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小川又次(1848.8.22-09.10.2190) 福冈县人,号称今谦信,甲午战争前征清大作战计划的提出者,日本陆军磨刀待战的倡导者,影响日本陆军几十年的战略家。
小仓藩士小川兼宣长子 原名小川助太郎。曾参加戊辰战争。大阪兵学寮(陆士前身)毕业。1872年2月15日初任陆军少尉。(参加台湾出兵)历任东京镇台第1联队附,1876年步兵第13联队长大队长,次年参加 西南战争并负伤,晋升少佐。1878年3月熊本镇台参谋副长,参谋本部管西局员,1880年代多次奉命前往中国,刺探中国军政情报,1881年2月大阪镇台中佐参谋长,广岛镇台参谋长,1884年10月步兵第8联队大佐联队长,参谋本部管西局长,参谋本部第二局长。日本陆军大学的祖师爷梅克尔少校在评价他的学生的时候,就说最能干的不是考试的第一的 东条英教( 东条英机他爹),而是 儿玉源太郎和小川又次,因为这两位成天和梅克尔争论,一次在运动战时山炮和野炮孰优孰劣的问题上小川和梅克尔争了起来,山炮派的小川对着梅克尔就嚷上了:“您是先生,我是学生,但我不能接受野炮比山炮强的观点,不相信您回德国去带一个全部野炮的联队,我带一个山炮联队咱们比划比划怎么样?”,把梅克尔气得晕了过去。日本陆军喜欢山炮的传统就是来自这位。情报巨头 川上操六也称赞他是今谦信( 上杉谦信),和号称今信玄( 武田信玄)的 田村怡与造并称。1887年。小川完成了他著名的计划书《清国征讨方略》,1890年6月7日晋升陆军少将,后历任步兵第4旅团长,近卫步兵第1旅团长,甲午中日战争做为山县有朋的第1军参谋长。力主向奉天进军,在 塘沽登陆,和清军主力进行直隶平原大决战,遭到力主稳重的副参谋长田村怡与造的反对,山县与田村同时被召回,1895年8月20日封男爵。改任近卫步兵第2旅团长,第4师团长。 日俄战争率第4师团在辽东登陆,在强攻南山不克的情况下,提出最后赌一下,把全军最后所有的炮弹都拿到俄军最弱的左翼,海军也出动军舰沿金州湾而上,用舰炮支援陆军,在付出鸟海号舰长战死的代价以后,终于在日军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俄国人的左翼阵地垮了,这一下兵败如流水,整个南山金州阵地易主,旅顺港被彻底包围了集中兵力陆海协同攻克了南山,孤立了旅顺,1904年8月辽阳会战时负伤归国,1905年1月15日晋升陆军大将,12月14日休职。1906年4月1日授予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1907年9月21日升子爵,11月13日编入预备役。1909年10月20日去世。曾获二级金鵄勋章。长子陆军少佐小川武次子爵(陆士16),女婿元帅陆军大将 杉山元(陆士12,陆大22)。
小川又次的战略计划
作者小川又次大佐当时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后为大将)。此文件可视为表明当时陆军构思的重要史料。我想
将此资料作一些介绍。
方略的构成及其地位
这个文件的前面有“清国征讨方略趣旨”(以下略称“方略,u2019),其撰写日期是“明治二十年二月X日”。文件中写有“本职又次”,可知是小川又次撰写。
文件分为第一篇“彼我形势”,第二篇“作战计划”,第三篇“善后”处置,共三篇。
日清战争爆发前,居日本政治主导地位的长州派(以 伊藤博文、 井上馨等人为代表)试图同清国保持和平关系,而陆军参谋本部则设想了同清国的战争。“趣旨”写道:有人认为,日本乃东洋小国,“财源亦不富裕,于今日以强邻为敌,取进取计划,乃危道,宜厚信义,避干戈,求富国之道。”而小川又次认为:“有进取计划,始能鼓舞士气,始能伸张国威,始能国家富裕,同强邻和睦,维护和平。”可以看出, 小川“趣旨”的立场是:经常保持随时能进行战争的态势,才能得到和平。可以说这是同长州派“避战论”相对抗的立场。
小川又次的“方略”概要
(一)彼我形势为维护日本的独立,伸张日本的国威,我们进攻清国,使清国分裂成数个小国。清国虽是大国,却正在衰败。他们虽志在再兴,但要达成再兴之志,尚需20年。我们要在其幼芽状态下予以击溃。清国陆军有八旗兵30万,绿营兵47万(二者中练军10万),他们在和平环境中变得软弱无力。清国所依靠的只是蒙古兵10万,以及临时招募的勇兵和练军。清国加强了这些军队。但是,这些军队由各省巡抚统辖、训练,兵器亦不统一,士兵薪金甚低,军官不懂战术,因道路不良,不能灵活调动兵员。海军虽有四个水师,但没有了不起的力量,海岸炮台的布置和结构也多有不当。清国不足为惧。清国财政亦甚匾乏。 在豺狼世界里,日本取宽仁政策并非良策。德国和英国采取了进攻之策,所以成了强国。
