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莉

简介: 郭炳莉,笔名琴思,女,中共党员,现任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分公司第二管理区政工干事, 1971年12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集贤县二九一农场。祖籍山东诸城。北大荒淳朴的民风和曾经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她朴实、善良、刚毅、坚忍的性格。1991年9月,参加农场新闻文秘班学习,受北大荒日报社老编辑启发,涉足新闻写作的同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2012年5月正式加入红兴隆作家协会,同年加入北大荒作家协会。先后在报刊、网络发表文学稿件40余篇,多次参加黑龙江省、北大荒股份公司以及农场举办的征文比赛,2012年创作的《满江红.贺北大荒股份十载辉煌》及组诗《北大荒股份赞》分别荣获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辉煌十年”有奖征文比赛诗词类一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作品《我是幸福的北大荒人》在“黑龙江省女职工文化艺术主题活动读书征文”比赛中荣获优秀奖。连续两年获得二九一农场银笔奖。2015年又获评全国向善向善好青年——孝老爱亲模范二九一农场道德模范标兵
[展开]

郭炳莉的个人经历

2015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孝老爱亲模范郭炳莉

“茉莉虽然渺小,却为世界奉献一缕清香;人生虽然平淡,愿给他人送来一份清爽,……”这是二九一农场一名普通青年女工写在日记扉页上的话。对工作奉献一腔热情,对家庭捧出一份亲情,对社会,付出一片真情,如今已经43岁的她始终保持一种平凡的良善,用执着与真诚使亲情愈加浓郁,孝心愈显温暖。

人常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可是郭炳莉和婆婆却相处得亲如母女。当时家境窘迫,她拿出自己刚发的稿费为婆婆买了新衣服,自己却穿着姐姐给的旧衣裳;下了班,她和婆婆、姐妹们争着做家务,抢着下厨房,一家人过得十分融洽。

2006年,婆婆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那段时间异常的艰难,整日没白没黑地看护不说,郭炳莉还要为昏迷不醒的婆婆打鼻饲。喂饭、喂药、喂水,一天下来,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而且为了凑够老人的手术费用,她舍不得买菜,饿了就和丈夫啃馒头吃黄瓜;连两元钱一夜的海绵垫子都舍不得租,累了就在地上铺上纸壳打个盹。当时正赶上雨季,阴凉潮湿的环境让她的右臂患上了网球肘,有时候连一个小碗都端不起来。有一次给婆婆接尿,空便盆从她没有力气的手上滑落。丈夫以为她护理够了,故意摔摔打打,就上前对着她喊了起来。考虑到老人病情刚刚有些好转,郭炳莉没有在病房里跟丈夫辩解,只是偷偷跑出病房痛哭了一场。事情过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婆婆的日常饮食。

42天以后,婆婆出院了。她每天与婆婆吃住在一起,抓住最关键的康复时期,每天坚持用药浴、按摩、手动、机械牵引等手法对偏瘫失语的她进行康复治疗。滚烫的中药汤常常把她的手烫得通红、起泡,可是她一天不落地坚持着;浑身乏力的婆婆不想运动,她就和姐妹们把老人架起来,用绳子拖着她的脚一步一步地挪。六个月过去了,在她用心的护理和训练下,失语很久的婆婆不仅能够说话,而且能说简单的绕口令了;原本瘫痪在床的她也能扔掉拐杖,独立行走了……一件件近乎奇迹的事就这么发生了!

郭炳莉

郭炳莉的母亲44岁就守寡,孤儿寡母在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和照顾。母亲常常教育她,做人就要有颗良善之心。带着这份嘱托,从1996年起,除了尽心孝敬自己母亲和婆婆,她的人生中又相继多了七个干妈。这七个干妈,平均年龄70岁。她们中,有身在外地的,她每年为她们邮寄指纹卡;有体弱多病的,她常伴她们病床左右;有守寡独居的,她隔三差五就把她们接回家,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郭炳莉的第一个干妈名叫刘红梅,是13作业站的居民。1996年,跟随女儿去了大连。一次,郭炳莉偶然在公示卡上看到,因为多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刘红梅和老伴眼看就要被除名了。得知这种情况后,她立即用电话通知了他们。听说要交一万多元钱,刘红梅老人哽咽说:“女儿刚结婚,儿子还在上学,我们上哪儿去凑这么多钱啊!交不起,还是算了吧!”想到老两口马上就到了退休的年纪,没有养老金后半生的生活将会更难。尽管当时她的日子也很紧,可是为了让老人的后半生能有保障,她向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借钱,七拼八凑总算在公示期限内把13800元钱交了上去。这件事令刘红梅老人深受感动,她打来电话说:“你自己的日子过得这么紧吧,还要受我们拖累,让我说啥好呢……”

