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剑华 - 简介
冯剑华 (1950~)女。安徽太和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宁夏碳井矿务局工人,兰州军区陆军20师战士,《宁夏文艺》编辑,《朔方》杂志编辑部副主编,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冯剑华 - 经历
1968年12月至1970年12月在石炭井矿务局当工人。1971年1月至197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廿师当战士。1974年3月至1974年9月在《宁夏文艺》任编辑。1974年9月至1977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77年9月至今在《朔方》(原《宁夏文艺》)工作,历任编辑、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年,过往稿件万万字,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培养扶持了大批青年作家。担任常务副主编、主编后,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朔方》发表的作品,在权威性刊物的转载量居西部地区同类刊物之首。《朔方》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期刊,并成为西北五省唯一一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省级文学刊物。编辑部被评为自治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本人当选全区“十佳编辑”。在办好刊物的同时,开展多种文学活动。
多次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学者、编辑来宁,与我区作家面对面交流。并两次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开阔了作家们的眼界和思路,使创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与《人民文学》等刊物合作,共同推出“三棵树”。为把以“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体推向全国做了大量的工作。编辑工作之余,从事散文创作,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新华文摘》等全国性报刊和省级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其中多篇获自治区一、二等奖。在区内外散文界有一定影响。
冯剑华 - 著作
著有散文《连队生活散记》、《贺兰雄冈》、《塞上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国木棉花》、《山花朵朵》、《故乡人物》、《煤城树》,《儿子弹琴我唱歌》、《爱情故事》等。
其他相关
冯剑华写过的文章:
西夏诗歌概论
西北的水
雨
笔迹辨伪,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微机母差保护以大差作判别元件可能拒动的分析
追赶亚洲 四小龙 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
弹性体对软质PVC性能的影响
边缘特征增强算法和小波分析在精确聚焦中的应用
运用数值分支学方法对皖南胡乐组双头笔石演化的研究
900.10型陶瓷等静压成型机液压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
冯剑华写过的书:
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
秋之心
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
扫描仪完全手册
中国绘画史
大学毕业生求职任职致胜法
古老的清玩 石达开
汉传佛教绘画艺术
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
冯剑华写过的论文:
空地数据链系统中一种图像数据缩减方案及关键算法的研究
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的信道模型研究及硬件实现
基于核心词扩展的文本分类
日本公司治理变革中的惯性与趋同
转制科研院所人力资本激励研究
基于Linux集群网络存储器的研究与实现
项目评审模型、算法及在基金评审中的应用
复杂系统的神经网络建模及仿真研究
正常国人汉语语言区的fMRI模式筛选及语言区附近病变fMRI导航的临床应用
家兔症状性SAH继发神经损害的研究及EDS干预观察
冯剑华 - 荣誉
散文《鹊雀为邻》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次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西北二题》获宁夏回民族自治区第七次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报告文学《为真理而斗争》及《煤城树》均获宁夏文学创作二等奖,散文《红军走过的地方》获宁夏纪念建党70周年一等奖等。
冯剑华 - 美文欣赏
《 雨》
作者: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简评
雨,一个阴性名词。作者这样写道:阳春三月的雨是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夏日急雨则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而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还是宽容的、豁达的。
此时此刻,我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深深地为之俯仰,为之陶醉,为之感叹,为之设悬。我激动于作者这完美的文笔,但我更激动于眼前这一片雨——她那美妙、可爱、多姿与娇柔。
在作者展现的这些雨中,我还是更钟情于春雨吧。朱自清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花枝招展地,可这样是否又能说明春雨就是这小姑娘的发丝呢?是温顺的,是飘逸的?她把这缕缕发丝展示给大地看,可又是否这发丝美得让大地顿时觉悟了,又是否是这发丝美得让湖泊小溪快乐地荡漾起来,鱼儿和着舞步,快乐地跳起来。
这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要是这时再加上人类的美好的乐器,这可真算得上是“天上人间”了,是那美妙的古筝,柔和的扬琴还是悠扬宛转的笛子,那就要看自己的喜好了。如果是我,我选扬琴,旁边再放把椅子,手拿一本散文书,听着古典音乐,何等悠闲。
无意看见新生的树叶被雨滴打了下来,又有莫名的伤感。落叶沙沙,为谁流泪;烟雨蒙蒙,路在前方……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