(二)作战计划最理想的作战是以我海军击败敌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国皇帝。五个主力师团和一个后备师团在海军支援
下,于直隶湾(山海关至滦河口之间)登陆,攻占北京。以常备师团和后备师团各一个,于长江口登陆,占领南京、安庆、荆州,以后成持久态势。上述兵力的分合,依清国各省兵力情况而定。今后五年间,每年由国家支出中拿出1500万日元,共7500万日元作为军费(军舰12艘,1800万日元;运输船60艘,3000万日元等)。
(三)“善后”处置在西方介入以前,要形成有利于日本的态势。中国中部的重要地区要成为日本版图;清朝回到东三省去;明
朝后裔在长江以南及长江至黄河之间建立王国;西藏和青海归达赖喇嘛统治;蒙古以酋长为各部之长。旅顺半岛、山东登州府、浙江舟山列岛、澎湖群岛、台湾全岛、扬子江沿岸左右各10里,为日本版图。
以上是小川观点的概要。在日清战争爆发时,世界各国看好清国会取得胜利。迄今为止,学者们都认为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冒险战争。但是,据本资料看,可以认为陆军参谋本部确信日本能够取胜,在这里不存在“冒险”的概念。
至于日本的主力部队在直隶平原登陆作战的方针,似其后被长期执行。据《山本权兵卫与海军》这本书说,陆军参谋次长 川上操六和主持海军事务的 山本权兵卫出席了1894年6月21日的内阁会议时,川上主张登陆作战(大概是在直隶平原),山本谈到了如何估价清国海军的问题(清国海军有定远、镇远等强大军舰,是日本海军的威胁),并说川上的主张是轻率的。最后 山县有朋写出了自己的意见,把作战计划修改为海军把陆军送到釜山。看来,小川的“方略”在甲午战争前的日本陆军中很有影响。
《清国征讨方略》全文
趣旨
盖战略同所谓政略并存,关系密切,几乎间不容发。政略存则战略成,战略存则政略全。欲确定战略,不可不知政略如何。若不研究政略如何,则战略不能不姐龄不成,危及国家,无大于此者。故本职又次不可不注意于此,努力完成职务之本分。言中往往论及内外政略如何,盖言政略起因于所谓战略之本旨,并非是非我国政略,不过于谋清国时,因战略需要而论及有关事项,以明确战略目的。此前,为研究谋清国之方略,又次两次秘密去清国,视察形势概况,并吸取驻清国之日本军官意见,以决希望之方略。谋清国,须先详知彼我政略与实力,做与之相应之准备。养成忠勇果敢精神,经常取进取之术略,定巍然不动之国是,实乃维持和平之根本,伸张国威之基础。动辄曰:我国乃东洋一小国,财源不富裕,于今日以强邻为敌,取进取计划,乃危道;宜厚信义,避干戈,研究富国之道。此又次最不解者。应详察邻邦形势,做与之相应之准备,有迅速进取计划,始能鼓舞士气,始能伸张国威,始能富国,而且,于此始能与强邻亲睦,维持和平。于今日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万一不取进取计划,让一步,取单纯防御方略,外则日益招来凯觑,内则士气日益衰败。国家兴亡之所系,岂有甚于此者。何况邻邦清国正忍怨以待时机,欧洲强国之舰船出没于咫尺之间,欲使欲望得逞。此乃视察清国形势倍感之所在。自今年起, 在未来五年间完成准备,若有时机到来,则攻击之。现陈方略概要,读求高听。顿首。
明治二十年二月X 日。
进攻方略
第一篇 彼我形势
第一项 若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此由彼我形势可知。我国地势四面环海,昔日实乃天险。建国后击退元兵,再未受他国侵扰,虽源于我国尚武之风常出邻邦之右,亦不能不说源于此天险保护。现今形势完全相反。舰船、兵械已非昔日可比。当时视为远洋隔壤,现在近在比邻。我国同清国相邻,同俄国相邻。英法德美若为周围比邻之国欲选择侵犯之所在,亦无不可。而我国地形狭长,首尾难以策应。于是,现今欲在此许多接壤国家之中维持国家安宁,应取何种方略?如一炮台,进一步加强其威力,此乃辅助防御物,于国家亦然。我们看英国之于印度形势如何,则了然。