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遭遇不幸
石清华,38岁,老家在安徽省金寨县。这是一个不幸的男人。1999年,邻居家储藏的烟花爆竹突然发生爆炸,瞬间毁灭了石青华一家的生活。妻子大面积烧伤,容颜尽毁,两岁的儿子不仅头部烧伤严重,而且十根手指全部烧残,石青华自己也轻度烧伤。
不幸发生后,妻子的精神极度消沉。想到自己扭曲的面容、不能走路的双脚,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治疗费用,她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了信心。但石青华没有放弃。
为了使妻子和儿子得到更有效的治疗,石青华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来到北京。但两次手术后,他们便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和借来的钱款,没钱继续治疗,没钱住宿,甚至没钱吃饭。最后,一家人不得不流落街头,靠乞讨度日。
妻子不能走路,石青华就把她背在身上,再用一只手牵住自己眼睑外翻的年幼的儿子。白天,他们站在街边企盼路人伸出援手,也曾从垃圾箱里捡过一些“对于需要食物的人来说非常宝贵”的带鱼。晚上,他们就睡在桥洞里,一家人挤在一起,用体温相互温暖。
“爱最难做到的是坚持、不放弃,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石青华说。如今,当他听到一些他收养的孩子讲起他们的身世,有时候会叹息:“有些家庭比我们那时的情况要好很多,但是他们的父母太过轻易地就放弃了他们对孩子的爱。”
得人帮助
石青华也是一个幸运的男人。他和家人的不幸遭遇以及他对妻儿不离不弃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出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中华慈善总会原会长阎明复,阎明复为石青华一家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呼吁全社会为其捐款。
“认识了阎伯伯,我们才结束了流浪的生活。”石青华说。获得了20万善款后,妻子和儿子的恢复性治疗也得以继续。2003年,在阎明复的帮助下,石青华一家又赴香港做了进一步的治疗。
石青华一家落难期间,一个在内地做家庭教育工作的香港人杨女士主动联系上了他们,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他们在北京做康复治疗时,为了让一家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杨女士夫妇还邀请他们到北京的家里居住,同时杨女士从事医务工作的丈夫帮助石青华的儿子做物理康复训练。
流落街头的日子里,石青华还找到了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他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为他的心灵疗伤。有一件事令他现在回想起来,仍旧眼睛潮润。为了寻求帮助,石青华带着面目迷糊的妻儿小心翼翼地踏进了海淀区的一所教堂。那时,他们已饱尝了路人的冷眼和惊恐的表情。但他没有想到,教堂里的几个小孩在看到他们的时候竟然没有吓哭,反倒蹦蹦跳跳地拉着他的小儿子那双烧焦了的手玩耍起来,“那个时候,已经好久没有小朋友跟他一起玩了。”此后,他加入了教会,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妻子和儿子虽然不能够恢复本来的容貌,但日常生活已不成问题。石青华则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努力争取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回报社会
当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石青华突然想起他们在大桥底下结识的几个流浪儿。他们都是十三四岁的男孩,看到石青华一家的状况,他们会从自己嘴里省下来自己认为是好吃的,送给石青华的小儿子。
与他们的相遇相识,让石青华对流浪儿童的境遇感触良深,“那种无助与失落,我是最清楚不过了。”石青华说,他自己是幸运的,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那种爱始终激励着我,我觉得,我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应该去帮助别人,尤其是那些流浪儿童。”
一段艰辛的慈善事业,就从帮助那几个曾经给过他们温暖的流浪儿童开始了。
创办光爱学校
源于感恩
北京光爱学校,是2003年石清华创办的,专门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实行全免费寄宿制。从创办之日的7个流浪儿,到2012年已经发展到500多人的规模,从破旧的小屋到现在租下了大半栋楼的地方,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石青华完全依靠信心和大家对这些孩子付出自己的爱。不仅要每天忙于改善学校情况,还要给这100多个孩子最温暖的照料。关于流浪儿学校,石青华说,最 初自己刚到北京是这些孩子给了自己帮助和希望,无论多么困难学校会继续办下去,会努力让学校越来越好,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当年校长石青华因为被严重烧伤,流落街头,寻求医治以至灰心绝望之时,一些陌生的朋友帮助了他,现在他们不但坦然面对自己被毁的面容,而且开始收留街头的流浪儿,决心教育他们,用爱重新地塑造他们。
永远的白菜爸爸
“爱,最难做到的是坚持、不放弃,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石青华如是说。最初因学校环境和资金不足,困难时期孩子们只能吃白菜,石青华无微不至的关怀 却然给了孩子面对生活的乐观勇气,孩子们还为他取了亲切的名字叫“白菜爸爸“,现在伙食已经改善了很多,“白菜爸爸”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如今,当他听着一 些他收养的孩子讲述他们的身世,尤其叹息,“有些家庭比学校那时的情况要好很多,但是他们的父母太过轻易地就放弃了对孩子的爱,所以关爱流浪儿童的事业不是我一个人的,我所做的仅仅是起了个头……”
校长寄语
学校不是流浪儿一辈子的归宿,从温饱到健康,再为孩子进行技能培训。现在光爱最渴望的是创建一套完整的关怀教育流浪儿童的模式并把这种模式不断的复制下去.......
