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美圣

简介: 包美圣,1958年出生于台湾,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台大历史系毕业,是第一届金韵奖的优胜歌手。包美圣的音色清亮而带童趣,在众多民歌手之中,辨识度极高,也因为其声音的独特性,在民歌鼎盛之时,极受听众的喜爱。一共出版了《包美圣之歌-你在日落深处等我》、《长空下的独白》、《那一盆火》及《樵歌》等四张专辑。 包美圣是声音识别度最高的民歌手,她的歌声非常独特,旁人无法效仿,更与学院派的经典唱法无关。
[展开]

包美圣的个人经历

包美圣 - 人物资料

包美圣,1958年出生于台湾,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台大历史系毕业,是第一届金韵奖的优胜歌手。包美圣的音色清亮而带童趣,在众多民歌手之中,辨识度极高,也因为其声音的独特性,在民歌鼎盛之时,极受听众的喜爱。一共出版了《包美圣之歌-你在日落深处等我》、《长空下的独白》、《那一盆火》及《樵歌》等四张专辑。 包美圣是声音识别度最高的民歌手,她的歌声非常独特,旁人无法效仿,更与学院派的经典唱法无关。

1980年离台赴美深造。自从出国深造后,25年来始终未曾再以歌手身分公开露面、献唱。


包美圣 - 人物简介

中文名:包美圣
星 座: 天枰座

1958年出生于台湾,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1977年因参加当时由新格唱片公司举办的台湾第一届金韵奖而获胜并签约旗下,当时年仅19岁的她以女精灵似的清亮音色并带童趣般独特嗓音见长,在当时广受听众的喜爱, 1980年离台赴美深造。

自从1980年出国深造后,25年来始终未曾再以歌手身分公开露面、献唱的包美圣,一直是最让人怀念的校园民歌手之一。一般人几乎无从听闻她新近的消息,因此大家只能反覆温习《捉泥鳅》、《小茉莉》、《那一盆火》…这些包美圣当年留下的经典歌曲。三十年如一日,包美圣的音色至今都没有岁月的痕迹,依旧是那么清新,充满童趣,与八十年代初期我们第一次听到《捉泥鳅》时,几乎一样。

包美圣

包美圣退出歌坛已久,目前在其老公创办的IT公司中担任总经理,定居美国。

包美圣 - 生平

从小在台中长大,包美圣在家中是最小的么女,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很疼她。父亲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亲是小学教员。在念书的时候,她一放假就往家里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可是现在上班了,就不那么容易回去了。高中毕业,联考考完之后,有个漫长的假期,包美圣喜欢吃绿豆汤。怕烧干了它,又不想盯着炉子看,于是顺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随便的摸索着,加上哥哥同学的指点,就那么自得其乐的过了个暑假。

那时唱歌也没作什么选择,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国民谣为主。说起唱歌,据母亲说是从小就爱的,哥哥姐姐和母亲也都喜欢唱歌。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躺在床上听母亲教她唱《绿岛小夜曲》。这个情景至今仍不能忘。刚会吉他的时候,在厨房楼梯口弹吉他,跟母亲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伦乐。

在快过完十九岁的那一年四五月间,包美圣完成了她第一首创作曲《悟於十九》,这首曲子后来改名《成长》,收在她的第一张唱片中。

虽然参加金韵奖使她很有名,也灌了唱片,包美圣并不打算从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认为自己能用一种课余的态度,来面对唱歌是很幸运的,家里全让她自己做主,只希望不要公开去餐厅演唱。她却只是个爱唱歌的女孩,不为名不为利。只有这样,唱歌才不会构成负担。有一次,学校办时事分析的演讲,去的同学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点有演唱会,人山人海。包美圣因此很是感慨。有那么多人喜欢听中国歌是好的,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也该多关心世局一些呢?

个性比较好静的包美圣,平日喜欢看电影、郊游,她也喜欢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的去爬山。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简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欢跟好朋友一起谈天、唱歌。因为金韵奖成了名人,包美圣现在常常得参加音乐会的演出,在取舍方面不能随心所欲,有时并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时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虽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扰。有的人可以一边做事一边听音乐,但是包美圣每次听音乐都得十分专注。她喜欢抒情的曲子,对于杨弦非常佩服,也欣赏他早期的作品。

日下一些歌曲作者,如果以“会不会流行”作为创作时的第一个考虑条件,会导致极大的不良后果,包美圣认为民歌的前途若跟商业化结合,就很堪虑了。

在灌第一张唱片时,包美圣完全没有经验,要她唱什么就唱什么。这次第二张,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为到底经过了那么些日子,她也长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样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选歌的原则一是好听,二是动人,一首歌词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紧,她绝不会因为光是词好就接受,因为没有好曲子,光有好词,那词的好就表现不出来了。

