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崇

简介:  史崇,字伯勤。汉朝政治人物,先世是鲁郡济北人,高祖史恭,迁居杜陵(陕西西安市东南)。 <br />
[展开]

史崇的个人经历

个人资料

  史习之子。先世是鲁郡济北人,至高祖史恭时,自鲁(今山东曲阜)迁居 杜陵(陕西西安市东南)。史恭之妹生 汉宣帝。
   曾祖父是史元。图片史崇早年学习 军旅事务,投效 光武军,建武二年(27年),攻破 王寻。授右将军,官右将军 青州、 冀州二州刺史,封 溧阳侯。死后朝廷赠司空。

生平事迹

良娣史皇孙

  史崇是史恭第三个儿子史玄之曾孙。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7年),史崇因平赤眉刘盆子有功,被授右将军青、冀二州剌史加骠骑将军;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又封史崇为溧阳侯,食邑一万户。天下安定,诏令公侯都回到封地去。史崇到了溧阳,“问百姓疾苦,治尚宽简,注重教化,发展农桑,兼顾渔猎”。史崇的教化,对溧阳地区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贡献颇大。终年79岁,诏追赠司空、使持节徐、兖二州剌史,谥号“壮”。安葬在溧阳埭头,墓前兴建本祠。

  明末政治家史可法为其第四十九世裔孙。

  

主要作品

  据旧志记载,史崇撰着《天文》、《十二次二十八宿星占》各十二卷,均已散失。子孙定居溧阳,继承封爵,世族繁衍。

 

史崇

溧阳史氏追溯源流

       据《前汉书.外戚传》记载:西汉有个鲁国(今山东曲步)人史恭,史恭之妹为汉武帝的太子良娣(太子妻妾有三等:妃、良娣、孺子。良娣为妻妾中的第二等)。良娣生史皇孙,史皇孙生子称曾皇孙。曾皇孙出生后含冤入狱,五岁是昭雪释归,有史恭之母贞君抚育其成长。后来曾皇孙登基,即汉宣帝。史恭封徙杜陵,生三子,皆封为侯爵。史恭长子史高封为乐陵侯;次子史曾封为将陵侯;幼子史元封为平台侯。史元之子史凭、史凭之子史习皆继承侯爵名位。

        史崇,史习之子,字伯勤,鲁郡济北人。其先祖是皇亲国戚,历代封侯,皆为汉皇朝建立功勋大业。史崇长大后,投入光武军刘秀军旅,因破王导、平赤眉、降刘盆子有功,授右将军及青、冀两州刺史加骠骑将军,封溧阳侯,举家迁至溧阳(当时县治在今高淳县固城镇),食邑(封地之称)万户,溧阳封为万户侯。故溧阳史氏祖先为汉代累世公卿、名门望族。

        史崇莅任县政,关怀民间疾苦,治理政务宽容简要,对百姓不滥施威严而使其受到教化,城乡百姓皆安居乐业。

        史崇生于西汉平帝甲子(元始四年,公元4年)农历7月15日,至东汉章帝建初壬午(建初7年,公元82年)逝世,享寿79岁。他逝世后,章帝诏赠司空、使持节徐、兖两州刺使,谥号称“壮侯”。史崇墓在长荡湖南岸埭头侯庙内,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今墓已不存。他为溧阳史氏起世祖(第一世祖),子孙繁衍至今已达60余世。

萧山史氏寻源

        史氏在“溧阳以前,世远难稽,故后世皆以溧阳为始祖。”(1918年八行堂《萧邑史氏宗谱》)

  溧阳今属江苏,是东汉·史崇的封地。东汉·建武二年(26)春,杜陵(今属陕西)人史崇因军功累官青(青州,今属山东)、冀(冀州,今属河北)二州刺史,加封骠骑将军、溧阳侯。史崇是溧阳史氏的第一世。

  至北宋,溧阳史氏第30世惟则,迁居四明(今宁波市鄞州区),为四明史氏第一世。

  四明史氏,南宋时期最为辉煌:6世史浩、7世史弥远,父子二人,均系进士出身,受任宰相,权倾一时;之后,父封忠定王,子封忠献王,声名赫然。

  史弥远与萧山文化渊源颇深: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他资助僧人宗明修复明化寺。明化寺在西兴,原为唐代高僧安国禅师道场,后唐·长兴三年(932)建,名化度院,宋·景德三年(1006)赐额“明化寺”,后毁。

  南宋·宝庆中(1225-1227),又舍西兴住宅为施水庵,其遗址在板桥下街。

  元朝时,四明史氏第11世、史弥远的5世孙朝奉郎公亨,为避兵乱,“入赘山阴天乐田氏。因爱萧山风俗淳美,遂卜居县东昭明里”,故址在木桥巷内,与芹沂桥(属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相隔里许。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史氏在郑家弄(今称陈家弄)底、土名“老鼠尾巴”建立宗祠,遗址今存。

  1918年续修宗谱时,萧山史氏已传22世。现有2000多人,分别聚居于城厢街道、新街镇和滨江区长河镇。

  600多年来,萧山史氏虽然“勤事农耕”,但在明、清两朝,也出过2位举人、5名贡生。有8人当了兵部职方主事,河南布政使参政,河南禹州知州,福建龙岩县丞,府、县儒学训导,提领、提举等。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