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琪萍

简介: 许琪萍,女,196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现为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展开]

许琪萍的个人经历

人物介绍

中文名:许琪萍毕业院校:南京艺术学院
国籍:中国主要成就:将非洲原始艺术融入中国画,开创出现代中国画发展的一条新路。
出生地:江苏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椰子酒》,《玫瑰湖》,《干枯的水井就要溢出水来》,《红水罐》。
职业:艺术家

艺术风格

许琪萍中国画的独特画风的形成是“她寻找艺术资源的高明之处在于越过西方艺术大师们(毕加索等)到非洲和民间去寻找艺术源头,并为她所用。在中国画领域一反文人画典雅细腻之风,形成了雄浑、斑斓和神秘画风,有民族感而不流于陈旧,有现代感而不流于怪诞,有个人特色而不流于荒唐。”

艺术年表

1999年9月,赴非洲进行艺术考察,回国后创作出50余幅非洲写意水墨作品和10余件雕塑作品。

2000年4月在江苏苏州老阊门画院参加江南中青年画家十人展。

2001年5月,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走进非洲》水墨画画展。

2001年12月,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与来华的非洲雕塑,联合举办画展。

许琪萍

2002年1月,应邀携20幅水墨作品,10件雕塑作品参加法国在香港举办的法国艺术博览会。

2003年,主持创作设计制作了江苏常州科教城城标和十八位世界名人雕塑。

2004年7月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许琪萍艺术作品展》。并同时召开了数十位著名美术理论家参加的许琪萍艺术研讨会。

2005年受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托创作马叙伦、叶圣陶、周建人、雷洁琼、赵朴初等国家领导人塑像。五位领导人塑像现已被民进中央永久收藏。

2006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许琪萍绘画雕塑作品展》,并同时召开了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数十位著名艺术评论家参加的许琪萍艺术研讨会。

2008年受财政部委托创作原财政部部长王绍鳌雕像,被王绍鳌纪念馆收藏。

2008年应文化部邀请作品参加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展览《东亚十一国视觉艺术展》

2009年应文化部和广东省邀请参加《中国画名家画非洲作品展》。

2008-2010年为江苏原创设计苏格拉底.孟德斯鸠.杰斐逊.李悝.沈家本.吴文藻.冰心.徐志摩.陆小曼等名人雕塑和城市雕塑。

2010年5月应文化部邀请,参加在中华世纪坛,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五部委联合举办的《2010非洲文化聚焦》绘画展。并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艺术家。

2011年在家乡江苏武进淹城博物馆举办《许琪萍梦里江南艺术作品展》。

2011年为家乡武进设计制作袁晓园艺术馆雕塑。

2012年参加在北京来自加拿大、美国、法国、挪威、德国、秘鲁、日本、印度、中国九个国家,13位艺术家,由文华阁书画院等举办的《2012世界的色彩艺术展》。

2012年在北京举办《梦里江南——许琪萍绘画精品艺术鉴赏会》。

2013年3月,应阿尔及利亚文化部邀请,由中国文化部选派,参加中国画家代表团赴阿艺术访问,并参加《中国画家眼中的阿尔及利亚》艺术展。

美术作品《红色非洲》被赤道几内亚国家收藏,《北非印象》等被阿尔及利亚文化部收藏,《小巷深处》、《老船、女人和狗》、《风起索韦托》被法国伯爵夏尔纳·洛郎的画廊收藏,水墨画作品《江南》、《水乡印象》被比利时画家收藏,《桃花园里》被驻阿尔及利亚中建集团和驻阿收藏家收藏,其他艺术作品被国内艺术机构、国家部委和收藏家收藏。

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中国书画杂志,人民政协报、中国经济导报、民主杂志、北京日报、北京商报,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艺术杂志、画刊、白领杂志、常州日报、晚报、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和专业刊物上作专版专题评论和报道。

艺术评价

《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先生在评论女艺术家许琪萍作品时曾说道:“她的画看了就忘不了。她的独特性,面目、选材方法……这点很不容易,中国画坛上这么多画家,能记住的不多……许琪萍的画没有市场的考虑,没有一般中国画的习气。她的画比较生或叫生猛……”