包美圣和《捉泥鳅》的作者侯德健,小时候是住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有一次演唱会上,两人先后都唱了这首《捉泥鳅》,味道很不同,一个真是大哥哥的样子,一个是央求大哥哥带着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她唱歌,只因为她喜欢唱歌,她最不喜欢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动她是不去参加的,她认为:“唱歌是很单纯的事,绝不要把它弄复杂了。”这种态度也许是对的。本来嘛,能让自己快乐,又能让别人快乐不就够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创歌曲《成长(悟于19)》参赛,获得第一届金韵奖创作组优胜奖(冠军陈明韶)。那一年她十九岁,就读于台大历史系。之后,在金韵奖纪念合辑中以一首《小茉莉》为歌迷熟知,又因创作才华而引人注目。趁热打铁,新格唱片为她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包美圣之歌》,里面收录了多首个人原创曲,以及侯德健、邱晨的处女作。  为《捉泥鳅》录音时,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为被这首歌感动,而是因为太像儿歌,让她感觉很没面子。在制作人的软硬兼施下,她成为该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广受欢迎。儿时,她和《捉泥鳅》的创作者侯德健住同一个村子,上同一间幼稚园,但并不熟悉,没想到长大后却因民歌而再次结缘。  

她与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岁月中单纯美好的感动。其间,喜欢集邮的她与台大集邮社社长、学长陈安斌相恋,1980年,毕业不久就走入结婚礼堂,随后一起去美国加州深造。退出歌坛前,她共出了四张专辑,不到一年就是一张,属于相当高产的民歌手。先生在美国攻读工程博士学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直接影响到夫妇二人的证券投资,但这次失败的经验,却让陈安斌兴起“以电脑代替人脑进行理财决策”的研究课题。1991年,夫妇俩回到台湾,定居新竹,经过几年的研究,几经艰辛获得投资,最终成立宝基资讯公司。创业初期,挂名总顾问的陈安斌事事亲为,担任总经理的她也从基本行政事务做起,如今,“宝基资讯”在台湾高科技领域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国外着名高科技公司参股,赚取了亿计的丰厚利润。现在的她仍在公司担任顾问,二子一女也都长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在“民歌三十”系列纪念活动中,淡出歌坛后将近二十五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开露面的她,于2004年答应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会上与大家重逢,最让她高兴的是见到了二十多年没见面的陈明韶。忆起当年,她说:“以前我们唱歌,不必化妆,也没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学会一样,对我来说,那就像是学生的活动,所以我从不觉得自己加入过歌坛,也没有所谓的退出。” 

《民歌嘉年华会·永远的未央歌》演唱会上,她充满幽默感的话语不时引得台下观眾哈哈大笑,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包美圣,一定是个开朗睿智的可爱女人。 

包美圣 - 专辑及介绍

《包美圣之歌》1978

《包美圣之歌》以清新的创作歌谣建构专辑基本调性。侯德健所写的《捉泥鰍》,在当年极为走红,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两句。创作大将丘晨共发表了《看我听我》及《你在日落深处等我》两首歌曲,是包美圣广為人知的成名曲。民歌时期另一种重要的曲风类型是古典诗词的重新创作。源自白云遗音,华丽丝谱曲《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词由陆游所写的《釵头凤》,以及张继的七言绝句,郭芝苑谱曲的《枫桥夜泊》,三首歌曲均将往日难以亲近的艰涩诗句,重新以民谣披上一层平民的新绿外衣。至於歌曲《你来》,透过大幅度转调的方式,描绘浓郁的怀乡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长(悟於19)》则是包美圣就读台大时,写给同学有关青春记事的小品,这首曲子也是她个人第一次发表的创作。

专辑曲目 

《你在日落深处等我》 《 捉泥鳅》 《你来》 《喜只喜的今宵夜》 《把握现在》 《短歌》
《成长 (悟於19) 》《看我!听我!》 《枫桥夜泊》 《风箏》 《釵头凤》 《你是否珍惜》

专辑《包美圣之歌》上的一段简介:

包美圣,她是台大历史系四年级的学生,纯真而又充满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时她除了弹得一手好吉它及钢琴之外,谱曲、填词更是她的另一项才情。基于她那愈掘愈深的音乐才华,我们决定出这张唱片,献给所有爱好校园音乐的朋友!
在这张唱片的12首歌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女孩在成长岁月中的种种心路历程……从《捉泥鳅》、《悟于19》、《风筝》到《你在日落深处等我》,包美圣内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触,而是在成长的历程中,你我都曾有过成串的回忆与憧憬。
藉着歌声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来共享那片难以忘怀的日子……!