2009年,刘红梅的老伴意外去世,刘红梅老人从大连赶回来办理丧葬手续。她把老人接到家里,默默地陪在她的身边,给她安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老人返回大连前的一个晚上,她拉着郭炳莉的手激动地说:“给我做干闺女吧,在农场,我也就你这一个亲人了!”郭炳莉深深地点了点头。从那天起,她人生中多了一位老妈。心中多了一份牵挂,更多了一份责任。

其他老人家里有事,郭炳莉也主动帮助。偏瘫在床的李妈妈家人出门,她就去贴身照顾,端屎倒尿;张妈妈家的电壶坏了,她就买个新的送过来;仵妈妈总犯牙疼病,她和老公就带她去牙科治疗……帮这个老妈捎点东西,帮那个老妈交个电话费,类似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和七个老妈相处的日子里,郭炳莉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而快乐。

平凡的良善

——记二九一农场道德模范郭炳莉

谁说儿媳不如女

1995年1月22日,郭炳莉结婚了。在角色转换间,她开始了为人妻、为人媳的生活。人们常说,天下婆媳的关系最难处,可郭炳莉相信“不刮春风不下秋雨”,她像对待亲娘那样对待婆婆,婆媳关系怎么会处不好呢。当时家境窘迫,郭炳莉拿出自己刚发的稿费为婆婆买了新衣服,自己的旧衣裳舍不得换,尽管看上去特别寒酸,她却心甘情愿。下了班,她抢着做饭,家里来了客人或者逢年过节,郭炳莉就成了厨房的主角,过程十分辛劳,她却乐此不疲。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她默默对公婆克尽孝道,婆媳相处得亲如母女。

2006年,对婆婆家来说,是个多事之秋。二女婿客死异乡、三女儿被确诊为红斑狼疮,婆婆承受不住接二连三的打击,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

站在红兴隆管理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外,郭炳莉和丈夫的心情低落谷底,24小时一次的探视,让她觉得度日如年。隔着窗子,她看见婆婆昏睡在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娘,你疼吗,娘,你在里面还好么,你一定要坚强,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你……”尽管也想进去看看娘那张慈祥的脸,可是想到娘最期待的,郭炳莉每次都把机会让给她的儿子。她就这样隔窗守候着婆婆,在心里默默为她祈祷上千遍、上万遍。昔日过往,一幕幕在郭炳莉脑海回放,虽然躺在病床上这位老人不是她亲生母亲,但是近10年的朝夕相处、相濡以沫,让她们没有血缘却胜似亲生。尤其看见丈夫绝望、痛苦的脸,她心里想,只要人在,就有念想。

或许,她和婆婆之间真的心有感应,或许上苍感受到了郭炳莉的虔诚。三天后,婆婆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鉴于当时缺少护工,医生建议他们自己护理。郭炳莉便开始承担起护工的工作,精心护理病情危重的婆婆。每半个小时检查一次输液情况,每两个小时翻身扣背,每四个小时喂一次药,每六个小时打一次“鼻饲”,还要经常为不能进食的她做口腔护理……护理过程复杂而又繁琐,一天睡眠时间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不足三四个小时,怎么会不累呢,然而,想想以往婆婆对自己的好,想想她是丈夫的亲娘,只要婆婆能恢复,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婆婆终于在一个星期之后醒了过来。

为了给老人治病,郭炳莉节省一切开支,舍不得租海绵垫子,累了就在地上铺上纸壳休息,舍不得买菜,就买几个馒头,就着家里带来的黄瓜将就一顿。可是,对于婆婆的日常饮食郭炳莉绝不吝啬。早上是细嫩美味的鸡蛋羹,便于刚刚恢复进食的婆婆下咽和消化;中午去饭店定制进补食品,晚上到亲戚家里精心熬制小米粥……一日三餐,食谱从不重样。就这样,婆婆的体质一天天恢复了,并于顺利进行了手术。

