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禄

简介: 郭应禄,泌尿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代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带头人。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样机并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首创俯卧位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中国ESWL领域的开拓者。他率先开展经尿道、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主编了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为我国该领域的奠基人。曾参与国内首例尸体肾移植,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完成了首例同卵双生者之间的肾移植。他提出的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标准。他还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创建了腔内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波碎石学组;创建了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
[展开]

郭应禄的个人经历

郭应禄 - 简历

1951.9~1956.9 北京医学院医学系毕业。

1956.9~1959.9 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师。

1959.9~1963.2 北京医学院医学系(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

1963.3~1985.4 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博士生导师,科副主任。

1981.4~1981.6 美国、英国七家医院参观考察。

郭应禄

1983.4~1983.10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院移植科研修。

1985.5~1991.3 北医大第一医院、泌尿所科主任、副院长、副所长。

1992.1 北医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1995.4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主任。

1995.6~1999.7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主任委员。

1995.6~2002.3 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基金会理事长。

1996.9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1999.7 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

1999.11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9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总编辑。

2000.11 北大医院生殖与遗传医疗中心主任。

郭应禄 - 生平简介

郭应禄,1930年出生在山西省定襄县,他的童年是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岁月中渡过的。父亲郭时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天津行医。1942年是郭应禄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随母亲北上天津与父亲团聚。他跟随从医的父亲,耳濡目染,从小立下了做一个好医生的志愿。1951 年,郭应禄考入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大学生活是郭应禄人生道路中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与所有新中国的大学生一样,共同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磨砺而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曾说:“大学期间我明白了一个青年怎样做才是对国家有利”。1958年,即大学毕业的第二年,郭应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郭应禄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吴阶平教授领导的系统外科教研组工作,这又是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重大转折。当时的吴阶平教授以他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在中国泌尿外科界的地位。在与吴阶平老师的直接接触中,郭应禄不仅在学术和临床经验上获益匪浅,使他对泌尿外科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医德、医道、为人和对待学生的宽厚慈惠、责善之法等方面,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9年他考上了吴阶平教授的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自此与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郭应禄从北大医院的一名住院医师做起,历任泌尿外科主任、北大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他前进中的每一步,都与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1960年郭应禄参与了国内第一例尸体肾移植。1974年受卫生部指派,郭应禄组团赴国外考察肾移植技术,回国后他致力于肾移植的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血液透析与肾移植》、《肾移植》等专著,当时国内尚无此类书籍和资料,这两本书的出版对国内开展肾移植研究和临床实践,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他致力于腔内泌尿外科学在国内的建立和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尿道手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腹腔镜、前列腺增生的热疗、激光、支架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并开始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1984年他主持研制和开发了我国第一台碎石机,在全国首先推广碎石机的临床技术并加以提高。1987年郭应禄带着他在国际上首创的用俯卧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成果参加了中德卫星远程学术交流会议,备受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郭应禄教授主编了《腔内泌尿外科学》,明确了腔内泌尿外科的概念和范畴,再版时补充了关于前列腺热疗的三个温度段概念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内容。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专著。《腔内泌尿外科学》和吴阶平主编的《泌尿外科学》成为我国泌尿外科医师的必读书目。

1988年,由郭应禄发起在国内成立了男科学组,在他的领导下,还成立了腔内泌尿外科学组,创办了《腔内泌尿外科杂志》。1992年,郭应禄出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是国内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基地,曾是我国该专业唯一的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点,它还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学科点,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国家教委基金等研究课题几十项,不仅在医疗、科研水平上居国内领先地位,还为带动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至今,郭应禄连续担任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教科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加专题调研工作,并提出多项有意义的提案。他曾在第九届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代表医药卫生界在人民大会堂作大会发言,就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提出建议。1995年4月郭应禄院士创办了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中心设立了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的泌尿外科继续教育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同时聘请了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授课,使青年医师及时获得泌尿外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中心成立以来,已有2万多人分别接受了各个层次的培训,为提高我国泌尿外科的整体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郭应禄因此被评为卫生部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郭应禄 - 主要论著

1 《肾移植》北京出版社,1980年.

2 《腔内泌尿外科学》(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

3 《前列腺热疗及相关疗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

4 《临床男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5 《泌尿外科手术图解》海天出版社,1998年.

6 《现代泌尿外科诊疗手册》北医大、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1998 年.

7 《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8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

9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10 《泌尿系超声诊断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11 《男生殖系常见病》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 《勃起功能障碍的外科学治疗》北医大出版社,2000年.

13 输尿管膀胱吻合的手术方法(实验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64,增刊:281.

14 阴茎转位.中华外科杂志,1965,13(5):443.

15 精囊肿瘤.中华外科杂志,1965,13(2):150.

16 利用腹直肌鞘修补破裂之供肾.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82,3(1):23.

17 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同种肾移植效果.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83,4(3):49~50.

18 水中聚焦冲击波非接触式粉碎肾结石模型实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3,4(5):282~283.

19 输尿管肾盂镜的初步临床应用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6,7(1):34.

20 经皮穿刺肾盂镜取石术.中华外科杂志,1986,24(1):34~35.

21 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初步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6,7(1):47~48.

22 俯卧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华外科杂志,1988,26 (5):285~286.

郭应禄 - 主要贡献

泌尿外科的历史悠久,但只有在内腔镜出现之后,才进入现代泌尿外科时代。腔内泌尿外科是近代泌尿外科领域内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专门研究在泌尿系统腔道内和泌尿、男生殖系统血管腔道内及腹腔和腹膜后腔隙内用特殊器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它的形成不仅使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传统开放手术的重大变革,手术的创面小,对患者的打击小,恢复快。1978年郭应禄率先在国内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和膀胱微创手术,1984年在国内率先使用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开展碎石、取石等微创手术。对这样一门涉及相关学科较多的崭新学科,当时国内外尚无一本系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已出版的有关书籍也只是涉及其中某些专门技术。人们对腔内泌尿外科概念的认识往往不全面,甚至模糊不清,急需一本比较全面和系统介绍腔内泌尿外科的专著,以加速它在我国甚至国际范围内的推广和提高。1991年郭应禄主编出版了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对其定义、内容都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同时,在各地主持举办腔内技术学习班,向全国推广腔内技术,使我国腔内技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达到了较高水平。

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是中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利用微波、射频、激光等技术进行腔内热疗治疗前列腺疾病,使广大患者受益。但由于相关概念不清,使用温度过低影响了疗效,致使该项技术走入低谷。1995年,郭应禄提出了三个温度段的概念,即把温热疗法分成60℃以下,60℃~100℃及100℃以上三段。60℃以下对组织的影响为可逆的改变,相当于理疗;60~100℃可使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为不可逆改变;100℃以上为碳化和汽化段。提出临床应用标准:第一段为43℃~50℃,第二段为70℃~90℃,第三段为300℃以上,澄清了国际上在局部热疗操作中模糊不清的概念,减少了合并症,提高了疗效。

郭应禄 - 所获荣誉

2011年6月10日,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荣获杰出贡献奖。
 

最后编辑:2021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