殷双喜先生所谓的“生”或“生猛”是相对于艺术上的“熟”而言,细想这实际上是艺术的一个普遍的艺术规律。在艺术发展史的过程中,当一种新艺术的样式流行一段时间后逐渐变为相对成熟而形成模式化。慢慢失去了它的鲜活和“生猛”也就丧失了动力;没有了革命性。这时艺术又需要新样式的诞生,也就是殷双喜先生所说的“生猛”的艺术风格的出现。比如清末的恽南田在面对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坛日渐衰弱之势,以新的“生猛”的“没骨法对其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给当时的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画发展做出了贡献。再如刘海粟、林风眠、齐白石等都是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在画坛上以“生猛”、新鲜、独特的画风推动着中国画艺术的进程。

那么艺术的“生”怎样才能达到呢,而且还要恰到好处?西北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老奶奶在艺术上是典型“生”的恰到好处。你看老奶奶的一剪刀下去的造型是那么大气、浑厚、沧桑。近些年有那么多的专业画家在借鉴学习老奶奶剪纸的艺术样式。但至今还没发现一位专家把它真正学习手,专家们弄出来的东西都熟了许多。而没有了摄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我百思不得其解,殷双喜先生评论许琪萍作品的“生”使我顿悟有了答案。像许琪萍大写意作品这样“生”的画家还可以举出崔子范、贾浩义等。

崔子范的画拙而大气可爱,笔墨、色彩、造型和构图出奇而生猛。贾浩义作品大气、厚重、板结而生猛,但极个别处有“生”过之感;细细品味作品中也能发现一点稍嫌熟的地方。而贾又福作品比崔子范和贾浩义的画又熟了许多……毕加索的《哥尔尼卡》《亚维农少女》等作品是“生猛”的,但他也有一些偏熟的画。梵高是“生猛”的,非洲原始艺术是“生猛”的。

逝去的艺术大家:恽南田、刘海粟、林风眠、齐白石、民间剪纸库淑兰等,他们留下了已过去了的艺术高峰。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依然还能品味出隔世那悠远的情思和精神上美的震颜。

这些艺术天才们的创作是靠异于常人的思维活动进行的,通过独特的性格气质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喷发出来,像怀素和尚在醉酒的氛围中一挥而就的狂草自叙帖。我们现有的美术学院教学体系,在当前只适于培养一般“熟”的画家。还不具备发现培养天才艺术家的能力和机制,这或许是我们长期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缺憾……

许琪萍作品“生猛”的艺术风格画家高云曾说“你的画风要坚持下去,走你的路……”中国画的大写意,从宋代梁楷的大写意《泼墨仙人图》至今;天才的大写意画家们创造了一个个高峰。在当今画坛上也还是有几位具备竖立大写意高峰有天分的“生猛”画家的。

书画家古干曾在评论许琪萍作品时说“中国美术史上还未出现过有大气势的女性大家,希望你能把自己内在的东西再进一步发掘表现出来使作品更加强到和更具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理论家樊波认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但在表现的力度上就是石涛这样的大家也显底气不足,而许琪萍的画却可以与表现主义代表蒙克之流的作品相抗衡。

美术评论家丁涛和左庄伟数次参加许琪萍的艺术研讨后评价她应该是大家。他们从她的艺术风格的面貌,艺术的道路形成,学习借鉴的方法,笔墨、色彩的技巧等诸多方面来加以论述和佐证。我想是否还是从艺术的“生猛”的表象入手,从心理学的方面来分析许琪萍在大脑和内心性格中异于一般画家的地方呢?或许这样才能梳理出这些艺术天才们的艺术现象。进而在艺术院校里逐渐建构起发现培养天才艺术家的教育体系?