英国若欲保持富强,全靠此印度。我国谋取支那之地,以之为辅助防御物,或以之为印度,则可。而且于彼我之间更有终究不能两立之一大形势。清国虽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国,自尊傲慢成风,自称中国。发生一事件,内心实畏惧,表面却伪装成豪壮不挠之态。因此常以虚张声势为惯用外交策略,屡屡酿成同外国纠葛,又屡屡招致失败。清人虽愚蠢不决,但受此屡屡失败,对须培养实力已稍有感悟。近来陆海两军已渐有讲究改良之趋势。清国优柔,显然不能一举成强国。但是,只要努力不懈,理应达到此境界。(由当前形势看来,二十年后可能稍有完备,若其实力稍有完备,彼对我国之感情如何,实堪优虑。)清国自尊傲慢,若实力达此程度,即便对无关邻国,亦欲玩弄实力,何况作为曾经使彼遭到失败之小国― 日本。台湾之举,清人脑中深有所感。如琉球馆,至今尚存于福州,清国依然扶持之。又如朝鲜事件,反遭清人轻蔑,似于朝鲜人中亦起怨声.由此观之,清国终非唇齿相依之国,论战略者不可不十分注意于此,而现今又乃最需注意之时机。因此,乘彼尚幼稚,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活动,我国始能保持安宁,亚洲大势始得以维持。
第二项 盖清国政府外交策略已有所改变,并取进取之势。安南战争以后,外国政府尊重清国。在此应略陈安南战争前后清国实力。清朝以弹丸黑子之地兴起于满洲,后灭明朝,并吞伊犁新疆,压制俄国、印度.当时之劲旅称八旗,勇猛绝伦,糙粗骑兵声震天下。而后习惯于承平,受华美之风侵蚀,到嘉庆年间,于川楚之役(乾隆59 年,安徽刘松因白莲教事被捕,滴戍于甘肃,其党羽刘之协、宋之清等煽动流俗,于四川、陕西、湖北发动叛乱,扰附近七省之地,经十一年,至嘉庆元年,始平定)未建一功,徒遭绿营兵轻视。绿营兵乃守护地方,出任警察职责之兵,完全由汉人编成。旗兵30 万,绿营兵60 万,蒙古兵10 万,共100 万。八旗兵属无用之长物,加之绿营兵之弊风亦与日俱增,于道光鸦片之役(道光二十年,两广总督林则徐于广州焚烧鸦片两万余箱,英国发兵,攻克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进迫南京。次年,清廷议和,赔偿洋银2100 万元,并以香港为英国长期管辖之地,开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及咸丰、同治年间长毛贼和回匪大乱(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于广西鼓动暴乱,后蹂厢十六省,占领南京称王。其党羽蓄发,故称长毛贼。咸丰以后,同治二年平定。此乱前后十七年。同治八年,甘肃东干派回教徒于新疆发动叛乱。同时,浩罕之将阿古柏奉喀什喀尔王孙举兵,全歼喀什喀尔之汉军,占据此地,后与东干合一,防御汉军。钦差大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逐渐光复,光绪二年克喀什喀尔,荡平全疆),除两江(江苏、江西、安徽)二、三镇台外,全国绿营兵无一发挥作用,平定大乱者仅临时征募之壮兵,即称为勇的一种兵。从此,勇兵更增,有事必使之当其冲。因此,十八省无不置之。近年又选绿营兵中之精兵,仿勇军编制,组成所谓练军。一旦有事,攻守有用者,实此勇练二种兵。安南战争前,此二种兵合计40 万。而此40 万兵属各省总督巡抚分辖,并非归一名元帅统辖。故兵制、阵式、枪炮器械等各有差异,军制不能统一。但总督巡抚意在兵制改革,或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演练射击,年年有所进步,比之咸丰、同治年间之清兵,面目全然不同。然清人于安南战争前,深以咸丰战败(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世人称之为华北战争)为戒,以为清兵尚不能敌欧洲精练之兵,故尽量避开同外国之干系,常让数步,仅望和平,于是更招外国轻侮。近来于安南发生战争,清国起初暖昧从事,但谅山胜利,一改形势,缔结了意想不到的条约,取得了好结果,且于此间试清兵之利钝,大有所悟。其后方向顿然一新。军舰出日本海,做保护朝鲜之态势;于俄满边界之议论中,欲签订条约;干涉印度不丹之内事,并欲并吞之。如此等等,已非数年前稍有难题就以朝鲜非我属国,安南、遏罗、缅甸与我无干,巧用逃辞之清国。若有机可乘,清国必欲乘之,竟成伸张国威之势。然而,观察清国实力,现今之清国同安南战争前之清国,绝无大差异。但于我国,动辄视清国为强国,自先以宽仁让步,不思进取。万一计从此出,只能徒增彼之凯靓,进一步招来外国蔑视,日益损害我国民秉性,并将至不可挽回之势。当今宜研究进取计划,乘机伸张国威,足魏然小动之目是,此乃最大急秀。
