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

简介:王薄,齐郡邹平人。隋炀帝大业七年十月,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首先起兵反隋,在邹平与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农民,举起了反隋的义旗。他不仅多次率军抗击前来镇压的官军,而且还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就地反抗争活路,不到辽东去送死。这支义军曾一度攻打章丘,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后因遭到官府的重兵围剿,从长白山转战到鲁中山区。 转掠鲁郡时被隋将张须陀接连击败。之后,王薄先后投靠宇文化及和窦建德,窦建德败亡后,王薄又改投奔李唐,被任为齐州总管,曾出兵参加镇压徐圆朗,直到武德五年被仇家所杀。
[展开]

王薄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简介  中文名称: 王薄

  性别:男

  所属年代: 隋代

  民族:汉族

  生卒年:?─622

王薄

  相关事件:王薄起事

  相关人物: 张须陀,宇文化及,窦建德,李渊生平  王薄(?─622),隋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西北)人。隋未农民起义领袖。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十月,与同郡孟让首先起兵反隋,占据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转战山东诸郡,称「知世郎」 ,意为能预知天下局势将发生变化。作《无向辽东浪死歌》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 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古谣谚》卷85)以此,召集群众拒绝出征高句丽,带有明显的反徭役、反兵役性质,百姓避役者争相归附。几年后,义军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人。王薄在山东活动多年。九年,为隋将张须陀击败于泰山下。遂引余众渡黄河,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部联合,聚众至十余万。后攻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却遭张须陀军袭击,败走。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他投降了起兵反隋的隋将宇文化及,共守聊城。至唐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被河北高鸡泊义军领袖窦建德擒杀,王薄又投顺了窦建德。不久,又投奔了唐,任齐州总管,参与镇压徐圆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被仇家所杀。

  王薄虽然后来多有反复,但在隋末他率先起兵发难,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其作用还是不能否认的。王簿在长白山起义后,很快便得到黄河下游一带农民的响应。仅在山东一带,就有张金称在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刘霸道在豆子(山东惠民)等处起义响应,他们攻占郡县,杀死贪官污吏和豪强地主,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的统治,形成了隋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的局面。

  王薄(?-622年),隋朝末期民变领袖之一。齐郡邹平(今山东省内)人。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十月,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首先起兵反隋,占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非东北的长白山)为根据,自称“知世郎”,作莫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群众反对出征高句丽。

  莫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莫向辽东去,迢迢去路长。

  老亲倚闾望,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谁相将。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龙堆忆故乡。

  又

  莫向辽东去,从来行路难。

  长河渡无舟,高山接云端。

  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

  日落寒山行不息,荫冰卧雨摧心肝。

  又

  莫向辽东去,夷兵似虎豺。

  长剑碎我身,利镞穿我腮。

  性命只须臾,节侠谁悲哀。

  功成大将受上赏,我独何为死蒿莱!

  王薄起义后,农民争相归附,短短一年间人数发展到数万人,几度击败官军,后引军向南渡河,转掠鲁郡时被隋将张须陀败于泰山下,兵力损伤至仅余万人,王薄被迫往北渡过黄河逃窜,但仍被张须陀追至临邑击败。王薄只好再度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部联合,聚众十多万再攻章丘,但仍为张须陀率两万兵马击溃。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王薄投降了起兵反隋并杀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但宇文化及不久便被被窦建德领兵包围在聊城,王薄趁机投靠窦建德,开城引进窦军。不久,王薄又改投奔李渊,被任为齐州总管,曾出兵参加镇压徐圆朗,直到武德五年(622年)被仇家所杀。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