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顺

简介:  戴德顺,男,评书演员。评书第六代弟子。  
[展开]

戴德顺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十八德”行七。光绪初年由天津来到沈阳,演说《大八义》。后在东北另立门户,广收门徒。其下传弟子为“悦、庆、桐、浩”。

  

评书艺术家师承关系表

  第一代

  王鸿兴:(生卒年不详)清代评书艺人。原为雍正年间北京著名的弦子书艺人,后改说评书,在西直门内新街口酱房夹道说《三国演义》,成为北京评书的创始人。按师承关系推算,评书乃由王鸿兴肇始。他一生收弟子八人,即所谓的“三臣”(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白文亮、黄福亮、佟起亮、翟士亮、刁亮)。“五亮”均以演唱弦子书为业。北京的评书是由“三臣”流传下来,迄今已传十余代。 

  第二代

戴德顺

  安良(亮?)臣、邓光臣、何良臣

  第二至三代:

  安良臣——张海风,邓光臣——张沛然,何良臣——柯光玉(在此处,《艺术论》中为赵亭贞和柯亭然)

  另有安太和一枝

  第三至四代:

  张海风——胡永隆,张沛然——戴明山,柯光玉——赵廷贞、柯廷然,安太和——恒永通、张永福、吴永春、张永兴、韩永滔(《艺术论》中还有尚奎明和柯光玉)

  第四至五代

  胡永隆——何茂顺、刘茂顺、陈茂胜。

      何茂顺:(生卒年不详)专说《东汉》、《英烈》,刀枪架子好。 

  戴明山——张君义,

  赵廷贞——尚奎明、昆奎明、王奎盛、苏奎庆、王奎海、齐奎远、刘奎远,

  柯廷然——牛瑞泉、华瑞生(共七人,号称“七瑞”),

  恒永通——庆有轩、李有源,

  另有姜振名一枝

  第五至六代

  代表人物:李长彩,赵连波(《艺术论》中前两人为第六代,清平客先生写为第七代),梅竹兰。

  何茂顺——奎胜城、高胜泉、刘胜常,

  刘茂顺——陈胜通,

  陈茂胜——陈胜芳,

  张君义——双文兴(即“评书大王”双后平)、海文泉、林文圣、白敬亭。白敬亭:(生卒年不详)评书艺人,艺名白文亮,是双厚坪的师弟。他擅长短打书,最拿手的是《施公案》和《永庆升平》,常常到清代各家王府里去说“家档子”(堂会)。他本是瓦工出身,说到书中人物杜克雄挥舞大铁锹,边说边比划,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尚奎明——李凤山、马凤云,

  王奎盛——任春山、谷春山,

  牛瑞泉——程德荫、奎德顺、关德志、戴德顺等共十八人,号称“十八德”。

  庆有轩——奎道顺,

  李有源——田道兴,

  姜振名——吴辅庭、哈辅源、连辅轩、春辅祥;

  六代尚有:陈胜长、贾胜岐、尹胜云、蓝德俊、许德胜、冯德泉、张德诚、张德胜、韩德宝、魏凤祥、何凤鸣、王凤岐、程凤祥、高凤鸣、孟春柯、崔春玉

  第六代到第七代

  代表人物:

  (陈胜通——):曹聚锐、魏聚宽、德聚明,

  (高胜泉——):文岚吉、马岚波、宫岚彩、张岚溪、田岚云、曹岚兴、张岚泊、张岚涛、芮岚亭。

         张岚溪:(1868?—1932?)北京人。民国初年(一说二十年代初)由京至津,在天津长期演出。其书目主要为《三国》和《明清八义》。张岚溪京剧知识颇为丰富。他表演时不仅经常借鉴京剧演员表演身段,而且他也会唱京剧的唱腔与著名唱段,因此他的书有声有色,艺术性很强。在《三国》四奇(张岚溪、张慰臣、西子云、吴志子)之中,只有张岚溪是来自北京的“道儿活”演员,而且集唱、做、说、表于一身,是说《三国》评书演员中表演艺术最全面的。曾进宫为皇家讲说《三国》。收徒有品正三、李正奇、谢正华、明正顺等。三十年代初,病逝于天津。 

  (白敬亭——):群福庆、陈福生、文福仙、春福兰、陈福庆、伊福宾,杨云青、董云坡,裕昆勇、王昆兰、孟昆永,世殿丞(臣)、梁殿元、桂殿魁、王殿远、文殿成;(福、云、昆、殿不分)

