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倩云

简介: 许倩云,女,川剧旦角。10多岁开始学习川剧,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培养出近百名川剧弟子,其中“梅花奖”得主就有蒋淑梅、沈铁梅、崔光丽等6位。
[展开]

许倩云的个人经历

   

许倩云 - 简介

许倩云,艺名飞琼。川剧女演员。四川成都人。十三岁学艺。工花旦、奴旦。1939年后在成都等地演出。建国后,历任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演员,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名誉院长。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所演《评雪辨踪》、《柜中缘》已搬上银幕。

许倩云 - 童年学戏

许倩云的一生,成就斐然,但经历的磨难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她那苦寒的童年。

许倩云出生在成都打金街,父亲几弟兄分家后,家里一下就穷了,父母、婆婆带着她搬家到了乡下。父母要出来挣钱,许倩云一度被送到婶婶家寄养。许倩云很孝顺,听说学戏唱戏能挣银元,就主动提出到戏班。那是1939年,她11岁,的钱,父母和婆婆能够过上一两年。

在旧社会,送孩子去戏班是穷苦人家的无奈之举,许倩云年纪虽小,多少知道离开父母和家庭的艰辛和困苦。但曾是女秀才的祖祖说过的一句话像钉子一样嵌入她的脑海,成为她日后思想行为的重要准则,这句话就是:“出污泥而不染”。

许倩云最早进的是一家京剧戏班,时间并不长,大概因为是四川人,学京戏怎么都学不好,勉强能唱一出《苏三起解》,学《汾河湾》怎么都学不会,为此挨了不少打。母亲来戏班,看见女儿手掌都被打肿了,十分心疼,就串通街坊邻居,趁许倩云走街串户卖唱时,把她救回了家。不过虽在这个班子只待了一年,却给许倩云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和遗憾,以后她一直没有要孩子。这也是后来许倩云为什么那么喜欢孩子,收养助养了不少孩子的重要原因。

回到家,生活依然艰难,许倩云再次被卖到戏班。1940年,许倩云进吴德蓉科班学川戏。学戏苦,早上四点钟,一拨女娃娃就被喊起来,先到河边吼嗓子,又到城墙上去吼,嗓子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所以我老了,嗓子还这么好呢。”

很快,一起学戏的一群女孩子有四个脱颖而出,许倩云是其中的佼佼者,进戏班的第二年她就加入三庆会登台演出,艺名飞琼,那年她13岁。“我小时候乖,又精灵,学戏又努力,一唱就红了。现在有个观众都80多了,还记得那时候我在三庆会演丫头,有次碰到我,说我演《珍珠塔》里的丫头彩屏,相公问彩屏啥子名字,我说,一堆泥巴你踩平了,我就叫彩屏。这句话是我自己改的。”周企何教许倩云时就说,这个娃娃鬼精灵,将来要发。  

许倩云 - 艺术黄金时代

许倩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果然迎来了自己在艺术上的黄金年代。

1949年,已经结婚、有一年多没登台演出的许倩云碰到一个军代表,听说许倩云原来是唱川剧的,就鼓励她重新登台,说她们是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就这样,技痒难忍的许倩云又登上了舞台。先参加了黄佩莲和王成康组织的一家私营剧团——蜀声川剧团,第二年被选中调入人民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前身)。在这里阳友鹤、廖静秋这样的名人指导她们唱戏,老师喜欢,又不挨打受气,许倩云热爱这种集体的氛围和活动。