《長空下的獨白》1979

专辑曲目
A1.长空下的独白 A2.鱼娘 A3.小秘密 A4.兰花草 A5.因为 A6.卖花词
B1.雨霖铃 B2.钟声 莫催我 B3.思卿 B4.孔雀东南飞 B5.白发吟 B6.寻狗启示

《那一盆火》1980

专辑曲目
A1.那一盆火 A2.走向我 走向你 A3.沙河年岁 A4.鹅 A5.悲秋 A6.快乐行
B1.《梅雪争春》 B2.走向你走向我 B3.爱的第一个音 B4.无言歌 B5.雨情 B6.迎向永久


《樵歌》1981

专辑曲目

《樵歌》《如果没有》《捕蝶》《第二个梦》《阳关迭》《给小女生》《竹姿》
《秘魔崖月夜》《妈妈的信》《又是六月》《出航》《夜之声》 

《樵歌》出版于1981年,是包美圣赴美深造前的最后一张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过唱片中,制作最成熟的一张。本张专辑的词曲作者,均为一时之选。专辑同名歌曲是靳铁章之力作,他擅长书写中国风味的歌曲:黄大城的《渔唱》是其对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则是其对於隐士生活热切渴望的再次抒发;至於两者间的对话,则总结於天水乐集所出版《李建复专辑》中的《渔樵问答》一曲。

赖西安和戴志行所写的《竹姿》,透过磅礡的弦乐前导与合声气势,以及管鐘的铺陈,勾勒出赠别离乡游子的殷切叮咛。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词作,则多样化的描述了彼时大学学子的生活感怀:包括遥想母爱的《妈妈的信》、描写毕业情怀的《又是六月》、服役时於营区的信笔随想《捕蝶》,以及负笈离乡的心情写照《阳关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达、马兆骏这对组合的抒情曲《如果没有》,亦是专辑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复、钟丽莉以及黄韵玲,也都在这张专辑中分别有歌曲的发表。特别是黄韵玲的《第二个梦》:以两段式的转调,盘旋出对梦中国度的向往,是颇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专辑裏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圣本身也有一首爵士创作《给小女生》。另外,苏来谱曲,胡适词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当时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谭荃中、吴明华、苏来、王新莲、杨芳仪等,也在这张唱片里支援合声,这也是民歌时代唱片里常见的作法:彼此支援协助,共同完成音乐的理想;特别是《竹姿》一曲的合声表现,听众可仔细的聆听。

包美圣 - 自述

对我来说,以前对于民歌的投入可以说是“无心插柳”,并没有特别去耕耘。

当时的“民歌”几乎没有一点商业气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单纯,当然,也有人很响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随性的,跟整个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络。那时我在台大念书,唱歌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活动,常常是到各个校园演唱,唱完我就赶快回学校,因为我是还要约会的。另一方面,我并不喜欢那种录音、录影的生活,时间很难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录影录到清晨,然后一起去永和豆浆,接着王梦麟说要送我回宿舍,他骑着重型铁车在还没拓宽的新生南路上,简直在飙车,我觉得有趣,又觉得很担心。万一出了事,清晨一对男女,人家不知道会说些什么……

当时唱过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给我唱的。从现在倒回去看,我觉得唱《小茉莉》时是我声音最干净的时候,给我简单、纯洁的一点怀念。还有一首《捉泥鳅》,也不知为什么大家就是觉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红了。

那时在大学里面,同寝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个交友的经验,刚好双方的人我都认识,我就抱着“我唱给你听,再唱给他听”的心情,写了《成长(悟于十九)》这首歌,“告诉你们问题其实没有这么严重”,而其实就是一个醒悟的感觉。

同时,《成长(悟于十九)》这首歌,也记录着我19岁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为民歌手的一员,我只短暂伫足了三年多就离开了台湾。短短三年里,与其他的歌手们快乐、随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专院校,没有包装,以自然的面貌、年轻的我们,或唱或谱,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命中甜蜜而丰富的感动。

离开时,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暂却深刻的回忆,放在我心中一个甜蜜的位置,热切地迎向生命中为人妻、为人母、在异乡的新角色,遥遥欣赏着后继许许多多才华洋溢的歌手们更热情、更专业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着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乡之情。回台后,偶或听见寻找我的声音,我虽然没有回应,但是内心是感动的,毕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忆中,是一种幸福。

最后编辑:2022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