——石青华
代言广告
拍广告
2009年11月30日,“25小时”商城为光爱学校带去了5万元的善款,给学校取暖之需。“用这些钱可以买一些取暖设施,缓解目前的燃眉之急。”光爱学校校长石清华对记者表示。
光爱学校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是一家收养流浪儿童的公益机构,目前学校有10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
而说起校长石清华,但凡留意过芬必得广告的观众可能都会知道,“我是一百零三个孩子的爸爸,……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学校。”这则广告展现了石清华和一百多个流浪儿童的故事。如今,两年的广告已经到期,石清华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接拍。
不想再拍广告
今年,石清华与芬必得的广告合同到期了,电视上准备拍新的广告,而石清华正在犹豫中。
“我顾虑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我自己。”石清华说,“如果再去拍广告,那么对学校有什么影响,实际的帮助有多大,这些利弊问题?”
“芬必得想继续签约,而我考虑的是如何更实际地帮助孩子,比如在酬金方面更多一些,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给孩子工作岗位,能有定向的支持。”石清华说。
石清华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如果继续拍,那么由于广告效应,来的流浪儿童会越来越多。“学校容纳能力有限,目前的一百多人已经很饱和了,我们管理上压力比较大,而且能力有限。”石清华说。
目前学校基本上能自食其力,“如果继续拍广告,好似在炒作自己一样。”石清华担忧有不好的效应。
最初,石清华并不想拍广告,因为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后来想到为了孩子,而且有片酬,片酬也都捐给学校。石清华征求了学校和家人的同意,才去拍了广告,没想到的是,广告播出后,最多的一天,有十几个流浪儿被送到光爱学校。
“其实,我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广告关注流浪人口人群,给孩子更多的帮助。”石清华说,“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孩子已经流浪十年了,孩子是无辜的,哪个孩子不愿意在家撒娇啊?”
