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2000-2002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医学免疫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 博士后、生物信息研究组负责人(合作导师:马大龙教授,国家资助招收)。2002-2005年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生物信息学研究部、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分室、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合作导师:李衍达院士、吴旻院士、陈竺院士、方福德教授和季梁研究员,国家资助招收)。2004年10月清华大学博士后期满离站科研工作评审意见评定研究员(教授)资格任职建议。
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军区后勤部军马防治检验所工作至2003年底转业,长期从事兽医传染病学与人兽共患疫病学教研与临床实践。1992-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侯云德院士招收)。1997-1999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合作研究,任动物保健品研制中心客座研究员兼毒理学研究室主任。1999-200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学与生物工程开放实验室高访学者(田波院士招收)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工程研究室生物信息学组博士后(合作导师:陈润生院士)。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师。2005-2006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纳米医学高访学者。
2006年9月起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预防兽医学教研室兽医微生物学与病毒学课程组教师、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旨在发展基因组药物与诊治标志物的肿瘤免疫与感染相关的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学术兼职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评审系统专家与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医学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评审专家(2003年起)
2. 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分组会议主持和2006年中国科学院智能计算与生物信息学学术研讨会(WICB2006)程序委员会委员
3.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人、答辩委员与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委员(2004)
4. 四川省侨光医药保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起)
主讲课程
公选课:医药生物信息交叉热评、肿瘤学与基因组医学、病毒学与病毒病、免疫学与生物药物学
本科生: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动物医学学科导论
研究生: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病毒学与免疫学、高级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分子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预防兽医学进展、动物遗传繁育进展
博士生:生物信息学进展、系统生物学专题、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兽医分子微生物学、兽医分子微生物学专题、预防兽医学专题、动物遗传繁育专题
学术成就
获得两项重要标志性鉴定成果:(1)京科登字20040602号:安全高效的水貂肠炎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首次研制成功和长期广泛应用;(2)总后鉴证2002121008号:恶性横纹肌样瘤(MRT)在模型动物体内的首次发现和成功复制,为阐明其起源之谜提供了机会;从染色体遗传变异角度初步阐明了MRT的发生、发展规律,从比较医学角度揭示了MRT的组织细胞起源;解决了传代细胞(CCL)致癌毒理实验的难题,揭示了遗传变异率与致癌(瘤)的关系。
在生物循环选育领域,初步建立了病毒细胞遗传进化的优劣环境交替性生物循环选育作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它正是联系高效水貂细小病毒疫苗研制、痘苗病毒重组质粒转染技术创新、细胞系致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异类肿瘤在体实验转化现象确立与横纹肌样瘤起源之谜初步揭示的纽带与桥梁,具有广泛的科学指导和实用意义。
在基因识别新方法与功能基因分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从计算机软件分析、人工干预分析及与实验生物学相结合角度来发现人类新基因的方法,并证明它是加速基因克隆和鉴定的一条有效途径;合作者对新基因识别及调控区预测的算法研究,显著提升了基因预测和启动子预测的精确度,初步合作建立了人类新基因的自动化电子克隆软件;电子克隆百余人类新基因,还用计算机识别800个人类新基因候选对象,部分基因编码序列已被实验证实和引用,其中几个新克隆基因已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明显的生物学功能活性;发现了美国NCBI基因组注释项目公布的人类基因模式参考序列(REFSEQ)存在各种类型的多种/处错误,这一结果提示应慎重使用NCBI的REFSEQ数据库。
在分子病毒学与反义基因治疗领域,负责“反义RNA阻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及多聚酶区(P区)基因表达的研究”, 构建并纯化出几株针对DHBV P区或核心区(C区)不同片段基因的反义和正义重组病毒,为乙型肝炎鸭体实验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痘苗病毒重组质粒转染技术和重组痘苗病毒蚀斑纯化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取得良好结果,前者首次简化了基因转染技术,后者首次大大降低了主要实验费用并被实际引用证明行之有效。