第三项 勃兰登堡不过面积只有我国八分之一之小国,于七年间同俄罗斯、法兰西、瑞典、撒克逊作战,同一半欧洲为敌,最后击败对方,领有1800 万人口之地面,建八个军团,取进取方略,攻奥地利,破法兰西,最后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又如英国,自独立于大西洋孤岛,常取进取计划,于英吉利海峡度尽西班牙舰队150 艘,建海上称王基础。又如我国后宇多天皇陛下,弘安四年于九州鹰杀元兵10 万。丰臣秀吉远征海外,鼓舞国内士气,使中国沿岸无不受日本人出没之苦,后远及于安南、暹罗。清朝兴隆之初,以破竹之势蚕食四邻之时,未敢施无理于我,乃顾及我尚武精神。呜乎,实可谓盛大。以强邻为敌,伸张国威,绝不依国之贫富为主,而以士气、训练二者为主。而士气之发达,训练之精熟,无不需要审邻邦形势,制定一朝有事立即进取之国是。俄罗斯若以贫富视之,绝非天下之强国。勃兰登堡若取退守政略,其存亡已不可知。自古以殖产为先,取自月退守政略,尚未有成强国者,且招外侮,危独立,无大于此者。因此,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续执行。
第四项 安南战争后,清国取进取之势,同时,我国以宽仁为主,不得不有力争和平之倾向。曾对我国先试弹丸之袁世凯依然驻于朝鲜汉城,不顾同我国订有条约,于朝鲜架设电线,于长崎登陆水兵,擅施暴行,蔑视我国,拈侮我国体。而我国对清国之政略,与安南战争前颇不相同。对此我实不解。今略论安南战争后清国之实力如下:
八旗兵约30 万人
绿营兵约40 万人 其中练军约10 万人
蒙古兵约10 万人
勇兵约30 万人
合计约117 万人
八旗兵每月领取银三两,每三个月领取粮米五石五斗,清代之携眷兵。绿营兵乃地方镇台兵,分马兵、步兵、守兵三等。马兵每月领取银二两,步兵每月领取银一两二钱,守兵每月领取银一两,亦携眷兵。此等薪傣本不足以糊口,加之长毛贼大乱以来国事多端,康熙、乾隆时代所定岁入,已不能供于无限之岁出,于是设厘税,以取额外之税金,又减官兵傣禄,以救燃眉之急。近年开销益多,不能恢复原定金额。即使王公大臣,无贿赂则不能生活。兵卒若非从事贱业,不足以糊口。弊习多端,万事皆不能为。于是,改编各省防勇练军,用于攻守。故论清国兵力,常指防勇练军二种。八旗、绿营、蒙古兵合计,除练军10 万外,尚有77 万。虽耗费国库款额巨大,都是有名无实之兵员。
第五项 清国岁入总计1 亿2500 万元,二十一港口之海关关税1891 万4900元也包括于其中。 清国虽大国,十倍于我国之面积与人口,岁入却不到我国之一倍。财政困弊,可想而知。据最确实的报告,每年各省向北京政府贡纳银两,总计不过1400--1500万元。由此可知,以此银两用于皇室各项费用、百官薪傣乃至禁旅10 余万之八旗,弊害百出。又,每年各省北运僧粮,合计450 余万石,按建制储备三年。北京、通州等京徽米仓应经常储有1200--1300 万石。但长毛贼大乱以来,地方耗资巨大,挪用贡米过半,近年运到北京之潜粮总数,多时不过120 万石。一朝有事,南粮北运通道断绝,不出数月,就会出现难言之困弊。此安南战争时当局者最顾虑者。
第六项 今再研究清国用于军备之金额.其金额约7500 余万元。德国陆军计划费用7871 万2800 元.二者相比,相差无几。清国用于军备之费用虽巨大,但用于八旗、绿营之费用,恰似救济贫民,于军备无一利。只好培育海军与陆军之防勇、练军40 万。 此40 万兵却非由一元帅统辖,而由各省总督巡抚分辖。教育方法各不相同,或偶尔有同意于改良者,聘外国教师,却可惜不全委托于教师,取半洋半清式战术,只能徒增繁琐。教育如此,兵器又何能划一。一朝有事,聚合此种兵去作战,其不便必不可名状。加之, 更可怜者,将校虽有文官、武官,皆不懂任何兵学,只图利己。由此可知,将校实无指挥此兵临阵对敌之技。此40 万兵员配置于十倍于我国之面积上,道路粗劣,交通不便,即使一方告急,也不能从邻省调兵。且内地常有教匪、苗民(四川东南不化之民称苗)等思乱之徒。防勇练军平时主要用于镇压叛乱,不能以其大半援助邻省。加之战时无动员编制,只能临时招募无赖、游民,增加、补充战兵。以上所论者,不过实力之一斑,但足以证明其军备薄弱,财政困难。