相关采访
我们其实不是学校
光爱学校成立至今已经有13年。“其实我们一开始并不是学校,我们法律注册的名字叫光爱之家。”石清华对记者说,“有些福利机构一听名字就觉得很凄惨,我们叫学校的话孩子们比较容易接受,也容易接纳。”
石清华说,福利机构更多的是捐赠款和物,而光爱注重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规范教育。“我比较喜欢叫学校。”石清华说。
当年石清华一家,因为严重烧伤,流落街头,灰心绝望之时,一些陌生的朋友帮助了他,现在他们不但坦然面对自己被毁的面容,而且开始收留街头的流浪儿,决心教育他们,用爱重新地塑造他们。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来学校后都就无条件的接受。“流浪孩子必须是志愿者领来的,而且必须要有当地居委会的介绍信,说明你是怎么发现这个孩子的,从哪里发现的,一般要有当地民政和公安部门的介绍信。”石清华说,“刚开始的时候,见到孩子可怜就没选择地帮助,但现在是越来越严密和规范了。”
光爱学校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流浪的孩子都有帮派,他们能联系到全国各地的流浪儿童。”石清华说,“一次,有个孩子对我说,u2018校长,我有个好朋友,你帮忙把他也接收了吧。u2019还有通过媒体、大学生发现的流浪儿送到我们学校来。”
在光爱学校,记者看到了两名来自西藏阿里的孩子,他们非常调皮,不时跑过来抢记者手中的笔。“这两个孩子是当地民政局送过来的,因为当地没有福利机构。”石清华说,“很多孩子都是政府送过来,很奇妙。”
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在顺义区,两年前因为发生房屋纠纷,就搬到通州。通州光爱学校,一年租金20万元。“这20万元由顺义政府出,算是之前对我们的一次性赔偿。”
不能让孩子老想着感恩
虽然食物、衣物、房屋维修、教师工资、义工、租金等无一不缺,但石清华却尽可能用最先进的理念来教育这些孩子。他采用了陶行知生活教育以及哈佛大学多元智能教育模式来教学,使这些从4岁到18岁不等的孩子在物质与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有良好的成长。穷困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教育的先进与完善。
“现在老师都是全职的,原来不固定,这样对孩子伤害挺大。”石清华说,“现在老师是全职的志愿者,给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少服务一年。”
目前学校有十六个老师,一百零五个孩子。“我们的还有其他的志愿者,比如舞蹈演员教孩子跳舞、郑渊洁教写作、中央音乐学校的教授教孩子音乐,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老师,正是因为爱把这些专业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学校成立13年来,已经有两百多名的孩子走出了光爱学校。他们虽然离开了,却时时记挂着学校,但是石清华却有自己的看法。
“有一个女孩子已经结婚了,有了新生活,那么我们就要尊重这些孩子的隐私,别让他们老想着感恩啊什么的,让过去的一页尽快消失掉。”石清华说。
石清华给孩子们上政治课,“这么多年,我有一些教育经验,给孩子们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还要有方法和技巧。”石清华说,这些孩子非常害怕作为老师的石清华,可是,“在生活上不怕我,他们会跟你疯,跟你玩,我就像是父亲一样。”
现在,在离光爱学校不远的地方,一所新的学校大楼正在建设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注未成年犯罪的问题,希望能为少年犯建一所职业学校,解决生存技能问题。他们看到我们学校的管理方法很好,就联合起来建设一所专业的职业学校,由我们学校牵头,政府来配合。”
石清华说,学校建好后,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用再搬来搬去了。“我们以后要自己养活自己,建自己的大棚,实行兴趣化和生活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高科技的种菜、养鱼养鸡,从小养成基本的生存技能,更加的生活化。”石清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成立专项基金募款
目前,光爱学校和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合作,成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专项基金。“这个基金主要是以民众捐助为主。”石清华说。
给光爱学校的捐助全部通过基金会这个渠道,“捐款由基金会接收,学校的支出从基金会这里出。”石清华表示。
不光是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光爱学校和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都有合作,“他们都都认为我们做的很好,愿意帮助我们。”石清华说,“我们主动让基金会管理我们的财务,学校有个管委会运作,那么学校的社会口碑比较好。”
如今,光爱学校已经出了一位职业的棒球手,已经有孩子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孩子明年即将面临高考……“这些变化和成果,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石清华说。
但是,即便政府认可光爱学校的救助模式,但是作为非营利组织,光爱学校依然受到注册等问题的困惑。
“我们去找当地的民政部门,他们也肯定我们的工作,也帮助协调我们进行注册,《流浪人口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民间救助流浪人口,但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比如如何注册,由谁主管,资金有谁出,没有细则。”石清华说。
流浪人口的管理牵扯到的部门太多,石清华说,“教育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交通部门等等,比如很多流浪孩子没有户口,教育就成问题,所以这些部门协调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光爱学校是以工商注册存在的。石清华说,“其实我也害怕,流浪的孩子都比较难管,光找户口就是一个大问题,我曾经千里迢迢为孩子找户口,不然之后的教育、培训、就业都是个问题,没有户口,教育和福利都得不到保障。”
石清华说,流浪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没有户口。“我们有个孩子要去上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就由基金会写担保书,我写担保书,我还把我儿子的身份证给他用,实在没办法。”石清华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很不利。
最后编辑:2022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