寻找到新的艺术资源途径,一是原始艺术一是民间艺术,从这些原生态艺术中找到了新的发展基点,才会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有新的突破,产生了现代艺术。许琪萍就是没有直接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而是直接到最原始地方、原生态艺术中吸取营养,这是最为可贵的,我非常首肯的,比如毕加索也学习非洲原始雕刻。我们很多人都从毕加索造型中学习了很多因素,但许琪萍却直接找到毕加索学习源头,吸收黑人原始艺术的营养,寻找许琪萍的艺术资源和精神资源,这是一种可贵的胆略和胆识。马鸿增先生谈,她还可以学习中国原始的、民间的艺术。事实上,许琪萍已经在学习和吸收,比如中国民间的傩艺术营养,她正在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表现主义最大特点是和人的生命状态和作画时的神经质状态是一致的,没有激情画不出画来,和理性绘画不一样,理性绘画可以有条不稳地慢慢画,像工作一样。而表现主义不行,表现主义艺术家必须在内心驱动下作画,情绪没有了一点画不了,艺术也就消失了,比如苏丁神经质的冲动、梵高面对自然的激动,表现主义不是风格,它和人的存在状态是与生俱来的。表现主义延续很久,一个世纪,其它艺术流行几年或十几年就消失了。表现主义和艺术家生存状态直接相关。艺术家的这种激情状态存在,表现主义就会永远存在下来。中国大写意的石涛八大也属于这种状态。石涛有句话:“在墨海中立定精神,在笔锋下决出生活,在混沌里放出光明”。什么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这段话是典型的表现主义。什么都不重要的。画中有我,这就是一切,这就是最高准则。这种精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共通的。小许的艺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她的现象也与心理学有关,这样一个弱女子画出这样野性、强悍、视觉冲击力很强的东西,是她自觉的表现、激情的释放,一种自然生命的流露。最近她又搞了一批雕塑,也很好,也是充满激情的。

我曾在2006年参加过许琪萍在江苏美术馆的个人展,展览很震撼,印象很深,当时她彩墨作品展出多是非洲题材。这次在展出了一批江南水乡和民俗《门神》作品。她创作的这些江南题材作品与江苏文人画家画的清秀典雅江南有很大不同。她画的江南浑厚、神秘、斑斓,显示了江南另一种旷达、震撼奇丽别样的美。很多作品画面很有意境,让人产生悠悠的情思。比如江南老屋系列《腊月》、《青花瓷》、《绿芭蕉》和《门神》,这四幅作品画出了画家儿时记忆里的情景。虽是室内小景,但画的大气、味道醇厚、意境感人。

再如她专门以家乡淹城为题材创作的五幅,以书法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半抽象中国画作品大气、浑厚古朴,构图和意境给人以新奇之感。《火攻淹城图》、《淹城农耕图》、《木为舟》、《城门楼阙图》和《淹城古物印记图》写意出了千年古迹淹城的魂魄。淹城古迹曾有众多画家画过。但还为有成功表现它的作品,小许创作的这一组淹城作品,从创意,构图,画面艺术元素构成、笔墨和色彩等是非常成功的,是佳作。就目前小许的作品反映出的水平而言,她具备了一个优秀画家艺术素质的四个方面:“才、情、胆、识”。

才:是感受认知表达的能力,情:是自己真性情,有精神境界,胆:是她非常自信,敢于突破框框,(从作品看她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多种艺术加以运用和突破,达到了无法而法的境界)识:是在艺术手法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作品中可以她富有哲理性,敬畏天地,珍视生命的文化内涵,小许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在继承和放大了传统(这传统包括中外,首先是现代感,同时具有民族感和文化感,她的画传达了一种文化和艺术境界和精神。我最近刚好完成了一部关于研究刘海粟的书,马上要出版了,由此我想到刘海粟在武进出生,刘海粟一生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中国画创作中博取传统精华而不泥古,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多彩多姿,是百年来在中国画坛上极富创新精神的大家,刘海粟1994年去世。审视小许彩墨作品,我严肃认真的考虑。自刘海粟去世后,常武地区出现了许琪萍,就她目前的水准和独特艺术风格而言,应该可以称为大家了。

琪萍的才能和气度是天赋的,但七分是后天造就的,是她所处的自然和时代影响,是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她受过良好的学院规范的中外艺术理法教育和训练,有着较高的艺术起点和艺术表现技能技巧,她不仅是画家,而且是雕塑高手。当她走出国门,在她面前所展示的另外一个民族生活,精神气质和自己的民族完全不同时,她迸发出诗人般的激情,这激情源于对人类本性的感悟和共鸣。也必然受到冲击和不可制控的激动,这使她不顾一切、无法无天地勇往直前,创作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充满激情,充满神秘意趣的新艺术,她从有法中走进无法的创造,在承继中国画用线用墨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体块、色彩和形象的张力,借以表现她和现代人的内在精神。