个人成果
1. 张德礼、李六金、黄高升、夏耕田、高步先、刘尚高、何旭玉、方福德、徐镔蕊。“军犬疫苗制备用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安全性评价和横纹肌样瘤起源”于2002年10月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组织的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很高评分,获军队后勤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第2002121008号)
2. 张德礼、于永仁、夏耕田、韩慧民、殷震、王树志、刘尚高。“水貂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研制与应用” 获得国家生产批准文号(农业部(99)农牧(药文)字第40号)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农业部(98)新兽药证字第13号)视同通过鉴定(2004年4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登记号:京科登字20040602号)
3. 张德礼、李六金、黄高升、白晓鸿、高步先、刘尚高、何旭玉。“横纹肌样瘤的起源研究----高变异率BHK-21细胞致裸鼠产生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实验研究”于1999年1月通过北京军区联勤部组织的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突破性成果,7位医学病理学评审专家一致推荐给予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论著报告
出版学术专著:
1. 参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中国科协“生物信息学与进化计算”青年科学家论坛黄德双等主编的“生物信息学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Explorations of Frontier Problems in Bioinformatics) ” 中国科协第8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34页,640千字),发表张德礼、李衍达、黄高升等撰写的专著《从生物循环选育到新基因识别与验证 (From bio-circulatory breeding to novel gene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包括《从病毒细胞遗传进化的生物循环选育到新基因识别与验证》与《Carcinogenesis of Renal Cell lines in Nude Mice in a Physiological Context Clarifying the Origin of 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MRT)》两篇相关文章)55个出版页(p117-171),15万字
2. 参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15日出版陈小章、高杰英主编的《上皮细胞生物学》一书(436页,689千字), 发表张德礼、黄高升等撰写的专著《细胞系致癌毒理和横纹肌样瘤起源》文章85个出版页(p186-243, p378-404), 13万字
3. 参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夏家辉主编的《生命科学研究》一书(578页,1223千字),发表张德礼、李衍达等撰写的专著《生物循环选育和新基因识别与验证》文章51个出版页(p10-24,p117-134,p508-525),11万字
4. 独著:张德礼、朱关福著《基因防治与诊断》(约30万字), 曾经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审定通知计划出版。张德礼、李六金、朱关福等。基因工程前沿----疾病的基因防治。科技开发动态, 1995,(3):7~32
发表学术论文:
1. Zhang DL, Ji L, Wang HR, Huang GS, Fang FD, Liu SG, Yen LF, Li LJ.Carcinogenesis of renal cell lines in nude mice in a physiological context clarifying the origin of 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MRT). 此文按规范经《Nature Medicine》审理近4个月后因无分子水平工作最终未接受刊用,只能完善分子医学研究后再投稿
2. Zhang DL, Liu SG, Yan LF, Li LJ, Huang GS, Fang FD, Xia GT, He XY, Gao BX, Bai XH, Wang W, Ding PG. Carcinogenesis or tumourigenicity testing of animal cell lines for vaccine preparation by colony formation on soft agar and by agglutination under plant lectins.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1;25(10):997~1002(SCI, IM收录)
3. Zhang DL, Ding PG, Sun XJ, Ling LJ, Chen RS, Ma DL. In Silico clon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novel human genes corrects errors appeared in NCBI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 REFSEQ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2; 12(8): 639~640 (SCI刊物)
4. 张德礼、丁培国、凌伦奖、陈润生、马大龙。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电子克隆和编码区序列RT-PCR验证。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4):543~549 (SCI收录)
5. 陈祥贵、李勇、张德礼、成君、朱文丽、刀京晶。类固醇5-α 还原酶样基因Srd5α2l2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30(6):894~899 (SCI收录)
