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索菲·穆特 - 简介
安妮·索菲·穆特早年曾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1977年随卡拉扬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次年再度与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1995年,波兰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安妮·索菲·穆特 - 职业生涯
她的职业演奏家的生涯起始于1977年,那年她跟随赫伯特·冯·卡拉杨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第二年,她再次和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从那以后,这位被卡拉杨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在全世界的各大音乐厅取得了巨大胜利。
作为一位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安妮·索菲·穆特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85年她首次在俄国演出。1988年进行加拿大和美国的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行的"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安妮·索菲·穆特也经常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和其他国际音乐节。安妮·索菲·穆特更关注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如WitoldLutoslawski,NorbertMoret,KrzysztofPenderecki和WolfgangRihm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她的节目单上。她计划于2000年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举办自己的音乐节,以献给上个世纪的小提琴音乐。1995年,作曲家Penderecki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安妮·索菲·穆特,在莱比锡初演。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项。
1986/86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为她在小提琴教育上作出的贡献而颁发给她荣誉头衔。1979年,安妮·索菲·穆特时年16,被授予"年度艺术家",并得到了著名的"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奖,1991年,她再度得到了这个奖项。1983年,她成为牛津大学"莫扎特"音乐协会的荣誉会长。1996年,她成为波恩的"贝多芬"音乐协会的荣誉会员。
安妮·索菲·穆特经常举行慈善演出,支持如美国的"ArtistsagainstAids"、慕尼黑的一所治疗儿童癌症的医院,重建波恩的贝多芬诞生地,慕尼黑的现代艺术之门。安妮·索菲·穆特一直支助"鲁道夫。爱波尔"基金,该基金1987年建立,旨在欧洲帮助有才华的年轻小提琴家。
1997年12月曾来中国演出,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了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音乐会。独奏之外,她也经常参加室内乐演奏,曾与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中提琴家基奥皮纳组成三重奏,在各地广泛演出。
安妮·索菲·穆特 - 个人成就
安妮·索菲·穆特被授予了巴伐利亚最著名的文化奖:马克西米立安勋章(Maximilianpreis)。此前,她还得到了慕尼黑市的文化荣誉奖金。安妮·索菲·穆特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此刻她正在自己的家乡紧张地为演出做准备。这位巴登州艺术家的经历是每一位她的听众所熟知的:六岁在"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得最高评价(Jugendmusiziert),十三岁被卡拉扬赏识(根据Menzing文献记载),期间获奖无数,与律师DetlefWunderlich结婚,丈夫却在婚后六年死于癌症。安妮·索菲·穆特与两个孩子生活在博根豪森(Bogenhausen),当然她也生活在世界各地。
记者要知道的都是安妮·索菲·穆特不感兴趣的。这是一个与安妮·索菲·穆特无关的世界。人们总是对此充满奇妙的想象,而她只是在工作,对每个人说"你好"或是"再见",仅此而已。工作与学术有关,需要很长的练习时间。眼下她正在把左手练出老茧来,否则她就无法拨弦。因为她平时缺少练习,手上根本就没有角质层。对于古典作品还没有问题,但遇到炫技的乐段就得时不时地把老茧练出来,这要花一个星期。
一般来说,身体锻炼不一定重要。不过音乐家总是要身体健康的。如果你像在晚上保持清醒,就必须有规律地生活。身体的好坏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有时候安妮·索菲·穆特被音乐所吸引,甚至带病演奏。当然这里有一个不能超过的限度,否则安妮·索菲·穆特就会失去对乐器的把握了。
每一次上台都得克服自身的阻力,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纪律,这取决于个人。比如卡罗斯·克莱伯,安妮·索菲·穆特非常推崇他。他就是一个总需要点推动力才会登台的音乐家。对安妮·索菲·穆特来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很早并且非常自然地习惯了这些。自从她学琴以来,舞台就是第二个家了。而指挥们则大多要把对于音乐的诠释考虑了数千遍之后才愿意开始。
安妮·索菲·穆特 - 个人生活
安妮·索菲·穆特的生活是多层面的,可能一个星期都讲不完。生活当然必须有条理,尤其是与孩子在一起。当一项职业成为生活的全部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这样的。此外,安妮·索菲·穆特每天都要外出,如果是去美国巡回演奏,甚至一星期都不在家。