        群福庆:(?—1933)北京人。原姓吴,乳名群子,字光甫,排行在二。幼时曾在点心铺学烘炉烤点心的手艺,一干八年。后因酷爱评书,乃至被辞退。拜师白敬亭,艺名本为吴福庆,但谐音“无”很不吉祥,改名群福庆。他在天桥撂地演出,由于嗓音好,口齿清,台风正,善于表现书中英雄人物,能将其侠肝义胆和威武气概表现出来,因此很受听众欢迎,赢得“挑帘红”的美誉。他原说《施公案》,后又从刘竹桥那里学到牛瑞泉编写的《于公案》。由于故事结构严谨,穿插巧妙,颇能引人入胜。后成为其代表作之一。他还向马凤云学习《盗马金枪传》。 

群福庆为人聪明机警,讲义气,礼让为先。当袁杰亭说《施公案》时,群即改说《于公案》;后袁病倒,群才复演《施公案》,享名达三十年之久,并有“活黄天霸”之誉。他说书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同行中以识时务、讲艺德著称。收徒刘荣安、陈荣启、许荣田等。 

  (李凤山——):李长彩、徐长胜,赵连波、桂连封、胡连城、张连仲,梅竹兰、刘竹桥;(长、连、竹不分)

  (程德荫——):王致廉、张致兰、霍致高、德致厚、李致清,英致长、王致玖;

         王致玖:(1854?—1920?)北京人。原名王得宝,是清末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后由英致长代拉为师弟,弃相声而说评书,并一举成名。代表书目是《永庆升平》,有“活马成龙”之称。其特点是说书口紧,但是紧而清晰,有条不紊,快而不乱;演出时经常把相声技巧巧妙地揉入评书之中,包袱多而脆,喷口甜而响,使相冷隽不频,变脸灵活不厌。收徒众多,有张杰鑫、许杰泉、吴杰森、常杰淼等。剑侠书《三侠剑》虽系张杰鑫创演,但王致玖在编纂过程中起到总设计与指导作用。 

  (戴德顺——)自创东北评书,为第六代弟子,坐下七八九十分别为致杰阔增,他私自改为悦庆桐浩。陈悦贤、陈悦真、马悦卿、李悦明、李悦斌、李悦辉、吴悦庆(号称“七悦”);

  (奎道顺——邢义如,田道兴——石义舫);

  (吴辅庭——):胡昆英;

  第七代诚字辈,还有潘诚立和马诚方(马三立的爷爷)

  第七至八代

  第八代共六十六名弟子。

  (曹卓如——):赵英颇;

  (岚——):品正三、冯正春、廷正川、赵正升、霍正荣、汪正江、马正明、李正奇、丁正洪、崔正侠;

  (福——):张荣久、曹荣禄、顾荣泉、陈荣启、许荣奎、李荣奎、阎荣山、赵荣发、段荣华、刘荣安、刘荣云、许荣田、傅荣庭、孔荣清、杨荣保、刘荣魁、刘荣芳、蔺荣林、安荣魁、阎荣山;

  (云——):阎伯涛、范伯成、王伯芝;

  (殿——):刘继业、刘继云、姚继贤、徐继田、王继兴、王继隆、李继有;(荣、伯、继不分)

  (致——):王杰魁、袁杰英、袁杰亭、袁杰武、广杰明、常杰淼、张杰鑫、李杰恩、富杰俊、金杰华、金杰立、李杰芳、文杰玉、双杰海、刘杰谦、许杰泉、王杰钰、张杰宽、吴杰森、杜杰峰,陈士和、李士元,顾云亭、王云汉、乔云斋、叶云棠、松云山、聂云贵,

  (杰、士不分)

  (悦——):杨庆鑫、汪庆柏、赵庆年、富庆升、甘庆雨、金庆治、金庆岚、广庆华、贾庆巡、许庆堂、李庆魁、李庆扬、杨庆泰、田庆义、张庆祥、陈庆禄、苑庆山、乔庆贵;(号称“十八庆”)严宝森、绳宝珍;

  (长——):潘诚立、张诚斌、张诚润、瑞诚咏、盖诚兰,黄诚志,徐坪玉、蒋坪芳、福坪安、周坪镇、邱坪钧、孟坪义、李坪兴,吉坪三,陈润发,卢醒笙,(诚、坪、润不分)

  《艺术论》中还有“豫”字辈的李豫明;“华”字辈的陈华启(清平客先生把他们放在第九代)