6. Zhang DL. Studies on isolation, serum-free cultivation and manufacture of mink enteritis virus optimized for vaccine preparation. Biologicals,1997;25(1):103~111(SCI, IM收录)
7. Zhang DL, Yin Z, Wang SZ. 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protection in animals given mink parvovirus vaccines. Biologicals,1997;25(1): 93-101(SCI, IM收录)
8. Zhang DL.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inactivated vaccines from cell cultures of mink enteritis virus (MEV) and their immunity. Science in China (Scientia Sinica), Series B--Chemistry,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1991;34(8):947-962(SCI, IM收录)
9. Zhang DL. Success in preparing inactivated vaccines with mineral oil or Al(OH)3 gel adjuvant from serum-free cell cultures of mink enteritis virus(MEV).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0;35(2):174~176 (SCI刊物)
10. Zhang DL, Wang W, Zhu GF, Hong T. Viral vectors for gene transfer----Effective tools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ukaryotic cells.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English edition), 1996;4(2):50~59(EI刊物)
11. Zhang DL, Ji L, Li LJ, Huang GS. Systematical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arcinogenesis or tumorigenicity of VERO cell lines of different karyotypes in nude mice in vivo used for viral vaccine manufacture.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4;31(7): 647~660(IM收录)
12. Zhang DL, Li LJ, Xia GT, He XY, Gao BX, Bai XH, Huang GS, Liu SG, Yan LF, Fang FD.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carcinogenesis or tumorigenicity of MDCK canine kidney cell(CKC) lin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chromosome karyotyp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7):816~827
13. Zhang DL, Li LJ, Xia GT, He XY, Gao BX, Bai XH, Huang GS, Liu SG, Yen LF, Fang FD.Establishment of master cell stock and working cell bank of MDCK lines and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ines and candidate viral substrates for approval production of combinational canine attentuated-live virus vaccin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9):1054~1066
14.Zhang DL, Li LJ, Xia GT, He XY, Gao BX, Bai XH, Huang GS, Liu SG, Yan LF, Fang FD. Further report on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carcinogenesis or tumorigenicity of MDCK canine kidney cell (CKC) lin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chromosome karyotyp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11): 1293~1301
15. 张德礼、李衍达、季梁。用电子克隆新基因C17orf32和ZNF362对NCBI人类基因数据库模式参考序列5种错误类型的分析与纠正。遗传学报,2004;31(4):325~334 (IM收录)
16. 张德礼、李衍达、季梁。通过新基因计算机识别与实验确认对NCBI人类基因数据库一些模式参考序列错误的分析与纠正。遗传学报,2004;31(5):101~113(IM收录)
17. 张德礼、孙晓静、凌伦奖、陈润生、马大龙。人类SR蛋白超家族新成员━━SFRS12 (SRrp508)的基因克隆和特性分析。遗传学报,2002;29(5):377~383 (IM收录)
18. 张德礼、李六金、夏耕田、何旭玉、高步先、白晓鸿、黄高升、刘尚高、阎隆飞、方福德。动物细胞系的染色体组型与遗传变异率分析。遗传学报,2001;28(4):327~344(另附2个图版) (IM收录)
19. 张德礼、黄高升、李六金、何旭玉、夏耕田、高步先、白晓鸿、刘尚高。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起源研究----高变异率HeLa细胞致裸鼠产生MRT的实验研究。遗传学报, 2000;27(12):1057~1071(另附彩色图版)(IM收录)
20. 张德礼、李六金、夏耕田、何旭玉、高步先、白晓鸿、黄高升、刘尚高、阎隆飞、方福德。犬肾细胞系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的实验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5):562~570(另附彩色图版)