2008年2月,郭炳莉的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心情抑郁,不吃不睡,儿女们都拿她没办法。郭炳莉只有整日陪她左右,与她说话聊天,慢慢淡化伤痛,重新面对生活。或许是她们这个家庭饱受了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郭炳莉和丈夫一家相处得更加如鱼得水、其乐融融。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郭炳莉的母亲44岁就守寡,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姐弟三人拉扯大。过去那段艰苦的岁月里,郭炳莉学会了母亲的坚毅和果敢,学会了她的善良与感恩。母亲常说,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别人的好!就是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郭炳莉不仅侍奉自己的母亲和婆婆,并且从1996年起,她的生活里多了七个老妈。这七个老妈,平均年龄70岁。他们中,有身在外地的,郭炳莉每年为他们邮寄指纹卡;有体弱多病的,她常伴他们病床左右;有守寡独居的,她隔三差五就把他们接回家,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十几年如一日,郭炳莉和七个老妈的故事说来话长。

刘红梅老人和老伴姜廷军原本是13作业站的居民,1996年跟随女儿去了大连。他们在农场没有其他亲人,因为郭炳莉和她的女儿是要好的同学,也就把老俩口当家人,郭炳莉成了他们的“特派员”,她相继帮助他们支付了养老保险费,为两位老人的办理了退休手续。2009年,噩耗传来,姜廷军老人去世了,刘红梅老人想回家乡看看。一个初春乍暖还寒的清晨,郭炳莉在车站等候从大连赶回来的刘红梅老人,十年重回故地,63岁的她头发已然全白了,一见面,她就抱住郭炳莉放声痛哭起来,异乡的奔波、老伴的离世显然让她受到了太多的打击和创伤。郭炳莉把她接到家里,默默地陪在她的身边,给她安慰,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临近离开的那一夜,她拉着郭炳莉的手说:“给我做干闺女吧,在农场,我也就你这一个亲人了!”郭炳莉知道这是刘红梅老人对家乡的一种牵挂,她深深地点了点头。从那天起,郭炳莉人生中的多了一位老妈。她的心中多了一份牵挂,更多了一份责任。

刘魁英老人是郭炳莉的邻居。他的儿子王新成本分、淳朴、勤快,与世无争,一年半邻居相处的日子里,他给了郭炳莉一家特别多的帮助。只要有体力活,他绝不推辞,但凡下雪,他便挥舞着扫帚,把郭炳莉家门口的雪也清扫干净。

2012年11月,也是个飘着清雪的早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残酷地夺去了他的生命。郭炳莉和丈夫顺着惨白的灯光前去探望两位老人。豁然敞开的大门里,飘进一层雪花。没有其他亲人的陪伴,两位老人相互也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浊泪纵横间,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的思念。看着吃不下一口饭的老人,郭炳莉突然想起客死异乡的三姐,想起初春哈尔滨那个清冷孤寂的夜晚,想起娘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头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压抑……这,注定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但这伤痛,没有人能够替代,为了让老人能够尽情释放,她熬了点米粥就告辞出来。

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雪已经下了厚厚的一层,郭炳莉和爱人从院子里拿出扫帚,从街道的尽头一口气扫到了家门口。望着那个刚刚关闭的大门,他们心里喃喃念道:“放心吧,大哥,以后你的父母由我们替你来守护……”

接下来的一周,郭炳莉和爱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看护着刘魁英老两口,一步也不敢离开。社会交际不多的家庭,葬礼也格外冷清。送葬的队伍也只有十几个人。帮助大哥张罗完后事回到家里,刘魁英老人搂着郭炳莉动情地说:“就是亲闺女还能怎么做呢,以后我就把你当自己的闺女,好吗!”郭炳莉握着她的手坚定地说:“好!”生活中她又多了一个老妈,对于郭炳莉来说,只要老人需要帮助,她便义无反顾。

管理区的老人们依赖郭炳莉,有事都来找她帮助。偏瘫在床的李妈妈家人出门,郭炳莉就去贴身照顾,端屎送尿;张妈妈家的电壶坏了,她就买个新的送过来;仵妈妈总犯牙疼病,郭炳莉和老公就带她去牙科治疗……类似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郭炳莉也相继多了七个老妈,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快乐。虽然工资常常入不敷出,但是她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快乐了自己。

大孝至爱。郭炳莉在付出的过程里,得到了情感的回报。有的老妈偷偷跑来给她的菜园拔草;下班回来,经常有蒸好的馒头包子放在郭炳莉的门前,此时此刻,她无“权”拒绝,在这些老妈近乎武断的做法中,郭炳莉也尽情地享受着那份广博的亲情。

最后编辑: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