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忠道

简介:栗林忠道(1891年7月7日-1945年3月26日)为二战时的日本陆军大将,生于日本长野县埴科郡旧西条村(现长野市松代町),1945年于硫磺岛战死。位阶勋等为从四位勋一等(旭日大绶章)。在硫磺岛战役期间,身为指挥官领导士兵死守硫磺岛。据儿岛襄的《硫黄岛战记》,美国军史作者普遍对栗林评价很高,认为他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以创新的防御战法有效阻滞美军攻势,令美军原本计划5天攻下的硫磺岛,花了36天才成功占领,将敌人进攻的脚步推迟了近一个半月。
[展开]

栗林忠道的个人经历

基本简介

栗林忠道(くりばやしただみち1891.7.7-1945.3.26)日本109师团长,日本陆军大将。因作为硫黄岛战役的日本指挥官而知名,从四位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人物年表

1914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

1923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35期

1940年3月9日-1940年12月2日任骑兵第2旅团旅团长,陆军少将

1940年12月2日-1941年9月19日任骑兵第1旅团旅团长

栗林忠道

1941年9月19日-1943年6月10日任第23军参谋长

1943年6月10日-1944年4月6日任留守近卫第2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

1944年4月任东部军司令部附

1944年5月27日-1945年3月26日任小笠原兵团长兼第109师团师团长,1945年3月17日晋陆军大将,3月26日硫磺岛战役战死

人物履历

1891年7月7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小时候志向是记者,191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成为一名骑兵军官,随后进入陆军骑兵学校进修,1923年晋升大尉,并从陆军大学第35期毕业,成绩名列同期学员的第二名,获颁天皇御赐军刀,出任骑兵第15联队中队长。1927年至1931年,栗林忠道先后两次出使美洲,任驻美国及加拿大武官,曾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研究美国军事,是日本陆军中少有的熟悉美军特点的高级将领。回国后历任骑兵第7联队长,陆军省军务局马政课课长,任期内选定《爱马进军歌》作为军歌,侵华战争时期任骑兵第2旅团长、骑兵第一旅团长等职,驻扎在内蒙古前线,1941年9月日本骑兵部队解散改编成机械化部队,他调任广州的23军参谋长,12月辅佐酒井隆司令官指挥香港战役。迫降了英国、加拿大军队。1943年晋升中将,出任留守近卫第2师团长,是日本军队中少有的“美国通”

硫黄岛战役

1944年4月因为驻地失火引咎辞职,转任第109师团长,从满洲调到硫黄岛,负责岛上的防御。当时日本国力亏空,栗林仅率一个临时拼凑的陆军师团,一共两万余人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黄岛(其中不乏强征来的老兵小兵)。唯一的精锐就是他在骑兵部队的朋友西竹一中佐的战车联队了(西竹一男爵也是奥运会马术冠军)。栗林忠道写给妻子的信说:我或许不会活着回来,但你放心,我决不会给我们的家庭带来耻辱,我一定会对得起我们栗林家的武士门风。硫黄岛是美军攻打的第一个属于日本的岛屿,栗林忠道奉命守卫这第一块将要失去的日本领土。他深知美军的技术优势,因此到任后力排众议,决定放弃滩头阵地,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进行防御。并每天在岛上巡回查看。战后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个人都声称看到过他们的最高指挥官,让美军十分的惊讶。

在战术方面,栗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二杆子战术,运用近距离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严禁自杀式冲锋,号召每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

他所对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数是岛上日本人的3.5倍,且装备具有压倒性优势。美军当时以为五天就可以把小岛拿下的,结果美海军、空军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依然打了一个多月才拿下,这也是唯一一次美军伤亡比日军多的战斗。战后连对手都对栗林中将称赞不已,被美军誉为日军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栗林在3月16日发出诀别电报:“战局已临最后关头,小职站在前线,祈祷皇国必胜及安泰”,“目下弹尽兵寡,决作孤注一掷,粉身碎骨,以报皇恩,谨率领士卒,高呼圣皇万岁,籍此永诀”,大本营误以为其已经战死,17日昭和天皇特旨晋升其为陆军大将,时年53岁,是当时日本最年轻的陆军大将。26日日落时分,栗林的身边大概还有三百多人,并且被美国人包围,栗林决定发动最后的总攻击.栗林将身上的军衔扯下扔在地上,其他的官兵也俱将军衔扯下,栗林一手持刀,向兵士们做了最后的战前演说.“我即使在诸君之前,在战阵中倒下,诸君战斗到今日的丰功伟绩也不会被人们忘记,即使这次日本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日本国民为诸君的忠君爱国的精神所感动激昂,歌颂各位的功勋,对着各位的灵位流泪默默祷告的日子,也一定会到来的.诸君安心的殉国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之前栗林将部下的战功上报,但是内地一直没有下来战功的奖状,所以栗林的心中很是不安。然后栗林左手持刀,率领兵士冒着炮火前进,一个军曹在队伍散开之前还看到了栗林的背影,之后不久就听到了”兵团总指挥战死”的消息,说是栗林受了重伤,但是仍然扶着一个军官的肩膀继续前进,最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出击之前,栗林下了”不要把我的尸体交给美军”的命令,所以是带着一个小铲子冲锋的,最后一个参谋长将其就地掩埋。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珍珠港之后,粟林忠道参与指挥日军对香港的侵略作战。担任第23军参谋长的栗林负责攻略计划。12月8日正式作战后在18天内即攻下英国驻守的香港。1943年6月10日升任中将,并改任留守近卫第2师团的师团长。1944年4月6日,因为师团厨房失火事故被究责,辞去师团长的职务并调回东部军司令部。