21. 张德礼、李六金、夏耕田、何旭玉、高步先、白晓鸿、黄高升、刘尚高、阎隆飞、方福德。犬五联病毒活疫苗制备用犬肾细胞系的建库、筛选与检定。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6):709~713
22. 张德礼、李六金、白晓鸿、高步先、何旭玉、刘尚高、黄高升。横纹肌样瘤的起源研究----高变异率BHK-21细胞致裸鼠产生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实验研究。生物工程进展(现中国生物工程学杂志),1999;19(3):22~39
23. 张德礼、李六金、白晓鸿、高步先、何旭玉、刘尚高、黄高升。横纹肌样瘤的起源研究----高变异率BHK-21细胞致裸鼠产生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实验研究(续)。生物工程进展(现中国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9;19(4):52~56转72
24. 张德礼、李六金、白晓鸿、高步先、刘尚高、黄高升。Vero-2和MA-104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研究----在犬五联疫苗制备中替代BHK-21细胞系的细胞株筛选和检定。中国兽医科技(现中国兽医科学),1999;29(6):16~20
25. 张德礼、李六金、刘尚高、黄高升、白晓鸿、高步先。动物细胞系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和致癌/致瘤性。中国兽医学报,1999;19(4):348~349转352
26. 张德礼、李衍达、黄高升、朱关福、方福德。优劣环境交替性生物循环选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和应用。科技导报,2003;(11):10~17
27. 张德礼、黄高升、李六金、何旭玉、夏耕田、高步先、白晓鸿、刘尚高。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起源研究----高变异率细胞系致裸鼠产生MRT的实验研究。见(In):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论文集医药学与生物学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73~588
28. 张德礼、李六金、黄高升、何旭玉、夏耕田、高步先、白晓鸿、刘尚高。动物细胞系的致癌毒理研究。见(In):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论文集农林与西部发展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7~156
29. 张德礼。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其免疫研究。中国科学B辑, 1990;(4): 399~408
30. 张德礼。敏感性不同细胞系交替选育获得超高增殖率细小病毒株(简报)。病毒学杂志(现中国病毒学),1990;5(2):221~226
31. 张德礼、白泉阳、殷震、王树志。水貂肠炎病毒疫苗免疫实验动物效果观察与效检指标评价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6;29(2):77~84
32. 张德礼。水貂病毒性肠炎疫苗的临床免疫力观测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91;22(4):361~365
33. 张德礼等。反义RNA和反义寡核苷酸的生物活体内作用效果。高技术通讯, 1997;7(3):58~62转53(EI刊物)
34. 张德礼、高步先、朱关福。基因工程前沿----疾病的基因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4):312~314
35. 张德礼、逯好英、郭庆福等。基因治疗与腺病毒载体。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5;17(6):470~475
36. 张德礼、高步先、高显明等。反义技术在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6;16(4):15~20
37. 张德礼、高步先、高显明等。基因治疗新途径。中国科学基金,1996;(2):101~107
38. 张德礼、朱关福、洪涛。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真核细胞基因工程的有力工具。中国科学基金, 1995;(4):7~13
39. 张德礼。人类腺病毒用作重组疫苗和基因治疗载体的优势与前景。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 9(2):190~193
40. 张德礼、白泉阳。狂犬病毒内部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免疫学进展。微生物学通报,1996;23(2):109~115
41. 张德礼。体外扩增核酸技术进展及其应用。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3;9(2):42~44
42. 张德礼。鼻疽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1;7(6):38~41
43. 张德礼、白晓鸿、高步先、朱关福等。基因工程----一个跨世纪的话题。中国科技信息, 1997;(18):4~7(被《新华文摘》收载并多次引用)
44. 张德礼、白晓鸿、朱关福等。基因防治的发展前景与我国应采取的基因工程发展策略,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7; 19(4):61~63
45. 张德礼、马大龙、钱敏平。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建立和实验验证与功能研究。 科技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2;(8):23~27
学术会议报告:
1. Zhang DL. In Silico clon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novel human genes and their functional studies(Invited Speaker, 大会特邀演讲嘉宾, 20分钟).见(In): Ferid Murad, Zhu Chen and Jieping Wu. BOOKLET OF THE SECOND SINO-US SYMPOSIUM OF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OCT.26-28, 2002;p65~67.
