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姓名:余福
性别:男
字万祥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时代:明朝
籍贯:福建惠安
民族:汉族
身份:进士
余福是福建惠安人士。惠安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石狮市相望。介于东经118゜38ˊ~119゜05ˊ,北纬24゜49ˊ~25゜08ˊ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县域面积7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
余福所在地的惠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层状倾斜,以丘陵台地为主。最高山峰为大雾山,主峰海拔789米。溪河短浅,多独流放海。陆域东西宽42公里,南北长37公里。山地面积48万亩,耕地30万亩,1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40万亩,滩涂面积11万亩,海岸线长141公里。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7℃,2月份平均气温11.2℃,8月平均气温27.7℃,年均降水量1022毫米。沿海港湾密布,自北向南拥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有条件优越的崇武港、斗尾港、秀涂港和辋川港。斗尾港地处余福所在地惠安东海岸,是大陆至台湾西海岸的最近点,水深港阔,可供30万吨级巨轮自由出入,腹地又有大片土地可供建设用地,天然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崇武港是国家中心渔港,秀涂港则是泉州中心港区之一。还有“南方北戴河”、“八闽第一金滩”的半月湾、青山湾竞秀争艳,崇武海岸则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
余福所在地惠安县名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轶事》记载,一说由于惠安境内的岳神封灵惠王,青山公张悃封灵安王,分别取其“惠”与“安”合为“惠安”;另一说源自北宋端拱二年(989年),登陈尧叟榜进士的崔拱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惠”和“安”,县名因此而得。然而,据考,岳神和张悃受封时为宋景炎元年(1276年),余福所在地惠安建县已经二百九十多年;而崔拱的两个儿子的名存实亡字分别是“正则”、“丽则”,况且他成名时,已是建县七八年后的事。因传说中青山公张悃墓中得铜牌所志“太平兴国间,古县移惠安”句,故有人认为县名是固有的。还有人认为,“惠安”二字是从《四书》中的“其养民也惠,君父之所安也”拼合而成的。此二说至今未能有确据让人信服。明代《福建郡县释名》“惠安县”条说:“宋名,本晋江县地,太平兴国中洪进纳土析置惠安,安民则惠之义也。”1984年,洪满聪先生在《惠安县名初考》中指出,“安”字与泉州一府五县的地域性名称相适应(如南安、安溪、同安等),“惠”字投合当统治者的口味(如皇帝颁赐谥有“忠惠”、“襄惠”等)。此种看法较为科学和适顺历史。目前,省方志用“以惠养民”之意,县地名办则取之于“以惠安民”。
个人经历
永乐四年(1406年),其中进士三甲第三十五名。
授行人,出使交州,招降当地土司。
后因弹劾权要而得罪,被诬陷。
朱棣因其正直无私,亲自为其平反。
后因被排挤离职.
余姓起源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 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姓氏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郡望堂号
1、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2、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