  第八至九代

  (赵英颇——):佟信魁、齐信英;

  (正——):陈荫荣、陈荫魁、马荫良、刘荫清、李荫川、陈荫廷、张荫林、张荫年、张荫忠;丁建中;

  (荣——):叶祥真、刘祥明、孙祥瑞;

  (伯——):张青山、李月三;

  (继——):段兴云、许兴魁、王兴阁、马兴田;

  (杰——):张阔兴、袁阔成、阿阔群、宋阔民、吴阔惠、陶阔九、傅阔增、苗阔泉、杨阔庵、曹阔江、马阔山、高阔轩、连阔如、胡阔洲、刘阔漳、孙阔英、赵阔汉、张阔峰、尹阔良;

  陶湘九;

  蒋轸庭、马轸华、徐轸怀、赵轸铎、佟轸方、来轸义、兰轸琪、马轸元、孔轸清、杜轸明、蒋轸龚;

  (士——):文健华、刘健英、张健新、黄健声、张健声、刘健麟、刘健卿;

  (阔、轸、健不分)

  (庆——):固桐晟、宋桐斌、李桐孚、段桐明、金桐纯、庄桐严、郭桐声、李桐森、宋桐茂、黄桐鳌、高桐鸣、岳桐春、顾桐峻、王桐轩;

  (宝——):吕俊会、

  (诚——):李豫鸣、张豫兰、高豫祝、赵豫堂、邢豫如、边豫塘、张豫民、唐豫祥、蔡豫卿、尹豫恒、朱豫章、王豫荆、丁豫良;

  (坪——):刘鹤云、毕鹤勋、李鹤谦、李鹤仙、刘鹤兰、张鹤瑞、崔鹤桐、王鹤轩、吴鹤龄、董鹤良、郭鹤鸣、马鹤逸、吴鹤轩;

  张豫华、徐豫田;

  陈华启、刘华振、马华鑫、赵华轩、李华臣、张华宾、王华瑞;

  (润——):马雄章;

  (鹤、豫、华、雄不分)

  九到十代

  (荫——):王宽章;

  (兴——):李鑫荃;

  (华——):李存源、姬存林、姚存礼、顾存德、姜存瑞、黄存洲、索存寿、魏存发;施星夔;

  (阔——):丁增启、耿增春、马增祥、朱增富、孙增奎、张增福、张增友、王增智、刘增秀、邵增涛;连丽如;田占义;赵维莉;

  (轸——):张枢润、董枢权、于枢海、巩枢和、罗枢平、李枢勋、李枢信、聂枢林、秦枢宝、曹枢林、董枢敏、牛枢通、王枢祥、童枢

  源;(增、枢不分)

  (健——):刘立福、张立川;

  (桐——):陈浩先、刘浩鹏、萧浩然、陈浩智、佟浩如、杨浩成;

                          萧浩然:(1914—1990)辽宁辽阳人。生前为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会员。1953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拜宋桐斌为师。1955年曾为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水浒》100段,并于1956年元旦开始播出,反响强烈,得到广泛好评。拿手书目是《三国》、《春秋》、《水浒拾遗》、《邹应龙》等,也说过《节振国》等新书。

  (俊——):芦仁堂、张仁璧、郭仁鹏

                        芦仁堂:(1920— ?)辽宁昌图人。原名芦栢祥。生于1920年6月8日。十六岁时在哈尔滨拜李俊岚为师,学会全部《大隋唐》、《明英烈》等长书,曾辗转四平、长春、呼兰、牡丹江、北安等地。1948年参加黑山县曲艺团,从艺多年;1963年到锦县红光曲艺社。1953年于四平聚英茶社,结识张青山,二人相交莫逆。张青山亲传《梁山复仇记》一书,此后即为其拿手书回。有徒弟徐洪贵等。《梁山复仇记》与《水浒外传》(袁阔成本)一同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郭仁鹏:(1938— )辽宁盘山人。系中国曲协会员,盘锦市曲协副主席,盘锦市文工曲艺团团长。十八岁拜程怀玉为师,后又拜李俊岚为师。常演书目有《兴唐传》、《梁山后传》、《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风尘剑侠》、《节振国》、《桥隆飙》、《烈火金刚》等。

  

评书艺人

  评书,也叫评词,曲艺的一种。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涌现出的评书演员技艺精湛、深受欢迎。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

 

最后编辑:2022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