎意料的出城迎战,毛利方以赤川元助、儿玉就方四百人渡过多治比川,元就本队随后而上,两军在土取桥正面冲突,相乱激战之时,三日方向的渡边通、国司元相五百人、十日方向的 桂元澄、栗屋元真二百人作为伏兵由左右两面突出,疲惫的尼子军抵挡不住,向本阵青山败走,毛利军乘势追击,为保护晴久,经久的直臣三泽为幸当场战死。

此后在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中战争又陷入胶着。十一月二十六日, 陶隆房率一万大内军从周防山口出发,在 严岛神社祈愿后到达了 吉田郡山城。大内家旗帜飘扬,军鼓的声音惊天动地。守城方士气高涨而尼子军开始发生动摇。在寒风中两军僵持着,等待决战时机的到来。

次年(天文十年)正月三日,两军又开始剧烈冲突,大内、毛利军烧毁尼子诸将的军营造成了一定混乱,延至十三日, 毛利元就以三千骑对长尾的尼子阵发动急袭,一气突破高尾丰前守久友、黑正甚兵卫两阵,高尾丰前守久友当场战死,黑正甚兵卫久澄全军覆没。在猛将吉川兴经的奋战之下,尼子军不至于全军崩溃,两军交战到了日落,此时在毛利方积极的调动下,尼子军被完全牵制住。乘此机会 陶隆房率大内军从背后突击了尼子的本阵,导致尼子军完全崩溃。随后,大内军目标直指晴久本人,此时出现了最状烈的一幕:

“那被笑作臆病野州、比丘尼野州的尼子比丘尼,现在将成为晴久公的替身,准备埋骨在吉田,曾经嘲笑过我的诸位,希望你们因为看到臆病野州壮烈的死,而奋起努力吧!”——《阴德太平记》

久幸当时头戴绯縅之盔,身着赤钵腹卷,高喊着突入敌阵,其下五百骑也相随而上。他的奋勇逆击使得 陶晴贤的攻势为之一滞,《郡山笼城日记》:“一月十三日,陶势与尼子势战 于三冢山之阵,陶家臣深野(房重)、宫川以下十余人与尼子久幸战死。”在这七十岁的老人叱咤奋激的鼓舞下,手下的五百人也奋起死战,使大内方产生四百七十人的巨大伤亡,由于他们的冒死掩护, 尼子晴久得以顺利撤走,随后毛利军从另一个方向攻入,此时久幸战斗到了生命的尽头:眼见大内的窘势,毛利麾下武将中原善左卫门遂张弓放出一箭,正中久幸的眉心使其落马,随后敌军一涌而上,斩取了他的首级。

大柱倾覆

当晚,侥幸生还的 尼子晴久招集众臣合议,久幸之死给他和尼子全军都造成了巨大打击,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士气更加的低落,最终,晴久发出撤退的命令。此时雪已降下,翻越中国山地成了尼子面前的一道难题,在长时间艰难行军与大量士兵冻死之后,晴久一干人好不容易才回到 月山富田城,想必之前他们也是考虑到了归路艰难,才将久幸的遗体葬于 郡山城下吉田町的 西浦,后来又将其墓石移往月山之麓的城安寺。久幸法号“兴国院殿无尘全可大居士”。受郡山之战的失败与久幸之死的双重打击,当年十月,一代枭雄 尼子经久也撒守西归,两个老兄弟终相逢于黄泉。

经久曾有“久幸之军配深得我意”之言,可见除了冷静沉着、思虑周全之外,久幸的军事才能也很突出,所有这些特质,使他得到家中上下的敬仰,山中鹿之助幸盛名字中的“幸”便是得自久幸一字。也许比之后来的武田典厩信繁而言,尼子久幸的名气差了很多,然而二人在各自家中的地位却是何其相似,战死的经过又是何其相同,或许可以说这便是贤者二弟的宿命吧。久幸之死,给尼子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晴久来说,应是相当悔恨的,故在此后一段时期内委靡不振,同时对于久幸的遗子经贞也照顾有加,特别是在后来经贞与尼子国久因所领问题对立时维护了经贞,此事也是晴久后来讨伐新宫党的原因之一。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宫党事件与久幸之死也有关——晴久本来就短虑,而国久父子又脾气暴躁,当久幸在世时,作为长辈在两方之间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但在久幸战死之后,这种矛盾就很快暴露出来,加上毛利的反间,遂演变成为导致整个尼子家崩塌的事件,所以如果把久幸比做尼子的中流砥柱,一点也不过分,而相对名声更大的国久与新宫党,只能称作爪牙。

如果尼子久幸还活着的话, 毛利元就还没办法在这么快地开始蚕食尼子的领地,尼子也不会倾覆得这么快;但是历史不能假设,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经久,久幸的双双逝去既是宣告坎坷的后尼子时代(晴久,义久,胜久)的到来,也标志着尼子家开始走向衰落。

子孙后代

永禄九年(1566),月山富田城落城,久幸之子经贞前往尼子的故国近江,终于 安土城下,经贞之 子义陆后改姓三上氏,仕于毛利之下的五龙城主穴户隆家,在天正二年(1574)对三村家亲的作战中立下战功,此系遂以三上家之名传于后世。

最后编辑:2021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