第七项 近时清国虚张声势,又努力扩张军备,但于杜绝百弊渊源、铺设铁道、实施义务兵役法、实行军政一体之前,不能称为真正强国。安南战争后,北京政府命各省总督巡抚,减少勇兵,每省每年节约二三十万两,以之补充八旗兵训练费用。此皆因防勇练军逐渐进步,而八旗衰败益甚,于是不无一有风草动将危及清朝之顾虑。此虽不得已之措施,但清朝无异于减少蒯悍勇壮之精兵,训练贫困懒惰之士族。于是,清国实力又有几分退步。
第八项 近时清国海军呈进步之势.大致说来,清国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水师,各由十数条军舰编成舰队,时时出没于远近,唤起世人注意。然以实力论之,世人不无遗憾地被其虚张声势所惑。现试述其概要。广东水师虽由十数条军舰编成,但它本来是用以打击海匪,缉捕走私和逃税的舰队,皆木造脆弱军舰,速度无六海里以上者。一旦有事,只能用于河口防御,别无他用。福建水师以福州制造之军舰编成,被法国海军击伤后,至今尚未恢复。于清国,将同外国军舰作战者,仅南北两洋军舰。适于海战者乃北洋水师中近年于德国制造之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及于英国制造之超勇、扬威二舰,以及南洋水师中于德国制造之南深、南瑞二舰和于福州制造之开济、镜清等,一时称清国有坚舰。据向欧洲籍轮机长调查,于英国制造之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以上属北洋),龙骤、虎威、飞霆、策电(以上属南洋)不外是浮于水面之巨炮一门,非风平浪静不能行驶。操作巨炮之机器无掩蔽,易成敌人目标。一发炮弹击中机器之一部,则不堪再用。故清国海军数十舰中堪用于海战者,不过北洋五只,南洋四只。今以此九只之威力同我国军舰之威力对应,北洋五只应与浪速、高千穗、筑紫、扶桑、金刚五舰相同,南洋四只应与比靓、海门、天城、磐城四舰相同。尚须考察者乃舰内之人物。清国海军之舰长乃至士官轮机长,学术贫乏,北洋五只中十二三名外国人帮助。而此辈之节操,即使常言侠义,但内心皆利己目的。一旦开战,何能有为清国敢死尽力者。即使有一二为之,于需要团结一心之舰内,以译语指挥于弹雨血海之中,岂能保证无误,必徒见周章姐龋而已。加之清国常有所辖不同之水师不能相互支援之事.炮击福州时,有其他水师助之乎?后再三督促,仅南洋派出五只(南深、南瑞、开济、驭远、澄庆),且徒然于中途踌躇,最终招来石浦之耻(驭远、澄庆不堪法舰追击,自我凿洞沉没)。前述对比是威力对比。若对比实力,显然对方在数等以下。由此观之,更不见可惧之处。
第九项 于视察清国海河防御实力时发现,其炮台数虽多,配置炮亦不少,但其位置与结构不得其宜。除一、二处外,虽有若无,甚者更给敌人以便宜。下面略述之。旅顺口乃清国北洋门户,且设有机器局与船坞,乃修理军舰处所。此处防御力亦不小,但其后方却不顾与之成表里之大连湾和金州湾地峡。一旦扼此地峡,彼当不战自降。辽河口炮台,以极难舰行之河口为目标,且堡垒结构并非封闭式,自背后袭之,更不知有抵抗力。山海关、北塘、大沽三处,位置稍好。其中北塘、大沽乃用意筑造,故较其他炮台有威力,但无我国观音崎、富津炮台作为辅助防御之陆地联系,加之结构又低我国数等,故若从内侧攻之,彼将无可奈何。芝呆炮台在距湾口3000 米之内侧,位于高100米之山上,不解其防御目的何在。南方,至扬子江,有吴淞炮台,位于申江与扬子江之会合处左岸突出部,位置甚好,但对扬子江中流威力甚弱,若乘黑夜或浓雾,以吃水较浅之小军舰沿崇明岛上行,自宝山县方向炮击之,可容易攻克。此外,扬子江上游沿岸有许多炮台,举其重要者有江阴、镇江、九江、田家镇、武昌等。就这些炮台而言,若敌兵单从水路来,炮台将发挥巨大作用。但若有若干兵登陆,则清兵只能寻求逃跑方向。福州闽河口炮台,其位置与结构与炮击福州前相同,不同者只在鼓山尾与河口增设了炮台。于广东河,虽有虎门、黄埔等炮台,亦单纯水路防御,与扬子江、闽河口相同。对闽河,若从连江湾登陆,对广东河,若从新安登陆,袭之,彼必自溃。于是,清国海河防御除北部少数一、二外,不过是耗费时日、金钱、人力构筑之无用之物。此乃只注重退守之结果,不足为怪。