2. 2000年10月,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首届京港生命科学前沿研讨会”上作特邀大会专题报告《动物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实验研究》20分钟。
3. 张德礼.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分析(大会特邀演讲佳宾,30分钟)。中国国际生物创新项目成果交易洽谈会(BIO CHINA 2002 China International Biology Projects Fair, CIBPF),2002;p14~15
4. 2000年8月,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与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面向21世纪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国际研讨会”(五洲大酒店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动物医学与遗传繁育两个分会报告《Studies on the origin of 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 and on the carcinogenesis or tumorigenicity of animal cell lines & analysis of their chromosomal karyotypes》(大会工作语言:英语)分别为40和30分钟
5. 张德礼。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看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研究(特邀大会报告,40分钟)。见(In):中国遗传学会青年科学家研讨会(六届三次)论文汇编.北京: 中国遗传学会,2002; 1~19
6. 张德礼. 人类新基因识别与功能基因组学验证及NCBI人类基因模式参考序列错误鉴定(24个邀请专题报告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物信息学与进化计算”青年科学家论坛第81次活动(主题:生物信息学中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北京。2003.11
7. 张德礼。生物循环选育和新基因识别与验证(大会报告20分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南大学、湖南省人事厅。 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长沙。2003.11
8.张德礼。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分析(通知分组发言因故未报告)。第二届全国生物信息学术大会。北京: 中国生物信息学会, 2002. 6
9. 张德礼。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研究(大会特邀专题报告)。见(In):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博士后联谊会.生命科学与人类进步----首届北京博士后“生命科学”论坛论文集。北京: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博士后联谊会, 2002; 76~94
10. 张德礼. 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建立和基于生物信息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新药开发(特邀大会专题报告)。首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交叉学科学术论坛, 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高等教育与博士后处、中国科学院京区博士后联谊会理事会。2002.11
11. 张德礼。从病毒细胞遗传进化的生物循环选育到新基因识别与验证(以不同侧重点在"植物与微生物遗传"和"人类与动物遗传"两分组会上分别做邀请报告,50分钟)。2004《遗传学报》《遗传》编委扩大会议暨遗传学进展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学报》《遗传》编辑委员会、厦门大学。厦门。2004.5
12. 张德礼。人类基因产品与基因组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特邀主题报告60分钟)。新春博士(后)研讨会。杭州上城区科技园。2003年1月
13. 张德礼。从病毒细胞遗传进化的生物循环选育到水貂与犬疫苗研制与应用(大会报告15分钟)。清华博士后承德科技行报告会。承德。2004.5
课题立项
1. “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和旨在发展基因组药物与诊治标志物的肿瘤免疫与感染相关的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06-2008,主持人)
2. “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建立与实验验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自由申请项目(No.30270342,2003.01-2006.12,主持人)
3. “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建立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200266021315092002,2003-2006,主持人)
4. “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920011217608062000, 2000~2002,主持人)
5. “第八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No.30310203017, 2003.04.21~2003.05.15,主持人)
6. “新细胞因子CKLF1的调控序列的确定及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自由申请项目(No.30170871,2002.01-2004.12,第二申请人)
7. “牙本质发育不全致病基因DSPP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自由申请项目(No.30171012,2002.01-2004.12,第三申请人)
8.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基因表达的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1992~1993,参加人,负责“反义RNA阻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及多聚酶区(P区)基因表达的研究”
9. “蛋白质功能、三维结构与折叠原理研究”,国家973计划项目( No. G1999075600),1999~2000,参加人,获得立项973分枝课题2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纯化、结晶与三维结构研究”和“水貂肠炎病毒培养、纯化、结晶与三维结构研究”
所获荣誉
2002年4月,Nature出版集团(NPG)组织的第七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HGM2002)Poster竞赛(与会代表2000多人,参赛论文680篇)的全球5个获奖者之一,因“In Silico Cloning of Novel Human Genes and Thei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获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 基因命名委员会Poster奖。这是我国大陆科学家在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首次获奖,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代表推荐为HUGO 成员
“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其免疫研究”获1989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德礼。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其免疫研究。中国科学B辑, 1990,(4): 399~408]
“Vero-2和MA-104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研究” 获2000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德礼、李六金、白晓鸿、高步先、刘尚高、黄高升。Vero-2和MA-104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研究----在犬五联疫苗制备中替代BHK-21细胞系的细胞株筛选和检定。中国兽医科技,1999;29(6):16~20]
2003年11月因《生物循环选育和新基因识别与验证》获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名(从大会录用的110篇参赛论文中评选出14篇优秀论文)
《动物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和恶性横纹肌样瘤(MRT)起源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上报教育部推荐参加200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综合评定成绩85分,居全国120余名,进入终审阶段(论文编号09060201),相当于获2003年以后设立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1998年1月,因在《Biologicals》同一期上连载两篇重要论文而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执行主席致函免费授予AAAS会员证书
1991年因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论文被列入我国优秀科技人才结构状况调查对象(见《科技导报》1992年1期相关软科学调研报告)
.1988年3月因《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和肉毒中毒三联疫苗首次研制成功》(于永仁、张德礼. 毛皮动物饲养,1987,2:18)取得显著收益而荣立军队集体(三人小组)三等功
1983年4月在吉林农业大学英语竞赛中获全校第一名、一等奖。1981年8月通过吉林农业大学英语免修考试,是该校校史上首位通过英语免修考试的学生
2002年被家乡推荐为“陕西英才”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