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姆斯科伊

简介: 克拉姆斯科伊是俄国著名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发起人与组织者。其主要作品有《无名女郎》、《希施金像》、《护林人》 、《月夜少女》又名《月夜》、《无法慰藉的悲痛》 等。分藏于列宁格勒俄罗斯博物馆和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画廊,他对俄罗斯乃至世界艺术都有巨大的影响。
[展开]

克拉姆斯科伊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个人履历

个人信息

  姓名:克拉姆斯科伊(1837~1887)

  英文名字:Kramskoi,Ivan Nikolaevich

  职业: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人物生平

  1837年 5月27日生于沃罗涅日省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城一个小市民之家,1887年 3月25日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16岁以前当过乡里的记事员。

  1853年起,跟随一个流动的照相师修理底版。1857年到彼得堡,考进了皇家美术学院。

克拉姆斯科伊

  1863年,学院公布了绘画系的毕业创作命题,内容是斯堪的纳维亚古代神话中死神聚宴的场面。这个远离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命题,引起了学生们的不满。而学院对毕业生提出自由命题的合理要求严加拒绝。克拉姆斯科伊和同班12名同学并 1名雕塑系的学生一起退出了皇家美术学院,组织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1870年,克拉姆斯科伊又和莫斯科的几位画家一起,建立了巡回展览画派。他在这个画派中担任领导工作达15年之久,对俄罗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和艺术实践,作出了贡献。 在1871年第1次巡回展览画派的展览上,克拉姆斯科伊的《五月之夜》获得了好评。这幅画和H.B.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一样,描绘了乌克兰的五月之夜,表现一群在爱情上受到农奴制摧残而溺水自尽的姑娘的幽灵。画面上月色朦胧,充满了哀伤之情。

  克拉姆斯科伊虽长于抒情,但在艺术素质上是一位有深度的肖像画家。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他为作家Л.Н.托尔斯泰、Н.А.涅克拉索夫、□.Е.萨尔蒂科夫、画家И.И.希什金、雕刻家 □.□.安托科尔斯基等画了肖像。准确地再现了他们的外貌特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1883年克拉姆斯科伊创作的《无名女郎》(Portrait of a Woman,1883),是一幅有时代感和高度美学价值的作品。而《山林看守人》等则是描写劳动者的组画,他们正直朴实,是一群正在逐渐觉悟的俄国农民的形象。

  1883年克拉姆斯科伊创作的《无名女郎》,是一幅有时代感和高度美学价值的作品。而《山林看守人》等则是描写劳动者的组画,他们正直朴实,是一群正在逐渐觉悟的俄国农民的形象。

  克拉姆斯科伊从19世纪的社会道德观出发,画了几张具有寓意特征的作品。如《沙漠中的基督》(1872),借用基督的形象和故事,影射当时知识分子在真理与诱惑两者之间抉择的思想斗争。又如《无法慰藉的悲痛》(1884),则以一个失去了儿女的母亲的形象,象征在沙皇统治下的19世纪80年代,俄国进步青年遭到的迫害与摧残。

  1880年左右,克拉姆斯科伊已是一位闻名的肖像画家,创作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这幅画与他10年前的《五月之夜》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十分接近,堪称姊妹之作。画面上恬静的月色中,一个穿着白色衣裙的姑娘坐在池塘边的长椅上,忧伤地回忆着什么,情调接近屠格涅夫的小说《僻静的乡村》。这幅画由于引入文学情节,委婉细腻,深得当时人们的喜爱,流传极广。

  1887年3月25日上午,克拉姆斯科伊正在给一位医生画肖像,在他们相当活跃的闲谈中,画家巧妙地勾出了医生的头像。突然间,医生发现克拉姆斯科伊的眼睛老是看着他不动,接着踉跄了几步,跌倒在地上,等医生过去扶他时,他已离开了人世。

  克拉姆斯科伊的艺术见解和创作活动,曾对巡回展览画派有过重要影响,他认为绘画必须具有民族性和思想性。他在《俄罗斯艺术之命运》一文中,阐述了他的艺术观点。他说:“我认为艺术不可能是别样的,它只能是民族的。”他认为艺术作品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内容,他说:“我们要在表达光、色、气氛方面不断努力,然而要做到不失去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良心。”他告诫青年画家不要因为迷恋形式而有损于内容。俄罗斯19世纪后期有名的艺术家如И.Е.列宾、Н.А.亚罗申科等,都称克拉姆斯科伊为老师,对他十分尊重。列宾在他的回忆录《抚今追昔》中,有专章对克拉姆斯科伊的评述。

  克拉姆斯科伊的主要作品,分藏于列宁格勒俄罗斯博物馆和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画廊。

成就及荣誉

个人作品

  作品有《带马勒的农民》、《涅克拉索夫在写作“最后之歌”》、《希施金像》、《护林人》 、《月夜少女》又名《月夜》、《无法慰藉的悲痛》 等。

希施金像

  这幅希施金肖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到这位风景大师的内心世界。希施金长着一副胳腮胡须,性格幽默开朗,总喜欢两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为了展示其精神气质,画家采用半身特写构图,使形体语言更为集中,表现出希施金朴实得就像俄国的农民一样。他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思索着自然和人生的奥秘,再用他的画笔传达给人民大众。

护林人

  克拉姆斯柯依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大师,他最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注重人物性格刻画。画家以不露笔痕的细腻笔触,描绘镶在面孔上那双晶亮透明、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探到他的内心,坚毅、果敢与责任心。克拉姆斯柯依在给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的信中这样写道:“像山林看护者这样的人,是有头脑的,是对社会抱有不满情绪,不向暴力和蛮横妥协,为了正义可随时站出来的人。”是的,他那锐利的目光和非凡的气质,正是这样的人。

月夜少女 又名 月夜

  《月夜少女》是一首恬静美丽的人生诗篇。画家运用银灰色调来渲染月光笼罩下的夏夜:林木丛丛,万籁无声,参天的菩提树伸向夜幕,蔷薇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草虫在低声吟唱,池边有阵阵蛙鸣,在这寂寞的长椅上,斜靠着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少女,正陷入沉思遐想。路边杂草丛生,如镜的池塘里漂浮着洁白的睡莲,它与墨绿色的菖蒲相映成趣。迷朦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透过林木空隙又散落在美丽姑娘的身上,使她显得格外皎洁明亮,这诗一般的境界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无法慰藉的悲痛

  画家47岁那年儿子不幸夭折,丧子之苦久久折磨着他,于是构思创作这幅悲剧性的画。他曾先后三易其稿,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因失掉儿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形象。画中的母亲身着及地黑色长裙,肃穆凝重,增加了画面的悲剧气氛,黑色衣裙与背后墙围横向黑色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这在构图上更具有视觉的悲剧感。无数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先烈,使母亲饱尝失子的痛苦。这幅《无法慰藉的悲痛》是画家为丧子的母亲创作的一首挽歌。

最后编辑:2022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