孩子们从小就有意见!如果允许的话,安妮·索菲·穆特当然愿意带上他们。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有固定的生活轨迹,有固定的朋友圈子以及自己的母语。他们用这种语言去梦想,同时这也使他们在慕尼黑扎根。如果他们说自己更愿意待在家里,安妮·索菲·穆特一定会认真对待的。不过也看到,如果安妮·索菲·穆特经常不在家的话,共同相处的时间就会变得弥足珍贵。当安妮·索菲·穆特外出旅行归来的时候,就会感到所受的待遇有很大的不同,安妮·索菲·穆特的价值提高了。
安妮·索菲·穆特与自己的家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饥渴期"当然会有----比如在美国或是日本的两星期的巡回演出,----但觉得三个人都能忍受。演出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音乐上。但她最长也不会离家超过两周,而且这样的演出一年不多于两次。其他的表演都是从慕尼黑出发的,总让他们夜里送安妮·索菲·穆特回来,这样就可以在早饭时间重又在家里出现了。不过更愿意自己安排音乐会的举行。如果把"法拉力发动机"开动起来,就希望持续地集中精力,随后就可以有一段比较长的休息时间。而现在每周一场的音乐会意味着安妮·索菲·穆特必须始终保持这最佳状态。剩下的时间安妮·索菲·穆特就得等待,这种消极状态让她变得懒惰起来。某些事情很能够令安妮·索菲·穆特得到放松和调剂,对于局外人却不起作用。而且这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神秘,安妮·索菲·穆特每天练习并且照顾她的孩子,就这些了。(Thatisit)安妮·索菲·穆特一早就起来工作:在钢琴上弹几段总谱。目前正在自己编写莫扎特协奏曲的乐队部分,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今后排练的时候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比如怎样理解指法,乐段,其中的动感等等。安妮·索菲·穆特当然使用自己的指法,这有时候关系到特定的音乐色彩。在反复的地方安妮·索菲·穆特就采用与呈示部完全不同的指法。当然这只适用于她自己指挥乐队的时候。除此之外她总是与指挥保持一致的。这里有一条界限,就像登山一样。双方都必须具备外交的素质。大多数情况下指挥还是听从独奏者的意见的。
制定自己的节目单并且寻找指挥,"其实一开始就是如此"。不过安妮·索菲·穆特若能和自己希望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安妮·索菲·穆特会很感激的。如果安妮·索菲·穆特问KurtMasur"你愿不愿意与我再录一次贝多芬协奏曲?",他说"好的",于是就和纽约爱乐定下了日期----尽管后来不得不把这个时间推迟到明年。一切都比人们想象的要简单的多。如果经常在一起工作,甚至会达成口头的协定。这里的情况就是:与爱乐乐团一同演出,由于合作非常成功,大家便产生了录制这首伟大作品的愿望。新搭档是否合适,独奏者自己必须有很强的个性,意志力,智慧以及纪律性。一个成功的音乐家肯定要具备这样的素质。有一件事情决不能混淆:私人生活和舞台上的个性往往差别巨大。音乐家们能够在台上做精彩绝伦的表演,但幕布一拉上,他们又会安静地退到角落里去。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伯恩斯坦那样在台下也活蹦乱跳。
安妮·索菲·穆特 - 独奏音乐会
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中国巡演加上北京站了。2006年6月27日,她与长期合作的钢琴伴奏朗伯·奥基斯登台世纪剧院。
安妮·索菲·穆特,这位头顶“小提琴女神”光环的美丽音乐家对于乐迷来说总带有许多艺术之外的遐想,也正是从她开始,世界上突然冒出了许多漂亮的器乐演奏者,似乎在她之前,人们看音乐会只洗耳恭听却不大开眼界;除此之外,指挥巨匠卡拉扬的力捧、特立独行的婚姻……所有这些都使她成为当今世界最有优势、最有影响力、最具说服力的小提琴演奏家。
德国的“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将故地重游,继1997、1999两次惊艳京城后,又一次登上世纪剧院的舞台,全情演奏莫扎特奏鸣曲,这也让不久前一些媒体“穆特亚洲巡演不来北京”的猜测不攻自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穆特6月开始的巡演既然是向“奏鸣曲之王”致敬,巡演曲目都是清一色的莫扎特奏鸣曲:《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和《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安妮·索菲·穆特 - 中国巡演
6岁就开始接触莫扎特音乐、13岁与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莫扎特的《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穆特这样形容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不仅需要呈现其中的“优美”,还需要很注重运弓,以及音符之间的留空。“莫扎特的每个音符都珍贵,需要仔细思量。”她说,自己到现在才重新演奏莫扎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一直感觉自己的火候未到;她同时表示,当今很多人在演奏时都误解了莫扎特:“当今很多人就一味顾着玩技巧,怎样乖僻怎样演奏,他们忽视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典雅、纯净和质朴。莫扎特的音乐其实就是人类灵魂的X光。”可见,穆特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与莫扎特有着“很亲密的接触”,而她曾表示,自己发现了莫扎特作品中某些最至关重要的东西,她将赋予这些曲子以全新的表现力……很快,北京观众就可以亲耳见识到穆特透视这束“X光”的功力了。
北京是穆特中国巡演最后确定的一站,穆特也很兴奋在7年后可以再回到久违的北京与她难忘的北京老朋友们相会。北京的古典发烧友和穆特迷都还不忍忘记1999年的那个夜晚,世纪剧院经历了最热烈感人的场面:听众挤满了剧院过道,沉浸在如醉如狂的氛围中。北京最具轰动性的音乐盛事,令许多没能亲耳聆听的人至今心存遗憾。这一盛事即将再现京城时,遗憾终于得以弥补;而当年的沉迷和难忘,又都找到了无限蔓延的机会了。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