第十项 国家基础不仅在于兵器精良与国内富饶,最需要者乃忠君爱国之热情。若无此种精神,即便携带如何精良之兵器,国有许多财富,亦将无用。日本帝国富于忠君爱国精神,故处事活泼,目的明确而不动摇。共和政治虽富有爱国义勇,却无忠君精神,故处事迟钝,中途目的多变。今清国若实行共和政治,缺乏爱国精神,其国将如何?中国自古朝廷多兴亡变迁,其国君或兴起于民间,或自塞外来,虽一时以威力统御人民,但人民奉戴国君缺乏忠君精神,常因威力之弛张而有乱党起伏。现今之清朝,兴起于满洲,后君临于此国,但威力已衰,人民有厌恶清朝之倾向。自长毛贼、回匪大乱以来,至今窥伺帝室之贼徒不绝。清朝特别训练八旗武士,实因于此有所虑。清国若实行完全共和政治,则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亦会富于爱国义勇,一旦同外国发生事端,人心振奋,努力向前。而今清国人民,只知有中国,不知有外国,因袭自尊傲慢旧习,疏于天下形势。无知愚昧之人民,多不知爱国为何物。呜乎,缺乏忠君爱国精神之国家,又有财政困窘,可谓弊端已登峰造极。
第十一项 对如此国家,动辄以宽仁相让,实非国家之良策。且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最紧要者,莫过于研究断然进取方略,谋求国运隆盛。
第二篇 作战计划
第一项 若欲使清国于阵头乞降,须先以我国海军击败清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自不待论,此乃最佳手段。而欲奏其功,则须于进攻北京之同时,阻击来援京徽之敌兵,以此为紧要者。为达此目的,派出远征军总数应为八个师团(常备师团六个,后备师团两个),其部署及任务如下。
第二项 在海军掩护下,把五个常备师团与一个后备师团运至直隶湾,于山海关至滦河口之间登陆,夺取昌黎县、滦州、永平府。将兵站、医院设于永平府,以之为根据地。利用滦河同海军联系,并保持同本国交通。占领永平府后,立即命一个常备师团进发,经开平,占领唐山,利用铁路,于唐山建立坚固根据地。然后攻克芦台,不断运动,做欲攻入天津之样态,以牵制天津兵北上,保护我军背后安全。
第三项 以两个常备师团,经滦州、开平、丰台、宝抵县、香河县,进入通州。此二师团左方乃天津,须对天津方向保持战备。另两个师团经永平府、丰润县、三河县、进入通州。在行进间,须不断对通热河道路及北京北方保持战备,采取防止清帝逃脱,阻止援兵之措施。上述四个师团不要干与其他琐事,要相互支援,奋勇突击。占领通州后,以通州为临时根据地,努力把地方物资集中于此,并立即围攻北京。
第四项 关于围攻北京之部署,应以两个师团据于通州地方,其他两个师团据于燕山地方,围东西北三面。东西两面虚张声势,以东北角为主攻点。第五项一个后备师团同各部同时登陆,攻占山海关后,坚守山海关。断东三省之援兵,并注意铁门关方向,以使我军无东顾之虑。
第六项 以一个常备师团与一个后备师团,同海军一起进入扬子江,先克吴淞,据之,切断上海及长江沿岸各地交通,然后水陆合力,攻克江阴、镇江、扬州、南京、九江、安庆、武昌、荆州、长沙、宜昌等沿岸要冲,于扬州、武昌各设师团本部,占领镇江、南京、安庆、荆州。于南京拥立明朝后裔。据长江,使长江以南之兵不得北上,对长江以北之地,骚扰威胁其背后,亦使之不能北上,且集中地方物资,以图持久之计,使进攻北京之兵专心致力于进攻。
第七项 前述各项乃参考大量事由而制订之计划,且只举了计划大要。至于其细目,待后再述,在此略去。现将其二、三事由及预先准备之条件摘要叙述于下。
第八项 远征军八个师团,分北南二部。北部六个师团,南部两个师团。此乃依清国今日兵力而定。兹将清国兵力列于下,以证实之:
清国防勇、练军兵力表
地名 防勇 练军 计
直隶 25900 17000 42900
山东 7500 500 8000
山西 5700 3000 8700
江苏 水陆35000 4300 39300
安徽 5500 4300 9800
湖北 11200 3800 15000
陕西 13200 13200
四川 11700 11700
甘肃 13200 13200
河南 12700 5300 18000
吉林 8800 3200 12000
盛京 3200 3700 6900
黑龙江 4000 4000
新疆 20500 20500
扬子江以北合计 223200
