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荐中

简介:  曾任:齐齐哈尔市第一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主任;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三级甲等)心理科主任。   现任: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院长、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李荐中同志常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
[展开]

李荐中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李荐中

  曾任:齐齐哈尔市第一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主任;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三级甲等)心理科主任。

  现任: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院长、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李荐中同志常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在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领域辛勤耕耘。早在1985年,便率先在国内开展“考场境遇性焦虑”的研究,当时被《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誉为“开阔精神医学新领域的重要尝试”;1987年开展关于“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卫生”的研究;1990年开展对“性变态”的研究等。此后潜心研究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心理疗法,1996年正式提出“全方位整合心理疗法”的基本理论并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开展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研究,首次提出“集体家庭治疗”的方法,,2004年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证书。

  李荐中曾是齐齐哈尔市首位职业心理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长达20余年。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之口碑,许多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等地的患者慕名来齐就医,当时媒体均有报道。其专著的影响更为广泛,收到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患者的大量来信。美国著名精神医学家、心理专家、WHO亚太地区精神医学联络人曾文星教授曾撰文称赞李荐中在心理治疗上“很有贡献”(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第一期)。

李荐中

  1983年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神经精神专业毕业。

  1988-198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修。

  2000-2002年参加北医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班连续3年培训。

  2004-2007哈尔滨医科大学职业心理卫生硕士。

  曾获“齐齐哈尔市卫生系统十杰青年”、“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和“优秀人民代表”、“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著作:

  1、《心语—心理咨询案例》,(独立专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2、《全方位整合心理疗法》,(独立专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3、《医学心理与现代心理护理》(主编),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

  4、《心理治疗学》(第一副主编,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

  5、《中国心理卫生研究》,(第一副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6、《心身疾病与综合治疗》(副主编),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

  7、《神经症》(副主编),内蒙古科技出版社。

  科研成果:

  主持课题获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成果1项,获市科技成果3项,获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在研课题:

  1、省卫生厅立项资助、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市科技局立项:

  脑生物反馈与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对ADHD脑功能影响的研究

  2、省教改工程立项:

  依托精神医学特色专业构建优势专业群发展模式研究

  3、医学院立项:

  (1)、瓜蒂散、呋喃唑酮联合戒酒的研究

  (2)、森田疗法的家庭式应用研究

  论文:

  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等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文章如下:

  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4,154~155。

  200名离、退休干部有关问题调查 一作。

  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5,232~233。

  一列摩擦淫癖的综合性心理治疗 一作。

  3、《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2,82~83。

  中学生考场境遇性焦虑障碍调查与预防性治疗 二作。

  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6,271~272。

  移情处理的体会 一作。

  5、《健康心理学杂志》1995,1,44~45。

  对中学生早恋导致自杀问题心理辅导 一作。

  6、《健康心理学杂志》1997,4,261~262。

  全方位整合心理疗法临床应用报告 一作。

  7、《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3,322。

  十例就诊方式及态度分析 一作。

  8、《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4,454。

  心理咨询门诊老年病人临床分析 一作。

  9、《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4,251。

  青春期逆反心理386例就诊者分析处理 一作。

  10、《中国社会医学》1995,2,72。

  影响医院戒毒的社会因素与对策 一作。

  11、《健康心理学杂志》1994,4,195~196。

  关于心理治疗现状的若干思考 一作。

  12、《中国社会医学》1994,5,57~58。

  对中学生早恋导致自杀问题心理辅导 一作。

  13、《中国社会医学》1995,2,73~74。

  大龄未婚女青年社会适应障碍的家庭因素及家庭治疗 一作。

  14、《中国全科医学》2001,3,249。

  全方位整合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一作。

  15、《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2,20

  高寒地区吸烟者个性调查分析 二作。

  16、《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3,251~252

  情绪调整与药物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二作。

  17、《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2,137~138。

  放松技术并周林频普治疗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观察 二作。

  18、《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4,400~401

  心理因素对脑血管病的影响 三作。

  19、《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2038

  心理治疗现状的两个极端 一作。

  20、《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995,4

  社会适应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相关研究 三作。

  21、青春期逆反心理系列研究论文》 一作。

  学术兼职:

  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规划教材编委

  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

  黑龙江省催眠治疗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

  齐齐哈尔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齐齐哈尔市心理治疗与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齐哈尔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精神病学科专家;

  齐齐哈尔市共享人才;

  《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特邀编委。

  社会兼职: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党风巡视员,农工党省委委员、农工党市委副主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委员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