没多久,许倩云被抽调出来参加集训,集训目的是参加北京汇演。这次被载入川剧发展史的北京汇演,背景是这样的: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文化部在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参演的有23个剧种37个剧团,大小剧目82个,演员1600余人,川剧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袁玉堃、阳友鹤、陈书舫、许倩云等人。第一次到北京演出的川剧名声大振,为川剧走向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演出也是许倩云艺术生涯里最辉煌美好的经历之一。那年,许倩云准备了三出风格不同的戏:《评雪辨踪》《梁山伯与祝英台》《翠香记》,信心满满。《评雪辨踪》是阳友鹤老师给她排演的,许倩云扮的刘翠屏兼用青衣、闺门旦的表演,加入一些花旦的眉眼,端庄、文静、含蓄中,偶尔流露些许花旦、奴旦的顽皮、活泼,把一出夫妻二人缺衣少吃的苦寒戏演绎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评雪辨踪》在京一炮走红。很多第一次看川戏的观众,包括一些戏剧名家明确说,喜欢川剧,就是因为看了许倩云的《评雪辨踪》。

许倩云

凭借此戏,许倩云获得了这次演出的二等奖,让她难忘的是给获奖演员颁奖的是周总理,总理非常喜欢这批年轻演员,叫他们“娃娃们”。更令许倩云感动的是国家领导人对戏曲的重视。她演了《梁祝》后,周总理说很不错,可以搞全本,马上把徐文耀调到北京搞本子,让陈书舫演。为啥川剧有女帮腔?就是从《梁祝》开始的。以前川剧都是男帮腔,周总理和陈毅说,男帮腔不好听,改成女帮腔试试。结果就把一批女演员杨淑英、许倩云都叫来帮腔,女帮腔把北京轰动了。

这次汇演也让许倩云大开眼界,得到了不少学习机会。演完《评雪辨踪》后,梅兰芳特地到后台看望她们,指点了许倩云兰花指法,还请她们去他家玩,给她们说戏。除了演出,许倩云还如饥似渴地天天晚上看戏,看了就学,丰富了川剧的剧目。汇演后,陈书舫、许倩云、竞华、杨淑英,川剧四大名旦的提法不胫而走。

这时候的许倩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不久,她被选中参加由贺龙带队的文艺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回来后被调入刚在重庆成立的西南川剧院,经常一天演两场戏。荣誉和机会接踵而至,1955年她被评为全国劳模,1959年远赴波兰、保加利亚等国演出。

许倩云 - 文革经历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许倩云,可谓红得发紫,但随即而来的“文革”,却让她尝到了一落千丈的滋味,漏划的右派,隐藏的特务,地富反坏右,当时的许多帽子都戴到了她的头上。许倩云的家也被洗劫一空,她被扫地出门。

现在的许倩云,可以用轻松的口吻谈起这段黑色的经历,而在当时,她和许多人一样受尽了百般折磨,曾想过自杀,可想到父母将没人照顾,她下不了这个决心。朋友也鼓励她,告诉她千万不能自杀,自杀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有罪,要相信党相信群众。这几句话又印入了她的脑子,支持她活了下来。

“文革”后,身心遭遇巨大创伤的许倩云重新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她所热爱的川剧事业中,不停地开会,演出。也许只有不停地工作,才能挽回失去的大好艺术年华,也才能疗治内心的伤痛。磨难锻炼了她的性格,对文革中经历的苦难,她从不介意,尽力做到心胸宽广。许倩云说,这和父亲的影响以及她受的教育有关,胸怀宽广一些,天地都宽了。

许倩云 - 老年生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80岁的许老也不例外。许老在家里悬挂字画,种植花草;对自己的打扮,许老也毫不含糊,她透露,几年前她还曾想过去做个小整容手术,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许老保持年轻心态和面容的秘诀何在?“心境最重要,我有川剧的爱好,有了追求,有了寄托,心就会永远年轻。”许老坦言,她现在每日还会坚持吊嗓子,对着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川剧唱段。

许老还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我小时候没感受过母爱,现在我有能力了,我要让更多的孩子体会到母爱的伟大。”除了川剧外,孩子是许老最重要的寄托。至今,她已收养了4个孩子,最大的孩子现已60岁了,最小的孩子才14岁,提到这些孩子,许老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幸福。



最后编辑:2022年02月09日