福建 10600 10300 20800
台湾 6500 6500
浙江 10600 22500 33100
江西 7000 3500 10500
湖南 11100 2000 13100
广东 21300 13400 34700
广西 29500 3000 32500
云南 42700 42700
贵州 14300 14300
扬子江以南合计 208200
总计 431400
据此表,清国兵力总计43 万余人。但除去携带刀矛藤牌等无用之兵,不足40 万人。故清兵统称40 万。此兵力虽五倍于我远征军(概定为8 万),但若依前述部署计划,其比例将有所减少,不足为惧。
第九项 向长江沿岸派出两个师团,或许有过少之虑。实则不然,两个师团足以控制长江沿岸。此二师团一旦攻占南京,实有击败十八省40 万敌人之功效。南京乃清国重地,明朝旧都,故人民有南京存亡即十八省存亡之感。如咸丰三年长毛贼得之则强,同治年间失之则瓦解,亦源于此。今日清国内部,不满清朝之徒于所在之地结社,结党。其明显者,北有马贼、白莲教,山东有捻匪残余,广东有三合会,四川有长毛贼残余,而中央以南有哥老会、贩卖私盐团伙。此党有数万之众,实清廷之所惧,故常用意镇压。但如春草发芽,随割随生,其势甚盛。今官吏有加入此会者。所倡者:如今清廷昏暗,绝非应在我辈之上,应倒之,创立一公明正大朝廷。其所以未敢举旗,实因时机尚未成熟。彼等若闻我军攻占南京,岂肯沉默。显然,此党将蜂起于各地,抗拒清廷。至此,小党相率云起,清廷必出现土崩瓦解之势。若如此,即便有百万兵,岂有抗拒我军之余力.我军得南京后,立即拥立明朝后裔,建都于此。此后必有人来附,从而抗击清兵者大增。能抗我军者,不过北京附近六七万兵。克日制胜,使之结城下之盟,达我目的,绝非难事。
第十项 为攻克长江沿岸,须预先准备者,乃小军舰。自今日起,制造三十余只小汽轮,一旦有事,可装设大炮,运载兵队。其结构,速度须高,外观须美且坚固。把汽轮委托于商业,或借给清商,行驶于长江,航行于非开放港口。船员须取之于我国海军,以探索清国地形水路。若如此,达此目的甚易(关于详细说明,另有意见书)。若断然以进取为国是,以清国为当面之敌,则应从现在起,以最大限度之财力,准备枪炮军需,最迟以五年为期,进行整顿。
第十一项 我国岁入权作7000万日元。从中扣出1500 万日元,五年合计7500 万日元,以之为预算,可得以下军需:
金额 7500 万日元 其中:
大军舰12 艘 1800 万日元(每艘150 万日元)
运输船60 只 1300 万日元(每只50 万日元)
小汽轮30 只 300 万日元(每只10 万日元)
小军舰20 艘 600 万日元(每艘30 万日元)
合计 5700 万日元
余额 1800 万日元
(余额用于购置水雷艇,修理军舰,船员薪律,其他船只应实行半自给)
第三篇 善后
第一项 于第一篇略陈了现今形势,概论了制订进取计划之必要;于第二篇论述了作战必胜之要领。此二者目的在于并合最终不可与之烤和之邻邦,绝欧洲凯觑,伸张我国国威于夭下,兴隆东洋之命运。因此,我们不可不深入检讨将来之利害,制订最有利于我国之计划,预先明确坚定目的。
第二项 清国虽困弊衰败,但仍是亚洲大国。东洋命运关系清国兴亡者甚多。若万一清国成为他国蚕食对象,我国命运亦不可料。莫如为使欧洲不致侵入,我国先主动制定统辖清国之方略。故达到战争目的,缔结条约以后,自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江苏省之黄河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及列于第三项之地区,应属我国版图;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给清朝,使之独立于满洲;于中国本部割扬子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后裔,建王国,并使之成为我国之保护国,镇抚民心;扬子江以北,黄河以南,再建一王国,使之属于我国;于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达赖喇嘛;于内外蒙古、甘肃省、准噶尔,选其酋长或人杰为各部之长,并由我国监视之。(参看附图)如此分割十八省,于满洲建一国,划出西藏、蒙古,使其力量均衡,唇齿相依,并制订进步计划。如此,欧洲豺狼亦不足虑也。