在艺术创造上琪萍是极其“自我”的,坚强,果断、勇敢和刚毅,这种深层的个性品格导致了她绘画创作中阳刚大气,略带狂野的画品,这非一般江南才女所能为,而她能为,她的非洲之行所作的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就是我评价的佐证。所以我心目中的许琪萍的艺术创造既是中国传统的,也融入了外民族的精华,它属于人类的,就其精神内涵和表现语言当属现代的,它具有超民族超时空的意义,是当今画坛值得研究的艺术现象。

画画的人多,终身努务于此道者,亦不在少数,然而成功者少。很多人十分刻苦,考上大学美术系,甚至读到硕士、博士,能画画,画山像个山,画人像个人,但却不给予人什么特别的感受,看上去平平。这就叫“没有才气”。画画人人可以学习,可以努力,可以投名师,但没有才气就没有办法了。六朝姚最在《续画品》中说:“若要居下流,自可焚笔。”姚最说的“下流”也就是今天的“末流”,画画人入了“下流,”那就不必再画了,也就是姚最说的“焚笔”吧!反之,不以画画为主,如有画画才气,也可以操笔,只要有才气,自可跃居上流。

许琪萍就是天生的有绘画才气者。她的父祖皆不画,母亲通音乐亦不画画,她去读研究生班,是因为其绘画才能显示出来后,引起很多人重视,才去形式一下。其实她进研究生班之前已画得很出奇,老师也是没法教她的。但许琪萍并非从来不画而忽然心血来潮涂上几笔,她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画画、练字,不涂抹几笔,心中难过,有时做梦也在画画。很多神秘的内容都是她梦中的记录。这说明她性格中本来就有绘画的因素。

我第一次见到许琪萍的画,十分吃惊,因为我每天在美术系,教授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有留学生。按理说,年轻的绘画精英都在我们的学生中,但许琪萍的画却和这些经过正规训练的学生的画大不相同,其画斑斓、雄浑、神秘,有现代感而不流于怪诞,有民族感而不流于陈旧,有个人特色而不流于荒唐。

她1999年之前,多画江南系列、风景画。她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故画江南,她的江南系列和江南画家笔下秀雅风格大不相同,她画出了雄壮和浓烈,这显然是她性格中的江南。许琪萍虽然是江南人,但据传她的先祖有维吾尔族人的血统。我看许琪萍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而且性格爽朗有豪气,这都不同于江南女孩,倒确有点近于维吾尔族人。但她又毕竟在江南,而且几代人皆在江南,她的文化积淀仍是江南的。

1999年,她应邀去了非洲。非洲的黑人,非洲的色彩,非洲的山水和她的性格产生了共振。她的爽朗率真性格碰撞了黑非洲,在她的画上尽情地流露。她用浓墨重笔勾线条,用大笔挥洒任意抹涂,她用浓彩厚色泼点,画得那么潇洒、那么恣意、那么纵情。而黑非洲的精神也在她笔下得到充分的反映,她自己的精神也在画上得以充分的安顿。

许琪萍并不是用一种方法作画。她有时用具像,《非洲纪事》中所画人物造型准确,气韵生动,没骨为基,勾勒衬之,她画出了非洲男人的健康,强壮和有力。同时她的用笔也十分随意、潇洒、多变。《非洲纪事》中的笔墨以淡墨、中墨为主,墨色变化较多。她画《女人老船和小狗》、《风起索韦托》又纯用浓焦墨直接涂写,不足处用浓笔加补,然后点以红唇、石绿腰带等等。墨色无变化,而用飞白变化之,又是一法,这一法以浓、艳、重为特色。我初看时,不敢相信这是出于江南一个女孩之手。一般江南女子甚至男子作画,都是淡淡的、秀秀的、雅雅的,许琪萍真女中丈夫也,而且比男子汉的画还要雄浑有厚度,这真令人不解。她又画《白人的老婆是黑人》、《盛水的罐子》,主要用粗重厚实的线条勾写,然后衬以朱红色,一样的显示她的豪放、率真性格。她画《非洲山水》又用大处的泼墨加泼彩,然后又用浓彩浓墨点勾,使之醒目。山水无常规而有常理,泼墨泼彩,随意而自然,点勾使之见常理,又使其形在抽象与半抽象之间。