相关电影

金球奖

2006年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冯小刚的《夜宴》第一轮就被淘汰。本来中国导演或许能得个金球奖提名安慰一下,算他俩倒运,今年偏偏有两位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尔·吉布森——带着他们拍的“外语片”来竞选,把张、冯挤了出去。结果最佳外语片的金球奖众望所归地颁给了伊斯特伍德的《硫黄岛来信》(LettersfromIwoJima)——一部讲日语的二战电影。这也是美国电影第一次赢得外语片奖。金球奖之前,《信》片还被美国影评理事会(NationalBoardofReview)推举为2006年度最佳影片。金球奖之后,《信》片又进入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去年,伊斯特伍德导演了另一部电影《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讲述硫磺岛存活的三名美国士兵,这次战斗后被调回美国,拿着那张照片,为发行战争公债作宣传。他们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反思了战争,尤其是人在战争中的行为。拍摄《旗》片的过程中,伊斯特伍德对守岛日军、特别是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陆军中将产生了兴趣。按美国人的逻辑,当大本营明确告诉你,海军和空军不再有能力支持接应时,死守孤岛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浪费士兵生命,这时应该向对方接洽投降事宜。栗林忠道为什么宁死不降?根据前几年在岛上发现的栗林忠道的家信,伊斯特伍德完成《旗》片之后,又拍了《硫磺岛来信》片,从日本人的角度来反映这次战斗。

“硫磺岛”这个词,对今天的读者意味着一部美国大片,而在六十年前的现在,它代表实实在在的鲜血、尸骨和恐怖。

请看1945年3月的报纸标题和用语:《硫岛美军坚奋作战攻占中部机场南端》(中共《新华日报》);《太平洋舰队集硫磺岛美旗飘扬火山高处》(国民党《中央日报》);《硫磺岛火山吐焰日美两军死斗益烈》(日本占领地的《香港日报》)……“栗林中将神勇战术使敌大量出血”;“太平洋战中流血最多之战,在杀声震天中,已迈进第二周”;“在火山性岩穴喷吐之硫磺烟中,两军为争夺寸土而展开壮烈之冲锋战”、“苛烈!”、“人间地狱,尸骨成山”……

一个仅有20平方公里,覆盖着厚厚火山灰的小岛,在二战最后一年被视为兵家所必争。因为它成了美国彻底打败日本的巨大障碍,———它正处在东京与美军战略空军基地塞班岛之间,岛上的日本空军是美国空军的心腹之患。硫磺岛战役历时整整36天,美军以伤亡共计28686人(阵亡6821人、伤21865人)的惨重代价,全歼岛上22000名日军。

请设想这样的情景出现在香港闹市:放送着要市民“踊跃输财,参加飞机献金!”刺耳口号的宣传车来回行驶,“大东亚圣战必胜”的传单漫天飘飞。成千“皇军”官兵在香港“神社”为硫磺岛前线举行“必胜祈愿”,军乐大作,狂热的与会者捧起大碗,“一齐喝啜滚烫之粥”。

这是人肉炸弹的先驱。报纸称,日军决以“血肉长城,对抗美军的油铁洪流”,在最后时刻,“日军肉攻队”采取“凄壮新战术”:“洞穴埋置空桶,士兵怀抱地雷入内,上盖泥土”,待大队美军士兵经过,便“点火线以身殉国”。《香港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栗林最高指挥官命令最后反攻全军玉碎》,刊登了栗林忠道三月十七日深夜给天皇的“诀别电”:“战局已临最后关头,职站在前线,祈祷皇国必胜及安泰”,“目下弹尽兵寡,决作孤注一掷,粉身碎骨,以报皇恩,谨率领士卒,高呼圣皇万岁,籍此永诀”。电影里是这样写他的死,在最后的总攻击的第二天天明时候,栗林身负重伤,让一个副官将其拖到一个海边的丘陵上,看着远方的日本,还有岛上飘扬的日本国旗,让副官将其杀死,并强调是最后的命令,副官犹豫了半天举起刀想要砍的时候,竟被几个旁边赶来的美国兵远远的打死了,最后栗林拿出自己的手枪,自杀身亡…还是还能符合日本人理想中的帝国军官的死法的。在影片《硫磺岛来信》中栗林最后是被一位和他熟悉的日本士兵埋起来的。

反历史

这几十年中史学界兴起一种“反历史”的潮流,就像希特勒的“人性”一面似乎正引起后人的兴趣,栗林忠道的“温柔细节”也有人津津乐道。60年了,后来者的历史观察日益多面,思辨日益深邃。但,曾经人所共知的事实和简单明了的判断,有时却反而重陷迷雾。尽管栗林忠道作为一个人或许有其温柔的一面,但他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这一点是谁也没法改变的。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