第三项 于缔结战胜条约时,无论于任何情况下,一定要把下述六要冲划入我国版图:一、盛京盖州以南之旅顺半岛。二、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三、浙江舟山群岛。四、澎湖群岛。五、台湾全岛。六、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旅顺半岛乃渤海之门户,便于控制清国北部,并与对马相对,便于控制朝鲜;更有大连湾、旅顺口二良港,最便于舰船停泊。道光二十年,英法联军北侵时,英军曾以此为根据地整顿舰船。
第四项 登州半岛有芝果、威海卫二良港,同大连湾、旅顺口相对,乃扼渤海必需之地,且是平时南北通商船只必由之地,贸易利益不少。就清国而言,失旅顺、登州二半岛,则不能于渤海以巨舰护卫京徽,而只能以小军舰于大沽口内做河口防御。所谓小军舰者,即现有之龙骤、虎威、飞霆、策电、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等不能于大海自由运转者。今后,清国海军再不足虑。
第五项 俄罗斯之东进政策乃乘时机并合满洲,以大连湾为舰队根据地,蹂厢东洋之方略。万一俄国先占旅顺半岛,东洋形势可想而知。但俄罗斯有中亚之权衡问题,若不先达到中亚目的,而仅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悬军则不易实行。于我国,现今乃最有利时机,必先占领之。
第六项 舟山群岛乃清国中部要冲,扼扬子江口,控制福建、浙江。一旦有事,便于彼尚未备先击压之。舟山若为外国所有,则不利于我国。台湾和澎湖岛乃清国重地,常令世界各国流涎不已。虽台湾东部至今仍系化外蛮地,仅其西部服清国之教化,设二府八县,但土壤极富饶,物产颇丰富。24 年前己开台湾、淡水、鸡笼三港,次年又开打狗为西港,乃各国贸易之地。由此可知其为要冲并富饶之地。故我国必当占此二岛,于台湾设重镇;除常备军外,当另训练生蛮,编成一种军队;利用鸡笼之煤炭,于澎湖岛设一镇守府,以控制清国中南各省,并作为他日向南洋发展之根据地.
第七项 有一种说法,曰:为谋求国威之伸张,且挽回亚洲之大势,将现今之清国分割为若干小邦国,我国乘机占有大版图,虽系好事,但对清国虎视眈眈之白人岂有袖手旁观,放任我国为所欲为之理.白人必群起插入日清两国之间,竭力妨碍我国.俄、英、法,德诸国乘机占据清国之部分土地,易如反掌.若事到此等地步,有何良策莫如研究自卫之道,谋求逐渐富强。事情或许如此,然此说乃不察未来,徒劳之过虑.若现今以此说做去,我国将陷于不得保持安宁之境地。岂知以当前形势预测清国未来变化有三:其一,如第一篇第一项所论,清国富强,其二,如本篇第二项所论,他国入侵:其三,豪杰举起反旗,颠覆清朝,创立一新国家,而其结果亦同于其一.在此三变化中,无一不与我国安宁有关。我国若努力于自卫,乃坐而自求困弊衰退,绝非国家之上策.坐而招来困弊与进而谋求伸张,其得失如何何况分割清国,占有其一部,有并非无名暴举之理.清朝自满洲来,夺取明朝之中国,而今日立于世界却不努力把中国引向开明,故应使之退回其本土——满洲,在中国使故主明朝再兴,统辖其土地.但将全部土地给予明朝,于东亚之权衡与安宁,绝非上策.因察其未来,等于又造出一个有实力之新清国。加之,若再造其朝廷,俄然成立,毫无平素磨练之实力,莫如于百事创业之时机,如本篇第二项所述分割之,于属国拥立其民族被尊为武圣之关羽后裔,或寻求其他名人封之于王位.于此,我们孜孜不倦地教育其民族,培养其实力,并进而成为此二国之开导者,善后之庇护者,并于西藏、内外蒙古、准葛尔封立之达赖喇嘛及各酋长施政中,给人民以幸福,或尽监视之责,权衡得平,安宁得保,谁能一味视我国为土地掠夺者。但无论有无其名,若豺狼白人试图妨碍我国实现其目标,则可以恳辞说明前述之公道。对其顽固者,可将其意见置一旁,努力使辩论迟缓迁延.若白人欲乘机夺取清国部分土地,则应仔细审其地形,对于我无害之地,不闻不问。毕竟白人得寸地我得丈地,白人占小部,我占大部.可见,现今,幸而欧洲各国相互戒备,尚非欧洲各国远征东洋之时机,欧洲各国亦无此实力. 于此时,我国断然先发制人,制订进取计划,谋求国家他日之安宁与幸福,实今日之最大急务也.于清国之可乘之机,乃欧洲或中亚战乱之时。现在磨刀以待时机,最为重要。
最后编辑:202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