她又画《班图人的迁徙》、《非洲印象(一)》和《二》、《红色非洲》、《蓝色非洲》、《耶雷欧尔节的诱惑》A等等,都有现代派的精神。画近于抽象,但浓烈的色彩,雄浑的笔墨,都显示出她的特殊风格。她画《我愿成为她的恋人》、《椰子酒》、《部落中的聚会》,又似具体中见抽象。总之,她不愿做形象和笔墨的奴隶,而是用笔墨和形象宣泄她的感情和思想。

有很多画神秘莫测,初看之,不知画的是什么,但却处处符合美学道理,色彩的对比和按排也都不出原则,画面上似抽象,但又似有大眼睛、大嘴唇,但又似不似,只不过是色块和线条。所以,有些补秘莫测,据说她经常梦中作画,怪怪的,神神的,醒后就记录下来,便成为一幅画。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在斯为下矣。”(《论语季氏》)。袁枚说:“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画画也如此。画画下工夫超许琪萍者有之,而且很多,但终身作画平平者比比皆是。许琪萍不能说不学,她正是“三分人事七分天”,天份中本有之,略加开发就出来了。我有时还经常讲:“才自内发,学以外成”,不懂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而懂,比台外语,你只要学就可能会,但“才”是自内而发的,非力学而能有。许琪萍的绘画是自内而发,所以,非力学者所可比也。但我还是劝她多学习、多读有关书籍,多看古今中外名画,多到名山大川中去感受。以便把“内才”和天分中本有的绘画天才,更多地开发出来,形成更杰出、更强烈、更成熟的风格。

大学者王国维曾指出有“客观之诗人”和“主观之诗人”。许琪萍大约是属于“主观之诗人”——确切地说,是画坛上的“主观之诗人”。这不仅仅指她的画作——无论是表现非洲题材的作品,还是描绘江南的佳作,都散发着一种浓郁的诗意,而且更是指她那激荡着力的旋律的笔墨语言和裹挟着雷电一般的色彩闪现腾跃着一种表现主义的魅力。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刘海粟就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表现主义是相通的。但中国的文人“写意”终究过于蕴藉含蓄,风流尽显但却匮乏摄人心魄的力度,只不过在方法上与表现主义搭上了边而已。即使便石涛这样的画家,他那奔肆奇纵的画风与蒙克的《呐喊》之表现力相比,也终究是意气阑珊的。不过我相信,中国画的“写意”是可以通向“表现主义”的,然而关系似乎要倒转过来,不是“写意”去附就表现主义,而是以表现主义去灌注、扩充“写意”原有的审美血脉,使之拥有新的艺术体格、能量和新的艺术表现力度、深度和强度。许琪萍的画作亦可作如是观。

而她的作品以非洲生活为题材,则很自然地找到了一种表现主义的原料,非洲人的节日,非洲人的宗教仪式,非洲人的舞蹈,非洲的酋长和具有火一样热情的青年男女,皆为她一一收摄于笔下,实际上西方不少现代绘画大师(如毕加索)也都喜从非洲人及其他们的艺术中汲取到新的创作灵感和冲动,由于远离现代文明的陈规和传统礼仪的束缚,所以非洲人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表现主义的,具有表现“心灵”的艺术家一旦遭遇了它们,就会像烈火碰到干柴立即熊熊燃烧起来。作为中国的女画家,许琪萍是以中国画的笔墨材料去描绘这一方异国的风情,但作品仿佛卸掉了中国画传统固有的衣钵,大片的墨块,鲜亮的色彩似乎为表现对象所带动,连同画家的燃烧的身心一道陷入了狂野的境界。在我看来,表现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质在于以画家的心灵为基点去看待世界和展示世界,客观世界的形相,其所蕴含着的内在结构、节奏和韵律并非是自在自为的,只有当它们与画家的的心灵相契合才会获得价值和意义,或者说,只有当它们进入到画家主观的“表现”欲求中才会转化为一种审美对象。正因为如此,客观世界就会在主观心灵的“表现”原则的统摄中成为一个新的世界,进而在画家的笔墨形式中建构为一个新的天地——这就是许琪萍的画的“表现”内涵。看她的作品,你可以感到,画家的心灵、笔墨、色彩与客观对象已在“表现”中混为一体,已经成为一种恍兮惚兮的意象世界。看她的作品,你还可以感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手法,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画家蓬勃的激情和对象存在都已不分轩轾、混为一体,其中所聚集的力度,蕴含的深度和强度使你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女画家之手。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